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蛟河市红旗林场天然次生林中榆树虫瘿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5#样株外,其余榆树样株上虫瘿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聚集的基本单位为个体群,个体群在叶片上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型。  相似文献   

2.
对竹小蜂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种群呈普通聚集分布。在较低密度下,其基本成分是面积为4株楠竹大小的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进行化学防治以后,对种群的空间分布型无影响。但因种群密度降低而使种群聚集程度提高。幼虫在竹梢中部的分布显著不同于上部,而与下部无显著差异。在株内取样调查时,以竹梢中部为最佳:进行样地调查时,以双对角线法取样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采用K值法、扩散指标法、平均拥挤度m~*法,Tay lor幂指数法,Iwao的平均拥挤度m~*对平均数m的回归分析法,测定了赤松毛虫2龄幼虫、4龄幼虫、茧、卵块的空间分布型,并对其抽样技术进行了探讨。赤松毛虫2龄幼虫、4龄幼虫、茧在油松天然林中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卵块的分布,在0.70块/株以下时为聚集分布,在0.7块/株时为随机分布,在0.70块/株以上时为均匀分布。在测定了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计算了2龄幼虫,4龄幼虫,茧,卵块在各密度下的最  相似文献   

4.
由频次分布X~2检验法和聚集度指标法统计结果表明,油松毛虫在油松飞播纯林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其聚集的程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大。种群的扩散为聚集型扩散。结果还表明,种群中是以个体群存在的。个体群的平均大小亦随着虫口密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一定的允许误差(0.1、0.2、0.3)内,最适抽样数分别为168株、45株和20株。并且与虫口密度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5.
通过计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经典指数对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无性系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和聚集强度进行了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了不同龄级分株与其他龄级分株的平均距离,探讨了分株年龄与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拐棍竹无性系种群呈聚集分布;②种群的聚集分布的强度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减弱;③分株间的平均距离随龄级差距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云南锦斑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锦斑蛾是云南樱花的一个重要食叶害虫,为揭示其幼虫的行为、习性及活动规律以及确定其在林间的适宜抽样调查方法。应用聚集度指数法、线形回归方程检验法、频次分布检验研究探讨了云南锦斑蛾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结果表明,云南锦斑蛾的空间分布型属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在了解云南锦斑蛾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利用Iwao的m*-m回归方程,建立了精度为0.1和0.2时的理论抽样数表,在幼虫为1头/株、2头/株、4头/株时,其累计虫口数的上、下限分别为485和121,274和69,169和42。利用Iwao提出的序贯抽样模式制定列出序贯抽样表。为野外抽样调查、密度估计及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聚集度指标法和模型分析法对梅州市马尾松毛虫越冬代、第2代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5种常用抽样方法进行了模拟取样、测定,且编制了最佳抽样株数参数表。结果表明:梅州市马尾松毛虫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在抽样调查时,采用对角线法、平行线法、“Z”字形法效果好,抽样株数一般为20株。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标Ig、C、m~*/?值及Iwao的m~*-?回归式,Taylor幂法则等方法分析了棕角胸叶甲成虫在马尾松林间的分布型。调查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同时建立了利用有虫株率对昆虫种群密度的简易估计模型,探讨了其在最适抽样量及序贯抽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茶梢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幼虫为普通聚集分布,其基本成分是面积为一株油茶大小的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调查时以棋盘式取样为佳。根据空间分布型分析,计算出序贯抽样模型为: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为:  相似文献   

10.
纵坑切梢小蠹成虫蛀梢期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聚集指标法、幂指数法及m-x-回归检验的测定,探讨了纵坑切梢小蠹成虫蛀梢期在林间树冠不同部位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该虫在林间的整株树冠上及不同方位、不同层次上均属聚集分布.用Blackith提出的聚集均数来测定聚集原因,当λ<2时,聚集的主要原因由环境所致,当λ≥2时,除受环境影响外,还与成虫取食行为有关.把树冠内各方位、各层次的成虫均数与整株的成虫均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是相关极显著,而南面、中层更具代表性,可代表整株作为最适抽样部位.  相似文献   

11.
两种小蠹虫在云南松树干垂直分布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曲靖地区受蠹害的云南松林为调查对象,对林内濒死树上的纵坑切梢小蠹虫和横坑切梢小蠹虫在树干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这两种小蠹虫整体平均分布的格局及不同种的聚集分布的特点。明确了树干各段两种小蠹虫的数量比例,为测报和信息素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扩散型指数法、回归模型分析法、FuzzyISODATA聚类分析和二维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油松毛虫幼虫种群中间格局的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越冬幼虫上树后直至化蛹期间的中间格局皆属聚集型,种群聚集度系逆密度制约的,表现在时间序列上的总趋势是离心运动(扩散);幼虫种群空间动态系统可划分为4个阶段(亚系统),与之相对应的种群生物学阶段,分别是越冬幼虫刚刚完成上树期、幼虫稳定取食为害期、迁移扩散期和蛹期;m*(T,m)关系的二维趋势面方程对种群空间动态作出了客观的描述。此外,文中应时lwao的准则作了必要的补充,使之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3.
通过5项聚集度指标测定,桃红颈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在观察成虫产卵习性和幼虫为害习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种群聚集的原因,并根据Iwao的统计方法,得出了资料代换公式和最适抽样公式。  相似文献   

14.
根据比较频次法、聚集度指标法对福建省宁德福口国有林场福建柏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幼株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分布呈聚集分布。这一结果有助于探讨建柏林的天然更新理论 ,而且对建柏林的经营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直接模糊聚类分析法,把苹果褐斑病的发病数量(即强度)、空间和时间动态作为统一整体(即系统),以感病指数(X)、聚集性指标((M~*/M))和病叶率(P)作为病害流行动态的特征指标,研究了苹果褐斑病的流行动态.从病害流行动态的统一观出发,把病害流行动态的一个生长期分为4个阶段,并对模糊聚类分析在病害流行动态研究中的应用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大小结构图和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动态,应用扩散系数、Lloyd的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和Morisita指数等研究分布格局,采用Greig-Smith方法分析空间格局,对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南亚松(Pinus latteriMason)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亚松种群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种群,但幼苗、幼树较少;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Ⅰ型,胸径小于2.5 cm的幼苗成活率较低,幼树存活率开始增大,中龄期种群存活率最高,成龄树期存活率开始下降,至老龄期死亡率达到最大;种群格局整体上呈聚集型;种群格局规模介于100~400 m2。  相似文献   

17.
木毒蛾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和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采用比较频次法和聚集度指标法,测定木毒蛾各虫态的分布型。应用Iwao方法,计算各虫口密度下的林间最低抽样数,分析了中幼林中幼虫序贯抽样。研究表明,木毒蛾各虫态(卵块、幼虫、蛹)在木麻黄防护林中呈聚集分布,幼虫以聚集型扩散。幼虫在中低密度下,以对角线和棋盘式取样最佳,卵块以对用线取样最佳。对木毒蛾的防治应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坚持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其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8.
祥云新松叶蜂茧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祥云新松叶蜂(NeDdiP,l’o:石ang夕翻ic姗)是云、贵、川三省飞播云南松林区发生和危害严重的新害虫,有关其茧的空间格局尚未有过报道,作者于1988年在这方面作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9.
北京古树健康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科学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为原则,从树干、树枝、树叶、根系、病虫害和立地环境角度选取了树干倾斜度、树干损伤程度等11个指标,对北京香山、庆王坟、明永陵、二环和地坛等5个点358株古树进行了健康评价。结果表明:这些古树以亚健康水平为主,比例达60.89%;其次是健康水平的古树,比例为33.80%;5.31%为不健康水平,没有濒死水平的古树。从地点分布看,地坛9株古树均为健康,庆王坟77.36%为健康,香山、二环和明永陵古树以亚健康为主,其比例分别为87.50%,81.25%和71.96%。  相似文献   

20.
西江中下游针阔混交林优势种群的结构及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西江中下游的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样地、每木调查和林下更新层调查法获得野外资料,采用径级代龄级的方法,研究主要优势树种的种群结构,以及应用方差/均值比、平均拥挤度指数、聚块指数、丛生指标、负二项式参数等5个指标分析其种群格局状况。结果表明不同优势种群的径级结构差异明显:马尾松和烟斗柯缺失或缺乏幼苗,为衰退型种群;福建青冈幼苗充足,中龄级立木占绝对优势,表现为增长型种群,但结构不稳定;鸭脚木幼苗数量丰富,径级分布呈倒J字型,为稳定的增长种群。种群的格局动态因树种和发育阶段而不同,表现为马尾松由均匀分布过渡到集群分布,福建青冈始终为群集分布,鸭脚木和烟斗柯则由幼苗的集群分布向成树阶段的随机分布转变,4个种群的格局动态呈现出聚集强度降低的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