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Betserai I. Nyoka Simon A. Mng��omba Festus K. Akinnifesi Oluyede C. Ajayi Gudeta Sileshi Ramni Jamnadass 《Small-Scale Forestry》2011,10(4):419-434
A sustainable agroforestry tree germplasm supply system is vital to resource-constrained smallholder farmers who depend on
agroforestry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their farm enterprises. Successful adoption of agroforestry hing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sustainable agroforestry tree germplasm supply system.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groforestry tree seed supply system in
Malawi, with a view to determining its sustainability and quality. Currently, more than 90% of the documented agroforestry
tree seed distributed to farmers is produced by smallholder farmers collected mainly from scattered farmland trees, the remainder
being produced from seed orchards and seed stands owned or controlled by research organizations. Three organizations—namely
the Land Resources Centre (LRC), National Tree Seed Centre (NTSC) of the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lawi (FRIM) and
the World Agroforestry Centre (ICRAF)—were identified as major procurers of agroforestry tree seed produced by smallholder
farmers. Agroforestry germplasm is distributed to farmers b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and government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xtension departments. The procure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germplasm to farmers is in general effective. The
major challenge to sustainability of agroforestry tree germplasm distribution in Malawi is dependence on donor funding. The
agroforestry tree seed system is, to some extent, sustainable with regards to production, although the genetic quality of
the germplasm is low. Germplasm storage facilities at national level are available and possibly adequate, but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on effective low-cost tree germplasm storage systems at household level are limited. Sustainability could be enhanced
by strengthening of grass-root organizations involved in tree seed production to institutionalize the distribution through
farmer–farmer exchange. There is also a need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promotion and adoption of low-cost tree germplasm
storage facilities by smallholder farmers. 相似文献
3.
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栎木枝条的年轮偏向性和应拉木的显微及化学特性。结果表明,栎木枝桠木髓心偏向上侧,即下侧的生长比上侧迅速。双染色法和SEM的观察发现,胶质层同时发生于枝桠木上下侧的纤维细胞,但上侧的应拉程度比下侧稍显严重。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枝桠上下侧的a-纤维素含量仅比正常木高2%~3%,木质素含量仅比正常木低2%~4%。该实验的结论是,栎木枝桠木中反应木同时发生在上下两侧,只是应拉程度有差异,而枝桠木下侧生长迅速造成髓心偏向上侧。 相似文献
4.
我国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现状及当前工作重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列举了我国一些林木良种基地对林业生产做出的贡献,并分析了他们取得成绩的共同技术基础;从对国家良种基地的要求出发,讨论了基地当前应抓的主要工作;介绍了种子园更新换代的育种技术及发展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弗吉尼亚栎引种人工林的调查观察,探讨其种子产量、脱落过程与种子形态特征的变异规律。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滨海盐土上栽种的树龄9~11年生、栽植密度1 200株·hm-2的弗栎林分中,2012—2014年间随机标定35~42株母树定期观测脱落种子质量和年产量,并分析相同母树的种子产量、脱落期和种子大小与形状的个体差异及年度稳定性。连续3 a内弗栎平均单株种子产量分别为2.32 kg(变幅0.00~8.51 kg)、1.38 kg(0.03~5.61 kg)和2.92 kg(0.40~6.58 kg)。整个林分种子脱落过程历时长达80100 d,落籽量的累计分布十分吻合Logistic模型,种子年产量的69.79%~82.56%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的40 d内脱落。26株相同母树的种子产量存在显著的株间差异和年度差异(P≤0.001 3),单株种子产量的年度变异系数值变化于9.78%138.76%。种子脱落开始期、高峰期、停止期的早迟也存在极显著的株间和年度差异(P≤0.000 5),年度相关较高(r=0.42~0.67**)。种子百粒质量、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和形状指数(种子长宽比)的株间差异极显著(P≤0.000 4),但年度差异不明显,年度相关更高(r=0.64**~0.87**),种子形状是最稳定的特征。该研究表明,10 a左右的弗栎人工林具有相当高的种子生产能力,但单株间种子产量的差异巨大,年度稳定性较差;种子脱落期和种子形态特征的个体变异极其丰富,且较稳定;通过长期观察,可以识别出相对稳定的高产型、低产型和早熟型、晚熟型母树。 相似文献
7.
工业人工林发展与材性育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中介绍了世界上因工业人工林发展的需要所开展的材性变异和改良研究的现状及基本成就,并针对我国即将兴起的材性育种的需要提出了材性育种中的一些原则性考虑。 相似文献
8.
火炬松种源建筑材抗弯性质的变异及与树龄、晚材率、木材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南屿15年生火炬松31个种源间木材抗弯弹性模量(MOE)的群体平均值为6 702.6 MPa,变化范围为5 042.5~8 610.2 MPa;抗弯强度(MOR)群体平均数为99.11MPa,变化幅度为77.32~119.79 MPa.种源间木材抗弯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广义遗传力大于0.441、0.422,方差分析中遗传方差分量在43.07%~60.79%范围内,环境方差分量范围为39.21%~56.93%,说明MOE、MOR除在遗传上受中等程度控制外,还显著受到环境条件影响.种源内MOE、MOR变异系数远大于种源间变异,说明火炬松材质改良在种源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个体改良效果较好.树龄、晚材率和木材密度与MOE、MOR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木材基本密度估测MOE、MOR优于晚材率.火炬松种源木材MOE、MOR值与引种栽培地点有关.南屿靠近海岸线,并且纬度低于所有种源原产地纬度.火炬松种源原产地地理气象因子中,纬度对木材抗弯性能没有影响,经度与MOE、MOR呈较大的负相关,经度对抗弯性能的影响最大,6-9月降水/年降水次之,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与木纤维的复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检测以木纤维和聚丙烯为原料制造的木塑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研究了木纤维和聚丙烯的复合性能,并分析了木纤维与聚丙烯的质量比、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及偶联剂对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聚丙烯与木纤维的混合比为10∶3、偶联剂加入量约为聚丙烯质量的3%~5%时,木塑复合材料的抗拉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木材密度的34个树种组一元立木生物量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7,(6):41-46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其固碳能力的评估必须以生物量模型作为计量基础。基于2012年研究提出的通用性生物量模型M=0.3pD7/3,利用公开发表的各树种木材基本密度数据,建立了我国全部34个树种(组)的一元地上生物量模型,再利用全国森林生物量调查建模项目的实测数据,对其中14个树种(组)的地上生物量模型进行了验证;还分别针叶树和阔叶树2个树种组建立了相容性地下生物量模型和根茎比模型,并检验了其预估效果。结果表明:所建一元立木生物量模型对各个树种(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估计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数均未超过其相应的允许误差10%和15%,可用于宏观层面的森林生物量估计,是近年颁布实施的生物量模型系列行业标准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12.
13.
日本木结构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一个地震、台风多发国家,其木结构的发展虽非一帆风顺,但得到了举世嘱目的发展.日本木结构建筑文化和技术曾被誉为世界之冠.了解日本木结构的发展与成功经验,对促进我国木结构健康、稳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日本木结构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相似文献
14.
林木种子采收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采收环节是林业生产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木种子采收技术及装备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文中主要介绍我国林业、林木种子繁育基地的现状与发展前景,采种技术的类型以及国内外相关采种装备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分析山地、林地复杂环境对大型机械设备作业的影响和其必须具备的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开展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初步设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部分设计成果的创新亮点,以及搞好这一工作的体会、经验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清洁生产及其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清洁生产产生的背景,清洁生产的定义、内容和推行清洁生产的意义,以及我国目前实施清洁生产的情况。建议我国应在木材工业中宣传推广清洁生产,改善现有的木材工业环境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总部设在日本横滨(Yokohama)的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近来公布了其最新年度报告——“2008年世界木材形势年度回顾与评估”。此报告包括了2004--2008年之间的原木、锯材、单板、胶合板生产、进口、出口方面的统计数据,但是2008年的数据仅是粗略估计。数据绝大部分是由IITO成员国家于2008年第3季度提供的,受到目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目的树种选择、林道规划设计、林分抚育间伐、生产经营设施规划与建设几方面总结了临海市阔叶树采种基地的营建与管理技术,指出建立采种基地的关键是选择好目的树种,并且要依立地条件和不同树种而选用不同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南方梨园秸杆覆盖对梨树树体营养及梨果产量品质的直接影响,进行了梨园秸秆覆盖田间试验以及叶、果室内理化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使梨树单叶面积提高5.1%~8.4%、叶绿素含量15.4%、叶绿素a/b值2.53%,有利于增强树体的光合作用,促进树体生长发育;秸秆覆盖可使叶片中N、P、K含量提高12.3%~26.8%,同时也可提高其它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改善树体的营养水平;秸秆覆盖还有利于果实生长发育,可使单果重提高2.8%~5.4%,单株产量提高4.6%~10.2%;可提高果实的糖酸比、改善砂梨的风味,从而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0.
南方地区封山育林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彦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1,20(2):23-25
针对南方地区生境特点,阐述封山育林的基本条件,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