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提高放线菌Z139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的产量,以放线菌Z139发酵液抑菌活性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不同碳源、氮源、C/N、无机盐等营养因子,以及接种量、装液量、初始pH、发酵时间等非营养因子对Z139菌株发酵液生物活性的影响。对烟草赤星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氮源为蛋白胨,适宜C/N为4.13∶1,添加无机盐的种类为硫酸镁和氯化钠时,放线菌Z139发酵液抑菌活性较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配比(质量分数)为:玉米粉1.0%,蛋白胨1.0%,硫酸镁0.06%,氯化钠0.1%。Z139菌株发酵的优化条件为:初始pH6.0~7.0,发酵时间72 h(发酵液pH 8.5),接种量体积分数6%,装液量240 mL/L。  相似文献   

2.
在培养基单因子筛选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地衣芽孢杆菌W10菌株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g·L-1)为黄豆饼粉10.13、玉米淀粉16.89、蛋白胨1.13、葡萄糖2.41、硫酸铵7.96、硫酸镁0.45、磷酸氢二钾0.45、氯化钠4.50。用优化培养基对W10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液对灰葡萄孢的抑菌率为90.37%,比优化前抑菌率(73.90%)提高22.3%。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对笔者分离保存的生防放线菌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xjy菌株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碳源葡萄糖、麸皮和空白处理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氮源为豆粕、鱼粉和黄豆粉时发酵效价明显高于空白处理和其他氮源;添加0.04%的磷酸氢二钾和0.01%的硫酸亚铁可促进发酵液活性物质的产生。正交试验得出较适合于工业生产的摇瓶培养基配方为:麸皮2%、豆粕1%、氯化钠1.5%、碳酸钙0.6%、硫酸铵1%、磷酸氢二钾0.04%、硫酸亚铁0.001%。优化后的发酵液效价提高了36%。较为适宜的发酵非营养条件为:最适温度为20~35℃、摇床转速为150 r/min、初始pH值为5.5~8.0、装料量为50 mL/250 mL。这些结果为该菌株今后的应用、抗生素的分离提纯和产业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放线菌769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放线菌769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最适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培养基最适合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在此基础上对碳、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了优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菌株769的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黄豆豆粉2.0%、玉米粉1.50%、蔗糖1.0%、牛肉膏0.60%、碳酸钙0.30%、硫酸铵0.50%、氯化钠0.30%、硫酸镁0.10%、磷酸二氢钾0.02%、硫酸亚铁0.01%。通过对最佳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接种量、摇瓶装液量、摇床转速等发酵条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摇瓶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种子液菌龄28 h,接种量4%,发酵时间72 h,培养基初始pH 6.72,培养基装量70 mL/250 mL三角瓶,发酵温度28℃,摇床转速180 r/min。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兽疫链球菌(NACF-036)产透明质酸的条件及其特性.正交实验表明,产透明质酸的最合适培养基是淀粉3%,蔗糖2%,酵母膏1%,蛋白胨2%,轻质碳酸钙0.1%,磷酸氢二钾0.2%,硫酸镁0.1%.在37℃,170rpm,发酵40小时,发酵液中透明质酸的含量达3~4g/L.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对菌株TLB15的摇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为玉米粉3%、豆粉2%、蔗糖1%、硫酸铵0.1%、磷酸氢二钾0.3%、磷酸二氢钾0.2%、七水硫酸镁0.04%。采用10L小型发酵罐发酵48h后活菌数达4.52×109cfu·mL-1,产芽孢率为90%。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菌株TLB15发酵液在药后72h对小菜蛾2龄幼虫和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66.93%和69.07%。  相似文献   

7.
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兽疫链球菌(NACF-036)产透明质酸的条件及其特性。正交实验表明,产透明质酸的最合适培养基是:淀粉3%,蔗糖2%,酵母膏1%,蛋白胨2%,轻质碳酸钙0.1%,磷酸氢二钾0.2%,硫酸镁0.1%。在37℃,170rpm,发酵40小时,发酵液中透明质酸的含量达3-4g/L。  相似文献   

8.
对筛选到产蛋白酶且抑菌的美丽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formosus FJAT-10011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培养基组成:可溶性淀粉1.25%、蛋白胨1.25%、牛肉浸粉0.3%、NaCl0.5%、硫酸镁0.05%、磷酸氢二钾0.05%。优化发酵条件为:发酵初始pH 5.5、发酵温度25℃、发酵培养基装液量30mL/250mL、种子液接种量1%、发酵时间24h。在优化条件下,上清液酶活力达到8.41U·mL-1,是初始培养条件的141倍。抑菌直径为15.71mm,比未优化的提高35.31%。  相似文献   

9.
放线菌F24发酵液对灰霉菌拮抗作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对灰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放线菌株,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抑制孢子萌发法测定不同放线菌株发酵液对灰霉病菌的抑制率,研究了F24,F25,F26,F27 4种放线菌株对灰霉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F24放线菌株在液体培养基C和E中的发酵液呈褐色,菌丝呈球状、生长量最大。采用E和C 2种培养基培养的F24放线菌发酵滤液对灰霉病菌丝的抑菌作用最强,3 mL剂量处理的抑菌率分别为79.8%和78.9%。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F24菌株对靶标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培养基C和E稀释1倍发酵液的抑制率分别为82.76%,83.95%。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用从药用植物密毛山梗菜(Lobelia clavata)植株中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DJ15为材料,对其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进行试验,筛选出最优配方和发酵条件,旨在从药用植物中分离筛选出微生物用于香蕉枯萎病的防治。结果表明,菌株DJ15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5%,黄豆粉1.0%,蛋白胨3%,氯化铵1.0%,氯化钠0.4%,碳酸钙0.3%,硫酸镁0.1%和硫酸钾0.1%;最优培养条件为:p H6,接种量15%,摇床转速100 r·min-1,培养时间120 h。优化发酵条件后,放线菌菌株DJ15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73.58%,比优化前提高135.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