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供给状况。结果表明:(1)6种植被类型土壤养分整体表现为方竹林较高,次生林和草甸次之,原生林最低,土壤C和K的质量分数较高,N和P的质量分数较低;各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及比值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强度变异,其中,土壤P、K的变异系数小于C、N,土壤w(C)∶w(P)和w(N)∶w(K)的变异系数明显小于w(C)∶w(N)、w(P)∶w(K)。(2)土壤C、N、P、K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在不同土层、不同植被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N质量分数整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原生常绿阔叶林土壤P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整体增加,其他植被类型土壤P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整体逐渐减少;除方竹林和草甸外,其他植被类型土壤K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3)土壤C、N、P质量分数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化学计量比在不同土层中变化规律各异,除土壤w(N)∶w(K)外,各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之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杉木人工林土壤的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以福建顺昌地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不同林分密度(分别为750、1 200、1 500株/hm2)分析杉木人工林各土壤深度C、N、P的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杉木人工林土壤C、N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林分密度为1 200株/hm2的土壤的w(C)∶w(N)、w(C)∶w(P)最高,林分密度为1 500株/hm2土壤的w(N)∶w(P)最大;杉木人工林各土层土壤的C、N、P的质量分数差异不明显;林分密度因素对C、N、P的质量分数以及w(C)∶w(N)、w(N)∶w(P)等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林分密度对全磷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程度高于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3.
以毛竹和花毛竹、黄槽毛竹、厚壁毛竹、金丝毛竹4个变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叶、枝、干、根不同器官C、N、P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相同竹种不同器官间的养分分配格局存在明显差异,碳的分配格局由大到小表现为枝、干、叶、根,氮分配格局由大到小表现为叶、枝、根、干,磷分配格局表现为叶最大,其次为枝、根、干;w(C)∶w(N)由大到小表现为干、根、枝、叶,w(C)∶w(P)由大到小表现为枝、干、根、叶,w(N)∶w(P)由大到小表现为枝、干、根、叶;2)相较于黄槽毛竹、毛竹、厚壁毛竹、金丝毛竹,花毛竹不同器官中的C、N、P质量分数较高,化学计量比则较低,P是该研究区毛竹及其变种生长的限制性元素;3)毛竹及其变种不同器官间的C、N、P及其化学计量比相关关系,通过多元素协同共同形成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4)竹种、器官、竹种与器官交互作用均不同程度的影响植物C、N、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器官对C、N、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水曲柳人工纯林与混交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实验站营造的29年生水曲柳纯林、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水曲柳-云杉混交林和水曲柳-红松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中的C、N、P、K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纯林的土壤C、N、P、K质量分数皆高于水曲柳-云杉混交林和水曲柳-红松混交林,土壤C、P质量分数皆低于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土壤N质量分数与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差异不明显,土壤K质量分数高于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水曲柳纯林的土壤w(C)∶w(N)低于水曲柳-云杉混交林和水曲柳-红松混交林,w(C)∶w(P)低于3种混交林,w(C)∶w(K)、w(N)∶w(K)和w(P)∶w(K)皆高于水曲柳-云杉混交林与水曲柳-红松混交林,低于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w(N)∶w(P)高于水曲柳-红松混交林;研究区土壤C、N、P质量分数间耦合关系显著;土壤C、N、P质量分数是影响土壤w(C)∶w(N)、w(C)∶w(P)、w(C)∶w(K)、w(N)∶w(P)、w(N)∶w(K)和w(P)∶w(K)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省蒙自市喀斯特断陷盆地中的天然林分、灌丛和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C、N、P、K、Ca、Mg、Na、Fe、Al、Cu、Zn、Mn元素的质量分数,并分析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与植物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群落中,土壤全量K、Mg、Na和Fe的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天然林土壤内的K和Na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灌丛和草地群落,Mg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灌丛,Fe的质量分数显著低于草地;不同群落间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天然林土壤的w(C)∶w(P)、w(N)∶w(P)、w(Na)∶w(N)、w(K)∶w(Ca)、w(K)∶w(Mg)的比值显著高于灌丛和草地,w(C)∶w(Mg)、w(N)∶w(Mg)、w(Ca)∶w(Mg)的比值显著低于灌丛和草地,w(C)∶w(K)、w(N)∶w(K)的比值显著低于草地;在3种不同群落中,植物Ca与土壤Cu的质量分数显著相关(p<0.05),植物Mg与土壤C、N、Fe、Cu的质量分数显著相关(p<0.05),植物Cu与土壤C、N、P、Ca、Cu的质量分数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以安徽铜陵4年生凤丹人工林为对象,在不同遮阴处理(100%光照,CK;63%的光照,L63;34%的光照,L34)下,分析了凤丹的生物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探讨凤丹生物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对光照强度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与CK相比,经L63处理后凤丹的总生物量和茎生物量下降但叶片和果实生物量分别增加10.75%和335.69%;经L34处理后,总生物量及各构件生物量降低,但根、叶和果实生物量分配上升。遮阴处理显著增加凤丹整株的全C、全N和全K质量分数,全P在L63处理中质量分数上升、L34处理中降低;L64处理下质量分数(w)w(C)∶w(N)和w(C)∶w(P)显著降低,经L34处理的w(C)∶w(P)增加,而w(N)∶w(P)则随着遮阴程度加剧而增加。在构件水平上,除了茎部的全N质量分数外,遮阴处理下各构件的全C、N、P、K元素质量分数,以及茎和果实的w(C)∶w(N)、根的w(N)∶w(P)上升,根和叶的w(...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云南松苗木不同构件碳(C)、氮(N)、磷(P)的分布特征,分析了2年生云南松苗木主根、侧根、主干、侧枝、母株针叶、萌条枝和萌条针叶不同构件C、N、P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地上构件C、N、P大于地下构件,地下构件主根C、N、P均低于侧根,地上构件以针叶C和N较高,侧枝P较高,各构件均表现出N受限明显。相同构件不同碳氮磷元素间相关性较弱,而各碳氮磷元素与化学计量比间的相关性较强,其中w(C)∶w(N)主要是受N元素的调控,w(C)∶w(P)主要是受P元素的调控,w(N)∶w(P)主要受N元素的调控。相同元素不同构件间相关性表明C质量分数在不同构件间的相关性不明显,而N、P及其计量比w(C)∶w(N)和w(C)∶w(P)在不同构件间相关性较为紧密。不同构件间C与N、C与P具有显著异速生长关系,且C的积累速度低于N和P的积累速度;N与P也表现显著异速生长关系,且N的积累速度高于或接近于P的积累速度。综合来看,云南松苗木各构件之间元素的异速生长轨迹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了不同的营养元素分配模式,苗木生长表现为以N调控为主,且N受限明显,及时补充N肥有助于云南松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8.
以晋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柠条锦鸡儿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柠条锦鸡儿枝叶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揭示柠条锦鸡儿养分分配格局与环境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柠条锦鸡儿叶N、P含量为混交林中较高,枝N、P含量则相反;叶C∶P、N∶P为混交林中较低,樟子松+柠条锦鸡儿混交林有效缓解了P限制;不同器官下,N、P为叶>枝,C∶P、C∶N为枝>叶。种植方式与器官对C、N、P及其计量比影响较大。2)纯林与混交林间C、N、P两两比例关系差异不显著,C的累积速率显著大于N、P;器官中,叶C-N、C-P为异速比例关系,而枝为等速比例关系,C养分累积速率为叶>枝,枝叶N、P累积速率较为一致。3)在不同种植方式下柠条锦鸡儿叶、枝P含量受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磷(TP)的影响明显;器官下,叶比枝更敏感,易受土壤因子的影响,土壤含水量、TP、有机碳是影响叶养分及比例的关键土壤因子,TP是影响枝养分及比例的关键土壤因子。综上,在土壤养分与水分限制下,柠条锦鸡儿采取叶>枝养分分配格局,快速累积C的适应策略,其化学计量与土壤因子关系密切与不同种植方式有关,种植方式会影响柠条锦鸡儿C、N、P...  相似文献   

9.
以3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内生长袋法,研究凋落物处理(自然条件为对照(CK)、凋落物去除(LR)及凋落物添加(LA))对马尾松人工林细根生产量、形态特征、细根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细根年生产量为57.55 g·m-2·a-1,LA和LR处理对细根生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与30~40 cm土层相比,0~10、10~20、20~30 cm土层细根生产量较高,细根集中生长在0~30 cm土层。LR处理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细根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增加了细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效率。细根直径、根长密度、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整体随土壤深度的加深逐渐减小。细根碳(C)质量分数在不同凋落物处理间无明显差异,氮(N)质量分数总体表现为LR和LA处理大于CK,磷(P)质量分数由大到小表现为LR、CK、LA,LA处理提高了细根w(C)∶w(P)和w(N)∶w(P),LR处理降低了细根w(C)∶w(P)和w(N)∶w(P)。土壤深度均显著影响细根N、P质量分数及w(C)∶w(P)、w(N)...  相似文献   

10.
为讨论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连作年限的关系,选取塔里木河上游阿拉尔垦区5、10、15、20和30年连作的棉田作为研究样地,分析棉花不同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C质量分数、N∶P的平均值±标准差在叶片中最高((422.3±20.6)g/kg;11.4±4.6),N和P质量分数在棉籽中最高((38.1±11.8)g/kg;(14.4±5.0)g/kg),C与N、C与P质量比在纤维中最高(193.0±44.2;1 008.4±305.4);棉花各器官C、N和P随连作年限延长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C与N、C与P、N与P质量比无统一变化规律。2)棉花各器官C、N和P及计量比的变异性表现为N∶PPC∶PC∶NNC;整体变异来源分析表明不同器官间对棉花C、N和P质量分数,C与N、C与P和N与P质量比变化的贡献大于连作年限间差异。3)棉花产量随连作年限延长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在20年时最高,5年时最低;棉田土壤C和N质量分数,C∶N、C:P和棉花C均与棉花产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分析表明,棉花各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连坐年限中存在差异性,受N、P元素共同限制,同时与产量具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紫色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的影响,对比分析了3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林地、园地、耕地)下,不同土层(0~5,5~10,10~15,15~20 cm)C,N,P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0~5 cm土层,林地C及园地N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耕地(p<0.05),而5~10,10~15,15~20 cm土层C,N质量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土层中,园地P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林地、耕地(p<0.05).研究区土壤C∶N,C∶P,N∶P均值分别为10.63,36.08,3.32,皆低于中国与全球土壤均值. 0~5 cm土层,林地C∶N,C∶P,N∶P显著高于园地(p<0.05); 5~10,10~15,15~20 cm土层,耕地C∶P,N∶P显著高于园地(p<0.05).相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5 cm土层的C,N,P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5~10,10~15,15~20 cm土层(p<0.05),但C∶N,C∶P,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2.
不同林龄刺槐人工林植物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许亚东  王涛  杨改河 《西北农业学报》2018,27(11):1651-1659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刺槐人工林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养分元素演变特征与互作关系,选取安塞区五里湾流域17a、27a、42a生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综合探究叶片、枯落物、土壤中C、N、P的质量分数及C∶N∶P化学计量值随林龄增加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片、土壤、枯落物中C质量分数均随刺槐林龄延长而显著增加;土壤中N质量分数在42a时较27a显著提高56.6%,叶片、枯落物N质量分数随着林龄延长而增加;叶片P质量分数随林龄延长显著增加,土壤、枯落物P质量分数表现为42a显著高于27a和17a。C∶N在叶片中仅42a显著下降,枯落物中则均随着林龄增长而减小,而土壤C∶N在各年限间无显著差异;叶片C∶P表现为42a显著低于27a和17a,枯落物C∶P在42a时显著高于27a和17a,土壤C∶P则随着刺槐林龄延长而显著增加;叶片N∶P在不同年限间无显著差异,土壤和枯落物N∶P则随林龄增长显著上升。刺槐林恢复过程中,叶片N∶P为16.21~18.79,说明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生长主要受P限制。相关分析则表明,刺槐林叶片、土壤和枯落物C、N、P质量分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叶片与土壤C∶P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枯落物与土壤C∶P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N∶P在土壤和枯落物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刺槐林恢复过程中土壤与植物养分库协同增加,且C∶P对三库间养分转化和互作关系最敏感。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并选择附近未火烧区作为对照区,分析比较了不同火烧强度干扰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火烧迹地土壤全N和全K质量分数均比对照有所降低,差异显著(p0.05),均呈现重度火烧区小于轻度火烧区,且均小于对照区的趋势;火干扰对土壤全P无显著影响,不同火烧迹地土壤全P质量分数与对照区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梯度内,无显著变化;不同火烧迹地土壤碱解N和速效P质量分数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且土壤碱解N质量分数随火烧强度变化呈现轻度火烧区大于重度火烧区,而土壤速效P质量分数则呈现出重度火烧区大于轻度火烧区,且均大于对照区的趋势;不同火烧迹地土壤速效K质量分数较对照相比都有所下降,但随火烧强度的大小变化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明确落羽杉在消落带的生态适应策略,对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木本植物落羽杉细根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样地为重庆市忠县石宝镇汝溪河流域的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以消落带浅淹(SS,即对照)、中度水淹(MS)、深度水淹(DS)3个处理组的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幼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植株生长指标、细根(d≤2 mm)元素质量分数(C,N,P)以及对应0~20 cm土壤样品元素质量分数(C,N,P,AN,AP).结果表明: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和水淹强度的增加,落羽杉的株高、冠幅、基径和胸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从大到小依次为:SS组、 MS组、 DS组;不同的水淹处理对落羽杉细根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不同,MS和DS组的C,N,P质量分数及其比值均与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细根C质量分数、 C∶N、 C∶P和N∶P比值与落羽杉的生长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细根N,P质量分数与落羽杉的生长指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除土壤P质量分数与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与其共存本土同属种莲子草A.sessilis的元素化学计量比差异及环境驱动力,明晰其资源分配格局与营养策略。【方法】在广西、广东、江西和河南等省(区)的野外生境中设置6个莲子草-空心莲子草共存群落样地和7个莲子草单生群落样地,分别测定这2种植物的w(C)、w(N)、w(P)及其化学计量比(C∶N、C∶P和N∶P),并记录样地环境指标,利用回归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探究空心莲子草、莲子草的营养策略差异及对异质生境的响应。【结果】在莲子草-空心莲子草共存群落中,这2种植物的w(C)、w(N)、w(P)及其化学计量比均无显著性差异。w(C)均随气温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空心莲子草w(N)随降雨量上升而下降,莲子草w(N)随降雨量上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莲子草w(P)随海拔上升而增加。C∶N均随海拔上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莲子草C∶P随海拔上升而下降、N∶P随土壤N上升而下降,空心莲子草C∶P和N∶P与环境因子之间均无显著性关系。在莲子草单生群落中,其w(C)随土壤w(NH4+<...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天然胡杨林生长过程中不同层次土壤C、N、P化学计量变化特征及与叶片C、N、P含量的相关性,为胡杨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轮台县轮南镇选取5种不同林龄胡杨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不同林龄胡杨林下土壤( 0~10、10~20、20~40、40~60、60~100 cm)和叶片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1)胡杨林土壤C含量在0~100 cm层次垂直分布差异不显著,这与其他森林群落有显著的不同。土壤N含量均呈现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土壤N含量具有表层聚集的特征。土壤P含量在各层次分布较为均匀,在0~100 cm层次垂直分布差异不显著。(2)龄级对土壤化学计量有显著影响(P < 0.05),土层深度对土壤的C和P含量影响不显著,对土壤N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影响差异显著,而龄级和土层深度的协同作用对土壤C和P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对土壤N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影响显著。(3)叶N含量与土壤各层次的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P含量与土壤N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而叶N∶P与土壤C含量、N含量、C∶P、N∶P均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胡杨林土壤C含量垂直分布差异不显著,这与其他森林群落有显著的不同。土壤N含量具有表层聚集的特征。胡杨林生长过程对土壤N含量影响显著。土壤P含量在各层次分布较为均匀,但是,胡杨林生长过程对土壤P含量影响显著。近熟林和成熟林土壤的C∶N、C∶P和N∶P比在不同的土壤层次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年龄杨梅各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Myrica rubra)为我国特有常绿果树,但有关杨梅不同器官氮(N)、磷(P)、钾(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以浙江省仙居县杨梅人工林为对象,通过对不同年龄杨梅叶片、茎(枝)、根系中N、P、K质量分数的测定,探讨了杨梅不同年龄各器官N、P、K化学计量特征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杨梅N、P质量分数大小表现为叶、根、茎,K质量分数高低排序为叶、茎、根;随年龄的增加,杨梅叶中P、K质量分数下降,根中N、P、K质量分数均下降,而茎中的N、K则逐年增高;杨梅各器官N∶P介于12.69~42.97,N∶K介于0.89~2.16,K∶P介于9.10~26.04;随年龄的增长,杨梅叶N∶P、K∶P先降低而后增大,茎、根N∶P、K∶P逐年增高,N∶K在叶中逐渐增高,茎中先上升而后降低,而根中则先下降而后升高。杨梅叶片的N、K平均分配比例达55.3%和43.1%,而在根系的分配比例仅为18.2%和18.4%。影响杨梅生长的限制元素是P,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适当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干旱区稀疏胡杨冠下裸地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对揭示胡杨冠下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及保护荒漠生态系统具有现实意义.【方法】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在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选取10棵胡杨为研究对象,在胡杨冠幅内外采集0~5 (表层),5~10(中层),10~15 cm(深层)土壤样品,对其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C∶N∶P化学计量比进行分析.【结果】在胡杨冠下,土壤养分从胡杨根部向冠幅边缘递减,表层向深层递减.C∶P和N∶P受C、N含量影响,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C∶N∶P化学计量比之间,仅C∶P与N∶P显著性相关,其他计量比之间无显著相关性.C、N及C∶N∶P计量比在胡杨根部与冠幅外存在显著性差异,而P在冠幅内外差异性不显著;在不同土层深度上,C、N、P及N∶P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胡杨冠下裸地内土壤养分从冠内向冠外递减,从表层向深层递减,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2012年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坡风灾区森林火灾为研究背景,采用常规土壤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火烧强度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火烧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率随火烧强度的增强显著下降;0~6cm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全C、全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经轻度和中度火烧后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在火烧强度因子的控制下,对各养分质量分数进行的偏相关分析显示,除土壤pH外,其他各养分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复垦过程中植物和土壤养分生态计量特征及其相关关系,对山西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不同复垦年限(3a、8a、20a、原地貌耕地)苜蓿地土壤和植物总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及其化学计量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a苜蓿中茎、叶C∶N显著降低,N∶P显著升高,其中20a茎的N∶P为17. 09,是3a的3. 5倍; 20a苜蓿茎中P含量明显降低,从而使茎C∶P明显增高。土壤C、N随复垦年限延长递增,P略有降低;土壤C∶P,N∶P随复垦年限增加而上升,C∶N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茎的C∶P、N∶P与0~10cm土壤的C∶P、N∶P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1),茎的N∶P与0~10cm土壤全P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 01)。叶片N含量与0~10cm、10~20cm土壤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 01)。长期复垦提高了土壤C、N含量,苜蓿生长主要受到氮素限制向受到氮和磷的共同限制转变。研究结果为矿区土地复垦中植被恢复及土壤质量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