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物候型不同的茶树品种为材料 ,利用 HPL C法测定新梢生育过程内源激素水平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 ,GA3 和 Zeatin含量先升后降 ,IAA含量春夏秋三季生育初期较高 ,随后下降 ,生长加速 ,但夏梢逼近成熟形成对夹时含量回升 ,ABA含量春夏梢随展叶数增加而下降 ,秋梢反之 ,逐渐上升 ;低 ABA/ GA3 和 ABA/ zeatin比值是茶树新梢生长的必要条件 ;新梢生长速率与内源 zeati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潘根生  沈生荣 《茶叶》2000,26(3):139-143
以物候型不同的茶树品种为材料,利用HPLC法测定新梢生育过程内源激素水平的季节谱化。结果表明,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GA3和Zeatin含量先升后降,IAA含量春夏秋三季生育初期较高,随后下降,生长加速,但夏梢逼近成熟形成对夹时含量回升,ABA含量春夏梢随展叶数增加而下降,稍梢反之,逐渐上升;低ABA/GA3和ABA/zeatin比值是茶树新梢生长的必要条件;新梢生长速率与内源zeati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田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氮素对茶树不同品种在产量、品质及生长、生理上的效应。结果表明,适量的施氮对各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过量施氮则对品质不利,肥料增产率也下降。过量的氮肥还会使茶树产生肥害,其中苹云、碧峰等大叶品种尤为敏感,而肥害又只能经过茶树自身的生长稀释才能解除。施氮后,新梢叶片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含氮化合物含量在小叶品种中增加的幅度较大,而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在品种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可溶性糖的含量反而下降。此外,还对茶树氮素营养品种间差异的原因以及  相似文献   

4.
茶树体内铅的吸收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茶树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季节、品种、树龄新梢铅含量的变化较系统地研究了茶树本身对铅吸收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体内以吸收根铅含量最高,其次为生产枝、侧枝和老叶,茶籽和幼嫩新梢的铅含量较低。新梢和叶片铅含量随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茶树成熟叶片和新梢铅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成熟叶片表现为4~6月最高,7月最低,而新梢表现为春梢明显高于秋梢,秋梢高于夏梢;成熟叶片与新梢铅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树龄的增高,新梢铅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不同茶树品种新梢铅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茶树新梢中稀土元素累积规律,选择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不同季节、不同采摘期、不同嫩度茶树新梢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茶叶新梢稀土含量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季节间差异显著;春季新梢稀土含量随采摘时间先降低后增加,夏秋季新梢稀土含量随采摘时间逐渐增加;鲜叶原料采摘越老,稀土含量越高,稀土含量与茶树新梢嫩度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茶园常用农药及其应用农药防治具有见效快,防效高的优点。在防治时,关键是要合理使用农药,首先要慎选农药品种。 (一)根据茶树生长特点选用农药茶树收获的对象是新梢,在一年中多次分批采收,采摘的新梢就是直接施药部位,而某些农药往往  相似文献   

7.
一、前 言 温度是左右作物生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茶树原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所以像日本一些温带地区容易受温度的影响而使茶叶生产的水平分布受到年平均气温的限制。另外,在暖地生产的茶叶一般都认为品质较差,所以阐明气温与茶树的生育、茶叶品质等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以往的许多报告,一般都认为茶树最适宜的温度大约为25—30℃。但是,由于温度对茶树生育的影响品种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另外温度的日差对新梢生长,以及地温和气温的相互变化对茶树的生育也都有影响,因此,围绕温度对茶树生长关系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除此之外。温度对茶树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对养分的吸收和转化,以  相似文献   

8.
ABT生根粉在茶树扦插繁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燎远  廖天宝 《茶叶》1998,24(4):205-207
本文报道了ABT生根粉25mg/L,50mg/L和100mg/L三种浓度处理迎霜,福鼎大白菜和龙井43三品种茶树扦插繁殖上的应用,通过对茶树扦插苗愈合组织形成,发根及成活率等项目调查,得出了ABT生根粉对促进茶树扦插苗愈合组织形成,不定根和新梢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作用,但在不同茶树品种间作用差异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新梢夏季生长休止、冬季休眠与内源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内源激素水平差异及激素间的比值变化与新梢生长和休止密切相关,高含量IAA及高IAA/zeatin与IAA/GA3比值,导致夏季生长休止;高含量ABA及高ABA/GA3与ABA/zeatin比值,是诱发冬季休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潘根生  钱利生等 《茶叶》2000,26(4):200-204
本文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新梢夏季生长休止、冬季休眠与内源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内源激素水平差异及激素间的比值变化与新梢生长和休止密切相关,高含量IAA及高IAA/zeatin与IAA/GA3比值,导致夏季生长休止;高含量ABA及高BAB/GA3与ABA/zeatin比值,是诱发冬季休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茶叶脱咖啡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茶叶具有许多医疗保健作用,然而咖啡因的负作用使消费者对低咖啡因茶及茶制品特别青睐。目前脱咖啡因技术主要有水脱除、溶剂萃取、吸附分离和超临界CO2萃取等传统方法,以及后来发展的微生物和酶法降解咖啡因和培育低咖啡因茶树等。本文对茶叶脱咖啡因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讨论其可行性;水脱除法与吸附分离法相结合、微生物和酶法降解及培育低咖啡因茶树将是今后茶叶脱咖啡因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品种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基础,目前黑茶缺乏专用品种.本研究对尖波黄13号等8个湖南主栽茶树品种进行了黑茶适制性研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桃源大叶和槠叶齐感官审评结果显著优于其它6个茶树品种.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鲜叶水浸出物、儿茶素、茶氨酸、氨基酸总量、咖啡碱、粗纤维、还原性糖7个指标与相应黑茶感官审评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氨基酸总量和粗纤维分别与感官审评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夏、秋季咖啡碱、水浸出物、还原性糖、粗纤维与感官审评结果的相关性基本一致,都达到了显著相关(粗纤维为显著负相关,其余为显著正相关),儿茶素在夏季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其余各指标与感官审评结果相关性较低.考虑到氟对黑茶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本研究还对8个品种一芽五叶氟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8个参试品种氟含量都小于300 mg·kg-1.  相似文献   

13.
连续两年对22个茶树品种春梢的一芽二叶制蒸青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氨基酸含量年份间差异极显著,咖啡碱含量年份间差异显著、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水浸出物含量与茶多酚含量呈正相关。茶树体内生化成分含量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外,还随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茶叶嫩梢采摘末端执行器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茶叶嫩梢的选择性采摘问题,以茶叶嫩梢的物理学特性为设计依据,设计了一种可夹提式采摘茶叶嫩梢的末端执行器,运用MATLAB软件的GUI模块及SolidWorks软件对采摘末端执行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选分析,并获得最佳组合参数,通过运动学仿真分析可行且满足夹持力要求;采摘末端执行器模型在茶园进行采摘试验,结果表明,一...  相似文献   

15.
白玉仙茶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饶  朱焕明  刘慧平  吴锡金  毛昌会  叶有奇 《茶叶》2010,36(1):19-20,18
通过对时间、扦插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插穗部位4个因素对白玉仙茶两个品系进行扦插繁殖研究。结果表明白玉仙茶Ⅱ扦插成活率比白玉仙茶Ⅰ高15%,且生长势明显;夏季嫩枝扦插,分别比白玉仙茶Ⅰ冬季和春季扦插成活率提高13%和23%,但对白玉仙茶Ⅱ作用不明显;扦插基质为1/2普通苗床土+1/2黄沙的成活率比全部用黄心土的约高5%;合适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IBA对扦插成活促进明显,但高浓度反而有抑制作用;插穗部位几乎不影响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为论证镉污染土壤种植茶树的安全性与可行性,通过盆钵茶园试验研究了湖南9个主栽茶树品种在不同镉含量土壤中对镉的吸收积累特性和茶汤中镉元素的浸出率。结果表明,在pH值4.1的土壤中,通过根系吸收的镉元素从根系到主干,再到侧枝枝干和茶树叶片的转运过程中,各器官的镉含量依次递减,茶树嫩芽(叶)中镉的富集系数仅0.13~0.24;茶树种植在土壤镉含量低于3.0 mg/kg的土壤中,茶叶没有出现镉超标现象;镉元素在茶汤中的平均浸出率为9.87%,利用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模型对茶叶和茶汤中的镉含量进行风险评估,表明供试茶叶样品中的镉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17.
茶树新梢内源玉米素的检测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潘根生  沈生荣 《茶叶科学》1995,15(2):117-120
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茶树新梢内源玉米素(Zeatin)的分布。研究表明,茶树新梢内源Zeatin水平为早生种>中生种>晚生种;顶芽>腋芽;自然生长新梢>剪采新梢;营养生长初期Zeatin积累较多,随展叶数增加,其含量下降,至对夹三叶期,其含量仅为一芽一叶期的52.12%。内源Zeatin含量与新梢生长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田间条件下不同园龄茶树氮、磷、钾养分需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分析大田条件下1、2、3、5和10龄龙井43茶园头年秋天整株茶树、第二年采摘新稍、修剪物和落叶的生物量以及氮、磷、钾养分量,研究不同园龄茶树氮、磷、钾养分需求规律。1龄茶园到5龄茶园,茶树地上部生物量、氮、磷、钾养分量分别增加约32倍、21倍、25倍、29倍,到10龄茶园,与5龄茶园相比,仅分别增加约71%、17%、13%、14%。从1龄到2龄茶园,茶树氮、磷、钾的年养分需求量分别为90.01、5.71、31.11kg/hm2,从2龄到3龄茶园,茶树氮、磷、钾的年养分需求量分别为122.74、9.63、45.14kg/hm2,从3龄到4龄茶园,茶树氮、磷、钾的年养分需求量分别为144.03、10.33、47.99kg/hm2。幼龄茶树经过定型修剪后,吸收的养分有一部分通过修剪物和落叶回归土壤,因茶树生长(不包括修剪物和落叶等)并留存在茶树上的养分量占总量的43.9%、48.7%、61.3%左右。进入青年期,如5龄茶园,茶树氮、磷、钾的年养分需求量分别约为164.4、12.68、71.29kg/hm2。进入采摘后,茶树所需的养分主要用于新稍生长,一部分分配到修剪物和落叶之中,因茶树生长(不包括修剪物和落叶等)并留存在茶树上的氮、磷、钾养分量比较稳定且只占较少份额(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仅约为7.54、0.53、5.44kg/hm2)。本试验对田间条件下不同生育期的茶树氮、磷、钾养分需求量的研究建立了试验分析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茶树养分需求规律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茶树离体春梢萎凋失水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鲜叶在萎凋过程中的水分变化是茶叶品质工艺调控的重要参数指标。为了解茶树离体春梢的萎凋失水特性,本文选用14份茶树品种的春茶鲜叶(一芽二、三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为供试原料,对其在控温控湿(20~22℃、RH35%~45%)条件下的萎凋失水变化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伴随水分的不断散失,不同嫩度茶鲜叶失水速率逐步减小,趋近于匀减速变化;茶树新梢萎凋失水速率存在明显的品种差异,但不同茶树品种新梢失水快慢与采摘嫩度无明显相关性。相同采摘嫩度的茶树品种或名枞鲜叶按失水特性可初步划分为“失水较快”和“失水较慢”两种类型,其中具有亲缘关系品种(茗科1号、金牡丹、黄观音和黄棪)一芽二、三叶的萎凋失水表征基本相似,然而茶鲜叶萎凋失水速率并非完全由茶树品种或名枞的资源特性所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