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利用棉子壳,玉米芯等生料栽培平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菇农乐于接受.但在发菌期易为杂菌污染导致失败.为了确保栽培成功,近年来我们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对生料栽培平菇的技术进行探讨.从实践中发现,生料栽培平菇成功与否在于发菌期,只要发菌期平菇菌丝能迅速地占领培养料,形成优势,杂菌即表现不出来,就算成功了.反之,发菌期平菇菌丝在培养  相似文献   

2.
吴凤林 《食用菌》2007,29(4):52-52
目前生料发酵栽培平菇较普遍,但是有不少菇农因发酵方法不当造成接种后发菌慢、延长了发菌时间,造成绿霉和各种杂菌污染,造成栽培失败。为此笔者根据菇农常用的几种发酵方法和本人自配发酵方法做了比较试验,试图找出一种栽培平菇的较佳方法,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爱军  何任红 《食用菌》2001,23(3):33-34
平菇袋栽由于成功率高、产量高、质量好、操作容易、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生产上仍是菇农采用的一种主要栽培方式.在生产上常因各种原因造成不发菌、发菌慢、烧菌、不出菇等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生产实践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袋式立体栽培平菇是目前我国平菇栽培的主要形式,从菌袋制作到出菇的发菌期管理,是决定平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现就袋栽平菇发菌期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简述如下:1)播种后菌种萌发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①菌种退化,菌龄长。②播种量少,菌种块小且分散,菌丝损伤后愈合慢。③料内含水量过高,透气性差,袋内缺氧。④培养料的pH值不适。主要对策:①菌种从母种开始控制转管代数,从分离得到的母种到生产母种不能超过三代。严禁原种—原种、栽培种—栽培种的扩繁方式。栽培种满袋后存放时间不能过长,菌龄以不…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村普遍推广用棉籽壳、稻草、玉米芯等生料菌床栽培平菇,根据我们近年来的栽培研究和大面积试验,在生料菌床栽培中以室外半地下平畦、小阳畦、阴畦栽培比较好,铜山县在1986年秋至1987年夏播种的20余万m~2菌床中,绝大多数采用此方式,菇农易接受,好管理,产量高。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如盲目促进发菌、过早撑袋等,急于取得收益。笔者针对这些误区进行解析,希望对菇农朋友有所帮助:1平菇——"打孔增氧"不可过度为了促进平菇发菌,菇农大多采取后期打孔增氧的方法。但很多菇农打孔过多,导  相似文献   

7.
徐会侠 《食用菌》2005,27(5):44-45
夏天市场平菇少,价钱高,栽培效益好,但发菌成功率低,管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很多菇农只好“望洋兴叹”。我们经过几年不断实践探索,终于总结出了夏栽平菇成功的一套关键技术,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重庆种植早秋平菇因较好的效益受到菇农喜爱,早秋栽培在发菌期及出菇期往往遇到高温高湿气候条件的影响,而菇农习惯沿用秋冬栽培技术措施来安排和进行早秋生产,这样往往造成严重损失。从菌种生产、出菇场地、培养料、制袋、发菌、出菇及病虫害防治等生产环节,阐述了利用大棚栽培早秋平菇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平菇栽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安阳县韩陵乡的平菇栽培已近20年,现已发展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和奖励。但部分农户因在栽培中出现一些问题,造成平菇减产10%~30%,严重的还须重新处理培养料和再次播种。笔者现针对多年从事平菇栽培技术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总结,供广大菇农参考。1发菌期常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1.1发菌期易出现的问题正常情况下,平菇播种后2~3d(天)就可以看到菌丝大量萌发,并向四周蔓延伸展。但有的会出现菌丝不萌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日益发展,平菇由熟料栽培发展为生料栽培——原料经过处理后播种发菌。生料栽培平菇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菌丝生长阶段有效地防止杂菌污染,使平菇菌丝得以迅速生长,并占领整个菌床的培养料。常与平菇菌丝争夺养料的竞争性杂菌如绿霉、青霉、毛霉、根霉、曲霉、链孢霉等,其一旦发生,短时间内便大量繁殖,占领料面并向内部蔓延,与平菇菌丝争夺营养,分泌毒素,抑制其生长,导致局部甚至整个菌床污染而造成栽培失败。因此,生料栽培平菇防杂菌污染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在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11.
李超  张士义  刘国宇 《食用菌》2011,33(2):35-36
从栽培场地及设施要求、栽培季节与品种、栽培基质原料选择与配方、拌料与装袋、发菌期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和包装等方面介绍了一套金针菇设施化生料袋式标准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邓海平 《食用菌》2004,26(1):24-25
2002年《食用菌》第4期介绍甘薯渣生料袋栽平菇技术。笔者认为甘薯渣阳畦栽培比袋栽更省工、省本。一是薯渣袋栽菌丝长满后收缩度大,垒出菇墙易倾斜倒袋;二是西南片区秋冬时节绵绵细雨,薯渣难以晒干。笔者经10年试验研究,掌握了对含水量80%以上的薯渣,组装丰产埂、通气孔、表层播种、透气发菌、以菌抑菌的趋利弊害的技术措施,阳畦规模  相似文献   

13.
李庆利 《食用菌》2007,29(4):61-61
平菇在发菌培养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由于菌袋隔氧使袋内菌丝萌发后受到抑制,导致杂菌增加,使生料栽培成功率大大降低。为了使菌袋尽早发满菌,在发菌过程中用针刺微孔来增加氧气促进菌丝生长,但用手拿针刺孔速度慢,不易操作。笔者在作生料栽培时用针制做了一个器具,使用方便快捷,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平菇菌丝后熟管理,即菌丝的后期再培养,指菌丝发满菌袋后,创造条件使之继续进行营养生长,延长发菌时间,增加产量。主要措施如下: 1)严格避光培养。自装袋播种开始,即应严格避光,尤其进入发菌棚以后,许多菇农为方便观察,习惯将棚内光照调整至明亮,大约在1000勒克斯左右,或者调至2000勒克斯以下,每次进棚观察时即掀开草苫,人走“光”灭。  相似文献   

15.
从双孢蘑菇栽培季节、品种选择、温室消毒、覆土管理、出菇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日光温室双孢蘑菇冬春季袋式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菇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袋栽香菇生产上,优质壮龄的菌种、彻底灭菌的料袋、严格的无菌操作,还必须通过发菌期的科学管理,才能确保菌袋成品率,把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少菇农接种后对菌袋疏于管理,麻痹大意,致使污染严重,前功尽弃.根据大量的生产调查,现将香菇袋栽发菌期管理污染的表现与原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平菇冬季生料栽培,具有发菌速度快、时间短,能有效利用自身发酵温度发菌的特点。冬季栽培的平菇,出菇期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通过菇棚温度的升降调控出菇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北方农民可以充分利用冬闲时间,进行平菇冬季生料栽培,使冬季农闲变农忙,增加经济收入。根据多年的生产指导工作,总结出了一套全开放式的发菌培养模式,使发菌成品率达100%。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棉子壳价格的不断上涨,平菇价格的连续下滑,菇农栽培平菇效益不高。笔者在小批量生料袋栽平菇试验的基础上,近几年每年投料50000kg以上,生物学效率稳定在180%-200%,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平菇生产中的多发性病害问题及其处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菇,是食用菌中生产数量最大的品种,据资料,在山东等地的平菇产量约占食用菌总产量的40%以上,并且因其生产性状泼辣、易于栽培、适于地产地销、生物学效率较高等显著特点,被广大菇农朋友接受的同时,也被消费者所普遍喜爱.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平菇栽培技术广泛普及以来,平菇栽培中的病害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菇农,尤其近十年来,诸如发菌期污染、出菇期病害、出菇期的二次污染等生产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食用菌产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平菇栽培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发菌期。菌丝体形成,即表明栽培成功。而菌丝体发育质量的优劣,在很大成度上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如何加快播种后菌丝发育,使平菇菌尽快占领“阵地”,而杂菌得以控制,提高发菌质量,是值得同行探讨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出了一套平菇发酵料快速优质发菌法,现介绍给同行供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