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生态法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回应。但生态法并不是单一的法律规范集成,而是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本文提出,生态法在三维模式基础上形成的,所谓三维模式是由生态伦理、生态技术和生态法律制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种理想的模式,该模式生态法建立的基础、原动力、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引,乃至在生态领域的法治运行的解释路径。同时,在这种模式下生态伦理是生态技术和生态法律制度形成的伦理基础,生态技术则是将生态伦理和生态法律制度应用到社会生态保护实践中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生态法律制度则是对生态伦理的不断演进以及生态技术生产和实施的保障,三者共同组成生态法立体型结构模式。本文从生态法三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三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生态法的作用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和讨论了生态法三维模式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生态法在具体内容的模糊性,以及在研究的深入细致的缺乏,目前,我国的生态法的三维模式在现阶段还处于一个理想的状态。无论如何,国家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创新和发展生态技术,完善生态法律制度,都是生态法走向完善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2.
构建科学的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估生态文明发展状态和引导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从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治理等4个维度构建省级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安全维度,全省得分最高的是河源市(39.95),最低的是佛山市(13.94);生态经济维度,得分最高的是肇庆市(24.72),最低的是汕头市(9.24);生态文化维度,得分最高的是惠州市(18.96),最低的是揭阳市(13.56);生态治理维度,珠海、深圳、湛江、汕头和汕尾等市在森林防火、林业人才队伍和苗木生产等方面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强的支撑保障。从综合评价结果看,全省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指数得分90分以上的地级市分别是肇庆、惠州、清远和韶关等4市。  相似文献   

3.
罗琼 《技术与市场》2009,(10):43-44
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产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举措。南阳在生态产业的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受到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仍面临着许多的问题。结合南阳生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今后需要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第三产业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推进南阳的生态产业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贯彻“两山”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近些年, 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形成了生态产业化经营、生态补偿、生态权属交易、生态修复及价值提升等模式。文中分别以东北、中部、东部和西部为研究区域,介绍不同经济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做法和具体成效,分析我国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过程中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在不同地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以期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实现与经济建设的充分融合,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实施,要求构建与之相配套的生态消费模式,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行生态消费的理念。我国生态消费模式的塑造和推广,需要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从政府、企业、公众三方面着手,构建行政主导和市场参与的机制,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生态消费模式建设中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6.
环境和生态问题事关人类的生存大计。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当严重,环境状况不断恶化,但有关调查却显示,我国公众和学界的环境意识均欠缺。我们深感,弘扬绿色意识、倡导绿色观念、确立绿色伦理,是我们走向新世纪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文化工程,中国的绿色事业任重而道远。一、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首要任务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系统中的关键因素和主导要素,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五大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对生态文明而言,林业是维护生态安全的主要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研究区吉林省东部山区的地文景观特点和自然植被状况,阐述了生态土地分类的定义、基本特点及发展。根据研究区的地形图和卫片结合试点的劲松林场480个样点植被现状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基于坡度、坡向、植被和海拔的四个分类因素下的5类和15类生态土地类型图。生态分类系统是确定、描述和绘制生态系统类型图的方法。本文研究是生态分类系统在吉林省东部针阔混交林区试验应用的一部分。图5表1参14。  相似文献   

8.
鹤是湿地生态的重要指示物种。黄河三角洲生境多样性资源为鹤类栖息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但由于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易变性的生态特点,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鹤类栖息生境常发生剧烈变化。本文从较长的时空尺度阐述了鹤对生境变化的适应性选择,介绍在生境退化、生态恶化区域实施的生境恢复与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发展生态经济是推进林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黑龙江省伊春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生态产业也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更高文明的发展阶段,其在促进都市生态建设、都市人文和谐方面有积极作用。都市林业建设与发展是城市化发展必然要求,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都市林业特点、都市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都市林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甘肃林业》2014,(2):1-1
元月下旬,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副省长王玺玉分别就做好全省林业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欧阳坚在批示中指出,林业是构建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全、生产生态产品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初,贵州省作出“生态立省”的重大战略举措,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全面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生态立省”建设中要注重和培养新发展意识的文明观——生态文明观,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史上的一种新的文明形式,是当代环境与发展形势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生态化形式。  相似文献   

13.
1生态林业及其意义生态林业是以木本植物群落为对象,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而建成的一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优化林业生产模式。它是在促进林产品发展的同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环境的林业。它不仅是一个多目标、多功能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2000~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是1.3272 hm2,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增至1.7775 hm2,增长了33.9%,2000年的可利用的承载力是0.4052 hm2.cap-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生态承载力在减少。2000年的万元GDP生态足迹是3.3857 hm2,到2004年减少到2.9364 hm2,说明福建省的能源利用效益逐渐提高。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在增加,说明福建省各种资源的利用更趋于均衡,更加趋于稳定。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在提高,特别是2002~2004年增幅更加明显。通过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和人均GDP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高达0.98,呈极显著性相关,说明福建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经济发展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并对福建省2005~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到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将增长到2.4033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将下降到0.3926 hm2,人均生态赤字高达2.0108 hm2,表明福建省到2010年生态承载力处于高度的不可持续状态。最后对福建省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生态区位、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相互联系和影响,阐述了兴安盟为什么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生态防线,而且是最重要的生态防线的理由,分析了兴安盟生态环境现实中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生态保护和建设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6.
一、建设生态示范区的基本思路 一是以林业生态工程为骨架,坚持山区、丘岗、平原一齐上,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好淮河防护林生态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种苗工程等,特别要抓好退耕还林(草)工程。全市有6.6万公顷坡耕地,有5.2万公顷生产条件恶劣、灾害频繁的“望天田”和岗地,要按期全面完成退耕还林(草)任务,不断扩大林业用地和有林地面积。二是坚持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建立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按照“区域化布局、基  相似文献   

17.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其核心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人类对自然生态严重破坏而导致的恶果,使人类逐步认识到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而仅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人类文明才能持久和延续。  相似文献   

19.
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缆车、还有木筏、轿子、滑竿———交通越来越发达,出行越来越方便,生活在现代的人算是有福了,特别是有条件出门旅游的人,已经没有多少不能够抵达的地方。不过,当我们将目光放长远一点,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就不会不生发出一个理念:人类可不能将自己的欲望悉数开发了,还是要多留给自己一些“不便”之处才好。留一些“不便”之处,云南的香格里拉县做得不错。该县境内的风光胜地碧塔海(云南海拔最高的湖),距最近的公路不过数公里远,为保护那里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该县至今没有也不打算在今后修通到达那里的…  相似文献   

20.
三亚市生态补偿区森林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6,(3):92-97
以三亚市生态补偿区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从森林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性3个方面构建了森林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小班为评价单元,对研究区的森林生态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生态评价的6个指标层因子权重由大到小分别为:森林蓄积量(0.25)、森林自然度(0.20)、森林群落结构(0.20)、森林健康等级(0.15)、郁闭度(0.10)、平均树高(0.10)。4个区域整体生态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而抱安区的生态水平是最高的,4个区域的森林生态水平大小为抱安区那会区青法区扎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