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 方法:对60例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不典型,诱因表现突出掩盖症状,尤其糖尿病病史不明者,临床极易误诊.治疗措施包括:合理补液、准确使用胰岛素、纠正酸中毒、补钾以及消除诱因,积极防治并发症.结论:提高对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认识,只有做到诊断及时治疗合理,才能改善愈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毛霉菌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该病的诊断程序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毛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部感染,经气管镜肺活检临床确诊为肺毛霉菌感染.该患者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3 d,死于大咯血.结论毛霉菌病是一种罕见的病死率很高的系统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和早期进行抗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1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采取个性化的急救护理措施予以配合.结果 本组19例患者无一例死亡,出院时检查尿糖、尿酮阴性,所有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急救成功率100%,无一例继发感染、并发压疮.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危重,危险性高,入院时积极抢救,争分夺秒,密切监护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可靠保证,同时稳定患者心理,加强基础护理使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效果。方法:对43例糖尿病住院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评价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的程度提高,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降低。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DM)患者并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及低血糖性引起的昏迷屡见不鲜。但脑水肿性昏迷却常被忽视,因而延误诊治。本文报告3例。病例报告例1。男,17岁。反复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4年,纳差伴腹泻1~+月于1987年7月18日第三次入院。4年前首次入院时已确诊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体检:T35.8℃,P100,R36,BP12/6.7kPa(90/50mmHg)。恶液质,神清,重度失水征,双侧瞳孔等大,口唇红,呼吸促但节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共40例,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补液、抗感染和纠正电解质等对症治疗。结果: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40例经过控制血糖、补液、补钾等对症治疗之后,病情均稳定好转,患者的血内酮体检查显示为阴性,血糖控制良好,血气指标检查均显示正常。40例患者中,足月生产13例,另外27例在孕35周时进行剖宫产,安全分娩。结论:对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血糖控制、补液和补钾,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并发脑水肿昏迷鲜见,本文报告3例,均为青少年IDDM患者,其中2例并酮症酸中毒。例1、2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及时、准确实施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工作,针对血气分析的动脉选择进行研究,以期找到一种更快更好的动脉血采集方法。方法选择60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选择肱动脉、桡动脉进行动脉血采集,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及操作后血肿发生情况。结果肱动脉组患者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穿刺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肱动脉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桡动脉组,穿刺所需的时间却少于桡动脉组,且在操作后血肿发生方面没有差异。因此,肱动脉在动脉血采集方面优于桡动脉,在临床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病例:男,54岁,患2型糖尿病13年,长期服用达美康疗效不理想.92年出现视力下降,诊断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94年出现双下肢畏冷、跛行及多处皮肤溃疡,伴失眠、便秘,并因酮症酸中毒在恩施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后出院.97年初,患者双膝以下形成39处大小不等的皮肤坏死灶,右足第五趾骨基底坏死伴局部软组织溃疡,在外科行扩创术,术后形成直径为3.5cm,深达6.0cm的深部溃疡愈.  相似文献   

10.
<正> 家畜体内酸性物质堆积过多,影响正常生理功能称为酸中毒.按酸中毒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一、代谢性酸中毒有机体内部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引起酸性物质积聚,造成体液中碳酸氢盐(BHCO_3)的含量原发性减少者,称为代谢性酸中毒.是最易发生和最常见的一种中毒类型.  相似文献   

11.
瘤胃酸中毒是一种营养代谢病,有亚临床型和急性型之分.正常情况下,反刍动物瘤胃内pH值维持在6左右,当pH值低于5.5即发生瘤胃酸中毒.一般认为,瘤胃内pH值在5.0~5.5之间发生亚临床酸中毒.pH值低于5即发生急性酸中毒.牛瘤胃酸中毒是指反刍动物采食过量的易发酵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和葡萄糖而引发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因饲喂过程中大量添加或连续多日增加精料配给而致病.若不采取治疗措施,轻者影响生产,重者可导致病畜死亡.  相似文献   

12.
采集江安河及府河淤泥样本,采用BTB培养基与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筛选出20株具有反硝化能力的好氧菌株.选取其中5株反硝化能力较强的DM1、DM2、DM3、DM4和DM5菌株,进行NO3--N去除率测定,其48 h NO3--N去除率均达到了30%以上.其中DM1、DM2、DM3和DM5菌株氮去除率依次为43.9%、47.6%、47.9%和51.3%.对DM5菌株进行生长曲线测定,进行pH值和温度对反硝化速率影响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pH 7.0~7.4,温度20~30℃时,DM5菌株反硝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瘤胃酸中毒是指羊采食过量谷物或玉米青贮饲料而引起瘤胃乳酸增多,导致以前胃炎症为主的全身性酸中毒病.  相似文献   

14.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过食性酸中毒又叫急性瘤胃酸中毒,属瘤胃积食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于反刍动物突然食入过量的富含可溶性糖的碳水化合物饲料,如玉米面、小麦粉等引起瘤胃积食和瘤胃内微生物平衡被破坏,乳酸菌大量繁殖使瘤胃内可溶性糖迅速分解,产生大量乳酸而引起急性酸中毒和瘤胃内微生物消化机能障碍性疾病.各种反刍动物均可发生,以奶牛、奶山羊多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措施.方法以吉林市妇产医院和丰满区妇幼保健院2004~2006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53例作为研究组,与同期112例非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比较羊水过多、妊高症、早产、胎儿窘迫、巨大儿、剖宫产有显著意义(P〈0.05).产后感染、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少、胎儿畸形、死胎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示GDM的母婴并发症明显增加.进行糖尿病筛查,及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能较好控制血糖,加强围生期GDM孕妇的管理,可降低GDM母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低血糖反应在糖尿病(DM)治疗中时有发生,特别是老年DM中无症状低血糖更应受到重视,如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易造成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引起严重后果.我们对近2年在我院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DM患者低血糖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Dmrt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个具DNA结合能力的转录调控因子,其DM结构域在不同进化类型的生物中具有相当的保守性.通过简并PCR克隆技术,扩增和克隆了家鸡基因组中的DM结构域,经序列分析,获得了两个具有不同DM序列的克隆,分别命名为GgDmrt2和GgDmrt5.联机与GenBank中不同进化地位动物的Dmrt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具有DM结构域的基因家族在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中高度保守,并且存在着许多成员基因.  相似文献   

18.
王玉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253-254
本文介绍了奶牛急性重型瘤胃酸中毒的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毛晓敏 《长江大学学报》2006,3(3):294-294,305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发病率为20%~40%。糖尿病则是一种以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危急患者生命。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手术者的护理难度较一般子宫肌瘤患者更高,我院妇产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52例,除1例因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行Ⅱ期缝合、1例因伤口脂肪液化延期愈合外,其余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应激反应过程中血糖显著升高,长期、间断的应激性高血糖可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易患人群胰腺内分泌功能产生毒性作用,导致慢性高血糖的发生,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在应激反应中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NO、IL-1、IL-6及应激相关肽Leptin等升高导致胰岛素抵抗,参与DM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应激反应可影响DM患者治疗依从行为,对血糖的控制产生负面影响;β受体阻断剂可增加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使DM狗应激时血糖清除率恢复正常,但β受体阻断剂能否用于2型DM患者的治疗尚有相当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