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禽溃疡性肠炎的流行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肠炎是由大肠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该菌呈杆状,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长3~4微米,宽1微米,平直或稍弯,两端钝圆,芽孢较菌体小,位于菌体近端,人工培养时,仅少数菌体可形成芽孢。溃疡性肠炎以下痢、肠道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病通过粪便传播。禽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及垫草而发病。4-12周龄以下的幼禽易感染。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肠炎,是由肠道梭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是由大肠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1病原学病原体为肠道梭菌,该菌具有梭状芽孢杆菌的一般特性,呈直杆状或稍弯曲,两端钝圆。芽孢位于菌体的亚极位,呈圆筒状。该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最适温度为37~40~C,用加5%血清的硫乙醇钠培养  相似文献   

3.
<正>羊猝狙是羊的一种毒血症,以急性死亡、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为特征。1病原本病的病原是C型魏氏梭菌,革兰染色阳性,是长的大杆菌、厌氧菌。本菌能形成芽孢,芽孢大于菌体的宽度,位于菌体中央,呈椭圆形,似梭状,故名梭菌,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及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荚膜,是本菌特点之2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肠炎是雏鸡、鹌鹑、幼火鸡和野鸟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发生于鹌鹑,呈地方性流行,故称“鹑病”。以后发现多种禽类也可感染,并以病变特点称为“溃疡性肠炎”。病的特征为突然发生,死亡率高,小肠后段发生出血性肠炎、溃疡和坏死。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英国、德国及印度等国发生较多。1病原本病的病原体为肠梭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菌体平直或稍弯,两端钝圆,芽孢较菌体小,位于菌体近端,革兰氏染色阳性。由于能形成芽孢,对各种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很强,耐热力强,70℃加热3h,80℃1h,100℃3min还能存活,这种耐热特性有利于细菌的分…  相似文献   

5.
鹌鹑溃疡性肠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鹌鹑溃疡性肠炎是由肠道梭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特征是突然发病,死亡率迅速增高。 1病原 病原体为肠道梭菌,该菌具有梭状芽孢杆菌属的一般特性,呈直杆状或稍弯曲,两端钝圆,芽孢呈圆筒状。该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最适温度为37℃。本菌对氯仿有抵抗力,对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等敏感。  相似文献   

6.
1病原该病的病原是鸡伤寒沙门氏菌。该菌为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不运动、无芽孢、无荚膜的小杆菌,多呈单独散在或成对出现,在培养基中,菌体有时呈线状。菌体长1.0~2.0微米,直径约1.5微米。在普通琼脂上的菌落较小,灰色、湿润、圆形、边缘完整。肉汤中生长混浊,并产生浓厚沉积。不液化明胶,在明  相似文献   

7.
正仔猪梭菌性肠炎又叫仔猪红痢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出血性下痢、肠坏死,病程短,病死率高,是危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1病原特性本病的病原体为C型产起荚膜梭菌,亦称魏氏梭菌。本菌为革兰氏阳性、有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的厌氧大杆菌;在不良的条件下可形成芽孢,后者呈乱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芽孢多超过菌体宽度,故使菌体成梭形而有"梭菌"之  相似文献   

8.
<正>兔魏氏梭菌病又叫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毒素引起的一种中毒性传染病,其特点是急性腹泻,排出腥臭、带血、呈胶冻样或黑褐色粪便。1病原和流行病学魏氏梭菌现称为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菌,两端较平,大小为1.0~1.5×4-8微米,一般为单个或成对存在,其老龄培养物菌体似颗粒状,革兰氏阴性。在体液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可见荚膜。能产生芽孢,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或偏于一端,但在培养基或病  相似文献   

9.
兔魏氏梭菌病又叫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毒素引起的一种中毒性传染病,其特点是急性腹泻,排出腥臭、带血、呈胶冻样或黑褐色粪便。 1病原和流行病学 魏氏梭菌现称为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菌,两端较平,大小为1.0-1.5×4^-8微米,一般为单个或成对存在,其老龄培养物菌体似颗粒状,革兰氏阴性。在体液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可见荚膜。能产生芽孢,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或偏于一端,但在培养基或病理变化组织处少见。无鞭毛,不能运动。  相似文献   

10.
犊牛梭菌性肠炎,又称犊牛出血性肠炎,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犊牛急性传染病。以腹泻、出血、坏死性肠炎及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B型魏氏梭菌,又称B型产气荚膜菌,为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阳性杆菌,菌体呈直杆状,单个或成双,很少出现短链,无鞭毛,不运动,芽胞大,呈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使菌体膨胀,但在一般条件下难于形成芽胞。但多数菌株可形成芽胞。  相似文献   

11.
仔猪红痢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因其主要发生于出生3天以内的仔猪,以排红色粪便,小肠黏膜出血、坏死为主要特征。本病以病程短,病死率高为特点。在环境卫生条件不良的猪场,发病率更高,危害程度更大。1病原本病的主要病原体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菌,有荚膜,无鞭毛,不运动。当环境条件不良时可形成芽孢,芽孢呈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常宽于菌体,而使菌体呈现梭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禽类的梭菌病在各地呈零散发作,给禽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严重影响。主要包括由肠梭菌引起的溃疡性肠炎,由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由腐败梭菌引起的坏疽性皮炎。1溃疡性肠炎由肠道梭菌所引起的以下痢、肠道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病通过粪便传播,  相似文献   

13.
鱼赤皮病又名出血性腐败病,对养鱼业造成一定危害,本文就该病的中西医疗法做一介绍,供大家参考。1病原体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大小为0.7微米~0.75微米x0.4微米~0.45微米,单个或成对排列,极端1~3根鞭毛,有动力,无芽孢,染色均匀,革兰氏阴性。  相似文献   

14.
正鹌鹑溃疡性肠炎是由鹌鹑梭菌引起的一种以溃疡性肠炎为特征的传染病。该菌呈杆状,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两端钝圆,有芽孢,对外界环境和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该菌营养需要丰富,要求严格厌氧;最适pH值为7.2;最适生长温度为35℃~42℃.其卵黄囊培养物在-20℃能长期存活,60℃能存活4h,90℃能存活1h,100℃仅能存活3min。1流行病学鹌鹑的易感性最高,常见于4~12周龄雏鹑中暴发,成年鹌鹑也可感染发病,火鸡、鸽子、鸵鸟和鸡也有感染。病禽  相似文献   

15.
正犊牛梭菌性肠炎,又称犊牛出血性肠炎,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犊牛急性传染病。以腹泻、出血和坏死性肠炎及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B型魏氏梭菌,又称B型产气荚膜菌,为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阳性杆菌,菌体呈直杆状,单个或成双,很少出现短链,无鞭毛,不运动,芽胞大呈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使菌体膨胀,但在一般条件下难于形成芽胞。但多数菌株可形成芽胞。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禽类的梭菌病在各地呈零散发作,给禽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严重影响.主要包括由肠梭菌引起的溃疡性肠炎、由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由腐败梭菌引起的坏疽性皮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家禽》2009,31(9)
西班牙卡塔卢尼亚自治区农业与食品研究所对持续饲喂益生菌东洋芽孢杆菌对接种肠炎沙门菌田间分离株疫苗的肉鸡生产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与未处理的肉鸡相比,饲料中含有东洋芽孢杆菌的肉鸡平均日增重、体重以及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42%未处理的屠宰日龄肉鸡仍然呈沙门菌阳性,而用东洋芽孢杆菌处理的肉鸡中检测不到沙门菌。莱航肉鸡接种后3周龄(试验末期),只有38%来自东洋芽孢杆菌处理群的肉鸡呈沙门菌阳性,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肠炎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以肠道出血、溃疡和肝脏病变为特征的家禽传染病(又称鹌鹑病)。自5月份以来,在阳谷县3个乡镇5处鹌鹑养殖场(户)相继发生。经综合诊断确定为鹌鹑溃疡性肠炎后,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鹌鹑溃疡性肠炎是由鹑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鹌鹑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突然死亡、拉白色水样粪便及肠黏膜溃疡和肝脏出现大小不等的坏死区为特征。一旦发病,死亡率可高达100%,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应引起高度重视,掌握"治早、治准"的治疗原则,以有效控制病势发展,将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1病原本病病原为梭状芽孢杆菌,革兰染色阳性,呈杆状,平直或稍弯,两端钝圆,单个散在,有芽孢。本菌  相似文献   

20.
羊快疫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的腐败梭菌引起的主要危害绵羊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真胃黏膜呈出血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因本病发病突然,病程急剧,死亡很快,所以称“羊快疫”。本病病原为两端钝圆的腐败梭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培养物和病理材料中的菌体多单在,偶呈短链,在肝脏浆膜上可形成阶段不明显的微弯曲的长丝状,或阶段明显的链条状,幼龄培养物菌体有周身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荚膜。该菌菌体常以芽孢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熟耕地及沼泽中,羊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后,菌芽孢随之进人消化道,当羊受到不良因素刺激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腐败梭菌就会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损害消化道黏膜,引起中毒性休克,使羊迅速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