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芽苗菜现已成为新鲜蔬菜产业。目前芽苗菜生产有30多个品种,豆类芽苗菜最为常见,且极受消费者欢迎。要生产出营养价值高、口味适宜、满足市场需要的绿色豆芽菜,需要一套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不同熟期春大豆若干生长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植物生长分析技术对春大豆早、中、迟熟类型的研究表明,生育期的差异主要在初花后的生殖生长期,在现蕾至现蕾后10天内,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增加最快,早、中和迟熟品种的LAI分别在现蕾后20和30天达到最大,此叶面积(SLA)和叶重比(LWR)随着生育进程而逐渐下降,SLA处理间无多大变化,而LWR早熟春大豆下降快,至生育后期已降至较低,早、中熟春大豆叶片的相对生长速度(RGR)至现蕾后30天 相似文献
3.
4.
UV-A诱导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积累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波紫外光(UV-A)、白光(W)和蓝光(B)对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花青苷合成相关酶活性、花青苷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及光受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探明UV-A诱导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为光质调控技术应用于大豆芽苗菜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东农690’为试材,以黑暗培养为对照,连续的UV-A、白光(W)和蓝光(B)光照培养作为试验处理,在处理0 h、12 h、24 h和36 h后各采样一次,分别测定花青苷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以及类黄酮半乳糖苷转移酶(UFGT)活性,相关基因(PAL、CHS、CHI、DFR、ANS、UFGT、MYB75、CRY1、CRY2、UVR8)表达量。花青苷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类黄酮半乳糖苷转移酶(UFGT)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材料总RNA采用Trizol试剂法提取,基因表达量采用qRT-PCR测定。【结果】黑暗培养下的大豆芽苗菜子叶为黄色,而白光(W)、蓝光(B)和UV-A培养下的大豆芽苗菜子叶为绿色。与黑暗培养及其他光质处理相比,UV-A显著提高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花青苷积累逐渐增加。0 h处理下,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较低,约2 U·g-1FW。经36 h的UV-A处理,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达到最大值(43 U·g-1FW),显著高于黑暗及其他光照处理。0 h处理下,PAL和CHI酶活性较高。与黑暗培养及其他光质处理相比,24 h及36 h UV-A处理显著提高了PAL酶活性;12 h及24 h UV-A处理显著提高了UFGT酶活性。0 h处理下,不同处理间的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均无差异。与黑暗培养及其他光质处理相比, UV-A处理36 h显著上调了MYB75、CRY1、CRY2及UVR8的表达,分别上调约12倍、30倍、6倍和2倍;UV-A处理12 h显著上调了花青苷合成相关结构基因(PAL、CHS、CHI、DFR、ANS、UFGT)的表达,分别上调约5倍、58倍、10倍、6倍、44倍和47倍。【结论】UV-A通过提高PAL、UFGT酶活性及上调花青苷合成和光受体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了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大豆若干株型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株型性状与产量之间的互作是相当复杂的。荚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生物产量通过其它性状对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株高和主茎节数是产量选择的重要株型指标。 相似文献
6.
采用食品检测常规方法(国家标准)和仪器分析方法,测定了丰盛604和丰盛改良604两种荷兰豆芽苗菜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与12种普通蔬菜的基本营养成分相比,两种荷兰豆芽苗菜的蛋白质和总脂肪含量以及能量值均为最高,每100g鲜菜的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74、1.88 g,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百分比分别为39.08%和36.70%,其中苏氨酸尧缬氨酸尧异亮氨酸和赖氨酸的比例均高于FAO模式谱水平,尤其是赖氨酸比例达FAO模式谱的近两倍袁远超过菜心、水芹、稻米和玉米等其他作物。 相似文献
7.
不同处理对豌豆芽苗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浸种时间、播种密度、温度、播种到采收时间等因素对豌豆芽苗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25 ℃下播种,第8 d采收,豌豆芽苗菜的产量最高;播种密度为2.4 kg/m2时,生物产量和生物产率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鉴定引进大豆品种(系)在新疆南疆地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为该地区麦茬复播大豆品种更新换代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参加试验的27个大豆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应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鉴定评价。【结果】产量最高的品种为SC15-11,产量为266.995 kg/667m2,与对照相比增产47.872%。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单株有效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欧式距离为5.00时可将所有材料分为3个类群,分别为高产、中产和低产品种。【结论】SC15-11、JO14和冀豆22等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可在新疆南部地区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不同时期接受遮光胁迫对大豆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遮光处理,研究不同时期遮光及遮光强度对大豆的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播种、3节期(V3期)、开花始期(R1期)和鼓粒始期(R3期)开始遮光至完熟期,遮光强度超过20%后,大豆株荚数、株粒数、株粒重、单株地上部生物量、百粒重及小区产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早期(V3期以前)开始遮光50%至完熟期,大豆单株有效分枝数显著减少。3节期至完熟期遮光20%~30%、R5期至完熟期遮光20%~50%和全生育期遮光50%,大豆单株瘪荚数显著增加。对大豆株荚数、株粒数、株粒重、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和小区产量影响,同一遮光强度,早期(V3期以前)开始遮光比中后期(R1期以后)开始遮光更显著,3节期(V3)开始遮光比全生育期遮光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同一时期遮光,遮光强度强比遮光强度弱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根据10个毛豆品种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调查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Y =-1122.087+52.177X2+62.655X3-73.796X4+21.502X8(X2为主茎节数、X3为分枝数、X4为秕荚数、X8为生长期)。回归结果表明:4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生长期(0.716)>秕荚数(-0.446)>主茎节数(0.368)>分枝数(0.337)遥。因此,海南毛豆的引种与育种时,应优先考虑生长期长、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多、紧凑且丰满的株型,还应控制秕荚数量。 相似文献
14.
芽用大豆品种材料的种皮性状及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前期筛选出的22个芽用大豆品种种皮性状和百粒重等物理特性、种子生理特性以及芽用特性指标,分析了各项物理生理特性指标与芽用特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所用大豆品种种子百粒重为8.1-22.3 g,种皮亮度值为38.6-55.1,种子与豆芽产出比为1∶5.12-1∶6.95,下胚轴长和下胚轴粗分别为6.60-11.4...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光照和硼对大豆产量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均随土壤水分含量增大而增大;随光照减弱而减小。正常光照条件,施硼缓解水分对单株荚数的胁迫,增加单株荚数;施硼缓解干旱对单株粒数的胁迫。遮光条件,施硼不能缓解干旱、淹水对产量因子的胁迫。 相似文献
16.
春大豆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多元遗传分析的方法对24个春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荚粒数、十株生物产量、百粒重、生育前期(出苗到开花的天数)、生育后期(开花到成熟的天数)、全生育期和收获株数等12种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看出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株粒重、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单荚粒数及生育前期,为品种(系)应用及分类和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其第一、二主成分值,将所有品种(系)分为五大类,评述类内各品种(系)的主要特征,并针对不同生育期,结合大田生产进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大豆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生理依据。【方法】选择3个不同产量水平(低产品种、高产品种、中产品种)的9个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种植,在大豆结荚期以后,测定大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结果】在结荚期后,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的SOD、POD、CAT活性表现为高产品种>中产品种>低产品种,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均在鼓粒盛期达到最大,然后下降,高产品种叶片SOD、POD、CAT活性均显著高于低产品种;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则表现为低产品种>中产品种>高产品种,随生育进程均呈上升趋势,以成熟期最大,高产品种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极显著低于低产品种。【结论】在结荚期以后,高产大豆品种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强,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叶片衰老延缓,而功能期延长,有利于后期干物质积累,进而有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萌枝量对刺龙芽根重及枝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二年生刺龙芽实生苗根造林,并于当年秋季测定根重.结果表明,留枝量对根重有明显影响,留枝量越多,根重越轻,保留1个枝条的植株其根重是保留4个枝条的2倍多;适于水培的当年生枝条以单位面积保留1个枝条为最多. 相似文献
19.
20.
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和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和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大豆间作模式下的生物量和产量总和分别大于单作模式,甘蔗/大豆间作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在生长期,间作甘蔗与单作相比总生物量干重增加35.44%,差异显著;间作大豆总生物量干重减少16.12%,但甘蔗间作大豆总生物量增加21.5%.间作甘蔗叶绿素含量和间作大豆根瘤固氮活性分别提高39.7%和57.4%.在成熟期,甘蔗鲜重和干重产量分别提高20.99%和30.57%;大豆百粒重降低9.53%;间种甘蔗、大豆籽粒糖分含量分别提高0.8%和27.23%;间作大豆籽粒中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提高0.81%和1.73%.因此,甘蔗/大豆间作是一种增产、优质和生态友好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