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广西米粉加工专用型杂交稻品种特优269为试验材料,设计了无人机精量条直播、无人机精量撒播、手工撒播和人工移栽4种播种方式,采用大区对比法,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特优269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人机精量条直播、无人机精量撒播和手工撒播3种播种方式间在株高、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但均与人工移栽有显著性差异,实现直播稻的高产首先要保证足够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发展大穗。其中无人机精量条直播有效穗数为最高,达到了306.2万/hm2,最低为人工移栽为268.5万/hm2。无人机精量条直播播种方式与人工移栽的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2者分别为7231.8kg/hm2和7563.2kg/hm2。无人机精量条直播的产量比无人机精量撒播、手工撒播分别高294.2kg/hm2和377.5kg/hm2,增幅达到了4.24%和5.51%。通径分析表明不同播种方式下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千粒重(0.929)>结实率(0.863)>有效穗数(-0.582),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结实率(0.558)>千粒重(0.341)>有效穗数(-0.346)。可见不同播种方式下特优269栽培过程中都应该采用栽培措施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3.
4.
不同行距配置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行距配置对谷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多分蘖的张杂谷5号和少分蘖的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T1(10cm+50cm)、T2(20cm+40cm)、T3(30cm+30cm)3种行距,对两品种在不同行距配置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2处理能显著提高两品种的产量,对于多分蘖的张杂谷5号,适宜的宽窄行能够有效提高谷子的分蘖及分蘖成穗数,进而提高谷子的产量;对于少分蘖的晋谷21号则通过优化个体穗部性状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种期对大豆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筛选适合陕西省延安市不同播种时期救灾补种的品种及探索大豆最适播种时期,试验选用10个大豆品种(系),分4期播种,调查相关农艺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明显,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各大豆品种(系)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结芙数、单株拉数、百拉重均呈递减趋势,且总生育日数也随播种期的延迟而呈现缩短的趋势。其中,第I播种期(5月21日)参试大豆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整体表现均最好,为陕西省延安市的最适播种期;晋豆42和汾豆78的4个播种期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均较其他品种(系)表现良好,可作为陕西省延安市不同播种时期救灾补种的最适品种。 相似文献
6.
混植是指多品种(系)混合种植,即把生育期相近,农艺性状相似,抗性基因不同的品种(系)按一定的比例混播混栽,以期控制病害的流行,改善田间植株群体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群体对逆境生理的抗性和对田间水、热、气、肥的有效利用。从而达到提高作物生物产量或经济产量的目的。这一技术国外已成功地应用于对付小麦锈病,国内对水稻病害的防治和旱地棉对逆境生理的抗性均作了初步的研究。有关混植在油菜栽培植保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鉴于当前油菜生产中提倡大面积连片种植,品种布局单一化问题突出;病虫害容易流行爆发,并且单一品种对灾害性气候抗性脆弱,油菜籽生产年度间波动较大,产量提高受限制,为此,我们于1999年10月设置了油菜多品种混植试验,以期探明混植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生产实际作指导。 相似文献
7.
不同行距对黍子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物杂志》2017,(1)
以晋黍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相同播种量条件下8个不同行距处理对黍子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行距增加,黍子株高、穗长、穗重、穗粒重、单株重量、收获指数及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茎基粗和有效分蘖数呈逐渐减少趋势;行距对黍子的株高和千粒重没有显著影响,对有效分蘖数、穗粒重和穗重影响较大;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黍子产量与株高、穗长、茎基粗、有效分蘖数、穗重、穗粒重、单株重量和收获指数之间极显著相关,穗长、有效分蘖数和穗粒重是对黍子产量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综合因子值分析表明,35cm行距处理有较理想的产量构成因子,群体空间分布均匀,可获得较高产量,其次为行距30和40cm处理。 相似文献
8.
混植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混植技术作出定义,并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对作物混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研究了混植油菜群体对病虫害及旱、渍等逆境的抗性,混植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玉米新品种M103为材料,设置5个水平的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都有明显的差别,玉米的株高、稳住高、空秆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穗夹角则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产量性状中,穗粗、穗长、行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虚尖长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千粒重和穗行数受密度的影响较小;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幅度后又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向下的抛物线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糜子密度、 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了研究提高糜子产量的途径,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两组试验,对施肥对糜子出苗密度、产量及农艺性状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10个糜子品种出苗密度和出苗分蘖后单株密度分别低于不施肥处理7777.5丛/hm2、23888.6株/hm2.在本研究情况下,施肥处理产量小于不施肥产量467.7 kg/hm2,密度对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糜子的穗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单穗粒重、千粒重、茎粗受施肥影响不同,有的增加,有的减小.施肥处理10个糜子品种的穗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和不施肥处理之间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部分品种施肥处理单穗粒重、千粒重、茎粗与不施肥处理之间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施肥处理茎粗均高于不施肥处理.糜子群体在一定的生存空间范围内,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增长符合逻辑斯蒂模型,研究中施肥处理会造成糜子烧苗.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沧州地区水分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搜集黄淮北片的18个小麦品种进行春季灌水处理,利用室内和田间调查等方法,分析了灌水次数对不同品种的茎蘖动态、叶面积系数、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浇1水比浇0水的处理平均增加产量1021.05 kg/hm~2;浇2水比浇1水的处理平均增加产量900.00 kg/hm~2。在灌浆期对小麦各品种的旗叶叶面积调查发现,0水的叶面积最小,平均为18.15 cm~2,浇1水的叶面积为20.34 cm~2,浇2水的叶面积最大为24.05 cm~2。随着浇水次数的增加,各品种的容重有所下降,不孕小穗数下降,株高逐渐增大。该研究认为在沧州地区每少浇1水,产量损失900.00 kg/hm~2。 相似文献
12.
在田间试验的基拙上,研究通过初花期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花期喷施多效吐、生根粉和丰产剂2号降低了苦荞麦的株高、主茎节数和主茎分枝数,其中,以喷施多效吹的降幅为最大。喷施多效吐缩短了苦荞麦的生育期,促进了苦荞麦的早熟。喷施生长调节剂后,增加了苦荞麦的千拉重,但对单株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方面表现不一,其中,喷施丰产剂2号获得了较高的单株生产力、千粒重和产量,比对照增产10.08%。苦荞麦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降低株高,从而有效增强抗倒性,减少倒伏的风险;喷施生根粉和丰产剂2号能同时增加千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构建大豆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单产,对沈阳地区26个大豆品种在穴播和条播两种种植模式下的农艺和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个参试大豆品种在条播模式下株高更高;铁豆62等4个品种在穴播模式下产量较高,而铁豆59等2个品种在条播模式下产量较高,其余20个品种在两种模式下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大豆产量与茎粗、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通过朝天椒不同品种定植密度试验,探讨新疆奎屯垦区朝天椒高产栽培最佳定植密度。以奎屯垦区主栽的‘艳椒一号’、‘艳椒808’、‘艳椒52’、‘艳椒408’4个品种朝天椒为研究对象,通过6个定植密度试验,研究不同定植密度对朝天椒生长发育时期、植株性状、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朝天椒始花期、结果期、始收期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延迟0~6 d,终收期却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提前0~9 d,株高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茎粗、分枝数、开展度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本试验定植密度范围内,4个朝天椒品种单株结果个数、椒果纵径、椒果横径、单果鲜质量、单果干质量、单株干椒质量均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叶面积指数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5万~6.5万株/hm2定植密度范围内,4个品种朝天椒均在定植密度为4.8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定植密度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艳椒一号’最佳定植密度为4.87万株/hm2,最佳产量为9304.74 kg/hm2;‘艳椒808’最佳定植密度为4.97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在田间条件下,以12个不同来源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氮素对不同来源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会使大豆品种的株高、分枝数和单株荚数增加.当尿素施用量为100 kg/hm2时,和不施肥相比,3组不同来源大豆品种的主茎节数增加,俄亥俄当代品种与辽宁当代品种结荚高度则会降低.氮肥处理能提高俄亥俄当代品种与辽宁当代品种的粒茎比.当尿素施用量为200 kg/hm2时,和不施肥相比,俄亥俄当代品种与辽宁老品种产量分别增加10.61%和1.63%;当尿素施用量为100 kg/hm2时,和不施肥相比,辽宁当代品种产量会增加10.47%. 相似文献
20.
《作物杂志》2017,(3)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晋北区大豆的适宜种植密度,以晋豆4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6个不同密度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加大,株高呈先升后降趋势,茎粗、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均下降,百粒重先降后升,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适宜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m~2。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密度是优化大豆群体结构的重要措施,维持合理的种植密度,同时适当地提高单株粒重和分枝数,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通过SPSS曲线估计,得出种植密度与大豆产量关系的最佳预测模型是二次曲线模型y=b_0+b_1x+b_2x~2,晋北区大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最佳数学预测模型是y=-5762.478+791.819x-16.147x2,理论最适密度为24.5191万株/hm~2,产量为4 046.61kg/hm~2。该研究为晋北早熟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