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采用分段处理、常规处理进行不同密度放养鸭进行稻鸭共育,经对比试验表明,一季中稻种植地区,增大水稻分蘖期放养鸭的密度能有效控制第三代、第四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稻鸭共育可以替代药剂防治或减少2~3次化学防治(病虫大发生年)和替代人工拣螺或替代使用化学灭螺剂防除福寿螺;稻鸭共育虽对水稻天敌有一定影响,但天敌种群仍高于农药防治田,秋后验收结果表明,稻鸭共育田比常规田稻谷增产6.25%,商品鸭平均稻田纯收入255.60元/667 m2,取得良好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其稻、鸭分段不同密度共育是生态防治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从韩国引进、收集于亚洲不同产稻国的杂草稻材料,田间隔离种植、观察、记载杂草稻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参试的199份杂草稻中,杂草稻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变化范围均大于栽培稻;颖壳色共6种,多数表现为淡黄色和黄褐色斑点、微红、金色(似栽培稻颖色),部分表现黑褐色和褐色(似野生稻颖色);种皮色以红色为主,部分为白色;40.7%材料有芒,芒色以金色和紫色为主;部分材料易落粒;再生力强。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变异类型丰富,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在水稻改良中应有目的地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3.
李进源 《种子科技》2024,(4):101-103
介绍了水稻直播田杂草类型及水稻生长特点、规律,论述了杂草重发的原因,探讨了水稻直播田杂草防除技术,包括合理施药的重要性,探讨了机械除草技术,如翻耕、插秧和耙田等方法,以减少农药的施用量,讨论了生物防治技术,包括引入害虫天敌和微生物,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以提高水稻产量并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4.
不同株型水稻对杂草稻的生态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混插其中杂草稻的生长状况。在两种杂草稻密度下,相对于分蘖中等、直立穗型沈农265,分蘖力强、大冠层、弯曲穗型辽盐16都能显著降低移栽稻田中杂草稻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分蘖、植株干物重。在12株/m2杂草稻干扰下,齐穗期沈农265的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干物重明显下降,这些最终会导致其产量的下降,而辽盐16的穗数、干物重等因子下降并不明显。在两种株型中,辽盐16对杂草稻竞争力强,这对农业生产中杂草稻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齐齐哈尔市水稻田杂草群落演替及其影响因子,为缓和稻田杂草群落恶性演替、规范稻田杂草防除体系提供依据。采用定点计数法与随机目测法,进行定点系统观测与田间普查,调查杂草类别、群落组成结构和危害级别程度,并且与1993年水稻田杂草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异型莎草、芦苇、稻稗、针蔺等杂草出现频率明显下降,野慈姑、雨久花、鸭舌草、泽泻、稻李氏禾、葡茎剪股颖出现频率明显上升,水稻田杂草群落模式由"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阔叶类杂草"演替为"阔叶类杂草+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除草剂的长期、大量应用,耕作制度的发展变化,栽培、灌溉方式及气候条件的改变,是导致稻田杂草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于春季利用倒置“W”取样法对广州地区不同种植年限及管理水平的叶菜田进行杂草群落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叶菜田杂草种类共有35种,属12科,25属。其中马齿苋、牛筋草、无芒稗、碎米莎等为主要杂草。种植5年的菜田中以牛筋草+马齿苋+萹蓄等杂草为主;种植10年的菜田中以马齿苋+无芒稗+碎米莎草等杂草为主;长期种植的菜田以马齿苋+碎米莎+凹头苋等杂草为主。种植5年的菜田杂草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最大。在高水平管理下的菜田中杂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小(4.67)。通过聚类分析表明种植时间和管理水平是影响叶菜田杂草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直播是一种重要的水稻种植方式,因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和显著提高水稻种植的综合效益等优点,在国内外应用广泛。本文详述了国内外直播稻发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介绍了生产上主要存在的湿润直播、水直播和旱直播三种种植方式。从产量、杂草防治和抗倒伏特性分析了直播稻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适宜品种培育、氮肥施用、抗倒伏、杂草防治、农机农艺配套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展望了直播稻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直播稻的高产抗倒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直播田杂草发生特点及化除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介绍水稻旱直播田杂草的发生特点,总结化除技术,提出水稻旱直播杂草“一封”、“二杀”、“三补”的防除方法。  相似文献   

9.
邵菁  戴伟民  张连举  宋小玲  强胜 《作物学报》2011,37(8):1324-1332
前期调查研究表明江苏是中国杂草稻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尤其以苏中地区最甚。因此,本文利用具有多态性的33个共显性SSR标记,分析苏中地区的11个杂草稻种群以及苏南苏北部分杂草稻样品,以揭示江苏省主要杂草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来源。结果表明苏中地区11个杂草稻群体总的遗传多样性(He)为0.1661,Shannon指数(I)为0.2872;多态位点百分率达到87.88%,等位基因数(Na)为2.151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887。其中,泰州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而南通地区的最低。杂草稻在地区之间的遗传分化(1%)显著小于杂草稻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39%),更小于种群内的遗传分化(60%)。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苏中和苏南地区杂草稻以籼型为主,苏北地区存在少量粳型杂草稻;苏中地区的杂草稻与现有栽培稻品种和普通野生稻没有明显的亲缘关系,但与曾经栽培过的杂交水稻品种有关。因此,本研究相对支持江苏省杂草稻可能主要来自栽培稻的基因重组或回复突变等产生野生性状即返祖遗传的假说。苏北地区的杂草稻可能来源于穞稻与现今栽培稻杂交的后代。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春麦田杂草种类组成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青海省春小麦田杂草发生种类、群落构成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春麦田杂草共有87种,隶属于25科。其中单子叶植物1科8种,双子叶植物24科79种。猪殃殃、藜、荞麦蔓、密花香薷、节裂角茴香、萹蓄等6种杂草为田间的优势杂草;尼泊尔蓼、西伯利亚蓼、野燕麦、芦苇、繁缕、苣荬菜、大刺儿菜为田间区域性优势杂草。发生规律的研究表明青海川水地区春麦田杂草出苗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脑山地区春麦田杂草出苗高峰期在5月上、中旬,1~2cm土层是杂草出苗的最适深度。青海春麦田杂草由过去的野燕麦和一年生双子叶杂草为主的群落结构明显向以多年生杂草和部分耐药性强的一年生杂草为主的群落结构演替。  相似文献   

11.
稻鸭共作农作系统的生态效应与技术模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稻鸭共作生态技术是将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来刺激水稻生长、促进物质循环和改善稻田环境,构建了种养结合、节本增效、物质循环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农作模式,笔者综述了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的物质积累、壮秆效应、根系活力、病虫草害控制及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稻田甲烷排放及控氮截流的影响,阐述了近年来稻鸭共作生态农业实施中投放绿萍、一稻两鸭、零日龄放鸭、沼稻鸭循环及防虫网全程覆盖等成功实践的种养模式,指出了稻鸭共作生态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稻鸭共作农作系统的技术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鸭在稻田间的运动规律,揭示不同鸭品种在田间的行为学差异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稻鸭共作试验田9块(766 m2/块),按225只/hm2分别放入役用鸭(绿头野鸭♂?金定鸭♀)、金定鸭、白改鸭等3个鸭品种,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采用连续观察法记录鸭在每天的5:00—20:00时间段内在田间的游动、休息、采食等行为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连续观察5天。经观察发现,鸭田间活动高峰一般是在早上5:00—7:00,8:00—11:00以及15:00—18:00等时间段,役用鸭和金定鸭每天的活动时间分别为324.50 min(36.06%),315.75 min(35.08%),极显著高于白改鸭264.50 min (29.39%) (P<0.01)。采用役用鸭、金定鸭、白改鸭进行稻鸭共作后,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2.75%,20.14%和10.89%。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鸭游动时间相关性分析发现,结实率、理论产量与游动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9,P<0.01;r=0.858,P<0.01),千粒重、实际产量与游动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627,P<0.05;r=0.767,P<0.05)。研究结果表明:役用鸭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最好,且发现游动时间可作为影响稻鸭共作水稻产量的重要评价指标。该研究结果为稻鸭共作鸭品种的筛选以及稻鸭共作系统水稻产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朱树贵 《种业导刊》2010,(12):34-36
阐述了河南省信阳市直播稻生产现状,对直播稻的主要特点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该项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介宏 《种子科技》2010,28(5):42-43
直播稻具有省工、节本、简化等特点。近几年来,盐城地区直播稻面积迅速扩大,已占水稻总面积80%以上,但是生产上存在着齐苗难、稆稻逐年增多、草害重、群体控制难、易倒伏、受后期温光气候条件影响等多重风险。因此,为避免盲目发展,必须根据直播稻的生长发育特点,严把五道关键技术措施,确保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5.
轮作对甘薯地线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棠等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295-295
针对甘薯茎线虫病严重的多年连种区进行轮作玉米试验,研究连种甘薯、轮作玉米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种类组成、垂直分布、线虫群落的多样性的影响,其结果共获得3目8科15属线虫。连种甘薯地极优势属为茎属Ditylenchus,甘薯地轮作玉米其极优势属为头叶线虫属Cephalobus、真头叶线虫属Eucephalobus,滑刃Aphelenchoides和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连种甘薯和轮作玉米地同一土层线虫属数量间没有显著差异,线虫数量间有显著差异;应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J均匀度指数、SR丰富度指数分析了连种甘薯和轮作玉米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其中Shannon指数、SR指数最敏感,应用WI指数分析了土壤线虫群落的营养结构,WI指数可反映轮作玉米与连种甘薯间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差异;轮作可减少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和数量,增加食细菌和食真菌线虫的数量,可改变线虫群落的营养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直播稻田杂草发生与防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水稻直播技术的推广,稻田出现杂草发生严重、除草剂用量加大等问题,而杂草发生种类、优势种群出现多样化,增加了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导致杂草防除困难,影响了直播稻的丰产与稳产;同时直播稻田除草剂的过量使用带来的生产安全性问题值得关注。本文从杂草发生种类、数量及成灾时期、发生差异性(稻作区域、种植方式、直播方式与播种期)、生态学效应及对直播稻生长发育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直播稻田杂草的发生特性,分析了不同种类杂草的防除途径(化学除草、耕种制度与栽培措施),提出我国目前在直播稻田杂草发生与防除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直播稻田杂草防治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与展望,旨在提高我国直播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促进直播稻生产的轻简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稻鸭共作系统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稻鸭共作技术作为一项环保型的生态农业技术,现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和其他许多亚洲国家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稻鸭共作系统中具有很多的生态学效应。对该系统中鸭子活动对水稻植株产量性状、群体结构、稻田杂草、水稻病虫害与天敌、稻田土壤、稻田水体、稻米品质、稻田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应加强对上述生态学效应的内在机理与生态学过程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我区温光条件适宜多熟制,水田稻稻连作是我区主要的种植模式,但经济效益低,农民收入不高。1998年,我区开始试种连作晚稻套种榨菜并取得成功。2000年以来,我们又在早稻中推行稻鸭共育试验示范,形成了早稻稻鸭共育、晚稻套种榨菜新模式。这种模式既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充分利用了温光资源,又提高了种田收益,成为我区发展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高效种植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品种机械穴直播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机械穴直播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选择6个中晚熟水稻品种(无芒或微顶芒)进行比较试验.结果: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种江优919实收产量最高,为576 kg/667m2,其次是隆两优1025,为574.3 kg/667 m2、宜香优2115,为572.5 kg/667 m2、C两优华占为478.2 kg/667m2,Y两优6号为476.5 kg/667 m2,产量最低的品种是成优489,为437.3 kg/667 m2.综合考虑生育期、分蘖力、结实率、千粒重、抗性等表现,认为杂交水稻品种江优919、隆两优1025、宜香优2115、C两优华占和Y两优6号适宜在遵义坝区或与试验区相同生态条件的地区进行机械穴直播.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独山县直播稻适宜的播期,开展了4个不同播期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在4月5日、4月15日,水稻穗实粒数、结实率高于在4月25日、5月5日播种,其单产较高,分别为773.8kg/667m2、760.1kg/667m2,并显著高于在4月25日、5月5日播种。在大田生产中,独山县最佳播种期为4月上旬末至4月中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