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抛秧精量播种器由省农科院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制造。是推广抛秧新技术的新型精量播种工具。主要适用于561穴育秧软盘的水稻播种,也可用于旱床育秧的播种。它具有省种、省工,提高播种工效的优点。在我区推广以来,深受农机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欢迎。 目前,一年一度的春耕生产来临,水稻抛秧精量播种器又将在各地使用,为正确使用水稻抛秧精量播种器,现把正确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水稻播种机是工厂化育秧的关键设备之一,其性能对育秧质量有较大影响.文章分析研究了滚筒气吸式水稻播种器的播种机理及影响播种性能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吸种性能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田间育秧播种机的播种合格率和播种稳定均匀性,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南方水稻田间育秧的精密播种机。在深入分析螺旋勺轮式播种器的播种原理,以及播种器行走控制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螺旋勺轮的凹槽深度、螺旋升角、播种器行走速度对播种合格率和空穴率的影响规律,得出杂交稻播种合格率和空穴率影响因素的最佳参数组合:凹槽深度h为3 mm、螺旋升角α为81.73°、播种器行走速度v为0.35 m/s。试验表明,采用闭环控制系统后的播种机播种杂交稻2~6粒/格合格率由87.14%提升到93.21%,常规稻3~8粒/格的播种合格率为92.14%,播种性能满足常规稻和杂交稻精密播种育秧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振动流动式水稻秧盘育秧播种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采用多层交叉导种板和播种盘结构的新型振动流动式水稻秧盘育秧播种器;通过种箱内各交叉导种板角度的变化,分析了种子在振动作用下的流动特性、筛分板和V形振动播种盘的结构;实现了振动流动式播种器的播种。整个播种过程中种子未受到任何机械力作用,突破了传统水稻播种器采用强制排种机构来分离种子的思路,减少了种子在分离过程中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水稻精密播种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必然要求育秧、种植的一条龙服务,否则机械化种植模式难以巩固.为此,总结了分别适合钵盘育秧和毯状苗育秧的水稻播种器,分析比较了其特点.针对超级稻育秧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新机构,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水稻精密播种器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2CYL-450型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流水线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分析国内外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流水线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播种器容易伤芽、没有除杂环节、整机操作劳动强度大等不足之处,研制了2CYL-450型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流水线;介绍了该流水线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结构特点.设计的播种器由勺式槽轮将种子从种箱中播出,落于筛分板上,经振动筛分、除杂后进入到与其安装为一体的V形槽板上,沿V形槽板有序排队,最后经出口播出.设计的双层秧盘供送装置,通过光电传感器与供送装置实现了依次定位输送秧盘.整个流水线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播种精度好、生产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前言:近几年推广机械化插秧的经验告诉我们,插秧质量的好坏,前提是育秧,而在育秧中农民感觉麻烦而且不好掌握的就是播种的均匀度和疏密度。这两个指标决定了插秧时漏窝率和弱苗率的多少。虽然水稻粘贴播种器的问世提出  相似文献   

8.
一、水稻工厂化育秧主要技术内容 水稻工厂化育秧一般包括选择育秧方法、种子处理、苗土准备、秧田准备、联合播种和秧苗管理等环节。育秧方式有符合机插要求的软盘旱育以及用于抛秧的561穴软盘旱育。  相似文献   

9.
2011年,衡东县引进3条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进行试验示范,共播种近万盘。从该机具试验示范及生产使用结果看,主要体会:育秧质量明显提高,解决了手工育秧的播种及出苗不均匀性问题,真正达到了水稻高产栽培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的水稻大棚育秧播种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发一种新型的自走式水稻育秧播种摆盘机。该机可将传统的苗盘播种集成于一台履带行走的机器上,在播底土、播种、覆土过程中将秧盘有序地摆放于水稻育秧大棚的苗床上,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育秧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首要环节,工厂化育秧技术是农机和农艺紧密结合的技术。水稻工厂化育秧运用先进的生物环境控制工程设施与生物技术相结合。使育秧过程在室内人工控制的环境中进行,并按照水稻全程机械化的作业要求,培育出整齐、茁壮、易分检的水稻秧苗。 水稻工厂化育秧工艺流程如下: 晒种→脱芒→选种→浸种→催芽→脱水→播种→覆土→增温出苗→绿化炼苗→机械抛秧。 播种前要铺底土,底土和覆土要经过粉碎酸化、拌药肥处理。水稻工厂化育秧的主要步骤及使用的机具和设备如下: (1)育苗土制作育秧用床土要…  相似文献   

12.
2BTP—56型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田间机插秧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现状,研制了与之相配套的2BTP-56型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以替代人工播种,解决人工播种工效低、播种均匀性和播种稳定性差等问题,提高机插秧的质量。在总结以前水稻育秧播种的基础上研究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及育秧工艺流程,介绍该机技术参数与性能特点,及相关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水稻育秧播种机,播种效率低、成本高、作业劳动强度大。2BL-280A型全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机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大大提高了播种速度且播种均匀,具有播量调节方便、育苗效果好的优点,是农机大户和农村合作社购买水稻育秧播种机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水稻育秧播种机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机插秧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中心环节,水稻育秧机械化和标准化是实施机械插秧的前提条件,因此需要尽早研制出性能优越、稳定可靠的新型育秧播种设备。为此,介绍了国内外的水稻种植模式和水稻育秧机具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育秧播种装置的各类排种器,分析了几种典型育秧播种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指出了水稻育秧播种机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机》2012,(1):45
科灵2ZF-400型水稻种子发芽器是水稻机械化育秧播种成套设备中必不可少的主要产品之一,通过该机器的使用,为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提供芽长一致的合格芽谷。水稻种子发芽器目前有两种产品,2ZF-400ZN型是  相似文献   

16.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具体操作规程如下: 1.水稻棚盘育秧技术盘土配制本田土含量占85%,腐殖土或草碳土占15%,采用3次混拌法拌匀盘土药剂和化肥,保证盘土粘结力,提高秧强度。播种使用手动播种器,严格控制播种量,保证播种分布均匀,秧苗整齐,在插秧机取秧量调至中间位置时,单臂取秧车为3株/次~5株/次,稀植的为2株/次~3株/次。2.水田机械整地技术基础整地基础整地应用激光平地技术。用激光机平地后可节省土地9%,节水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机插育秧试验——数字育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占台州市路桥区单季稻及晚稻种植面积的60%左右。因此,要全面实现水稻机插,就必须实现杂交水稻的机插。近年来,各地农机部门在开展水稻机插推广工作中,在常规稻的机插育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随着水稻向杂交稻及超级杂交稻的方向发展,这种在我国南方进行大面积推广的水稻品种,根据水稻强化栽培特点,就对育秧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数字育秧就成为机插育秧的选择。1.水稻机插育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我国水稻机插育秧的播种在作业方式上有工厂化育秧流水线(包括进口的和国产的)播种及更加简便的手工播种两种。这两…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育适于机械化移栽的杂交稻钵体壮秧苗,满足杂交稻少本壮苗的农艺栽插要求和轻简化栽培的技术要求,研制了2SBB-500轻简型杂交稻穴盘育秧精密播种机。介绍了机具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结构特点;创制了智能双充种室机构,实现了第一充种室空穴光电检测与预报、第二充种室智能振动复充填的构想;研制了智能双充种型孔滚筒杂交稻育秧精密播种器,解决了型孔滚筒育秧播种器作业过程中稻种在充种室内流动性差、充种可靠性低等问题,显著提高了播种性能。为了方便实现软钵盘后续直接进行摆盘作业,设计了一种软钵盘自动嵌放装置,解决了软盘育秧自动化作业的问题。试验表明:2SBB-500轻简型杂交稻穴盘育秧精密播种机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播种精度好,作业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人工育秧方式逐渐被机械化育秧播种机代替。在整个育秧过程中,播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排种器的性能对播种环节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对目前水稻育秧播种机排种器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机械式、振动式和气力式3类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同时介绍了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总结分析当前水稻育秧排种器的理论研究方法,针对目前育秧播种设备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了对育秧播种机排种器进行改善优化的方向,旨在为水稻播种排种器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稻盘育秧机械化流水线播种技术就是用机械代替手工完成水稻盘育秧的铺土、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的技术。与传统手工育秧相比,具有省工、节本、节约秧田、播种均匀、播量调整范围大、病虫害群防群控能力强、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对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具有广阔的前景,有望在今后的水稻规模化生产中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