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缙云山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理化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缙云山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理化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森林植被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有较大的影响.阔叶林下土壤的孔隙度最大,为60.85%±19.04%,针叶林下土壤的孔隙度最小,为52.34%±12.37%.阔叶林下土壤中的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速效磷含量在0~5 cm土层由大到小顺序是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但在5~40 cm土层由大到小的顺序却是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三种森林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呈现下降的趋势,不同森林植被间土壤有机碳舍量由大到小顺序是阔叶,.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Abstract: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s under coniferous forests, mixed forests and broad-leaved forests in the Jinyun mountain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field survey and laboratory analysis.Max-imum soil porosity of about 60.85%±19.04% was noticed in broad-leaved forests while minimum soil po-rosity of about52.34%±12.37% was found in coniferous forests.Alkali-hydrolyzable N and available K were higher in broad-leaved forests than in conferred forests and mixed forests.Available P content ap-peared in the sequence of broad-leaved forests > mixed forests > coniferous forests in the 0~5 cm soil layer and in the sequence of coniferous forests > broad-leaved forests > mixed forests in the 5~40 cm soil layer.Soil organic carbon (SOC) tended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 and appeared in the se-quence of broad-leaved forests > coniferous forests > mixed forests.  相似文献   

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矿区废弃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采石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植被的恢复能增加采石场废弃地的养分含量,各栽植类型中除土壤下层速效磷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小于1,下层有机质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大于10外,其他养分指标含量与对照地的比值在1.05~3.17。同种植被不同整地方式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客土保苗剂方式是对采石场废弃地进行植被恢复的最优整地方式。在植被恢复时间为5年后,客土和原土方式试验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在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3.
紫金山不同植被类型的蛾类危险性等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金山共有蛾类28科494种,各植被类型优势种合计49种,对紫金山森林曾造成危害的蛾类种类有35种,其中23种为多年猖獗危害的种类。根据紫金山蛾类的种群现状、危害特性、历史危害情况对紫金山蛾类划分危险等级,初步确定了4个等级共52种危险性蛾类昆虫,蛾类对森林的威胁可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种群数量、所处环境植被分布情况(林分结构)、周边地区植被构成、天敌及气候变化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pH值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以泰安市不同城市植被类型(分别为乔木、乔草、灌草以及乔灌草植被)为研究对象,采集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分析其pH值和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植被类型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显著,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灌草植被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三种类型。(2) 10~20 cm土层pH值高于0~10 cm土层,而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0~10 cm土层。(3)不同采样地土壤pH值差异不大,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4)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植被类型、采样地和土层厚度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可为合理营造城市植被、改善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煤矿废弃地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的pH值、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等特征,设置6种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模式,以附近荒草裸地为对照,于2005年6月采集土壤剖面0~20和20~40cm样品,测定土壤pH,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等。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pH为6.16~7.58,均小于荒草裸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递减,且相对于荒草裸地含量明显提高,沙棘+紫穗槐混交林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与其他模式差异显著(P0.05),土壤速效氮含量较高,但土壤速效钾含量最低。白榆+紫穗槐混交林模式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上下层分别为3.72和3.08mg/kg。菊芋林模式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最低,但其速效钾含量较高。几种植被恢复模式均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特征,其中沙棘+紫穗槐混交林恢复模式效果最为明显。该矿区植被恢复建议采用沙棘+紫穗槐+刺槐+菊芋混交林模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集材方式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常见集材方式(拖拉机、索道和滑道)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拖拉机集材严重改变了土壤的硬度、容重和通透性,使伐区有机质含量下降10.4%;②索道集材的主沟内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3.7%和3.614%,主沟外变化很小;③各类滑道对土壤的影响以塑料滑道最小,土滑道最大。为了减少集材作业对土壤的侵害,文章提出一些减少土壤侵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对土壤有机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植被对毛乌素沙地土壤有机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沙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及当地脆弱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05在毛乌素沙地,选择海拔、坡向、坡度相近的30年踏郎、30年花棒、30年花棒×踏郎、40年樟子松、15年河北杨、20年杏树林地为研究对象,以流沙地为对照,对7块样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最小显著差异法(LSD)评价样地之间有机质含量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显著性。【结果】在林龄相同的情况下,花棒×踏郎0~5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生物学指标均高于纯林;河北杨0~5 cm土层土壤细菌数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樟子松;杏树0~5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低于其他林地;与流沙相比,各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生物学特性各指标以0~5 cm土层增幅最为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可作为判断土壤肥力的指标,酶活性可用来判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沙区应营造多样性丰富的固氮混交林,减少纯林面积。  相似文献   

8.
放牧是家畜饲养方式之一,是草地最简单而又有效的利用方式,但放牧中的家畜家禽通过采食牧草、践踏土壤和牧草以及粪便排泄影响着草地植被和土壤,不同的强度的放牧对地下土壤与地上植被的影响不同,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放牧对地下部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土壤容重、有机碳以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植被多样性及草群成分的影响等,旨在为今后家畜放牧行为研究以及放牧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林芝地区退耕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退耕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林芝县布久乡杰麦村退耕还林核桃地内土壤结构疏松,土壤田间持水量大,土壤物理性质最好,其次为同村的退耕还林柳林地、米林县羌纳村退耕还林核桃地,后山退耕还草地最差。从化学性质看,米林县羌纳村退耕还林核桃地的有机质、N、P、K等养分含量最高,说明米林县羌纳村退耕还林核桃地的化学性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上海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从植物群落角度探究城市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采集上海市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4种功能区森林绿地的土壤,分6种群落类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常绿灌木林和落叶灌木林),3个土壤分层(0~10,10~20和20~30cm)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30cm以上的土壤有机质平均质量分数为15.52g·kg^-1,属于低等水平;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分别为3.78和1.13g·kg^-1,属于中下水平。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均较高,随着剖面深度增加逐渐减小,磷质量分数未发现有递减性规律变化。土壤密度为1.44~1.60g·cm^-3,表明人类活动使上海城市绿地土壤的紧实度增大。针对上海森林土壤的状况,提高绿地土壤尤其是新建绿地土壤的肥力水平,以增强氮磷等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疏松土壤,以利于透气保水;乔、灌植被分层布局.能更好地增加城市森林土壤有机质并收到更好的景观效果。图4表3参25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典型侵蚀环境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30a植被长期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的坡耕地由于不合理的人为干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较弱,通过植被恢复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肥力,不同恢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和肥力的改善作用不同,恢复30a,脲酶活性增加33%~213%,磷酸酶活性增加275%~394%,蔗糖酶活性增加70%~210%,纤维素酶活性增加24%~48%,过氧化氢酶增加32%~96%,多酚氧化酶降低23%~29%,淀粉酶变化规律不同.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其生物特性不同,对土壤酶活性影响也不同.相关性分析说明磷酸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与其它因子相关性相对较强,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范宁宁  王树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736-10737,10776
[目的]研究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过程对其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浑善达克沙地不同治理时间及不同恢复阶段沙地为对象,定量分析不同治理时间及不同恢复阶段沙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随治理时间的增加和沙地的不断恢复,0~5 cm土层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分别呈增加和降低趋势,5~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则均呈现降低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量逐渐增加.半固定沙地与固定沙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流动沙地提升2.03和6.12倍,全氮量提升48.15%和74.38%.[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黔中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恢复自然演替过程可分为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各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黔中喀斯特植被恢复自然演替过程中,土壤容重逐渐降低,空隙度上升;土壤由弱碱性向弱酸性演替;土壤中速效养分、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演替进行而不断上升,速效氮、速效钾、全氮、全磷含量在次生乔林阶段达到最大;而全钾含量则随演替进行而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5.
破坏山体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未造林荒草地为对照,对淄博四宝山破坏山体3种林分下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含水量、入渗能力、养分含量、pH值及电导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刺槐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及持水能力最好,其次是刺槐黑松混交林、黑松林;无论雨季还是旱季,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刺槐林>刺槐黑松混交林>黑松林>荒草地.黑松林地的渗透速度最快,可达荒草地的3.4倍,刺槐黑松混交林、刺槐林的渗透能力依次递减.荒草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均最低,电导率最大,混交林的全N、全P、全K含量均最高;刺槐林的全N、全K含量高于黑松林,但全P含量则相反;电导率和有机质含量表现均为:刺槐林>刺槐黑松混交林>黑松林>荒草地.  相似文献   

16.
岩溶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和年限土壤养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2005年、2009年、2016年8月,分别对西畴县法斗乡岩溶山地11块植被恢复模式固定样地的上、中、下部位的土样进行4次调查测定,分析不同树(草)种11种植被恢复模式和恢复年限下林地土壤养分变化及其恢复状况。结果表明:人工植被恢复14 a后,恢复年限及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N含量、速效P含量、速效K含量、土壤pH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植被恢复后增幅及恢复效果明显;土壤速效N含量也可得到明显的恢复;土壤速效P含量呈“缓增-急增-缓降”的变化规律,土壤速效P含量未能得到明显恢复和改善;土壤速效K含量呈现出“缓降-急降-缓增”的变化规律,其恢复效果并不明显;土壤pH值在7 a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4 a后林地土壤pH值得到有效降低并趋于稳定。限制性养分速效P及速效K含量的恢复明显滞后于有机质及速效N的恢复,说明限制性养分要得到明显的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基于植被恢复进程中土壤养分变化及恢复状况,建议选择模式7 (香木莲+墨西哥柏木+清香木)等6种模式为云南岩溶山地人工植被恢复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未造林荒草地为对照,对淄博四宝山破坏山体3种林分下的土壤物理性状、土 壤含水量、 入渗能力、养分含量、pH值及电导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刺槐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 及持水能 力最好,其次是刺槐黑松混交林、黑松林;无论雨季还是旱季,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刺槐 林>刺槐黑 松混交林>黑松林>荒草地。黑松林地的渗透速度最快,可达荒草地的3.4倍,刺槐黑松混 交林、 刺槐林的渗透能力依次递减。荒草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均最低,电导率最大,混交林的全 N、全P、全 K含量均最高;刺槐林的全N、全K含量高于黑松林,但全P含量则相反;电导率和有机质含 量表 现均为:刺槐林>刺槐黑松混交林>黑松林>荒草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玛纳斯河流域扇缘带为研究区,对扇缘带盐碱土上生长的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白刺(Nitraria sibirica)、猪毛菜(Salsola spp.)三种植被类型下的土壤pH、电导率、有机质及微生物类群数量进行研究,以探讨在重度盐碱环境下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的影响.[方法]综合考虑扇缘带地形及植被类型的不同,对三种植被覆盖类型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并利用SPSS17.0软件对土壤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三种植被类型在40 cm剖面内,土壤pH、电导率表现为:白刺<盐穗木<猪毛菜,土壤含水率和有机质表现为:猪毛菜<盐穗木<白刺,其中白刺达到最高的8.13 g/kg,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布表现为:白刺>盐穗木>猪毛菜,土壤放线菌表现为:盐穗木>白刺>猪毛菜;在立地垂直剖面上,随着土层的增加,土壤细菌和放线菌递减,且主要分布在表土,而土壤真菌递增(除白刺外).相比空裸地,40cm剖面内三种植被覆盖类型下的土壤有机质、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分别提高了55.77;、99.75;和15.72;;土壤细菌分别提高了62.43;、88.48;和21.99;;土壤放线菌分别提高了91.2;、73.44;和13.71;.[结论]扇缘带不同盐生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微生物区系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剖面均呈现显著差异性;三种植被类型下土壤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土壤放线菌和真菌,表明土壤细菌是盐碱土土壤微生物活动的主体;相比空裸地,盐碱土上生长的耐盐盐生植物显著改善了土壤质量,为垦区生物改良盐碱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测定了刺槐、荆条、侧柏和苜蓿等几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并采用新复极差法检验了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深度而递减,土壤有机质有一定的表聚性,其中荆条、侧柏土壤有机质表聚性表现最为明显;几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改善土壤肥力;植被恢复后能明显提高土壤速效氮、速效钾水平,而对速效磷的提高却非常有限;土壤速效钾在苜蓿植被下有少量减少,中幼龄侧柏导致土壤速效氮、速效磷明显下降。最后,对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肥力的机理和不同植被对土壤肥力的恢复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裸沙地为对照,研究了海岸退化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天然次生林、木麻黄+潺槁木姜子混交林、木麻黄人工纯林)的土壤微生物量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裸沙地植被恢复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均明显提高(P<0.05),增幅分别为103.966%-491.166%、89.352%-335.087%、65.536%-85.896%,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占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比例分别为1.543%-3.113%、1.733%-2.870%、0.964%-1.447%,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高于人工恢复的木麻黄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与有机质、全氮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