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科得拉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新型广谱农药,与传统农药相比,科得拉施用更方便。一、特点1.剂型先进。使用方法独特而方便。700克/包的颗粒剂剂型使其颠覆了传统农药使用喷雾器施药的方法,可直接撒施于田间。2.杀虫谱广。科得拉在水稻上可有效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水象甲等害虫,以及玉米上的玉米螟,甘蔗上的甘蔗螟,棉花上的棉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农药"科得拉"(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对水稻上常发生的害虫水稻二化螟与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和最佳防治时间以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科得拉"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达到80.52%,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到49.96%,用药时期应在二化螟卵孵始盛,同时刚好卷叶螟处于产卵盛期。从而达到安全适时用药确保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25%胺草磷乳油是近年国内新开发的一种有机磷硫代酰胺酯类除草剂,目前在水稻旱种田尚未大面积推扩应用。为了节约外汇,加速其推广应用,我们于1984—1986年在水稻旱种生产季节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比较和大面积示范试验,为确定该药在水稻旱种田的最适施药时期,最佳施药量,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于2012年开展了噻呋酰胺240SC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240SC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增产效果明显。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建议噻呋酰胺240SC用药量为300~360mL/hm2,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施药,重病田块第1次施药后10d左右再施药1次。  相似文献   

5.
飞机除治水稻虫害,在我市已有10多年的历史,这项除治措施,具有除治快速、效率高、不留死角、施药安全、用药经济和适宜大面积除治等优点。但在飞机除治水稻虫害时,还应注意施药时间、用药种类和数量、施药面积的计算以及高大建筑物的勘察与标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应用24%井冈·氟环唑SC在水稻田进行了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且对水稻安全,可以在水稻上大面积推广。防治适期为水稻纹枯病始盛期第1次用药,高峰期第2次用药。从经济有效角度出发,推荐施药剂量为20m L/667m2,对于水稻纹枯病大发生年份,推荐施药剂量为25m L/667m2。  相似文献   

7.
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40%戊唑·噻唑锌悬浮剂在水稻纹枯病初发期和盛发期各施药1次,第1次施药后10 d用药量900 mL/hm2、1 125 mL/hm2的病指防效分别为69.78%、75.82%,第2次施药后22 d分别为91.07%、92.20%,其防效和增产率均优于常用药剂处理区,推荐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探索水稻轻简省力化用药技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19年灌南县植保站受省站委托在灌南县新集镇花园村开展了水稻轻简省力化用药技术田间药效的试验,在开展农药减量的同时,积极探索轻简省力化施药模式。结果表明,水稻轻简化施药技术简化用药方案,方便易学,还减少了农药用量,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轻简、省力的病虫防控方式将成为未来植保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1996、1997两年大田系统调查和普查结果表明:水稻蚜虫主要虫态为无翅蚜,有翅蚜数量极少。为害高峰期为10月上旬到中旬,水稻处于乳熟期或腊熟期。药剂对比试验表明,9月20日以前用药,对田间天敌有一定杀伤作用,导致后期施药区蚜量高于不施药区。水稻蚜虫天敌有瓢虫类、蜘蛛类、步甲类、草蛉类等,瓢虫科混虫是蚜虫天敌的优势类群,其中稻红瓢虫在田间种群数量占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使用30%苯醚甲·丙环EC开展了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0%苯醚甲·丙环EC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水稻拔节-孕穗期施药2次,用药量225~300mL/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86.61%~87.80%,显著高于5%井冈霉素水剂3000mL/hm2的防效,与进口药剂30%爱苗EC在同等剂量下的防效相当,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建议用药量225mL/hm2,连续施药2次既可,于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开始再施,间隔10d施药1次。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为大面积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在福建省武平县万安镇五里村开展了17%四氟·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7%四氟·嘧菌酯悬浮剂41 m L/亩在水稻孕穗末期施药1次,隔7 d再施药1次,第2次施药后14 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80.11%,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喷施4%四氟醚唑水乳剂78 m L/亩、17%四氟·嘧菌酯悬浮剂33 m L/亩、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6 m L/亩、5%井冈霉素水剂250 m L/亩,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可以做为今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代农药,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害虫进行诱集,结果表明该杀虫灯可诱集到30种左右的昆虫,对主要水稻害虫均有诱集作用。通过将灯控施药区、灯控不施药区、非灯控施药区、非灯控不施药区4种处理防治效果进行对比,发现灯控施药区与灯控不施药区防效差异不显著,防效均达80%以上,而与非灯控不施药区差异显著。此杀虫灯虽对天敌有一定诱集作用,但对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明显。通过对4个处理地的水稻产量比较及灯诱与化防成本计算,该杀虫灯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的优势,可用于水稻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应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害虫进行诱集,结果表明该杀虫灯可诱集到30种左右的昆虫,对主要水稻害虫均有诱集作用.通过将灯控施药区、灯控不施药区、非灯控施药区、非灯控不施药区4种处理防治效果进行对比,发现灯控施药区与灯控不施药区防效差异不显著,防效均达80%以上,而与非灯控不施药区差异显著.此杀虫灯虽对天敌有一定诱集作用,但对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明显.通过对4个处理地的水稻产量比较及灯诱与化防成本计算,该杀虫灯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的优势,可用于水稻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设置灯控施药区、灯控不施药区、非灯控施药区、非灯控不施药区4个处理组,研究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该杀虫灯对淮河中上游稻区20种主要水稻害虫均能诱杀。其中,对二化螟和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48%和79.31%,诱杀效果明显;灯控不施药区比非灯控施药区稻谷增产209.1 kg/hm2,并节约防治费用400.8元/hm2。该杀虫灯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的优势,对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明显,可用于水稻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和优质、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稻田病虫害系统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在豫南地区,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有2代二化螟、3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苞虫、纹枯病、白叶枯病等,主要集中在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期进行混合发生危害,单个病虫的防治时间也较吻合.通过田间调查,这个时期正是2代螟虫卵孵化高峰期,2代稻苞虫、稻纵卷叶螟也处于低龄幼虫时期,稻飞虱也已达到防治指标.同时孕穗期至抽穗期也是水稻纹枯病的发病高峰期和白叶枯病最易流行期,因而开展水稻中后期病虫害的混合防治,将以往防治"一病一虫"多次施药方式,改为少次施药或一次性施药,可以减少劳力投入,相对减少施药数量,降低防治成本,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护稻田害虫天敌、维持稻田生态平衡的作用.为此,我们着重研究了采用不同配方施药方式,对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和对主要天敌的保护效果,作为开展水稻中后期病虫害混合防治策略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30%己唑醇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30%己唑醇SC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商品用量195 ~240mL/hm2,最终防效可达68.15% ~76.05%.从经济有效角度出发,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建议30%己唑醇SC商品使用量为195 ~240mL/hm2,使用时应掌握在纹枯病发病初期施药,连续施药2次.  相似文献   

17.
水稻纹枯病在枞阳县常年重发,对枞阳县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通过开展20%嘧菌酯+10%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该药剂393.75~450m L/hm2,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施药防治,7~10d后再补治一次,可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贵州省水稻种植中植保农事现状,科学指导农户正确有效地防治水稻病虫害,于2010年在贵州省6县开展了水稻种植植保农事调查。调查以户为单位,调查内容包括水稻品种、播种移栽及收割时间、施肥情况、施药时期、施药方式、防治对象、药剂种类、施药次数等,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193份,回收率为64.33%。结果显示:贵州省水稻种植品种多样化;不同地区农业耕作发展水平不一致,施肥水平差异较大;在田间防治时,农户不能准确掌握防治时期,防治目标不明确,在水稻生育时期,施药次数为4~6次,国家禁用农药仍有施用。贵州省水稻种植过程中主要存在从事植保农事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农户盲目、滥用农药现象突出;缺乏有效的信息指导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验证12%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A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2014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由试验可知2%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A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试验剂量内,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没有发现药害,安全性好,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推荐剂量为30-40 g/亩,施药间隔7天,使用时期为水稻稻瘟病始发期,连续施药2次就可以得到较好防效。  相似文献   

20.
2005年长安镇水稻主栽品种空育131发生大面积的稻瘟病,为了确定是否是主栽品种的抗病性衰弱,进行本试验。通过试验结果表明:主栽品种空育131抗病性有所减弱,在不进行防病措施的条件下,易发生穗颈瘟,有一定程度的褐变穗发生。并且产量比正常施药低22.77千克/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