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评估寒露风对晚稻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建立晚稻抽穗期间千粒重和灌浆速度的模拟模型,为预测晚稻灌浆速度及评估产量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取晚稻超级稻"甬优6号"在国家农业气象一级观测站柳州沙塘站进行分期播种试验,观测记录晚稻生育期各阶段的开始日期至末期和千粒重数据,以及同期的温、光、水等逐日气象数据,研究分析晚稻千粒重、灌浆速度与播种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影响晚稻千粒重的主要因素是抽穗日序,在晚稻适宜播种期期间,晚稻播种期越偏晚,抽穗日数可能越短,从而影响千粒重,最终影响晚稻产量。寒露风影响年份,晚稻灌浆速度主要受抽穗日序、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影响,日平均气温越低、日照时数越少则灌浆速度越慢。【结论】寒露风出现在晚稻抽穗期会对晚稻灌浆速度产生抑制作用。建立的晚稻千粒重和灌浆速度的模拟模型显著性水平高,可用于广西晚稻千粒重和灌浆速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湖南省主推一季晚稻品种最佳播种期,避开水稻幼穗分化的减数分裂期与抽穗期的高温热害,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时期的气温对一季晚稻品种幼穗分化的减数分裂、抽穗灌浆结实及产量的影响,同时调查了湖南省大面积生产的高温热害.研究与调查结果表明:在湘中地区,生育期相对较长的一季晚稻品种最佳播种期是5月20日左右,生育期相对较短的一季晚稻品种最佳播种期是5月30日左右,最安全的幼穗分化的减数分裂期是8月13日后,最安全的抽穗灌浆期则是8月下旬.  相似文献   

3.
对1996—2005年10个年份的晚稻孕穗至成熟期的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对水稻空壳率和灌浆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对水稻的灌浆速度没有显著影响;灌浆期气温的升高对水稻灌浆速度的增加有显著影响;日最高温度大于或等于30℃的天数对水稻秕粒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但孕穗期至抽穗开花期日最高温度大于或等于30℃的天数对水稻空壳率的影响是极显著的。最后对防御高温危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北京地区冬小麦籽粒灌浆期间的温度条件与籽拉灌浆速度,灌浆持续时间以及与千粒重的关系。研究表明:日最高气温29℃为形成籽粒日灌浆速度高的有利温度,日最低气温在16.5℃以上,日灌浆速度将随日最低气温升高而降低。灌浆期间平均气温小于22.3℃时,灌浆持续时间(满仁至腊熟)可长达18天以上,为形成较高千粒重的有利条件。研究还表明:在北京地区早春气候条件下,早抽穗灌浆期相应处于较有利条件,可形成较高的千粒重。当3月中旬至5月上旬积温达800℃以上为早抽穗年型,一般千粒重较高。此期间积温在650℃以下时,为晚抽穗年型,不利籽粒灌浆,千粒重较低。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南京单季晚稻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南京1991—2018年5—10月平均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中筛选出4个主成分,与单季晚稻相对产量构建回归分析模型,最后与实际产量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水稻的关键生育期可分为播种—分蘖期、拔节—抽穗扬花期、灌浆—成熟期;影响南京单季晚稻产量的最主要气象因子是播种—分蘖期的气温、拔节—抽穗扬花期的气温和降水量、灌浆—成熟期日照时数;构建的单季晚稻相对气象产量模型,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预测结果准确率61.5%~99.9%,平均预报准确率为89.0%,模型模拟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6.
《农家顾问》2009,(8):31-32
水稻 晚稻已进入生长中后期.中稻处于灌浆结实期;单季稻和连作晚稻也陆续进入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中稻要重点做好水浆管理,干干湿湿,以促进水稻充分灌浆成熟,防止长期渍水或断水过早引起土壤干裂;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背景下重庆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水稻抽穗扬花与灌浆结实两个高温敏感期为切入点,确定了水稻高温热害气象指标,并划分轻、中、重度3个等级,利用重庆34个气象站48年(1961~2008年)日平均气温与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水稻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水稻高温热害尤其是重度高温热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水稻抽穗扬花期,重庆东北部、中部、西南部高温热害较重;灌浆结实期,长江河谷地区高温热害重.  相似文献   

8.
正湖南省一般每年从7月下旬开始进入高温天气,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将达35~39℃,局部可达40℃,高温天气将持续20天以上。此期间,湖南中稻正处于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一季晚稻处于分蘖及幼穗分化期,双季晚稻正处于返青分蘖期。针对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提出如下水稻高温天气热害防控培管技术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寒露风是湖南省晚稻生育后期的主要气象灾害,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影响抽穗的速度,使抽穗缓慢,甚至穗子不能完全抽出来。二是影响颖花的开花授粉、受精,形成空秕粒。三是影响稻粒正常灌浆发育,形成秕粒。寒露风是晚稻后期生长的天敌,如遭遇1次稍强的寒露风,可造成10%~20%的空秕率,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农民的收益。  相似文献   

10.
正气象条件对农业影响分析全国秋收秋种进度接近常年。目前,西南地区、江汉等地秋收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全国其余大部秋收作物处于灌浆乳熟阶段。江南、华南:前期气温正常或偏高1℃-2℃,日照时数有30-60小时,较常年同期正常偏多,利于晚稻拔节和孕穗抽穗。西南:前期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后期四川中南部、云南大部、西北地区东南部等地有中到大  相似文献   

11.
晚稻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因此,围绕养根保叶,主攻增粒增重,抓好晚稻后期培育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9月农事     
<正>9月气候由初秋进入仲秋,高温季节已过,日平均温度逐渐下降,这个月的日夜温差增大,有利秋季作物茁壮生长和开花结果。农事的中心是加强田间管理。(1)粮油农事单季晚稻进入抽穗灌浆阶段,要大力推广根外喷肥,普遍使用0.2%磷酸二氢钾,促进抽穗整齐,灌浆饱满。双季晚稻处在孕穗期、抽穗期,要看苗施好保花肥,破口时,叶色有褪黄的,再追施2.5kg左右尿素,促进抽穗整齐,籽粒饱满。  相似文献   

13.
<正>晚稻抽穗扬花、灌浆结实阶段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抽穗后的光合生产能力是决定籽粒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后期的管理是晚稻高产的关键,管理上主要是抓好"五防"。1防止脱肥早衰晚稻抽穗以后不再长根出叶,营养生长基本停止。据测定,稻谷产量90%是抽穗以后的光合产物形成的,如果后期管理不当,就会出现"大穗有余,结实不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的早衰现象。因此,晚稻后期要达到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必须在养根保叶、防止早衰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资》2013,(36):23
<正>本周,西北、华北、黄淮农区大部光温水适宜,利于秋收作物灌浆乳熟;东北地区后半周气温有所回升,利于春玉米、水稻等作物灌浆;南方出现较强降水过程,湖南、重庆、贵州等地旱情缓解;部分晚稻区出现寒露风天气,但对晚稻总体影响不大;西南地区多阴雨天气,对作物灌浆成熟和收获晾晒不利。预计未来一周,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多起伏,降温对作物灌浆乳熟不利。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偏北地区气温偏高1-2℃,对玉米、大豆等秋收作物灌浆乳熟和棉花裂铃吐絮有利。  相似文献   

15.
9月农事     
正9月气候由初秋进入仲秋,高温季节已过,日平均温度逐渐下降,这个月的日夜温差增大,有利于秋季作物茁壮生长和开花结果。农事的中心是加强田间管理。粮油农事:单季晚稻进入抽穗灌浆阶段,要大力推广根外喷肥,普遍使用0.2%磷酸二氢钾,促进抽穗整齐,灌浆饱满。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1—2013年超级稻岳优6135的分期播种发育期长度资料,分析气候因子与超级晚稻发育进程的关系,并基于不同的温光因子组合,建立温光因子与不同发育进程之间的模型。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发育进程与温光因子的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积温-日照与气温日较差累积-日照时数2个组合与播种至移栽生育期的长度关系极显著,积温780℃左右,气温日较差累积230℃左右,日照时数200 h以上时,对该品种该阶段的生长较有益。移栽至拔节生育期的长度与日最高温度累积-日照时数及积温-日照时数2个组合的关系极显著,最佳的生育长度在29~33 d之间,所需的积温约为880℃。气温日较差累积对移栽至抽穗阶段的影响较大,气温日较差累积达442.2℃,日照时数达374.0 h时,该阶段的长度约为54 d。日最低温度累积-日照时数对抽穗至成熟期阶段的影响最明显,日最低温度累积达805.8℃,总日照时数达262 h时,该生育期模拟长度约为43 d。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超级晚稻根据气候资源状况进行本地化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9月农事     
9月气候由初秋进入仲秋,高温季节已过,日平均温度逐渐下降,这个月的日夜温差增大,有利秋季作物茁壮生长和开花结果。农事的中心是加强田间管理。粮油农事:(1)单季晚稻进入抽穗灌浆阶段,要大力推广根外喷肥,普遍使用0.2%磷酸二氢钾,促进抽穗整齐,灌浆饱满。(2)双季晚稻处在孕穗期、抽穗期,要看苗施好保花肥,破口时,叶色有褪黄的,再追施2.5kg尿素,促进抽穗整齐,籽粒饱满。(3)甘薯已进入薯块膨大时期,要施好裂缝肥,并注意防治象鼻虫。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气象条件对龙门县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10年龙门县水稻生长发育期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早稻生育期气温偏低且寡照,降水前期少后期偏多;晚稻生育期气温偏高,在抽穗至成熟期时偏低,降水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少,日照整体偏少。2010年气象条件较适合水稻生长,对早稻的不利影响大于晚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常规中熟早籼湘早籼45号连作二晚翻秋直播栽培,开展不同播期种植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水稻生育期及产量差异显著,生育期与抽穗灌浆期间的气温负相关,气温愈低,生育期愈长;产量与抽穗灌浆期间气温正相关,气温愈高,产量愈高。湘早籼45号等中熟早籼稻在鄱阳湖平原连作二晚翻秋直播栽培,适宜临界播种期为7月下旬前期。  相似文献   

20.
胡刚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36-12837,12908
[目的]研究温度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灌浆的影响,揭示灌浆期间温度条件对小麦灌浆的影响规律。[方法]分析了1981~1997年郑引一号冬小麦灌浆期间的平均温度、日最高气温以及气温日较差对小麦灌浆时间及灌浆速度的影响。[结果]小麦灌浆期间平均气温与灌浆时间呈抛物线关系,5月上、中旬平均气温与灌浆速度呈线性正相关,而下旬平均温度与灌浆速度呈线性负相关,日最高气温过高对二者都不利。气温日较差与灌浆时间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与灌浆速度呈"S"型曲线关系,气温日较差大,对二者均有提高作用。[结论]小麦灌浆期间日平均气温对灌浆时间、灌浆速度的影响各不相同,应及早采取措施,拓宽管理时间,稳定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