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张掖市为建设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以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为目标,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扩大基地规模,加大基地建设投入,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加强市场监管,全力打造全国种业发展水平“领先之区”和种业市场监管“首善之区”。本文对张掖市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落实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精神,按照《农业郝关于开展国家级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农种发[2013]1号)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甘肃省临泽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光热资源丰富,农业灌溉条件便利,作物生长季节病虫害少,玉米制种籽粒饱满、发芽率高,是国内优质玉米种子繁育地带,被誉为"天然的玉米种子繁育场",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目前,全县玉米制种面积在30万亩左右,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0%,年总产量达到1.5亿kg。奥瑞金、中种国际、三北、敦煌等种业集团落户临泽,生产的玉米种子销往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4年,临泽县按照农业部、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台县县委、县政府以加快种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整顿种子生产经营秩序为抓手,创新工作机制,依托基地建设项目和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五化"示范基地、积极顺应"互联网+"行动,加大基地信息化建设,有力的提升了产业竞争力。2016年,落实玉米制种1.04万公顷,涉及7镇,64个村,18个农场,参与制种的农户达1.8万户,生产杂交玉米种子4875万公斤,产值达3.67亿元,占全县农业增加值的21%,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玉米制种的收入占23%。全县现有玉米种子生产企业6家,年种子加工生产能力达10万吨以上,2013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县。  相似文献   

5.
甘肃现代制种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农作物制种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技术力量和区位优势,目前杂交玉米年制种产量已占全国大田玉米用种需求的60%左右,已成为全国三大现代种业制种基地之一,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保障国家供种安全及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中提出建设甘肃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提高良种繁育和供应能力;《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中首次明确了农作物种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明确要求加强西北等优势种子繁育基地的规划建设与用地保护;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强西北等优势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鼓励种  相似文献   

6.
位于胶东半岛的莱州市,是全国著名农作物育种中心和种子生产基地,闻名全国的玉米优种之乡、小麦优种之乡、大白菜制种基地,还是著名月季之乡、果树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等,对全国农业生产做出重要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种业第一市”。改革开放促进种业蓬勃发展莱州市是录属烟台市的  相似文献   

7.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基石。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列为经济工作八大重点之一,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张掖是我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瓜果蔬菜、油料、马铃薯、牧草种子良繁基地。本文全面总结了张掖市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种子基地治理、助力打赢种业翻身仗方面的经验做法,为全省乃至全国打赢种业翻身仗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8.
张寒冰 《北京农业》2010,(12):12-13
2010中国哈尔滨种业博览会已经落幕。3天的展出,虽然所有展位都很火爆,却难掩国内种子企业在强势外资面前的虚弱—杜邦先锋公司的一个品种即划去了吉林省玉米种子市场的半壁江山;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寿光七八成种子均为国外品种……  相似文献   

9.
马丽娟 《甘肃农业》2016,(16):23-25
近年来,临泽县继续以建设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和玉米种子产业园为目标,以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和种业长期稳定发展为目的,牢牢把握"精准生产、精品加工、规范管理、扶优扶强"的原则,突出土地流转建设"四化"基地、龙头企业培育和行业监管三个重点,稳定基地规模,整合种业资源,强化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种子生产经营秩序,全县玉米制种产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0.
一是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10万hm2,主要集中在以张掖的甘州、临泽和高台、酒泉的肃州、武威的凉州等县(区)为核心的规模化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二是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基地8万hm2,主要分布在以定西为主的中南部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三是蔬菜、花卉对外制种基地1万hm2,主要分布在以酒泉、张掖和武威为主的蔬菜花卉种子生产基地;四是杂交油菜种子生产基地0.33万hm2,主要分布在以民乐、临夏、天祝为主的杂交油菜制种基地;五是啤酒大麦种子生产基地0.67万hm2,主要分布在以河西走廊、中部沿黄灌区为主的啤酒大麦种子生产基地;六是小麦原(良)种生产基地2.67万hm2,主要分布在以陇东为主的小麦原(良)种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1.
<正>2010中国哈尔滨种业博览会已经落幕。3天的展出,虽然所有展位都很火爆,却难掩国内种子企业在强势外资面前的虚弱—杜邦先锋公司的一个品种即划去了吉林省玉米种子市场的半壁江山;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寿光七八成种子均为国外品种……  相似文献   

12.
<正>甘肃省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打造种子产业强省,当前河西走廊形成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中南部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量居全国首位,河西及中部沿黄灌区啤酒大麦种子和花卉、蔬菜、牧草种子基地在全国独占鳌头。这是笔者从近日召开的甘肃省种子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相似文献   

13.
甘肃河西走廊光热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便利,天然隔离好,是全国最佳制种适宜区域之一。为了建设河西走廊精品种子基地,打造陇种精品,实现甘肃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的跨越,2003年,甘肃省提出要做到“三个加强”:加强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加强种子生产技术改进、加强企业种子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14.
胡大海 《新农业》2014,(2):32-32
<正>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海城市农作物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种子生产基地稳定发展。通过实施种子工程和现代农业项目,海城市建立了以孤山、岔沟镇为代表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和以西四镇为代表的水稻种子代育代繁基地。海城市的玉米种子基地面积3万亩,年产优质玉米种子1500万斤,共有近7000户农民从事种子生产。西四镇和中小镇共有代育代繁面积近5000亩。二是种子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全市共有各类种子企业11家,其中玉米种子生产企业3家,蔬菜种子生产企业8家。三是传统品种影响力突出。多年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种子法》实施以来,黑龙江省种子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种子生产基地之一,尤其是在杂交玉米制种产业方面,黑龙江省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201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越河南而跃居全国第一位,因此,黑龙江省生产的玉米种子质量好坏不仅影响本省种子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全国的玉米生产形势具有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6.
甘肃拥有全国最大、最具优势的玉米制种基地,已成为全国现代种业三大核心基地之一,是全国种子生产的战略要地。甘肃制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全国粮食生产安全和用种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我省制种业取得的成效(一)确保了粮食生产用种安全,为实现粮食九连增提供了有力保障粮食生产九连增,是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农村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取得的,种子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科技》2005,(1):63-63
四川国豪种业有限公司是依托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雄厚的科研开发实力,吸收省内三家绩效优良的种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科技型股份公司。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取得了四川省主要农作物种子、种苗生产权,获得了全国范围内批发、零售、进出口经营权。实现了“育、繁、销”一体化框架下的种子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出“国豪”品牌。作为公司创新基地的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两度荣获全国“百强研究所”、“全国科技开发十强所”、“全国运行绩效300强”及“四川省文明单位”;国豪公司近3年来获“全国种业百强”、“中国种业五十强”、“四川省高新技…  相似文献   

18.
农业部近日发出通知,首批认定31个市县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26个市县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通知要求,认定的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市县,要尽快成立基地管理协调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基地建设和管理力度,切实维护基地生产秩序,坚决打击抢购、套购等违法行为,增加投入,加快提升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为打造现代化种子生产基地,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一、2013年主要工作成效2013年是建设种业强省、推进种业升级的关键之年,《全国种业发展规划》发布实施,国家级种子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新变化,种子管理工作任务更重、市场监管难度更大,但在省厅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种业者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种子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为农民持续增收、粮食生产"十连增"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甘肃专业化种子生产基地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的专业化种子生产基地开始于蔬菜种子生产,1986年前后,中国种子公司等单位开始在甘肃酒泉发展对外制种,为外国公司生产番茄等蔬菜种子,出现了甘肃制种产业的萌芽。1自然地理优势凸现,农业部领导"慧眼识金"1989年农业部为了解决种子稳定供应和提高质量问题,农业部在规划建设专业化种子基地时,了解到西部灌溉农业地区种子生产的有利条件,当年就安排投资甘肃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拟将甘肃建设成国家玉米种子生产基地。1991年全国种子总站又专门派人来甘肃实地考察玉米、瓜菜、花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