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病的环境条件 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如播种带菌薯块,可导致种薯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腐烂死掉。有的出土后植株下部叶片变黄,茎部变黑,该植株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马铃薯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已成为制约我市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指导农民群众对该病进行科学防控,现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如下:一、马铃薯发病规律1、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  相似文献   

3.
一、病害症状马铃薯幼苗和成株均能发生。植株叶、茎、块茎均能被侵染受害。叶片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气候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生出一圈白色霉状物,叶被尤为明显。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和叶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受害时形成淡褐色或灰褐色不规则形病斑。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由中心病株再扩大传播,病菌孢子又被带到块茎上,使块茎感病。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雨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的温度且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  相似文献   

4.
正马铃薯的病虫害较多,目前比较普遍的病害有早疫病、环腐病、黑胫病、病毒病等,其中以马铃薯的病毒病最为严重,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1.马铃薯早疫病1.1传播途径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或带病薯块上越冬,翌年种薯发芽病菌即开始侵染。病苗出土后,其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蔓延扩大。病菌易侵染老叶片,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或湿度高于70%,该病易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正>马铃薯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马铃薯病虫害较多,一般因病虫危害减产10—30%,为了确保马铃薯产量的提高,对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住关键时期、关键环节,采取关键措施防治病虫害。一、马铃薯病害(一)早疫病1.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马铃薯早疫病属于真菌病害,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或带病薯块上越冬,翌年种薯发芽病菌即开始侵染。病苗出土后,其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  相似文献   

6.
<正>鲜食马铃薯贮藏主要是抑制发芽,防止薯皮变绿。适宜贮藏的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85%~90%,湿度过高易增加腐烂,湿度过低失水增加、薯块皱缩。光照能促使马铃薯发芽,增加薯块内茄碱苷含量。正常薯块的茄碱苷含量不超过0.02%,对人畜无害,但薯块照光或发芽后,茄碱苷含量急剧增高,对人畜有毒害作用。因此马铃薯应在黑暗条件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环腐病是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是当前马铃薯生产上重要的一种病害。环腐病主要为种薯带菌,在切块过程中,通过切刀传染。实生种子不带菌,当带病种薯或经切刀传染的切块播种后,病菌随薯块的发芽而生长,通过维管束组织逐渐转移到地上茎及新生长的薯块内,形成系统传染。在影响发病的环境条件中,以温度的影响最大,发病的适温为18-24℃。 一、症状 一般在开花期前后开始表现症状,叶片褪色,叶脉间变黄,出现褐色的斑点,叶缘稍向上卷曲,自下而上叶片凋萎,最后全株枯死。薯块外部无明显症状,也有的表面龟裂,病薯横切,可…  相似文献   

8.
1 播前拌种或浸种 因为带菌的种薯是晚疫病唯一的初侵染源,因此对种薯进行处理以控制初侵染菌源很有必要。种薯带病,重者不能发芽或发芽未出土即死亡;轻者发芽出土,发展成为田间的中心病株。借气流,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9.
病状:马铃薯疮痂病只为害薯块,在薯块表面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硬斑,边缘隆起,表皮粗糙木质化,呈干腐状。病斑一般较浅,仅局限在薯块皮部;也有深达薯肉,引起局部薯肉硬化的。  相似文献   

10.
小经验集萃     
《今日农村》2006,(4):35-35
甘薯与马铃薯不宜同窖贮藏一些农户对甘薯与马铃薯生性不甚了解,为图省事,常常把“两薯”堆放在同一窖内,结果不是马铃薯发芽变青,就是甘薯僵心坏死。在贮藏甘薯时,为了预防黑斑病、软腐病入侵薯块,一般入窖后先将窖温提高到37℃,相对湿度85%,并持续4天左右,以使薯块在挖掘时所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孢子囊通过风雨传播,侵染叶片、茎、薯块,严重影响马铃薯单产和品质,已成为马铃薯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2003年进行了科佳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萌芽后受低温影响,幼芽膨大形成的小薯块叫做梦生薯,俗称“抱蛋”:在生产中这种现象被农民误认为是薯种优良、早熟、高产的表现,其实梦生薯不再发芽出苗,一般造成缺苗10%左右,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一、早疫病特征特性马铃薯早疫病是由链格孢属茄莲格孢引起的,在马铃薯的叶片和块茎上发生。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或带病的薯块上越冬,当气温达到26 ℃,叶片上有露水或水滴时,经过35~45 min即可萌发,从叶面气孔或穿透表皮侵入,潜伏期2~3 d。肥力不足或瘦田发病较为严重。病苗出土后,借助雨或风力传播,进行多次侵染,老叶易感染,遇到中小雨或湿度在70%以上的天气,该病易发生和流行。叶片感染后,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的黑褐色病斑,  相似文献   

14.
<正>1马铃薯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1.1疮痂病在高温和土壤干旱时发生严重。主要侵染幼小和生长旺盛的薯块,薯块感染后,先在表皮产生棕褐色小突起,之后合并成大病斑,或病块茎表皮粗糙木质化,呈干腐状。防治措施:用500倍高锰酸钾浸种消毒。1.2环腐病既能发生于茎叶,又能发生于块茎,在马铃薯贮藏期间也能造成危害。切开病薯可见维管束环状圈变,孔黄色腐烂。防治措施:(1)播种前严格挑选无病种薯,切块时注意切  相似文献   

15.
一、抑制萌芽 使用青鲜素、萘乙酸甲酯或乙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抑制马铃薯、洋葱、大蒜、萝卜等蔬菜的发芽与抽薹。马铃薯在贮藏时,每吨薯块先用萘乙酸40~50克与2~3千克的细土混匀,再将细土均匀混拌入薯块中。  相似文献   

16.
药剂拌种的时间与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马铃薯Lt-5为试材,探讨了药剂拌种时间和不同方式拌种后马铃薯存放时间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切薯后晾晒5h以上拌种对增产及保证马铃薯品质效果最好,与立即拌种相比,晾晒后可以减少马铃薯薯块中畸形和疮痂病病薯率;种薯切块拌种后至播种前时间间隔越长,产量越低,拌种方式上干拌好于湿拌。  相似文献   

17.
疮痂病是马铃薯现阶段常见的病害之一,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感病的马铃薯薯块会产生凹陷状或凸起状的病斑,严重的会覆盖整个块茎,整个薯块的外观表型变差,整体品质下降,且不耐储藏,极易发生腐烂。疮痂病已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极大地限制了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进度,因此针对马铃薯疮痂病的研究愈发重要。本文针对马铃薯疮痂病的病症表现、发病规律、致病机理、防治措施与手段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马铃薯抗疮痂病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马铃薯发芽温度在12℃以上,早春地温低,直接播种需1个多月才出苗。催芽播种可缩短马铃薯在田间的生长期,并提早上市。切块催芽既可省种薯,剔除病块,又可减轻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9.
浅谈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铃薯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1、疮痂病 在高温和土壤干旱时发生严重.主要侵染幼小和生长旺盛的薯块,薯块感染后,先在表皮产生棕褐色小突起,之后合并成大病斑,或病块茎表皮粗糙木质化,呈干腐状. 防治措施:用500倍高锰酸钾浸种消毒. 2、环腐病 既能发生于茎叶,又能发生于块茎,在马铃薯贮藏期间也能造成危害.切开病薯可见维管束环状圈变,孔黄色腐烂.  相似文献   

20.
许瑞娟 《当代农业》2009,(12):49-49
一、抑制萌芽 使用青鲜素、萘乙酸甲酯或乙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抑制马铃薯、洋葱、大蒜、萝卜等蔬菜的发芽与抽薹。马铃薯在贮藏时.每吨薯块.先用茶乙酸40~50克与2~3千克的细土混匀,再将细土均匀混拌入薯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