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食用菌》2015,(5)
通过对攀枝花野外分离获得的15个灵芝菌株,进行人工代料栽培比较。考察各灵芝菌株生物学特性、子实体经济性状及产量等指标,分别获得高产菌株3个,高抗菌株3个,子实体形状好的菌株3个,菌丝长势快、长势强的菌株3个。试验结果为进一步选育高产、高抗、优质的灵芝菌株提供了性状明确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以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体胞外多糖含量为指标,对3个雁北嗜蓝孢孔菌菌株液体发酵培养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优化筛选,以为该菌的大规模培养和人工驯化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海藻糖是1号和2号菌株的最佳碳源,葡萄糖是3号菌株的最佳碳源;3个菌株的最佳氮源均为豆粕粉;最佳无机盐1号菌株是硫酸镁,2号、3号菌株是磷酸二氢钾。  相似文献   

3.
应用Photoshop软件对拮抗反应中的菌丝生长面积进行量化分析。试验采用18个香菇菌株,经对各菌株菌丝培养,测量相对生长面积,计算对照菌株L808对其他17个菌株的拮抗系数。以拮抗系数为依据,判别各参试菌株的拮抗能力,拮抗系数越大,其拮抗能力越强。此可作为食用菌菌种鉴别新的量化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4.
以市售白色金针菇组织分离得到的菌株SH9为试材,通过多孢子杂交获得抗病白色金针菇菌株JK501,以绿色木霉菌株为指示菌进行抗木霉活性测定,对获得菌株的酶活指标、出菇性状和菌株真实性进行考察,以期获得抗病能力强且农艺性状优良金针菇新菌株。结果表明:选育出的金针菇JK501较亲本SH9菌丝浓密、生长速度快,抗木霉能力提高了3.56倍;漆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等酶活指标和16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提升;确定JK501的最佳栽培料配方为棉籽皮42%、麸皮18%、核桃木屑33%、豆饼粉5%、石膏2%;最后通过ITS和ISSR多态性证明JK501是不同于亲本SH9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孢子萌发融合技术获得元蘑菌株,并对其进行了产量和形态指标测定,选育出的菌株经3年的栽培试验,产量高出常规品种15%,菇形好,命名为元蘑1号。  相似文献   

6.
工厂化栽培灰树花菌株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研究了11个灰树花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菌丝拮抗性,考察了不同灰树花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差异,并以栽培周期、子实体品质及生物学效率等为指标进行工厂化栽培鉴定,旨在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的灰树花菌株。结果表明:11个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菌株G11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适中;栽培周期73 d,为试验菌株中周期最短,子实体品质优良,生物学效率达到35.7%,是适应灰树花工厂化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7.
刘甫 《食用菌》2009,31(2):25-25
平菇白优二号是河南省沈丘县刘湾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多年研究选育成功的一个纯白色平菇菌株。经笔者从全国各大科研院校引进纯白色平菇菌株,进行品比试验,白优二号各试验指标均超过对照,名列前茅。初试推广中,栽培成功率100%。现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以荷叶离褶伞为试材,以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分别采用不同碳源和氮源对5株荷叶离褶伞菌株进行单因素液体发酵试验,以期筛选荷叶离褶伞液体培养最适碳源、氮源及适合发酵菌株,并为探索其工厂化发酵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菌株ZY01、ZY02及ZY03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其次为麸皮、尿素;菌株ZY04、ZY05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分别是尿素、蛋白胨;菌株ZY02的菌丝体生物量为12.626g/L与ZY03的胞外多糖产量为11.5148mg/L在分别以2%蔗糖+0.2%蛋白胨、2%蔗糖+0.3%蛋白胨组合试验中值最大;不同碳、氮源对荷叶离褶伞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不呈正相关,菌株ZY02、ZY03分别是各指标下的适宜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9.
以咀嚼口感为主要指标,兼顾营养和产量指标,以F3-1、川金7号为亲本进行单孢杂交育种。经过初筛、复筛和生产试验,选育出子实体脆度值大幅高于亲本的黄色金针菇新菌株"蓉金567",该菌株适合工厂化及设施栽培,其子实体适宜加工成休闲即食食品。  相似文献   

10.
1985年,我们从本区采集到41个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先经外观评定、分离培养,在室内对母种进行湿度和高温适应性的检验,再经液体培养鉴定和生物学鉴定(瓶栽鉴定),筛选出综合指标兼优的85006菌株。1986年同外地引进的3个菌株的当地主栽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辽宁地区以玉米秸秆为主要栽培基质的优良糙皮侧耳菌株,以19个糙皮侧耳菌株为试验材料,对菌丝长势、满袋时间、污染率、生物学效率及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14号菌株综合指标优于其他供试菌株,其母种和栽培种在玉米秸秆基质中菌丝长势均较好,生物学效率较高,为105.8%,子实体菌盖颜色深灰色,菌柄3.1~6.8 cm,朵大韧性好,菇型紧凑,菌盖肥厚,中等大小,光泽好,可作为生产用优良菌株。C10、C2号菌株子实体性状一般,但其母种及栽培种在玉米秸秆基质中菌丝长势强、生物学效率高,利用秸秆能力强,可作为品种选育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2.
对引进的5个平菇菌株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出菇试验,调查现蕾的早晚、菇蕾疏密度以及菌柄长度、菌盖大小、菌盖厚度、产量等指标,筛选出品质好、出菇早、产量集中、适应能力强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3.
6个白灵菇菌株酯酶和过氧化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6个白灵菇菌株进行了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白灵菇菌株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之间既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又各自具有本菌株的特有特征。②白灵菇菌株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比较稳定,是一项稳定的分子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作为鉴定白灵菇种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香菇病毒快速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香菇菌丝蛋白质,根据能否检出22 000道尔顿的34nm香菇病毒外壳蛋白带作为菌株是否带病毒的指标。在生长不正常香菇菌株和对照的带病毒菌株中均检测出了34nm香菇病毒外壳蛋白带。这一结果表明,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对香菇病毒进行简单、快速的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15.
深层发酵灵芝高产菌株筛选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从各地收集到的24个灵芝菌株进行深层发酵培养,通过比菌丝生长速度和发酵生物量,筛选出8个优良菌株。根据菌株间拮抗反应及蛋白酶同工酶分析结果,确定8个菌株中的G2和G15、G33和G27为同一菌株,属同株异名,进一步比较8个菌株的菌丝发酵生物量,胞内,胞外多糖含量等指标,确认菌丝发酵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较高的灵芝0770为液体深层发酵首选菌株。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2015,(6)
以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性状及产量、生物学效率等为指标,对10个白灵菇菌株进行袋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白灵菇新科6号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洁白、掌状,生物学效率高,与其它供试菌株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丁李春 《食药用菌》2021,(2):148-151
为筛选适合以葡萄枝屑替代部分木屑为原料进行栽培的优良灵芝菌株,采用果园废弃的葡萄枝屑为主料,对8个灵芝菌株进行栽培试验,考察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等指标,并检测其子实体和孢子的灵芝多糖及三萜含量,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子实体和孢子产量、生物转化率、子实体和孢子的三萜含量均以GH8为好,其综合评分为83.24,也最高;子实体多糖则以圆8较高。8个菌株的多糖和三萜酸含量均超出国家药典标准。因此GH8可作为葡萄枝屑栽培灵芝的适宜菌株。  相似文献   

18.
毛小伟  陈小平 《食用菌》2012,(2):22+41-22,41
对2010年底分离金针菇F21—2的各试管菌株,以上一年度保存的菌株为对照,进行出菇试验。以菌丝长势、生长量、菌袋污染率、出菇整齐度、子实体性状、产量等为指标,筛选出优质菌株,供下一年度的菌种生产及栽培使用,并提出了出菇试验一些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庄磊  郭旭欣  于松涛 《食用菌》2022,(6):27-29+32
以辽宁抚顺高尔山地区的野生白耙齿菌菌株为材料,进行ITS序列鉴定。该菌株ITS序列与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亲缘关系最近,菌株相似性为99.85%,结合其形态学鉴定结果确定为白耙齿菌。以菌丝生长速度及菌丝长势为指标,经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配方中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筛选,获得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葡萄糖20 g/L,酵母膏10 g/L,磷酸二氢钾0.5 g/L,硫酸镁0.5 g/L,琼脂20 g/L;以菌丝干重、菌丝平均长速及长势为指标进行培养基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促进白耙齿菌菌丝快速生长、菌丝浓密的培养基为优化培养基,获得较大菌丝干重,且适宜白耙齿菌生长的培养基为YPAD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以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产量、子实体栽培性状及栽培周期为指标,对6个白色金针菇菌株进行筛选,旨在筛选出适合工厂化再生法栽培的白色金针菇菌株。试验结果表明,F8903菌株茵丝生长速度快且生长旺盛;单袋产量达317g,比对照增产12g;栽培周期56d,比对照缩短5d;子实体各项栽培性状优良,是适应金针菇工厂化再生法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