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施肥量·密度和行距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 ,密度、行距和密度与行距的互作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施肥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密度 12万株 /hm2 比 9万株 /hm2 的增产 10 .87% ,宽窄行比等行距的增产 5 .71% ,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密度 12万株 /hm2 时宽窄行处理比等行距处理增产 12 .3 0 %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密度 9万株 /hm2 时宽窄行处理与等行距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油研九号高产栽培措施为密度 12万株 /hm2 ,宽窄行栽植 ,施纯氮 2 70kg/hm2 ,P2 O5180kg/hm2 ,K2 O 2 2 5kg/hm2 ,硼砂 2 2 .5kg/hm2 ,最高产量可达3 73 8.90kg/hm2 。  相似文献   

2.
通过有机肥当量试验,进一步优化我县茶叶氮肥适宜用量,达到解决我县茶叶生产中氮肥施用量不足或者过量施用、偏施等问题。结果为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重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M1N2处理产量最高,与M1N1处理产量差异显著,与其余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茶叶在氮肥施用上应以1/3有机氮肥与2/3无机氮肥配合施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FACE对常规籼稻扬稻6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利用我国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以常规籼稻扬稻6号为供试材料,设计比大气CO2浓度(对照,370 μmol·mol-1)高200 μmol·mol-1的FACE处理(570 μmol·mol-1)和施N量为125 kg·hm-2(LN)、250 kg·hm-2(NN)处理,研究其对扬稻6号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FACE处理使扬稻6号的产量平均比对照增加24.1%,其中LN处理、NN处理条件下分别比对照增产18.0%、31.0%,处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FACE处理使扬稻6号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比对照增加6.8%、8.3%、4.2%、和3.2%,除单位面积穗数外,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FACE处理使扬稻6号生物产量平均比对照增加21.3%,达极显著水平,对经济系数无明显影响,生物产量的极显著增加是FACE水稻产量极显著增加的重要原因;(4)N处理以及CO2×N的互作效应对扬稻6号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浚单20玉米父母本优化配置方式,结果表明,浚单20制种的父母本田间3种配置方式花期相遇良好,其增产效果表现为:满天星>1∶5行比>1∶7行比,产量分别达8 268.00kg/hm27、349.85 kg/hm27、013.25 kg/hm2。其中满天星与1∶5行比、1∶7行比处理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分别较1∶5行比、1∶7行比处理增产12.49%和17.89%,而1∶5行比与1∶7行比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增产的原因是父本满天星配置能确保单位面积母本的有效株数和穗数,有利于提高授粉结实率,增加穗粒数。而行比配置降低了单位面积母本的有效株数和穗数。生产上浚单20制种的父母本采用满天星田间配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叶面肥在春丰大白菜上的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面肥在春丰大白菜上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产量在低肥力条件下处理间差异显著,重复间差异不显著;高肥力和中以及平均肥力条件下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重复间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讲金芽牌含腐殖酸水溶性肥料11.25 L/hm2对水450 kg处理与喷施宝有机水溶性肥料2.25 L/hm2对水450 kg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且它们与清水450 kg/hm2处理之间呈极显著增产水平;金芽牌有机水溶性肥料11.25 L/hm2对水300 kg处理与喷施宝有机水溶性肥料2.25 L/hm2对水300 kg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它们与清水300 kg/hm2处理之间呈极显著增产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覆盖栽培对花生病害的防控效果和产量效应,以普通裸地栽培为对照,研究了草木灰加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和草木灰覆盖等不同覆盖处理对花生病害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木灰加地膜覆盖处理平均产量达3 874.07 kg/hm2,比裸地栽培处理(CK)增产17.53%,达极显著水平;地膜覆盖处理平均产量为3 629.63 kg/hm2,比裸地栽培处理(CK)增产10.11%,达极显著水平;草木灰覆盖处理平均产量为3 444.44 kg/hm2,比裸地栽培处理(CK)增产4.49%,未达显著水平.青枯病田间发病率,草木灰加地膜覆盖处理、地膜覆盖处理分别为7.33%和10.00%,比裸地栽培处理(CK)分别提高9.34、6.67个百分点;各处理花生锈病介于2.1~2.3级之间、叶斑病介于2.5~2.6级之间,对锈病或叶斑病不同处理间差异均不明显.可见,采用草木灰加地膜双料覆盖栽培、地膜单料覆盖栽培两种栽培方式,均可有效控制花生青枯病、提高花生产量,且以草木灰加地膜双料覆盖栽培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7.
富硒增产剂对单季晚稻产量和稻米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季晚稻使用富硒增产剂具有增产、富硒效果。使用富硒增产剂1次的处理,其产量比清水对照增产3.5%-3.9%,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使用富硒增产剂2次的处理,其产量与对照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可比对照增产5.6%~7.4%。使用富硒增产剂处理的稻米硒含量比清水对照高0~0.42mg/kg,供试的2个单季晚稻品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生产上如要通过使用富硒增产剂来达到预定的稻米硒含量指标,宜预先做试验,以确定具体的使用量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抚育施肥措施对毛竹林笋产量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毛竹林5个区组内分别采取劈杂(X2)、劈杂+施肥(X3)、劈杂+深翻+施肥(X4)和对照(X1)4种处理措施,翌年测定各处理小区春笋产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竹笋产量在各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在各区组间差异不显著。4种处理措施中,X4、X3与X1、X2之间竹笋产量差异极显著,X4与X3之间差异显著、X1与X2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劈杂对竹笋产量影响有限,施肥和深翻均能显著促进竹笋增产。经济收益以X4为最大,每公顷可增加收益3475.5元,明显高于X3和X2,说明抚育施肥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钼酸铵喷施时期和浓度对大豆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素梅  黄义德  杨安中  朱小茜  郭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83-2284,230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钼肥喷施时期和浓度对大豆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根瘤数、叶绿素含量、叶面积系数较对照均有增加;施肥浓度处理以A2(0.1%浓度喷施)水平产量最高;施肥时期处理以B(2盛花期)水平产量最高。A2B2为最佳的处理组合,较A1B1增产583.625 kg/hm2,增幅为24.36%,各处理间蛋白质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A3B3蛋白质含量最高,较A1B1蛋白质含量提高9.7%。脂肪含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宁杞9号、宁农杞0909为试验材料,研究5种滴灌量对枸杞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滴灌量对不同枸杞品种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在不同滴灌量条件下的光合特性规律基本一致,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以W2处理最高,W5处理次之,W4处理最低;叶片温度、蒸腾速率恰好相反,W2处理最低,W4和W5处理最高。枸杞产量上,W5处理显著提高了宁杞1号、宁杞7号及宁农杞0909的产量(P0.05),分别比对照增产31.55%、22.35%和8.33%;W2处理对宁杞5号的产量贡献作用大,比对照增产8.57%,比其他处理平均增产28.2%;W3处理极显著提高了宁杞9号的产量(P0.01),比对照增产44.57%。说明,合适的滴灌量是节约水资源并使枸杞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平衡施肥对大棚瓠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均衡施肥处理均可促进瓠瓜增产,且均衡施肥处理组与对照之间差异极显著,与对照相比,瓠瓜产量增加5.4%~11.51%,增产效果:处理3处理2处理1对照,产投比:处理2处理3处理1对照。综合分析,在实际生产中推荐以处理2为最佳大棚瓠瓜均衡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2.
花生平衡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海地区花生平衡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3种元素的不同配比处理均比不施肥增产显著或极显著,其中以氮磷钾处理产量最高.除较磷钾增产不显著外,较氮钾增产显著,较其余各处理增产极显著;磷钾、氮钾、氮磷3个两元素配合处理中磷钾较氮磷增产极显著.较氮钾增产不显著;三元素单施的以钾产量最高,氮产量最低,钾较磷、氮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研究配方施肥对宁薯10号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从栽培措施方面提高宁薯10号的产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不同的施肥处理(A1B1、A1B2、A1B3、A2B1、A2B2、A2B3),具体为:A1:插后35 d追肥;A2:插后50 d追肥;B1:施用复合肥562.5 kg/hm2;B2:施用复合肥450 kg/hm2+硫酸钾112.5 kg/hm2;B3:施用复合肥337.5 kg/hm2+硫酸钾157.5 kg/hm2+尿素67.5 kg/hm2,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调查宁薯10号收获期的主要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A因素间差异不显著,B因素间差异极显著,处理A1B3和A2B3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A1B3与A2B2、A1B1、A2B1、A1B2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因此,配方B3对宁薯10号增产有显著作用,也就是说施用复合肥337.5 kg/hm2+硫酸钾157.5 kg/hm2+尿素67.5 kg/hm2的配方最佳,可在扦插后35~50 d施用。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黑龙江省玉米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玉米产量,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免耕平作(T1)产量最高,产量为10 088.5kg/hm2,穗数为秋翻平作(T2)>免耕平作(T1)>秋翻垄作(T3),穗粒数、百粒重、穗粒重、穗长为T1>T2>T3。各处理的棒3叶叶面积差异极显著,大小依次为T1>T2>T3;各处理株高、穗位高以及茎粗大小依次为T1>T2>T3,但处理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研究配方施肥对福宁紫3号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从栽培上提高福宁紫3号的产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施肥处理,即追肥时间因素:插后35 d追肥(A1),插后50 d追肥(A2);配方因素:复合肥562.5 kg/hm~2(B1),复合肥450 kg/hm~2+硫酸钾112.5 kg/hm~2(B2),复合肥337.5 kg/hm~2+硫酸钾157.5 kg/hm~2+尿素67.5 kg/hm~2(B3),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调查福宁紫3号收获期的主要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A因素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B因素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处理A1B2和A2B2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他4个处理均比A1B2和A2B2减产,且减产达极显著水平。因此,配方B2对福宁紫3号增产有显著作用,也就是以复合肥450 kg/hm~2+硫酸钾112.5 kg/hm~2的配方最佳,可在扦插后35~50 d施用。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黑龙江省玉米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玉米产量,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免耕平作(T1)产量最高,产量为10088.5kg/hm2,穗数为秋翻平作(T2)>免耕平作(T1)>秋翻垄作(T3),穗粒数、百粒重、穗粒重、穗长为T1>T2>T3。各处理的棒3叶叶面积差异极显著,大小依次为T1>T2>T3;各处理株高、穗位高以及茎粗大小依次为T1>T2>T3,但处理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浚单20玉米杂交制种父母本田间优化配置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浚单20玉米杂交制种父母本田间优化配置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浚单20制种的父母本4种田间配置方式花期相遇良好,其增产效果为:1∶5行比>1∶4行比>1∶6行比>1∶7行比,产量分别达813.75、777.08、742.50、672.92kg/hm2。其中1∶5配置与1∶6、1∶7行比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分别增产9.60%和20.93%,而1∶5与1∶4行比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在种植密度一定的条件下,每穴种植株数对紫苏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1穴多株栽植可降低紫苏主茎高度,基部和中部的主茎节位上移,分枝上移。2)1穴多株栽植扩大了穴距,有利于中下部分枝成花、成穗,可提高群体中下部子粒产量和品质。3)3个处理间紫苏子粒产量差异极显著。PX3处理的子粒产量最高,达2 366.8 kg/hm2;其次是PX5处理,子粒产量为1 475.85 kg/hm2,分别比PX1处理增产43.35%和10.07%。  相似文献   

19.
湘杂棉3号在长江下游地区的适宜密度与施肥水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中游(湖北、湖南等)地区的种植密度一般在1.8万株/hm^2以下,为探索其在长江下游的适宜种植密度及施氮水平.于2005年在扬州进行了不同密度与不同施氮水平对产量构成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密度水平下,每公顷2.4万株的比1.8万株的增产11.88%,增产极显著;在三种施氮量水平下,以每公顷465kg的产量最高,345kg的产量次之,分别比225kg的增产21.22%和18.35%,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每公顷465kg和34.5kg两水平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最佳处理组合为每公顷密度2.4万株、施氮量34.5kg.其籽棉产量为4203.2kg,说明湘杂棉3号在长江下游种植应适当增加密度和施氮量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不同年份、不同产地生产的种子对超甜玉米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单穗重及产量的影响,以‘迪甜6号’为试验材料,对3个年份(A1为2010年;A2为2011年;A3为2012年)、2个产地(B1为平遥,B2为海南)生产的种子进行了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测定。结果表明:种子生产年份对种子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单穗重、产量4个指标影响较大;除产量外,种子产地对其他3个指标影响不是很大。‘迪甜6号’的种子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随着种子生产年份的久远均呈现下降趋势。种子生产年份各处理间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生产地点各处理间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无显著差异;两处理间交互作用不明显。种子生产年份、产地对单穗重影响不是很大,各处理单穗重依次为A3B1>A3B2>A2B2>A1B2>A2B1>A1B1。种子生产年份与产地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二处理间交互作用显著。处理A3B2产量最高,为14235 kg/hm2。‘迪甜6号’田间出苗率与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种子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单穗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