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酮病时引起非酯化脂肪酸(NEFA)增加,造成肝细胞线粒体损伤,引发氧化应激反应.L-肉碱作为一种抗氧化剂,是否对NEFA导致的肝脏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仍然未知.为探讨L-肉碱对NEFA致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效果,通过建立NEFA诱导小鼠肝细胞AML12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运用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和线粒体分布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NEFA极显著升高AML12细胞丙二醛和活性氧水平(P<0.01),降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1),导致线粒体异常分布(P<0.01),降低线粒体膜电位(P<0.01);但在NEFA中添加L-肉碱处理后,与NEFA组相比,极显著降低丙二醛和活性氧水平(P<0.01),升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1),极显著降低线粒体异常分布率(P<0.01),升高线粒体膜电位(P<0.05).试验结果表明,L-肉碱可减轻NEFA引起的小鼠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为奶牛酮病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将杜仲粉、过瘤胃葡萄糖等12种成分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制成能量补充剂,选择6头围产期健康奶牛与30头围产期酮病奶牛分别进行能量补充剂毒性试验与酮病治疗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健康围产期奶牛连续灌服7 d能量补充剂不会对奶牛肝肾功能造成损伤。酮病奶牛连续灌服能量补充剂3 d后,显著降低血液β-羟丁酸、游离脂肪酸浓度,同时显著提高血糖浓度;灌服能量补充剂能显著增加酮病奶牛血液过氧化物酶体标志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含量;此外,血液炎性细胞因子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以及肝损伤指示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及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含量显著降低;灌服能量补充剂能显著促进酮病奶牛肝脏AMPK的磷酸化和SIRT3的蛋白表达。综上,灌服能量补充剂有效缓解酮病的能量负平衡、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肝损伤。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6头荷斯坦奶牛分娩前后血浆葡萄糖、酮体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的活性进行动态跟踪检测,以探讨荷斯坦奶牛分娩前后酮体等血液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各指标间的动态相关性,揭示奶牛酮病的高发时间以及与血酮、血糖等酮病指标相关性密切的肝功能指标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奶牛肝功能损伤出现在血酮、血糖出现异常之前;被检酶的峰值出现在产后14d,而血酮峰值出现在产后28d,血糖最低值出现在产后35d;亚临床酮病牛各项指标处在异常范围的时间较长,机体对许多被检指标调节缓慢且不稳定;在非酮病、亚临床酮病牛GGT和血酮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而ALT、AST与血酮、血糖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揭示了肝脏功能损伤在前、酮病发生在后的时序特征,反映出肝脏功能与酮病发病机理之间的联系。因奶牛酮体含量在产后2—6周较高,3-4周最高,此期是监控酮病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4.
高杰 《吉林农业》2013,(3):220-220
目的对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研究分析其消长规律。方法取12头血清β-羟丁酸(BHBA)指数水平>1.2mmol L-1的奶牛为观察组,另取12头BHBA血清含量≤1.2mmol L-1的奶牛为参照组,依次在产前2周、1周、1d,产后1d、1周、2周、3周以及4周时对奶牛血液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BHBA以及葡萄糖(GLU)浓度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对试验期间各指标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奶牛血液中NEFA、BHBA以及GLU指数水平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奶牛亚临床酮病中,血清BHBA指标可作为主要临床检测指标,而NEFA以及GLU指数则可纳入参考数据范畴,应注意对各项指标的监测,做好奶牛酮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非酯化脂肪酸(NEFA)对体外培养奶牛肝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氧化抗氧化酶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奶牛肝细胞,培养72h后,添加不同浓度(0.0,0.3,0.6,1.2和2.4mmol/L)的NEFA继续培养12,24和36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C)、羟自由基抑制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GSH-Px、SOD、CAT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随着NEFA浓度的增加,添加NEFA 12,24和36h时,各处理组肝细胞中H2O2和MDA含量增加,TAC含量、SOD、GSH-Px、CAT的活性以及羟自由基抑制能力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NEFA 12和36h时,SOD mRNA相对表达量均随NEFA浓度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降低;添加NEFA 24h时,0.6,1.2和2.4mmol/L NEFA处理组的SOD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添加NEFA 12h时,各浓度NEFA处理组GSH-P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添加NEFA 24h时,1.2和2.4mmol/L NEFA处理组的GSH-P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0.6mmol/L NEFA处理组的GSH-Px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NEFA 36h时,GSH-Px mRNA相对表达量随NEFA浓度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降低。添加NEFA 12h时,0.6和2.4mmol/L NEFA处理组的CAT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添加NEFA 24和36h时,CAT mRNA相对表达量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论】NEFA诱导体外培养的奶牛肝细胞发生氧化还原失衡,尤其以高浓度NEFA诱导的氧化应激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在黑龙江省某集约化奶牛场随机选取分娩当天年龄、体况和胎次相近的试验奶牛45头,分为试验组(Ⅰ和Ⅱ)和对照组(C),每组15头。试验Ⅰ组分娩后灌服500 m L丙二醇,Ⅱ组分娩后灌服300 m L丙二醇,时间在产后0、1和2 d,每天灌服一次,对照组不灌服。结果显示:灌服丙二醇后13 d,试验组奶牛血浆中BHBA含量极显著降低;灌服8 d后,GLU含量显著升高,NEFA、AST含量显著降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酮病发病率显著降低,奶牛输精次数、初配天数及配种天数奶显著地减少(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相比,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P0.01)。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奶牛酮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选取产后14 d的酮病组(T)16头和健康对照组(C) 24头奶牛,比较酮病与对照组在能量平衡、肝功能状况、氧化应激、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耐糖量试验的差异.结果显示:酮病奶牛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肝功能指标中酮病组奶牛血浆天门冬氨酸转移酶、直接胆红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胆碱酯酶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含量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表明病牛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酮病组奶牛血浆丙二醛、超氧化歧化酶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表明病牛处于氧化应激状态;酮病奶牛血浆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表明病牛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部分酮病奶牛血糖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注射完葡萄糖120min后血糖浓度高达4.24 mmol/L,组间差异极显著(P=0.006),表明病牛存在胰岛素抵抗.奶牛酮病与胰岛素抵抗存在密切的关系,可能与肝功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中1H NMR技术方法筛选出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差异性代谢物。【方法】选取产后7—28 d,平均胎次为2—3胎的实验奶牛50头。根据血糖(Glc)、β-羟丁酸(BHB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与临床发病特点分为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其中Ⅰ型酮病20头,Ⅱ型酮病为20头,健康对照组为10头。当患病牛血中BHBA>1.20 mmol·L-1,Glc<2.50 mmol·L-1,NEFA>0.50 mmol·L-1时,被认为患I型酮病;当患病牛血浆中BHBA>1.20 mmol·L-1,Glc>2.80 mmol·L-1, NEFA>0.50 mmol·L-1时,被认为患II型酮病;当奶牛血中BHBA<1.00 mmol·L-1,Glc>3.75 mmol·L-1,NEFA<0.40 mmol·L-1时,被认为健康对照组。运用代谢组学中1H NMR技术对实验奶牛的血浆代谢物分析,获得相应的代谢图谱,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模式判别,从而寻找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结果】通过1H NMR分析,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的代谢图谱差异明显,3组代谢产物各自聚集,分散区域显著。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比较,获得7种血浆差异代谢物,主要为丙氨酸、赖氨酸、β-羟丁酸、丙酮、乳酸等,其中血浆中β-羟丁酸、丙酮、乳酸浓度升高;丙氨酸、赖氨酸、酪氨酸、肌酸浓度呈现下降。Ⅰ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获得19种血浆差异代谢物,主要为酪氨酸、苯丙氨酸、肌酸、β-羟丁酸、丙酮等,其中β-羟丁酸、丙酮浓度升高;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丙氨酸、肌酸、肌醇、β-葡萄糖、谷氨酰胺、谷氨酸、柠檬酸、α-葡萄糖、甲酸、甘氨酸、O-乙酰葡萄糖胺、磷酸胆碱浓度呈现下降。Ⅰ型酮病与Ⅱ型酮病比较,获得24种血浆差异代谢物,主要为柠檬酸、组氨酸、β-葡萄糖、异亮氨酸、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其中β-羟丁酸、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亮氨酸、缬氨酸、丙酮、亮氨酸、乙酸浓度升高;柠檬酸、酪氨酸、组氨酸、肌醇、谷氨酰胺、β-葡萄糖、苯丙氨酸、谷氨酸、α-葡萄糖、赖氨酸、甲酸、甘氨酸、磷酸胆碱、丙氨酸、O-乙酰葡萄糖胺浓度呈现下降。【结论】1H NMR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的有效结合能够有效的筛选出Ⅰ型酮病、Ⅱ型酮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差异性代谢物,为进一步探究奶牛Ⅰ型酮病、Ⅱ型酮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断与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柽柳保肝解酒颗粒对小鼠乙醇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观察了高、低浓度柽柳提取液与颗粒剂对乙醇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及肝匀浆溶液中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柽柳高浓度颗粒剂可显著地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的ALT、AST的含量(P<0.01),并能显著地提高ALB和TP的含量(P<0.05)。这说明柽柳颗粒剂对小鼠的乙醇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血酮水平对奶牛生理机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选择围产后期奶牛20头采集血样,根据血液BHBA值分为4组,每组10份.根据已有的研究表示BHBA值在0~0.4 mmol/L范围内的奶牛为正常组,在0.5~1.4 mmol/L范围内的奶牛为能量负平衡组,在1.5~2.9 mmol/L范围内的奶牛为亚临床型酮病组,大于3 mmol/L奶牛为临床型酮病组.采集各组奶牛血液,制备血浆,采用自动兽用生化分析仪和酶标仪测定奶牛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血浆中BHBA、AST、GLB、TP、NEFA、TCH、TG的浓度临床型组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且部分指标随着酮体值的升高呈现升高趋势;血浆中ALP的浓度正常组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血浆中GGT亚临床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血浆中ALB的浓度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中ALT的浓度临床型组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血浆中GLB的浓度临床型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浆中LDL-C、HDL-C的浓度临床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随着酮体值的升高呈现升高趋势;血浆ApoA1、ApoB浓度在NEB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血酮水平可预警奶牛肝脏功能和脂代谢是否异常.  相似文献   

11.
硫辛酸对围产期奶牛血清脂肪代谢和肝功能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硫辛酸对围产期奶牛血清脂肪代谢和肝功能酶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前约20d的干乳期奶牛48头,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每头补饲硫辛酸3、5、8g·d-1,连续50d,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非酯化脂肪酸(NEF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第Ⅲ、Ⅳ组血清NEFA含量第20天后低于对照组,第Ⅳ组第3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AST活性第30天后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其它指标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硫辛酸可改善围产期奶牛的脂肪代谢,有效保护奶牛围产期肝脏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围产期奶牛产前14和7 d血清能量平衡指标以及脂肪因子对产后酮病的预警作用及意义。从奶牛产前21 d至产后21 d,每隔7 d跟踪采集60头围产期奶牛尾静脉血,最终筛选出健康奶牛21头,酮病奶牛17头,检测奶牛各时间点血清BHBA、NEFA、Glu、TG、INS、 ADP、LEP、抵抗素、IL-6和TNF-α含量,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预警酮病的指标,再采用ROC曲线确定各风险评估指标的诊断效果及最佳分界值。结果表明:奶牛产前14 d时,血清BHBA和NEFA可作为酮病的预警指标;BHBA的最佳分界值为0.42 m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81.0%;NEFA的最佳分界值为0.47 m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90.5%;产前7 d时,血清BHBA和NEFA可作为酮病的预警指标,BHBA的最佳分界值为0.34 m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66.7%;NEFA的最佳分界值为0.32 m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47.6%。本研究发现产前14和7 d血清ADP、LEP、抵抗素、IL-6和TNF-α均不适合为产后酮病的预警指标。然而,随预产期临近,该5种脂肪因子Logistic曲线的显著性逐渐向具有统计学意义接近,存在作为酮病预警指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乙醇诱导正常人肝细胞L02形成乙醇性肝损伤的体外模型,通过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活性氧(ROS)含量、胞外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等指标,评价毛木耳多糖提取物对乙醇性肝损伤的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毛木耳多糖提取物的最佳作用浓度为40μg/m L时,与模型组相比较,细胞的存活率提高了26.84百分点,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下降,胞外转氨酶ALT和AST的活性降低。这一结果说明毛木耳多糖提取物能够提高损伤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乙醇引发的肝内脂肪堆积,减少细胞凋亡,同时游离活性氧的检测结果显示毛木耳多糖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从而可推断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途径发挥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酮病是乳牛典型的生产病之一,奶牛酮病是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致使血液中糖含量减少,而血液中酮体含量异常增多,多发生在泌乳初期,以低血糖、酮血、酮尿、食欲不振、瘤胃和肝功能紊乱,在临床上以消化机能障碍和神经系统紊乱为特征的营养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稠李提取物(PVE)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作用及机制。建立ICR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研究了稠李提取物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稠李提取物能够降低ALT、AST、TG和MDA含量,提高GSH含量,并显著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这说明稠李提取物可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来缓解酒精所致的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云芝五味子浸膏(CSE)对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以ICR小鼠为试验动物建立急性酒精肝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并且分别以血清中ALT、AST、MDA、TG、T-CHO、LDL-C及HDL-C水平,肝组织中SOD、CAT、GSH-Px及MDA水平变化,来研究CSE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表明:CSE能够显著改善酒精造成的肝脏细胞脱落、脂肪变性,能够有效改善氧化应激,降低血清ALT、AST活力及MDA、TG、T-CHO和LDL-C含量,提高HDL-C含量;同时,降低肝组织MDA含量,提高SOD、GSH-Px、CAT活力.这说明CSE可以缓解酒精造成的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且中剂量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7.
采用H2O2建立小鼠原代肝细胞的体外损伤模型,小鼠灌胃含复方茵芩制剂药物血清后,检测不同时期肝细胞培养上清液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来研究其对体外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与正常细胞组相比,模型组的SOD活性低于药物血清组(P<0.01);模型组的MDA含量高于药物血清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AST和ALT活性高(P<0.01),而药物血清组变化不明显.在损伤的肝细胞中添加药物血清的第3-7天,与模型组相比,药物血清组AST活性在第3-5天均较低(P<0.01),第6天差异不显著(P>0.05);ALT活性在第3-6天均较低(P<0.01).可见,含药的血清可减轻H2O2对肝细胞的损伤和破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环境温度对砖瓦结构荷斯坦奶牛血清生化指标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环境温度的季节性下降,血清TP、BUN、Glu、CHO显著含量升高(P0.05);血清ALB、Ca含量降低;血清ALT、AST和ALP活性下降;血清LDH活性升高。表明不同环境温度可引起奶牛血清中某些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橙皮苷对D-氨基半乳糖(D-GalN)小鼠急性肝损伤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橙皮苷低、高剂量组,各组分别灌胃给药7d后,通过腹腔注射D-GalN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计算小鼠肝指数,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小鼠肝指数显著升高,血清ALT、AST及ALP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匀浆中GSH-Px、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橙皮苷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降低了D-GalN致肝损伤小鼠肝指数,降低血清中ALT、AST及ALP水平,提高肝组织匀浆中GSH-Px、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橙皮苷对D-Gal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小鼠肝损伤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小柴胡汤及其拆方对肝细胞损伤的影响,建立四氯化碳(CCl_4)致急性肝细胞损伤体外模型;给药后用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的含量和MTT法检测细胞活率。结果表明,小柴胡汤及其组成成分中黄芩对CCl_4损伤的肝细胞保护效果最好,其次是柴胡、党参;小柴胡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保肝效果2号方剂高浓度组最好。对小柴胡汤及其拆方的抗肝细胞损伤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号方剂高浓度组可减缓CCl_4致肝细胞损伤,培养基中ALT、AST、MDA水平显著降低,有效减轻了CCl_4所致的肝细胞病理损伤,对抗化学性肝细胞损伤具有辅助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