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水稻二化螟性诱监测与灯诱监测效果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鉴多  汪恩国  方辉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69-169,175
水稻二化螟性诱监测与灯诱监测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宁波纽康性诱公司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诱集二化螟蛾数量总体上低于灯诱,但从前30d时序变化来看,性诱日诱量与灯诱日诱量波动变化同步,随后受高温影响性诱数量趋减。经统计分析两者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r=0.248 0*(n=70,r0.05=0.231 9),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良好的性诱效果。  相似文献   

3.
2011-2013年水稻二化螟性诱监测与灯诱监测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宁波纽康性诱公司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诱集二化螟蛾数量总体上比灯诱多,5月1日至6月30日旬性诱蛾数量与灯诱蛾数量间呈显著相关关系,y=0.458 7 x+12.739,R2=0.546 1(n=16,R20.05=0.468 28),5月1日至30日每日性诱蛾量与灯诱量间达极显著相关关系,y=0.304 9 x+4.768 1,R2=0.348 7(n=181,R20.01=0.188 98),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性诱剂诱杀二化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雄蛾进行诱捕试验,结果表明:诱捕区、常规施药防治区、不施农药对照区的水稻株害率分别为6.4%、3.1%和17.2%。应用二化螟性诱剂来防治二化螟,可真正起到节本、简便、增效与环境友好的目的;二化螟性诱剂可作为该虫的测报和发生期等的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应用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性诱剂诱杀农作物害虫技术是近几年来广泛推广应用的绿色控害技术。为探索水稻二化螟发生区利用性诱剂诱捕的地理区系差异机制,明确二化螟性诱剂的配比类型,验证昆虫性信息素控制水稻二化螟探索田间应用技术,2010年在桂林双季稻区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诱捕水稻二化螟试验,防治效果非常理想,可见,二化螟性诱剂是防控水稻二化螟很有效的措施之一,还可应用于水稻二化螟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准确反映出水稻二化螟各代成虫盛期、高峰期,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进行二化螟标准化性诱监测器试验与应用探讨,开发诱捕效果优异、性能稳定、应用技术规范的测报专用性诱监测器,推进二化螟监测简易、自动化、多元化,不断提高二化螟监测质量和预报水平。结果表明,性诱剂诱蛾较测报灯的诱蛾时效长,数量多,灵敏性好,效果显著,而且也省去了测报灯维护的麻烦。  相似文献   

7.
性诱剂在水稻二化螟预测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2009年,如东县将性诱剂应用于水稻二化螟预测预报上,具有及时、准确、省工等特点.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当年二化螟成虫的消长情况;不同年份各代蛾峰明显;性诱剂诱测结果与田间实际发生期发生量的情况相一致.性诱剂诱测法弥补了普通的剥查预测法的不足,显著提高了水稻二化螟预测预报水平.性诱剂的应用为二化螟测报提供了新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性诱剂大面积诱捕2代雄蛾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 2代雄蛾进行大面积诱捕试验 ,结果表明 :诱捕 7、15天后 ,诱捕中心区、边缘区比CK区单盆诱蛾量分别降低 88.67%、71.0 9%和 84.72 %、69.72 % ;2 5天后中心区无雄蛾存在 ,边缘区几乎无雄蛾存在。诱捕 15天后 ,中心区、边缘区与CK1 及诱测灯CK2 之间单盆日诱蛾量均呈极显著差异。二化螟性诱剂诱蛾效果 7天后明显高于诱测灯 ,而在连续诱杀 15天后 ,日均诱蛾量完全与诱测灯相同。诱捕中心区、边缘区、CK1 区的水稻丛害率分别为 0 .16%、0 .3 9%和 0 .71% ,前两者明显低于 1%的危害指标。研究表明 ,二化螟性诱剂可作为该虫的测报和发生期等的预测手段 ;同时建议在白湖圩区推广应用二化螟性诱剂来防治二化螟 ,可真正起到节本、简便、增产、增效 ,与环境友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二化螟性诱剂诱杀二化螟具有化学防治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不仅诱蛾力强、持效期长、诱蛾效果显著,还具有专一性、无残留、无毒害、不伤天敌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性诱剂防治茭白二化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捕器不同投放高度诱杀茭白二化螟效果无明显的差异,但在整个投放期内,80 cm投放高度较好,在茭白二化螟4月底至5月中下旬的盛发期诱杀效果最好。诱芯有效期20 d、40 d、60 d、80 d诱杀茭白二化螟效果无明显的差异,但有效期60 d、80 d诱杀效果不理想,建议在实践生产中,诱捕器诱芯有效期以45 d更换1次为宜。  相似文献   

11.
二化螟性诱剂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及诱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上阐述了昆虫的化学通讯方式和昆虫性息素的生物学特性,二化螟性诱剂的成份,结构及其原理。从实践上开展了二化螟性诱剂的诱捕技术和应用效果研究,并进行了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采用水盆式诱捕器简单方便,对二化螟雄蛾具有很好的诱杀作用,成虫羽化期间的盆中日诱蛾量可明显反映出田间虫量。由于诱杀了大量雄蛾,导致田间雌雄比例失调,降低了成虫自然交配率,有效减少了子代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其诱控效果一般为70.0%~80.0%,与杀虫灯或一般药剂的防效相当,该项技术在二化螟中等或偏轻发生年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二化螟性诱剂可有效防控二化螟危害,减少使用化学农药次数,实现绿色增产。该文总结了二化螟性诱剂在再生稻上应用效果及在再生稻病虫害整体防控中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选取了近20个示范县(市、区)开展二化螟性诱防控效果研究,从诱芯诱集、对卵量、幼虫量及危害的控制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二化螟中等发生情况下,性诱剂可以有效诱集二化螟成虫,对卵量、幼虫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对螟害株或白穗率的控制效果好,且总体上对二化螟的控制效果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一、试验目的了解诱捕梨小食心虫成虫效果优异、性能稳定的测报专用性诱剂及诱捕工具,选择适于本地基层测报站使用的害虫监测工具,不断提高害虫监测质量和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取二化螟性诱监测器监测在水稻田间从秧苗到成熟期间的雄性二化螟成虫的数量变化,通过雄性二化螟成虫在水稻生育期间的数量变化反映整个二化螟成虫在水稻田间的数量变化,并将试验结果与二化螟自动虫情测报灯的田间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监测器在水稻田间安装方便,监测效果与自动虫情测报灯相当,且具有预测时间提早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吴凤云  吕智华 《农技服务》2010,27(2):225-226
为比较诱芯配比之间的差异,及粘胶诱捕器和夜蛾通用型诱捕器的差异,筛选和优化草地螟性信息素诱芯和诱捕器,进行了草地螟不同性诱监测工具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夜蛾通用型诱捕器诱不到草地螟成虫,PP纸粘胶诱捕器虽能诱到草地螟成虫,但不抗风刮,诱测效果不如佳多虫情测报灯。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用标准化害虫性诱监测器—飞蛾类通用型诱捕器开展二点委夜蛾性诱监测,并与太阳能杀虫灯诱捕效果作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对二点委夜蛾成虫发生期预测都较准确,作为预测预报的一项重要工具,皆具有不同的优缺点。性诱监测成本低,操作安全、简便,针对性强,节省劳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弥补了灯诱监测的不足;但若与灯诱监测相结合,可起到更好的互补性,能更及时、准确分析二点委夜蛾等害虫发生与危害规律,为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性诱剂不同诱盆的诱蛾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试验指出,二化螟性诱剂设置对二化螟越冬代成虫的诱杀效果不同,其中盆直径以Φ15cm最佳,盆颜色以绿盆最好,白盆最差,置盆高度以与作物同高佳;置盆密度hm^245盆与每hm^2盆差异不显著;诱盆质地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害虫监测质量和预报水平,2008年至今我们选择性诱剂诱捕二化螟,对其成虫发生期、发生量进行调查,预测二化螟在柳河县的发蛾高峰期,推算枯鞘期,抓住二化螟防治关键期,从而指导水稻生产.另外,多年来我县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基本都是以化学防治为主.随着“绿色植保”理念的不断强化,“无公害治理”的要求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此,我们也将继续推广二化螟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增强农作物害虫绿色防控的意识.现将性诱剂在水稻二化螟防治方面积累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二化螟性诱剂在测报及防治上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诱蛾高峰期与灯诱基本一致,并且5 d与2 d调查一致,在测报应用中可5 d调查1次;性诱剂诱蛾可降低株枯梢率57.83%,保苗效果53.63%,活虫防效63.25%;性诱剂加5%氟虫腈悬浮剂40 mL 1次,保苗效果87.20%,活虫防效90.46%;优于单用5%氟虫腈悬浮剂40 mL防治的78.61%、82.64%。性诱剂可替代灯诱用于二化螟测报工作,但不能单独用于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