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不可再生性资源。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摸清耕地地力及其影响因子的变化,是建立耕地质量预测预警体系的重要前提。该文就是运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构建泰兴市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模型、隶属函数模型,评价耕地地力等级,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施肥、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德惠市为例,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一种新的耕地地力评价模型.在分析德惠市耕地地力等级评价因子的基础上,构建耕地地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作为支持向量机的模型参数输入,并利用GIS技术使结果可视化.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土壤耕地地力综合评价模型具有良好的分级能力,评价结果与研究区的实测结果进行比较,两者较吻合,该方法可...  相似文献   

3.
基于CPSO-SVM 的小麦条锈病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涛  王芬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7):74-78
针对BP神经网络在建立模型时没有确定网络结构的缺点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参数选择对预测精度影响大的局限性,提出一种结合混沌系统的粒子群算法(CPSO)去优化SVM模型的惩罚因子C和核函数中参数σ的混合模型,利用混沌系统的不确定性理论使传统的粒子群算法能有效克服收敛速度慢、容易达到局部最优值的缺点,使CPSO算法能更快、更准确找到全局最优值.经过参数优化SVM模型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并利用新的混合模型对宁夏地区小麦条锈病流行级别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SVM模型、组合PSO-SVM模型和组合PSO-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提出的混合模型(CPSO-SVM)在预测精度及模型的泛化能力上均优于以上3种模型,可对小麦条锈病发病及流行程度进行精确的预测,并为农业病虫害研究部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CPSO-SVM 的小麦条锈病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BP 神经网络在建立模型时没有确定网络结构的缺点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参数选择对预测精度影响大的局限性,提出一种结合混沌系统的粒子群算法(CPSO)去优化SVM 模型的惩罚因子C 和核函数中参数σ的混合模型,利用混沌系统的不确定性理论使传统的粒子群算法能有效克服收敛速度慢、容易达到局部最优值的缺点,使CPSO 算法能更快、更准确找到全局最优值。经过参数优化SVM 模型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并利用新的混合模 型对宁夏地区小麦条锈病流行级别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SVM 模型、组合PSO-SVM 模型和组合PSO-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提出的混合模型(CPSO-SVM)在预测精度及模型的泛化能力上均优于以上3 种模型,可对小麦条锈病发病及流行程度进行精确的预测,并为农业病虫害研究部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南阳市土壤肥料站通过开展南阳盆地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查清了南阳市耕地地力基本情况,掌握了全市在耕地管理与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将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及时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发挥科技推动生产力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耕地资源合理配置与种植结构调整、科学施肥、耕地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一、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  相似文献   

6.
利用GIS技术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选取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管理和剖面性状等5大地力要素,12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以始兴县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分析、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获取了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及其分布信息,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表明该评价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张建华  朱春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33-8834
建立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用遗传算法自动选择最优的核函数参数,利用该SVM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新型算法对储粮害虫图像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所确定的SVM对储粮害虫具有较优的识别率,其整体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决策树算法的耕地地力等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吉林省德惠市的图斑数据作为实验数据,选择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4个方面作为耕地地力等级的评价指标,利用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分类技术建立耕地地力等级评价模型.通过实验分析,得到的分级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对耕地地力等级评价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张志宏  任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813-4815
基于GIS平台,运用其空间分析功能采用模糊栅格叠置方法进行耕地地力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模糊数学方法确定指标隶属度,加权求和模型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最终得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最大值最小值,利用等间隔法将综合指数分为4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评价过程是GIS技术方法在农业领域的成功运用,弥补了矢量过程存在的评价单元大小差别太大导致叠加误差大,计算地力综合指数需要在其他信息系统中进行或另外编程实现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北辰区耕地地力评价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技术与县域耕地资源管理系统,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地力评价模型,对天津市北辰区现有耕地自然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绘制各养分空间分布图和地力等级空间分布图,提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施肥建议和改良措施。从而实现土壤信息交流与共享,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借用机器学习算法——判别分析算法来简化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探索区域尺度上机器学习方法在地力评价应用的新途径。[方法]基于辉县市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项目耕地地力评价工作获取的基础数据,依据我国农业部标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 1634—2008)和该市耕地地力评价实践经验,选取研究区表层土壤质地、土壤剖面特征、地表砾石度、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排涝能力、地貌类型、坡度等10个土壤和立地条件因素作为耕地地力水平的判别变量,构建Fisher典则判别函数模型,对5 922个评价单元的耕地地力状况进行判断分析和归类分级。[结果]经对判别结果进行统计验证和回代验证,显示预测判别正确率高达91.4%。[结论]在耕地地力评价与分级标准确定的前提下,判别分析算法在区域尺度上对分析耕地地力状况、预测耕地地力等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山东省测土配方施肥相关数据资料,运用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法对山东棕壤耕地地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利用方式、养分和限制因素等特征。结果表明:山东棕壤耕地高、中、低等级地面积分别为42.96万、52.53万hm2和32.66万hm2,分别占棕壤耕地总面积的33.52%、41.00%和25.48%,其中高等级地主要分布于鲁中南山地区的西侧和东侧外缘以及东部丘陵区西南、东北侧,中等级地主要分布于鲁东西部、中东部和鲁中南东部、东北部部分地区,低等级地主要分布于鲁东和鲁中南地区中部;各等级耕地土壤属性差异明显。从利用情况看,水浇地主要分布于一、二、三级高等级地,旱地地力等级分布较为宽泛,从三级到八级,灌溉水田则集中分布于五级地和四级地。棕壤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有效磷含量高于全省平均,pH值则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等级地耕地地力主要受土壤钾含量限制,中等级地除土壤速效钾偏低外,还受耕层质地偏砂影响,低等级地则存在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养分含量、灌溉能力等诸多限制。该研究较好理清了山东棕壤耕地地力状况及特征,对棕壤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耕地资源特点和耕地地力评价的原理,建立了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耕地地力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各评价因子对庆阳市西峰区耕地地力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地貌类型、障碍层位置、土壤侵蚀程度、障碍层厚度、质地、有机质、剖面构型、耕层厚度、CEC、有效磷、质地构型.利用累加模型计算了耕地综合地力指数,绘制出西峰区耕地地力等级图,并根据相应的采样点位置,得到西峰区各乡镇不同等级耕地面积分布.所得结果将为推动西峰区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种植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为农村土地征用、转让、承包和补偿等费用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宪忠  刘强 《现代农业科技》2012,(16):249-250,260
以甘肃省啤酒大麦原种场耕地为例,利用GIS,通过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与Delphi法相结合筛选参评因素,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甘肃省啤酒大麦原种场耕地等级共分5级,其中一等地11.35 hm2,二等地192.27 hm2,三等地205.05 hm2,五等地194.42 hm2,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88%、31.88%、34.00%、32.24%。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并且不同等级耕地的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空心村土壤肥力质量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正常居住房、荒地、耕地作对比,研究废弃宅基地土壤肥力状况。[方法]应用Fuzzy综合评判法即运用模糊数学和相关分析的原理,对土壤肥力进行数值化的综合评价。[结果]耕地中土壤肥力质量主要集中在Ⅳ等级(占38.10%),Ⅰ等级占4.76%;荒地和居住房的土壤肥力质量没有Ⅰ、Ⅱ等级,荒地的土壤肥力质量Ⅲ等级最大(占32.00%),居住房的土壤肥力质量Ⅳ等级最大(占43.75%)。废弃宅基地的土壤肥力质量Ⅰ、Ⅱ、Ⅲ等级的百分比都高于耕地、荒地和居住房,3个等级的百分比和达到64.29%,分别是耕地、荒地和居住房3个等级的百分比和的1.69、2.01、3.43倍。[结论]该研究为空心村土地的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藏波密波棱瓜野生地与栽培地土壤肥力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投影寻踪法对西藏波密波棱瓜野生地与栽培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对比研究。野生地与栽培地的土壤肥力质量函数投影值排序。结果表明,野生地土壤的肥力质量综合评价值为1.7609,栽培地仅为0.2682,野生地土壤的肥力质量极显著高于栽培地(n=6,P<0.01),野生地土壤肥力质量远高于栽培地。为后续栽培地土壤培肥、模仿野生地土壤肥力措施的正确运用,提供理论评价依据和技术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青岛市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县域耕地资源评价系统的支持下,建立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综合指数(IFI)法和累积曲线分级法对青岛市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以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灌溉保证率、土壤物理状况作为限制性主导因子,对青岛市耕地进行改良利用分区。结果表明,青岛市耕地地力由高到低等级可划分为6级,其中1~4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说明青岛市耕地地力整体较好;改良利用分区结果显示,青岛市耕地可划分为土壤培肥、自然环境条件改善、土体整治 3种改良利用分区类型,不同分区类型耕地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提高其产出水平。本研究可为青岛市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改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兴安县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科学评价兴安县耕地综合生产力,配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法】根据《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标准,参照《耕地地力评价指南》技术流程,运用“兴安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兴安县耕地地力进行等级划分与科学评价。【结果】兴安县耕地地力划分为7个等级,一、二等级田(地)面积为4344ha,占耕地总面积的12.7%;三、四、五等级田(地)面积为24255ha,占耕地总面积的71.3%;六、七等级田(地)面积为5430ha,占耕地面积的16.0%。【建议】在生产管理上,针对七级田地不同土壤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改良措施,加强改造:通过深耕深翻,加深耕作层;合理施用化肥;加大有机肥的投入;推广绿肥种植,推行秸秆还田;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改良灌溉设施,提升耕地地力等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科学评价兴安县耕地综合生产力,配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法】根据《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标准,参照《耕地地力评价指南》技术流程,运用“兴安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兴安县耕地地力进行等级划分与科学评价。【结果】兴安县耕地地力划分为7个等级,一、二等级田(地)面积为4344 ha,占耕地总面积的12.7%;三、四、五等级田(地)面积为24255 ha,占耕地总面积的71.3%;六、七等级田(地)面积为5430 ha,占耕地面积的16.0%。【建议】在生产管理上,针对七级田地不同土壤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改良措施,加强改造:通过深耕深翻,加深耕作层;合理施用化肥;加大有机肥的投入;推广绿肥种植,推行秸秆还田;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改良灌溉设施,提升耕地地力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