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鲁西南地区保护地蔬菜受温室白粉虱的危害日趋加重,尤以黄瓜、番茄、香椿等高产出值蔬菜受害后损失最大。白粉虱体表覆盖蜡粉,繁殖率高,世代重叠,成虫和若虫主要群集于叶背,以刺吸式口器吸吮汁液,往往造成被害叶片褪色、变黄,植株长势衰弱、萎蔫,严重时全株枯死;白粉虱的排泻物(分泌的蜜露)大量堆积于叶片及果面上,由此而引发的煤污病将进一步加重经济损失;此外,温室白粉虱还是保护地蔬菜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了解掌握温室白粉虱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适时有效地科学防治,是保护地蔬菜获取丰产、稳产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近几…  相似文献   

2.
温室白粉虱重发生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室白粉虱 (TrialeuvodesvaporariorumWestwood)在豫西蔬菜产区普遍发生 ,尤其在保护地其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此虫以成虫和若虫在寄主叶片背面刺吸汁液 ,使叶片发黄 ,甚至干枯 ,削弱了叶片的光合作用 ,严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 ,成虫还分泌大量蜜露 ,污染叶面和果实 ,引起煤污病的发生和病毒病的传染 ,使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为此 ,连续几年来笔者对其发生发展与防治进行了认真地观察、研究和试验 ,现将结果介绍于下。1 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1 .1 发生规律温室白粉虱在温室一年可发生 1 0…  相似文献   

3.
<正>1白粉虱防治技术白粉虱学名T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1.1白粉虱危害特点。成虫和若虫均吸食植物汁液,使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种群密度大时,分泌的蜜液可严重污染果实和叶片,引起煤污病大发生。各虫态在植株上的分布部位有极强的规律性,从作物的生长点至根部的顺序依次为成虫、卵、一龄若虫、二龄若虫、三龄若虫、伪蛹、被寄生的黑蛹。  相似文献   

4.
白粉虱Trialeurode vaporariorum(Westwood)属同翅目粉虱科,是辽宁鞍山地区保护地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鞍山及周边地区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客观上为白粉虱的越冬和繁殖创造了条件。其分布地区逐渐扩大,危害也日趋严重。其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叶背,刺吸汁液,致使植株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由于成虫和若虫能分泌大量蜜露,堆积于叶片和果实上,引起真菌的大量繁殖,影响到植物正常的呼吸与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为害特点白粉虱俗称小白娥,是北方保护地蔬菜的主要害虫。它主要危害黄瓜和西红柿,对温室种植的其他蔬菜危害较轻。为害时从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退绿变黄,甚至全株死亡。此外,这种害虫尚能分泌大量的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引起煤污病的发生,造成减...  相似文献   

6.
一、棚室白粉虱的高效防治 白粉虱以成虫和若虫聚集在蔬菜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危害轻时叶面出现密密麻麻的小白点,严重时叶面成片干枯.白粉虱分泌的蜜露积存于叶面,常导致煤污病的发生和病毒病的传播蔓延,降低蔬菜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7.
赵文彦 《河北农业》2005,(10):24-24
粉虱俗称小白蛾,属同翅目,粉虱科。目前河北省保护地蔬菜栽培中发生的粉虱有二种,一种叫温室白粉虱,一种叫烟粉虱,统称白粉虱。白粉虱是一种多食性小型昆虫,是危害大棚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在保护地主要危害番茄、黄瓜、西葫芦、茄子等,对辣椒、韭菜、芹菜等危害较轻。白粉虱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寄主叶背面刺吸寄主汁液,使受害叶片褪绿、变黄、白化、植株生长衰弱,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白粉虱成虫分泌蜜露,还可诱发煤污病,不仅影响叶子光合作用,还可导致蔬菜品质下降,降低蔬菜商品价值。同时还可传播病毒病。一般受害蔬菜可减产15-30%,严重危害时可绝产。  相似文献   

8.
张素菊 《河北农业》2006,(11):24-24
白粉虱是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白粉虱的为害及防治技术措施。 一、分布与为害 白粉虱除为害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外。还严重为害露地蔬菜。白粉虱主要为害黄瓜、茄子、番茄、青椒;其次为害豆类、冬瓜、苦瓜、豌豆、莴苣等,还能为害某些花卉、果树及中药材等多种植物。白粉虱以成虫和若虫群聚于寄主叶背刺吸汁液,受害叶片褪色、变黄、萎蔫、甚至枯死。同时,成虫分泌的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并引起煤污病菌寄生,影响呼吸同化作用,降低商品价值。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严重影响生产,造成蔬菜的大量减产。  相似文献   

9.
温室白粉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玉文 《新农业》2001,(2):31-31
温室白粉虱是近几年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加重发生的害虫。主要为害黄瓜、菜豆、番茄、茄子、辣椒、角瓜、芹菜及花卉和药材。以成虫、若虫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造成叶片褪色、萎蔫、枯死.并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面和果实.引起煤污病及传播病毒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瓜茄、豆类蔬菜上常发现一种白色小飞虫,成群结队,数不尽,驱不散,杀不绝,菜农称之为白翼仔、小白蛾,此虫就是白粉虱。白粉虱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分泌排泄的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常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  相似文献   

11.
温室白粉虱是一种世界性的温室害虫,具多食性,寄主范围十分广泛,据统计包括47科900余种植物,包括多种蔬菜、花草、特用作物、牧草、木本植物等。它又叫小白蛾子。成虫和若虫吸取植物汁液,使叶片褪色、变黄、萎蔫,能分泌大量蜜露,污染果实和叶片。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和草莓受害最重。成、若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分泌蜜露诱发病规律煤污病,被害叶片褪绿、变黄,植株生长衰弱甚至萎死亡,还可传播某些植物病毒病。一般减产10%-30%,白粉虱已成为保护地瓜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害虫,若防治不及时,会对瓜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1为害状况白粉虱主要为害黄瓜、西葫芦、南瓜、冬瓜、番茄、辣椒、茄子、刀豆、豇豆、豌豆及野生蔬菜如蒲公英等。1.1温室白粉虱成虫具有趋嫩性、趋黄性,喜欢群聚于寄主植物幼嫩背面,随着植株的生长而不断追食顶部嫩叶  相似文献   

12.
温室白粉虱俗名小白蛾,属同翅目粉虱科,随着棚室栽培面积的扩大,白粉虱已成为北方棚室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白粉虱食性极杂,主要危害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和草莓。成虫、若虫群集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褪绿、变黄,植株长势衰弱,甚至全株萎蔫、死亡,一般可使蔬菜减产10%-30%,严重发生的棚室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粘虫板对豆类蔬菜白粉虱的防治效果,调查研究了白粉虱不同虫态卵、若虫和成虫对不同豆类蔬菜、同一豆类蔬菜不同部位和成虫对不同粘虫板颜色的趋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豆类蔬菜中,白粉虱成虫对荷兰豆的趋性最强,成虫总数高达45.85头,成虫总数由高到低的排序为荷兰豆>长豇豆>豌豆>刀豆>菜豆>扁豆>四棱豆.同一豆类蔬菜不同...  相似文献   

14.
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可为害蔬菜、花卉及农作物等200多种植物,尤其对蔬菜作物危害最重。白粉虱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背面为害。吸食植物汁液,造成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此外,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易群聚危害。由于成虫和幼虫能分泌大量蜜露,往往引起煤污病的  相似文献   

15.
1危害 白粉虱在冬春危害温室内的植物,以后蔓延到室外荫棚或露地栽培的植物上.白粉虱能危害多种植物,如一串红、瓜叶菊、倒挂金钟、扶桑、一品红及菜豆、黄瓜、番茄等.白粉虱以若虫和成虫危害.其种群数量由春到秋逐步发展到高峰.8~9月危害严重,10月中下旬随气温下降,数量降低,并陆续飞向温室危害.在北方温室条件下,白粉虱1年发生10代左右.  相似文献   

16.
高温闷杀甜瓜白粉虱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闷杀甜瓜白粉虱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甜瓜安全。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湿度越大,致死效果越好;在相同温度、湿度、时间条件下,成虫死亡率高于若虫,表明若虫比成虫更耐高温。防治甜瓜白粉虱的温度、湿度、时间的最佳组合为:室温45~48℃。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时间保持2h。在此条件下。成虫和若虫的致死效果均为100%。  相似文献   

17.
温室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是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对蔬菜、花卉及其它作物影响很大,尤其对黄瓜、番茄危害一般减产20%-30%,在蔬菜上的危害逐年加重。白粉虱的成虫、若虫吸食植物的汁液,使植物生长不良,叶片褪色、变黄,萎蔫,甚至枯死。并还能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引起煤污病,造成减产和影响质量。  相似文献   

18.
温室白粉虱因其在温室内发生特别严重,故叫温室白粉虱。温室白粉虱俗称小白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因成虫色白,身体被覆一层白色薄粉,故又称白粉虱。温室白粉虱(以下简称白粉虱)是随着果树保护地栽培的逐年扩大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害虫,另外,它还是植物病毒病的主要传播者。现在全国20多个省均有分布,寄主植物已达65科265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生化酶活力测定方法,对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杀虫毒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它对温室白粉虱(Whitefly)成虫和若虫的离体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杀虫毒素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和若虫的离体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毒素处理4h后对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高达90.8%和54.0%;该杀虫毒素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和若虫离体羧酸酯酶的抑制率极低,仅为1.9%和18.0%。因此,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杀虫毒素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强烈抑制作用可能是致死温室白粉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室内对防治柠檬白粉虱的药剂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8种药剂对白粉虱若虫的防治效果均不太理想;5%啶虫脒2000倍液、2.5%功夫1000倍液、24%灭多威1000倍液和70%吡虫啉5000倍液对白粉虱成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成虫死亡率为95.65%~97.22%,校正死亡率达95.17%~96.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