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本栏编辑程月华白景阳红花尔基林业局位于呼伦贝尔草原沙地与大兴安岭山地接壤地带,境内主要为松林沙土、生草沙土、黑钙土、灰色森林上,年均降水量344~375毫米,年均气温-1.5℃,适宜樟子松林木生长。为了扩大樟子松林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林在我国境内的分布很局限。沙地樟子松林仅集中分布在呼伦贝尔高原东部,海拉尔河中游及支流伊敏河、辉河流域和哈拉哈河上游一带的固定沙丘上。其中面积最大的一片位于红花尔基以南,目前已由建国初的13.2万亩增加到180万亩,是国家重点抚育保护对象和采种基地。由于樟子松属极易燃植物,火对沙地樟子松林的威胁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依据野外考察资料,试就火烧对红花尔基一带沙地樟子松林的影响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呼伦贝尔沙地是我区四大沙地之一。过去曾有樟子松森林环境的历史,今天又具备恢复发展樟子松林的主地条件。本文通过调查了解论证了把呼伦贝尔沙地建成樟子松林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且提出了主要措施和设想,对治理我区沙地和在沙地发展珍贵的樟子松林,乃至把沙地建成樟子松基地方面阐述了依据,谈出了建议、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4.
随着樟子松在“三北”和全国引种成功,需种量急剧增加。培育优质高产的种子成为采种基地的重要任务。本研究在樟子松林分布的不同生态区内,研究球果产量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认为影响山地樟子松林球果产量的主导因子是≥10℃年积温和日照时数(热量),沙地樟子松林则是降水量。  相似文献   

5.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灭火战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带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坡中段的呼伦贝尔盟红花尔基林业局,总面积29.1万公顷,占林业局总经营面积的48.7%。主体为西南、东北走向,长约120公里,宽约30公里,呈带状分布,是我国唯一、亚洲最大、集中连片的沙地樟子松特种用途林,是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樟子松具有耐寒、耐旱、耐脊的生物学特点,被国家确定为定向、定点经营沙地天然樟子松种子的母树林生产基地,也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樟子松林带特点和对火灾的影响 (一)地形、植被、气候特点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带覆盖主体以…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红花尔基林业局沙地人工樟子松胸径、树高、胸高断面积、材积与胸径连年生长量、树高连年生长量、胸高断面积连年生长量、材积连年生长量的灰色预测模型.通过残差检验,发现胸径与树高灰色预测模型精度最高,井用此两模型预测了樟子松生长进程,得出人工樟子松林优势木在30年时即可达到中径木标准,进入工艺成熟,可以采伐利用.同时表明人工沙地樟子松林能够成林成材,具有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7.
正红花尔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旗中南部,地处半干旱地区。红花尔基樟子松林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唯一的连片沙地樟子松林。红花尔基森林覆盖率为36.5%,素有"樟子松故乡"的美誉,是国家定点的三北防护林种子基地之一。2002年,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樟子松保护区。保护区内的樟子松林是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自然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常与兴安落叶松混交;还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的呼伦贝尔沙地,形成林带,所以我国的樟子松林可分为山地樟子松林和沙地樟子松林。由于它具有喜光、耐寒、耐旱、耐瘠等特性,所以成为我国北部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对樟子松种实害虫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带内进行。50年代末,中国林业科学院孙锡麟在该林带对樟子松球果象甲(Pissodes validirostrisGyll.)进行观察,并在1959年首次报道观察成果。事隔30年后,林业部和种子公司组织全国有关生产、教学和科研单位分地区对主要树种种实害虫进行研究。东北林业大学林学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林存在的奥秘与开发前景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卜军呼伦贝尔草原南部、大兴安岭西麓有一大片具有神秘色彩的森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林。红花尔基四面远离海洋,大气和土壤干旱,又没有任何屏障来阻挡蒙古高原吹来的北季风,所以...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林龄为32 a的樟子松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林内K、P、Mg、Zn、Cu、Fe、Mn等矿质元素2010-2011年通过降雨输入、地表径流输出以及积累、留存、淋溶、归还、吸收等循环过程。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林林分矿质元素的收入大于支出,呈盈余状态。但林分的生产力却比较低,生物生产量仅为2.604 t·hm-2·a-1,原因可能是樟子松林对矿质元素的利用率较低。同时林分的归还量少,林分矿质元素循环效率低。建议采取人工措施调控樟子松林,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5块样地中的天然沙地樟子松林密度与胸径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单位面积株树N与林分平均胸径D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通过拟合达到极显著水平(R=0.998),拟合方程为N=24 703 D-1.22。该拟合方程的斜率为-1.22,与赖内克的标准斜率(b=-1.605)有一定差距,可能是自然火和人为扰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水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自1955年开始在章古台沙地引种栽培以后,一般表现稳定,生长较快。但近年来林分的土壤含水率趋于下降,特别是降水量偏低的干旱年份水量亏缺,对樟子松林生长影响较大。本文试通过分析樟子松林土壤水量因子的分布变化规律及数量  相似文献   

13.
刘恩海  张林 《林业科技》1994,19(1):15-17,14
红花尔基地区沙地樟子松林丰歉年种子产量预测方法的初步研究刘恩海,吴济生,王钧伟(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张林,周伟,张凤江(呼盟林科所)(嫩江县高峰林场)随着造林事业的迅速发展,造林面积不断扩大,需种量也不断增加,种子产量为人们所关注。为此,科学地做...  相似文献   

14.
辽西北沙地樟子松地径与胸径相关关系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442株沙地樟子松的实测资料,对辽西北沙地樟子松林的地径与胸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在多个模型中选出最佳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编制了樟子松地径一元立木材积表。  相似文献   

15.
自1955年在章古台沙地引种樟子松(Pinus sylva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 n.)以来,经过精心培育,细致管理,已在沙地安家落户。复于1963年先后在昌图、康平、彰武等县沙地相继营造起樟子松林近30万亩。生长良好而稳定,不仅起到防风阻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樟子松在敖汉旗沙地的适生能力,进行了樟子松沙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24年生的樟子松林,表现基本稳定,生长较快,年平均树高生长量达0.22-0.38m,胸径生长量达0.34-0.59cm,比油松和小叶杨的生长量大。调查研究发现,影响樟子松林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当地的降水量较低,在干旱年分林分出现水分亏缺;部分地区的土壤下层有白土间层,水分和养分的含量低;有些林分密度偏大,林分出现枯死现象。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是沙地主要针叶造林树种,沙地樟子松林天然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红花尔基地区的气候特点为高纬度、低海拔、寒冷半湿润、短无霜期。沙地樟子松于20 世纪50 年代在科尔沁沙地引种成功,但一直不能天然更新,并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出现了生长衰退、枯梢直至死亡的现象,而天然沙地樟子松林无论在更新还是生长上却一直处于健康状态。为了认识天然沙地樟子松林天然林的更新特征,于 2004 年 7-8 月对红花尔基天然沙地樟子松林的20 块样地、3 种林窗(2 圆形、5 窄长方形、3 宽长方形)樟子松天然更新指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林龄大的林分(大于 50 年)总平均更新指数高于林龄小的林分(小于 50 年),最大更新指数达29株m-2。更新的苗龄绝大多数小于10年生。回归分析表明,林龄是决定天然更新的主要因子;虽然樟子松是阳性树种,但林冠的郁闭度似乎对天然更新没有直接影响。林窗更新调查结果表明,林窗内更新指数都较高;对于圆形林窗更新高峰出现在林窗南缘和东缘,而对于窄长方形林窗,更新高峰则出现于东缘;而且更新苗龄相对较大(最大达 38 年)。上述结果表明樟子松更新苗具有一定的耐阴性,但如果没有较大林窗或较大的其它干扰,如火、风雪害或皆伐等,更新苗木将很难进行入主林冠层。  相似文献   

18.
影响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主要气候因子的逐步判别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原产地、引种地沙地樟子松林的天然更新情况调查,选取可能影响樟子松天然更新的气候因子,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逐步判别结果表明,影响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主导气候因子是:年平均气温(X1),1月平均降水量(X6),1月平均蒸发量(X10),无霜期(X13)。并依据判别结果对阻碍樟子松天然更新的主导因子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两点人工促进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樟子松被广泛应用在沙地造林中,但对樟子松在沙地改良中的应用缺少系统性研究。因此,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经验,就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沙地人工群落构建技术、沙地樟子松林经营等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并得出在沙地改良中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樟子松的沙地适应性,应用生态恢复理论及先进营林理念,合理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加快沙地改良的速度,稳固沙地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泰来县的庄园式沙地防护林网为试验基点,对防护林网内的主要作物玉米的产量、防护林网的增产效果及防护面积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沙地防护林网内以系统聚类法分成的高产区、增产区和平产区,玉米的茎高、穗长和底径的差异极显著,高产区可增产310.5%,增产区可增产142%,防护作用明显.为增加防护面积,达到防护面积90%以上的防护目标,应在网格内增设复合林带,在樟子松林带内栽植杨树大苗,以进一步提高防护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