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影响朱鹮生境适宜性的9个环境因子,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生境适宜指数(HSI)模型,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陕西省洋县朱鹮生境适宜性程度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洋县朱鹮生境适宜性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2)洋县境内朱鹮生境适宜区和较适宜区空间分布连贯性较差,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呈现东、南、北高,中间和西低的格局;3)单因子中,对朱鹮生境适宜性空间分异特征解释力较强的主要因子由大到小依次为距水体距离(0.501)、距水源距离(0.359)、植被类型(0.162)、海拔(0.155)、距道路距离(0.152),其他环境因子的解释力(q)偏弱,q均未超过0.1;4)交互因子中,qx1x2)为0.5以上交互作用的因子均是距水源(水体)距离叠加其他因子产生。其中,q(距水体距离∩距道路距离)为0.602,仅次于q(距水体距离∩距水源距离)最高值(0.725)。研究可为濒危动物生境保护以及栖息地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东北红豆杉生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对于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物种分布研究仅限于模型使用没有提出明确的评价方法,而传统生境质量评价依赖于经验评分而易造成主观偏差。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研究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东北红豆杉的生境适宜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响应关系,以期为东北红豆杉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物种个体多度作为生境适宜性指示因子,使用模糊数学构建单因子评价函数,通过HSI模型计算生境适宜性指数并绘制生境适宜性空间分布图。结果气候评价因子按熵信息重要性排序为最小月降水量 > 年平均温 > 夏季平均温 > 平均温度日较差;地形评价因子重要性排序为坡向 > 坡位 > 坡度 > 海拔。模型评价检验结果准确率为6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模型预测显示东北红豆杉分布区面积狭小且破碎化严重,生境斑块面积多在1.39 ~ 2.78 km2;高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吉林省东部、黑龙江省东南部,面积约为41 300 km2;低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吉林省东南部,面积约为62 800 km2。结论利用模糊数学结合HSI模型研究环境变量与东北红豆杉多度间关系,可用于评价生境适宜性。模型预测结果一定程度地反映了物种高、低生境适宜区的空间格局,可为制定物种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研究卡拉麦里保护区适宜性生境自2000年起到2010年止的分布变化.为保护卡拉麦里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合理制定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野生动物实际分布和遥感数据反演的生态参量结合起来,运用ArcGIS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单因子评价参量(指标)方法,评价卡拉麦里保护区生境适宜性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自2000~2010年,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适宜性生境面积总体呈波动性持续下降态势.面积由2000年的9221.2 km2减少至2010年4 991.7 km2,减少了45.9;.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和东部的216国道两侧.[结论]卡拉麦里保护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影响,有蹄类野生动物的适宜性面积不断减少,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正处于恶化状态.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2001—2013年生境适宜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与关键,对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土地利用类型、海拔高程、坡度、距保护区距离、距道路距离和距水源距离作为指标因子,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AGA-AHP)计算各指标因子的权重,构建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 HSI),对黄河流域2001—2013年间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距保护区距离指标因子对黄河流域的生境适宜性影响最大,土地利用类型指标因子次之,高程和坡度因子最小;从整体分布来看,黄河源头及中游生境适宜性较高,黄河上游兰州至头道拐一带以及黄河下游三门峡以下的区域生境适宜性则相对较低;从变化趋势来看,2013年黄河流域的整体生境质量要优于2001年,处于上升趋势;其中生境适宜性变好的区域面积为1.25×106 km2,占15.8%,主要集中在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关中平原西部、西北部和黄河三角洲;生境适宜性变差的区域面积为6.43×105 km2,占8.1%,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高原中西部、关中平原中部和宁夏平原中南部。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行大尺度的大熊猫生境研究,为制定合理的保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海拔、坡度、坡向、汇流、植被数据构建反映卧龙自然保护区生境特征的多波段数据site。分别采用ISO生境分类法和n-D可视化工具,得到大熊猫潜在适宜生境和大熊猫实际利用生境区域评价结果。【结果】地形和植被类型是大熊猫栖息地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内,两种方法所划分的大熊猫生境皆具有暖坡比例大于冷坡的特点,暖坡比例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卧龙大熊猫栖息地海拔范围在1 820~3 051 m之间。栖息地平均海拔3 000 m。大熊猫分布密度最大的区域平均海拔为2 500 m。卧龙大熊猫倾向于选择海拔较低,暖坡比例更高的微生境。可能受人类活动影响,卧龙保护区大熊猫有沿着河谷向高海拔拓展活动范围的趋势。【结论】两种方法得到的大熊猫生境具有较大空间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7.
为了分析东方白鹳春季迁徙期在黄河三角洲的生境选择,并对比1988年到2018年其生境适宜性的历史演变。以2018年东方白鹳春季迁徙的卫星跟踪数据和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利用Maxent模型分析2018年春季迁徙期,东方白鹳在黄河三角洲的生境选择,并以此评估1988年和2018年两期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春季停歇期的生境适宜性。结果表明:距草甸和居民工矿的距离是影响东方白鹳生境选择的最主要因素;1988—2018年,黄河三角洲的适宜生境面积减少了36.1%,次适宜生境面积减少了16.7%,高适宜生境面积减少了73.4%,北部旧河口地区和南部莱州湾沿岸地区生境质量下降最为严重。保护区内部总体适宜生境面积得到保护,但生境质量依然有所下降;1988—2018年,东方白鹳的春季迁徙期的停歇点主要生境结构由自然湿地转向了人工湿地;自然湿地面积的减少和人为干扰的增加是导致黄河三角洲地区生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加强对自然湿地的保护,并重点研究人工湿地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片黑颈长尾雉生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结合实地调查,对分布于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片的黑颈长尾雉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黑颈长尾雉的适宜生境面积为2 041.38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06%;次适宜生境面积为2 775.84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0.96%;较不适宜生境面积为18 612.81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3.49%;而不适宜生境面积为1 896.99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49%。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黑颈长尾雉的适宜生境和次适宜生境分别减少27.30%和9.49%,而较不适宜生境和不适宜生境分别增加4.34%和0.68%。表明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片黑颈长尾雉的生境适宜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利用湖北黄精219个分布位点信息和55个环境生态因子,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型)及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筛选出影响湖北黄精生态适宜性的主导环境因子,并对湖北黄精适宜生长区进行划分.结果 显示:Maxent模型预测结果良好(AUC>0.9),说明此研究具有非常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适宜湖北黄精生长的环境参数...  相似文献   

10.
水生条背萤是河湖湿地生态系统中珍稀物种之一,了解栖息地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是恢复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保护的重要途径。根据2019年6—7月对江西潦河流域的萤火虫野外调查记录,以条背萤成虫个体分布点和生境变量数据为驱动,建立MaxEnt模型对潦河中源段水生条背萤精细尺度生境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发现:土地利用类型、水源距离、居民区距离是条背萤适宜生境分布的主要限制因素;适宜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溪流、河滩湿地、水田,且与稳定水源距离应保持在0~110 m、与居民区距离应大于140 m、与道路距离大于50 m为适宜;潦河中源段河岸带条背萤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93 km2,约占河岸带研究区域的16%,其中最适宜区面积仅为0.17 km2,沿河流呈“一带多岛”的分布格局。研究不仅提供了萤火虫在潦河中源段的分布现状,也为萤火虫分布与生境因子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中华斑羚是一个孤立的小种群,急需开展救护措施。通过分析该物种在保护区内的适宜生境,为保护区制定物种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基于GIS技术,结合该保护区内中华斑羚分布位点和生境变量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斑羚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模型的评价结果达到优秀水平(AUC=0.967),其中月平均昼夜温差、最干月降水量、海拔、距护林站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对斑羚的分布有重要影响;生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保护区中南部,适宜生境面积为4891.23hm2,占研究区域的4.59%;不考虑干扰因子情况下,适宜区面积可增加12685.14hm2。结论斑羚的生境选择可能与斑羚对觅食利益和捕食风险的权衡有关;斑羚对干扰因子具有回避效应,且干扰因子对斑羚适宜生境影响显著,建议控制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区,以降低人为干扰。模型预测结果初步明确了斑羚在保护区内的分布状况,对保护区制定斑羚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法是计算综合指标的2种常用方法,2个方法各有特色却也各有局限性。层次分析法在权重的确定过程中主观成分相对较重;主成分分析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有效性也值得商榷。讨论了2种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改进后的层次分析法,并结合R软件对湖北省工业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4月,对分布于内蒙古扎赉特旗图牧吉周围的大鸨(Great bustard)的生境选择特征进行了分析。随机跟踪正在取食的大鸨或者根据取食痕迹,确定大鸨选择的生境位置,生境因子选取:海拔高度、生境长度、生境宽度、生境面积、生境类型、坡位、坡向、坡度、距最近草丛的距离、距最近林区距离、距最近水源距离、距最近道路距离、人为干扰距离、植被高度、植被类型。利用系统取样的样线法调查整个研究区域环境变量的特征。共获得95个样方,样方中有大鸨出现的定义为活动地40个,赋值为1;反之为非活动地55个,赋值为0。通过逐步线性回归建立大鸨冬春季取食生境选择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取食生境中大鸨对黄豆地有着很强的偏好性,取食农田的面积要能满足对开阔度的需求,同时取食生境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遇到险情时迅速起飞。在综合比较各种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以三次曲线作为夜栖地模型。大鸨对夜栖地的选择,主要是要求其有适合的草高。  相似文献   

14.
掌握城市郊区的野生动物生境动态变化,对于制定野生动物保护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南京东郊野生哺乳动物獐Hydropotes inermis为研究对象.以2006年中巴资源卫星、2011年HJ-1A小卫星、47个獐物种痕迹点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南京东郊快速交通网络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基础上.采用最大熵法Maxent生态位模型.进行快速交通对城市郊区大型哺乳动物生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1年。南京东郊快速交通网络日益复杂.道路密度从2006年的1116.27m·km-2增加到2011年1371.95m·km-2:快速交通修建对獐生境产生囚笼效应.导致獐的潜在生境呈孤岛状空间分布格局。随着快速交通网络日益复杂,与2006年相比,2011年獐潜在生境呈缩小趋势:獐生境概率分布冷热点分析表明.距道路和居民点距离这2个人为干扰因子对獐生境概率分布影响最大。图4表2参11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区域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环境、经济、能源和社会等综合影响,从资源、需求和发展条件3个方面构建了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并对中国除港澳台以外31个省(市、区)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的适宜性进行综合指标值计算和空间分布特征评价,然后利用加权聚类分析法对各省区进行分类,结合综合指标值形成了区域适宜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区域适宜性评价准则层指标重要性排序为资源>发展条件>需求;农林生物发电产业的规划和布局不能只考虑资源条件,要充分考虑需求和发展条件;我国农林生物质发电根据区域适宜性不同可以分为4类,分别为重点发展区,潜在发展区,普通发展区和不适宜发展区。研究结果有助于我国生物质能产业政策的制定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华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20-7021
从大熊猫生活痕迹出发,对如何预测适合大熊猫生存的环境展开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并建立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办法确定了影响大熊猫生存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7.
选取土壤及气候资源,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及专家经验选择确定评价因子,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来量化评价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海南省儋州市的橡胶种植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儋州市最适宜橡胶种植的面积为43 029.58 hm2,占农用地面积的14.99%;适宜面积为57 770.90 hm2,占20.12%,次适宜面积为40 934.9 hm2,占14.26%。该评价结果可以从宏观上实现儋州市的橡胶收益最大化以及为橡胶种植的区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焦作市怀山药气候适宜性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刚  王媛  韩文生  李秋援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446-11448
根据温县2001~2011年温度、光照、降水等气象资料和当地土壤类型等数据,采用1∶25万河南省基础地理数据,运用ArcGIS技术将1∶25万等高数据转化成数字地形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分类研究,采用克里金方法将各要素进行空间插值,得到各要素的空间分布图;利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各因子的权重,确定焦作怀山药精细化气候区划分级指标。基于ArcGIS软件对焦作市怀山药种植区气候适宜性进行空间分析,得出焦作全区沿黄河一带的温县、武陟大部分地区及沁阳、孟州的部分地区为怀山药适宜种植区,也是怀山药的主要产区。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构建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以海南铜鼓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区域为例,验证了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揭示了研究区域的资源环境子系统、人口子系统与铜鼓岭自然保护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不高,具体体现在资源环境子系统对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生境调查和实验室人工饲养相结合,对哀牢髭蟾(Leptobrachium ailaonicum)的生境选择进行了探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偏好的生境因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哀牢髭蟾通常分布于地势平坦、地表枯枝落叶较多、地表相对湿度80%~92%、地表温度17~21℃、水温14~19℃、水体pH 6.1~7.0、水质较佳、远离大型水体(水库、河流、湖泊等)及居民点的小型水体(水沟、池塘、水坑)和(或)植被高度大于100 cm、盖度60%~80%的灌丛中。哀牢髭蟾偏好生境的变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特征(植被类型、高度及盖度)、空气(地表湿度及温度)、水体特征(深度、温度、流速、pH、离大型水体距离)、干扰强度(土地利用类型、离最近道路的距离、离最近农田的距离)、地形特征(地表基质类型、地形、坡向、坡位)是影响哀牢髭蟾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综合体现了哀牢髭蟾对温度、湿度、食物及安全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