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83年以来,中华稻蝗 Oxya chinensis Thunberg 在我国中部到北部稻区出现迅速回升趋势,甚至暴发成灾。几年来我们对迅速回升的原因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认为它是生态、农药演替及其应用技术、耕作制度、水刊、畜牧、社会变革以及各项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现分述如下。1.农药更新换代与应用技术的变化。主要是有机氯被取代。有机氯对蝗虫类有特效,残效期长。有机磷类农药虽然高效低毒低残留、近期效果好,但残效短,多易光解或分解失  相似文献   

2.
2006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病虫基数调查结果,结合作物布局、气象预测和水文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2006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为偏重发生年份。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玉米螟、棉铃虫等重大病虫害仍将呈严重或偏重发生态势,东亚飞蝗、草地螟等迁飞性害虫发生为害呈下降趋势。1发生趋势1.1蝗虫1.1.1东亚飞蝗。夏蝗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0万hm2,需要防治面积70万hm2。其中山西、陕西等黄河河泛蝗区与江苏、安徽等沿淮蝗区偏轻发生;河南、山东等黄河河泛蝗区及山东、天津、河北等环渤海湾沿海蝗区及湖库蝗区中等发生;河北沧州、保定、…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的重要经济开发区。水稻种梢面积约447万亩(1983年)。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果、蔬、甘蔗等作物将继续有较大的扩展,现有水稻面积还会适当减少,两熟制及栽培技术将相对地稳定下来,一些由于农田生态系统变动而引起严重发生的害虫,如稻蓟马估汁不会再严重发生,稻瘿蚊、三化螟也不会象以前那样频繁严重,但在气候特别有利的情况下,仍会严重发生。有机氯被取代后重新出现灼稻黑蝽、稻象甲、稻蝗和铁甲虫的发生,将继续有所发展;但稻黑蝽、稻蝗多属局部性的严重发生。由于他们的生物学特性(如年世代数不多影响其在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水稻种植面积一般在 1 .67万hm2 左右。影响水稻生产的稻蝗日趋严重 ,年发生面积 1 .3 3万hm2 以上。虽然农民常常使用高毒、广谱性农药如有机磷、菊酯类等防治多次 ,但防治效果不理想 ,且造成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浪费 ,又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 ,还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稻谷的农药残留增加 ,危及人民身体健康。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北京市植保站与中国农业大学 (西区 )害虫生防室合作 ,于 1 995~ 1 999年在本市的海淀、通州、昌平、顺义等区、县开展了以蝗虫微孢子虫 (Nosemalocustae)治蝗技术为主的稻蝗持续治理新…  相似文献   

5.
稻瘿蚊是我县水稻一种历史性害虫,据县志记载1913年和1947~1948年曾两度暴发成灾。到1991年已匿迹30多年的稻瘿坟又在新阳、板面、西城、管前等4个乡镇33个村复发,发生面积233hm’。此后发生面积逐年增加。1993年~1994年连续两年大发生,面积猛增至5267hm‘,已成为我县水稻主要害虫。1995年后,通过摸清此虫发生为害规律的基础上,采取了相应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控制其发生为害。稻安蚁为害损失率由22.98%下降到2%以下。现将多年来调查研究情况分述如下:l发生为害的调查1.1越冬场所与中间寄主1993年~1996年在每年12月至翌年3月…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罗田县首次发生稻水象甲危害,由于其是检疫性害虫,罗田县立即启动有害生物防控的紧急预案,连续二年开展稻水象甲的监测预警,并积极开展了防控策略的研究探索。1发生特点1.1扩展较快2014年,罗田县发现稻水象甲成片发生,主要集中在大河岸镇石井头村,发生面积15hm2;2015年,罗田县普查稻水象甲,其发生面积达到657.5hm2,已扩大4个乡镇23个自然村。据气象  相似文献   

7.
<正>稻水象甲2009年5月首次在房县发现,据大面积普查,当年就已传播蔓延到城关、红塔、军店、化龙、窑淮、青峰、榔口等7个乡镇,发生面积达133.3hm2,又经过5年的扩散传播,已蔓延到全县20个乡镇,2014年发生面积达1 700hm2左右,其中有42.4 hm2为中等发生,14.5hm2为偏重发生,0.15hm2基本绝收。1发生特点1.1发生期限拉长从苗床秧苗2叶一心期到大田拔节期均可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杂草稻发生分布与危害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9年对上海10个区县79个乡镇共3 140.8 hm2直播稻田和857.5 hm2机插秧稻田进行了杂草稻发生分布与危害现状调查。结果表明,直播稻田杂草稻发生频率为22.15%,面积发生率为14.72%,乡镇分布率为75%;机插秧稻田杂草稻发生频率为22.71%,面积发生率为22.66%,乡镇分布率为77.27%。上海地区直播稻田和机插秧稻田杂草稻均以1级轻度危害为主。直播稻田杂草稻3级以上危害面积占发生面积的比率、发生频率和乡镇分布率均高于机插秧稻田。  相似文献   

9.
安徽桐城市发现稻水象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水稻重要检疫性害虫。国内 1988年首次发现于河北省唐海县 ,随后在天津、山东、辽宁、吉林、浙江等省相继发生 ,2 0 0 1年 5月在有害生物疫情普查中 ,桐城市发现该虫。1 发生情况  桐城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 ,下辖 2 8个乡镇 ,耕地面积 3 6万hm2 ,耕作制度为绿肥—稻—稻三熟和油菜—稻二熟。水稻是主栽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5 5 4万hm2 。2 0 0 1年 5月上旬 ,在本市北部大关镇病虫调查时发现其沿河部分乡村稻田有象甲危害状 ,但其危害状、虫体形态等与本地近年来南边乡镇发生的稻象甲不同。为…  相似文献   

10.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B.-Bienko)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蝗区的优势种之一。主要发生在北部典型草原和与其相毗邻的农牧交错区,宜蝗面积约166.7万hm2。在农牧交错区主要为害小麦、莜麦、谷黍等禾谷类作物。蝗虫(混合种群)大发生年份,发生面积20万~40万hm2,侵入农田1.3万~3.3万hm2,虫口密度一般10~30头/m2,高的达150头/m2以上,受害作物一般减产10%~30%,重则减产50%以上,甚至毁种或绝收,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此外,蝗虫对草原的为害,加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快了草场退化、沙化速度。特别是在蝗虫猖獗发生年份,蝗虫…  相似文献   

11.
正稻水象甲是2014年首次在罗田县大河岸镇石井头村发现的检疫性水稻害虫。四年来,稻水象甲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至2017年,稻水象甲发生面积扩大到3 577hm2,发生范围扩展到除九资河、胜利两乡镇外的10个乡镇157个村。几年来我们在调查监测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制定疫情防控预案,组织防控扑灭行动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定点监测疫情,调查发生规律为了准确掌握稻水象甲疫情发生情况,在湖  相似文献   

12.
中华稻蝗犤Oxyachinensis(Thunberg)犦是汉中稻区主要害虫之一,但一直没有可以参考的监测预报方法,造成了对该虫的监测资料的积累、汇总及发生趋势的预测预报困难。为此,笔者从1997年起,在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华稻蝗发生规律调查研究结果犤1~3犦及测报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了中华稻蝗监测调查及预测预报方法,经汉中市各县区植保部门近年的应用和不断完善,反映效果较好,能及时准确地发布预报,指导大田防治。1调查内容和方法1.1越冬卵块密度调查于中华稻蝗终见期后(10月中、下旬)进行。选不同生态条件的区域各2~3个,每区域在田埂沟渠…  相似文献   

13.
1蝗区分布大港区地处天津东南部,是天津市蝗虫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宜蝗面积5.33万hm2,尔后经过蝗区改造,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普查时,宜蝗面积已减至4.53万hm2(即长发区2.67万hm2,偶发区1.86万hm2),大、小共24片。最大的1.6万hm2,最小的66.67hm2。主要分布在大港水库、独流减河行洪道、子牙新河行洪道及官港和几大农场、小型水库等。北大港水库是大港区最大的现有蝗区,属于湖、库蝗区,占地面积1.6万hm2。20世纪80年代初,水库水源严重不足,蓄水量明显减少,经常出现大面积脱水地或水库干涸现象,残蝗集中在脱水地产卵,引起蝗虫大…  相似文献   

14.
信息荟萃     
今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偏重发生农业部发布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测分析 ,2 0 0 3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东亚飞蝗夏蝗预计今年发生面积 10 0万hm2东亚飞蝗夏蝗 ,达到防治指标面积 80万hm2 ,接近近几年发生水平。其中冀、鲁、豫的渤海湾蝗区、黄河滩蝗区及部分湖库蝗区发生 5级 ,津、陕、辽、晋、苏、皖蝗区发生 4级 ,琼、粤蝗区发生 3级。北方土蝗受干旱影响 ,发生范围呈进一步扩大趋势 ,南方土蝗将出现小范围的突发。草地螟发生面积接近 1996年以来平均水平预计 2 0 0 3年草地螟发生面积 2 0 0多万hm2 ,接近1996…  相似文献   

15.
<正>"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系统"2005年5月16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首批4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08年湄潭县从浙江大学引进该技术,在永兴、复兴、湄江、黄家坝和抄乐等乡镇进行"青田鱼"示范推广试验,面积200hm2,2009年达667hm2。经测产验收,每667m2产"青田鱼"40~75kg,产  相似文献   

16.
应用辛硫磷和氧乐果防治东亚飞蝗取得好效果我县地处微山湖西畔,是历史上的老蝗区,常年飞蝗发生面积2多万hm2,80年代以前防治蝗虫的当家农药为六六六粉,80年代后使用马六合剂和马拉松等,但六六六、马六合剂均为有机氯农药,长期使用蝗虫产生抗药性,同时污染...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咸宁市水稻种植面积14.8万hm2,其中早稻4.15万hm2,中稻6.44万hm2,晚稻4.21万hm2。稻纵卷叶螟是咸宁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2014年稻纵卷叶螟在咸宁市属偏重发生年份,发生面积9.57hm2,防治面积17.7万hm2次,挽回损失2 987万kg,实际损失576.6万kg。1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原因1.1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18.
1993年6月我市首次在岙环镇罗株村发现水稻危险性害虫稻水象甲。当时省、地、市各级政府相当重视,在市府领导下,立即发动广大农技干部、乡镇兼职检疫员和村植保员对全市30个农业乡镇的24612hm2早稻进行全面普查。经普查发现当年有9个乡镇1534hm2早稻发生稻水象甲危害?..  相似文献   

19.
稻赤斑黑沫蝉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赤斑黑沫蝉(Callitettix versicolor Fabricius),别名稻沫蝉、赤斑沫蝉,俗称雷火虫.该虫在大关县原是水稻的次要害虫,近年来已上升为主要害虫,造成大面积成灾.2003年在本县部分乡(镇)发生极为严重,玉米、水稻、甘蔗、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均受到严重为害.据调查统计,发生范围涉及7个乡(镇)32个村(办),发生面积达1 562.3 hm2.其中造成减产50%~80%的313.4 hm2,造成减产80%~100%的149.7 hm2.仅玉米、水稻两种作物减产达1 984 t,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摸清该虫在大关县的发生分布特点、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2001~2003年,笔者开展了稻赤斑黑沫蝉发生及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是山西省稻田蝗虫的优势种。1988~1993年,我们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得知,中华稻蝗各虫态均有天敌侵害,天敌种类计十余种,以食卵(寄生、捕食)者对稻蝗抑制作用明显。天敌种群数量及对中华稻蝗抑制作用因年际间变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