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涛 《中国农学通报》2003,19(5):51-52,59
新陆早 1 2号是由兵团农五师育成的早熟、抗病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 1 2 5d左右 ,高抗枯萎病 ,兼抗黄萎病 ,丰产性好 ,结铃性强 ,单铃重6 3g ,衣分 38% ,絮洁白、植株塔型、Ⅱ式分枝。2 0 0 2年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种植 1 33万hm2 ,平均单产 1 6 74kg hm2 ,其中高密度种植表现了  相似文献   

2.
<正>棉花新品系07-6由奎屯万氏棉花种业公司选育而成。经公司预备试验及2008年公司品种比较试验表现早熟、抗病、高衣分、丰产性好。2008年在农五师九十一团试验、示范,表现高产、抗逆性好,高抗枯、黄萎病,单株结铃性强,吐絮集中。2009年在农五师九十一团试范种植80hm2,表现抗性好,苗期及  相似文献   

3.
博乐垦区棉花高产优质栽培综合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1品种选择选择结铃性强、铃较大、单株产量高、衣分较高的标杂A_1、金博818、新陆早33号等品种(系)。  相似文献   

4.
芳草湖六场2007年共种植棉花0.4万余hm2,其中新陆早33号为第1年种植,共132.2hm2,单产达350.2kg/667m2,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种植新陆早33号,现将新陆早3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杂交棉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等优点。2004年全国杂交棉种植面积达100万hm^2,占全国棉田面积的17.7%,而产量却占棉花总产的30%左右。2002年石河子棉花研究所培育出新疆第1个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14号”,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强,较大田推广种“新陆早10号”平均667m^2(旧制l亩)增产皮棉19.6kg,增产幅度达17.5%。至2004年,新陆早14号在南北疆及甘肃棉区累计推广种植0.63万hm^2。杂交棉生产制种是关键,我们根据近几年杂交制种的经验,总结出北疆杂交棉高产制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新陆早33号由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育成。2009年,在新疆农垦科学院南疆农业科技综合试验站进行品种示范种植,籽棉单产530kg/667m2,表现为早熟、丰产、抗病等。1品种特性新陆早33号生育期127d左右,植株筒型,Ⅰ式果枝,株型紧凑,果枝与主茎夹角较小,通风透光性好,叶片中等大小,棉铃卵圆形,铃较大,结铃性强,吐絮畅,絮色洁白,含絮力强,易采摘。果枝始节4~6节,单铃重5.6g,衣分41.6%,霜前花率93%。  相似文献   

7.
新疆石河子农科中心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早熟陆地棉新陆早7号、新陆早8号自1996年开始引入甘肃省种植,2000年新陆早7号和8号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67万hm2(旧制25万亩)和1.07万hm2(旧制16万亩),多年共累计推广种植面积约6.67万hm2(旧制100万亩),目前已成为甘肃省棉花主栽品种,产生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为甘肃省棉花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00年12月18日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引进的棉花品种新陆早7号、新陆早8号经过多年区域试验、大面积生产示范后审定合格,颁发了甘肃省农作物优良品种合格证书,认定可在甘肃河西棉区推广种植.新疆这两个棉花自育品种在省外被认定、推广,这还是首次.由历史上靠品种引进、自育自用发展到今天自有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的输出,这个变化充分说明了新疆棉花育种科研已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拓宽了育种领域和种子市场,为共同开发西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1新疆杂交棉生产发展现状及特点我国棉花播种面积约533.3万hm2,杂交棉推广面积约占棉花播种面积的20%左右。2006年新疆杂交棉推广面积约1.8万hm2,占棉花播种面积的3%左右。2002年新疆审定了第一个自育的杂交棉品种新陆早14号,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强,重点利用F2代。在新疆、甘肃早熟棉区迅速推广种植,至2005年累积推广种植面积达1.2万hm2,增产幅度在8%~15%。2003年新疆兵团引进内地杂交棉品种标杂A1,2003至2005年推广种植2000hm2,皮棉产量较当地推广品种新陆早13号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垦科学院育成了优良早熟棉花新品种新陆早32号和新陆早33号,两品种的主要优点一是高产,在参加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产量均表现突出,尤其是新陆早33号,位居两年参试品种(系)首位;二是优质,棉纤维品质均达到优良品质标准;三是抗逆性较强。其中抗病、抗冷害、耐瘠薄表现突出,而且适应性强。同时,两品种的形态特征均适宜机械采收。  相似文献   

10.
新陆早31号(优系)是奎屯万氏棉花种业公司从优质中长绒棉花品种新陆早31号中优选,表现早熟、优质、丰产、抗病等特性,适宜机采.其选育目标是通过优选培育早熟性好、品质优良、株型及吐絮性适宜机采的棉花新品种,以适应新疆新的棉花栽培模式及收获方式,从而达到以机采方式获得优质皮棉的育种目标,切实做到丰产丰收,优质优价.  相似文献   

11.
早中熟棉花新品种新陆早26号是新疆天合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培育的新品种,该品种高产、抗逆性强、综合农艺性状好,结合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表现出较强的高产稳产特性。2006年,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审棉2006年63号),适宜在新疆北疆的早、中熟棉区,南疆早熟棉区,河西走廊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机采棉新品种新陆早74号全生育期长势稳健,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潜力大,高抗枯萎耐黄萎,适应性强。生产推广应用中表现良好,作为八师石河子市示范品种,2017年良种扩繁4 000hm2。  相似文献   

13.
在膜下滴灌栽培条件下,选用棉花品种(系)1601、1602、1606、1607、1609、科研5号、P443、Q14-37、新陆早35号和QM-2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棉花品种生育期、适宜机采的性状、产量以及品质等指标,以筛选出适宜机采的优质棉花品种,结果表明,与对照棉花品种新陆早35号相比,1601产量较高,品质好,较适合机采,适宜在奎屯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新陆早39号(原系号万氏315)是奎屯万氏棉花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新陆早4号为母本,贝尔斯诺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再以杂交F1代为母本,以爱字棉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后代经多年南繁北育,病圃筛选,定向选育而成.2005至2006年参加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生产试验,综合表现优良,2008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新陆早39号.  相似文献   

15.
<正>1试验地点新疆兵团第六师共青团轧花厂东、105团三连、芳草湖丹板社区七连、新湖新旺社区18连。2试验设计试验参试品种(系)共8个,分别为新陆早48号(对照)、新陆早45号、新陆早50号、新陆早51号、10-2、新陆早53号、庄稼汉3号、庄稼汉9号。设计无重复。3田间管理2013年出苗期4月27~29日之间,由于前期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量较大,从播种到出苗经历时间较长,棉苗生长缓慢。各试验点通过中耕1~2次提  相似文献   

16.
新陆早31号是奎屯万氏棉花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新陆早6号为母本,贝尔斯诺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以杂交F1代为母本,以爱字棉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经多年南繁北育,病圃筛选定向选育而成。2004~2005年参加新疆自治区品种区域化试验,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综合表现优良,2006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新陆早31号。  相似文献   

17.
新陆早 12号 (原 95 - 2 5 )是从辽宁经作所引入。经农五师农科所多年系统抗病选择育成。 2 0 0 0年 1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特征特性 植株塔型 , - 式分枝 ,叶片大 ,色深绿。苗期生长稳健 ,中后期生长势强 ,根系发达、不早衰 ;开花结铃集中 ,单株结铃性强 ,果枝始节 5左右 ,棉铃卵圆、铃大分布均匀。单铃籽棉 6.2~ 6.5 g、衣指 7.4 g,籽指 12~ 12 .5 g,绿毛籽 ,衣分 38%~39% ,吐絮畅而集中 ,含絮力适中 ,易摘拾。纤维品质 ,1996~ 1998年 3年连续检测 ,2 .5 %跨长 2 8.7~ 2 9.9mm,整齐度 4 9.2 %~ …  相似文献   

18.
棉花新品种新陆中17号是由新疆塔河种业阿拉尔良繁场选育而成,于2003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2000年在新疆南疆各植棉区开始示范种植,由于该品种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纤维品质优、适应性广、易拾花等优点,审定当年就在南疆各植棉区累计推广近4 000hm2.  相似文献   

19.
鄂杂棉25号是2006年通过湖北省审定的杂交棉品种,2004-2005年在区试中,子、皮棉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被誉为"双冠王"。自推广以来在湖北省累计种植面积达15万hm2,通过这几年的种植,该品种田间表现为桃大、结铃性强、抗逆性好、不早衰,易管理,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20.
新陆早23号     
新陆早23号(原系选201)是奎屯万氏棉花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新疆锦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育成的特早熟陆地棉新品种.于2003~2004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品种区域化试验,2004年同时参加西北内陆早熟棉区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5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陆早23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