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限水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1~1993年在临汾市乔李村粮田3队进行冬小麦限水灌溉试验,提出减少灌溉次数(即灌溉量),只在关键时期进行灌溉,就可使冬小麦节水与增产的目标同时实现。冬小麦灌溉量减少33.0%~66.7%,产量只减少6.3%~12.3%,灌溉水生产效率提高33.3%~127.8%。因此,根据试验结果和生产实践,临汾地区限水灌溉制度应为:在正常年份,一水条件下,浇足冬水;二水条件下浇好越冬水和浇足拔节水;存充足灌溉条件时要采取限水灌溉,节约水资源,应浇好越冬水,浇足拔节水,少浇孕穗水,小麦亩产可达到400kg以上。  相似文献   

2.
在灌溉水相对紧缺的情况下,文章根据安排4种春季浇水方式与对照(春季不浇水)相比的试验,研究得出春季浇两水:浇好拔节水,主攻穗粒数增加;浇好扬花水,攻千粒重提高、产量及效益最高的小麦高产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3.
隔沟交替灌溉对玉米根系分布和产量的影响及其节水效益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于1997~1998年在甘肃民勤干旱沙漠绿州区采用隔沟交替灌溉方式,研究了CRAI在大田条件下玉米生长、根系分布和对产量的影响及其节水效应。结果表明,隔沟交替灌溉后灌溉用水效率明显增加,可由常规灌水的2.6~27kg/m^2提高到4kg/m^3以上,总用水效率可达2.98kg/m^3以上,两年试验籽粒产量保持8000kg/ha以上高产水平的同时,灌溉用水量可由3250m^3/ha隆至1575m^3  相似文献   

4.
不同灌水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西藏拉萨地区油菜水分与产量的关系和需水规律进行研究,2013年在西藏拉萨节水灌溉试验站进行了油菜节水灌溉制度试验,通过设计田间不同灌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西藏拉萨地区的油菜的最佳灌溉定额在230—250m^3/亩之间,油菜灌水量250m^3/亩产量最高为181.63kg,油菜全生育期需水量一般在430-500m^3/亩。  相似文献   

5.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农业用水量占整个用水量的70%-80%。如何科学灌溉节约水资源,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优化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麦用灌溉是农业用水的主要方面。阐明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为节水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郑农16为供试品种进行这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强筋小麦在足墒播种的情况下,不浇越冬水和返青水,控制麦黄水,仍可达到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均优的效果,产量虽有所下降,但降低幅度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采用浇拔节-灌浆水这一灌溉模式,可兼顾品质、产量、与环境条件互作的生理生态基础,指导制定高产、优质、高效的节水灌溉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华北地区冬小麦灌溉制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目的,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9和石麦22为试材,灌溉条件设冬小麦生育期灌溉次数1、2、3次3个水平(依次用I_1、I_2、I_3表示),其中,2次灌溉处理又根据灌溉时间的不同设定了4种组合[起身期+灌浆期灌溉(I_(2-1)),越冬期+起身期灌溉(I_(2-2)),越冬期+拔节期灌溉(I_(2-3)),越冬期+拔节后期灌溉(I_(2-4))],研究了不同灌溉条件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麦22产量潜力较高,不同灌溉条件处理的平均产量较石麦19提高8.75%。2个品种的产量均随灌溉次数的增加而明显提高;但从同一灌溉次数处理的平均产量看,石麦22更适于节水灌溉,其中,灌溉1水条件下产量较石麦19略高,灌溉2水条件下较石麦19平均增产14.16%。在灌溉2水的处理中,石麦19产量以越冬期+拔节后期灌溉组合(I_(2-4))最高,且与其他灌溉时间组合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石麦22产量以越冬期+起身期灌溉组合(I_(2-2))最高,与起身期+灌浆期灌溉组合(I_(2-1))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与其他灌溉时间组合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2个品种的产量均与成熟时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生产上可根据不同的灌溉条件选择灌溉次数和小麦品种,节水灌溉条件下,推荐选种石麦22;在条件允许灌溉2水的区域,应在越冬水的基础上进行1次春季灌溉,推荐石麦1_9在拔节后期灌溉,石麦22在起身期灌溉。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条件下试验研究了不同地点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鲁东半岛地区的主要灌溉模式是1(底墒水+拔节水)和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6种灌溉模式在2个试验点的水肥高效综合模式试验结果均以节水灌溉处理的产量较高。烟台农科院试验点以灌溉模式1(底墒水+拔节水)籽粒产量最高,其产量三因素构成为667m2穗数42.7万、穗粒数38.9粒、千粒重40.1g。海阳试验点以模式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籽粒产量最高,其产量三因素构成为667m2穗数41.4万、穗粒数40.5粒、千粒重40.1g。  相似文献   

8.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采取不同的灌溉方法,即插秧至返青阶段有水不淹心;返青至分蘖高峰期寸水不露泥;拔节孕穗至蜡熟末期间歇灌溉,缺水补水。结果表明采用节水灌溉模式稻田可节水1800m^2/hm^2,可增产625.5kg/hm^2,纯增收1368.45元/hm^2。  相似文献   

9.
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行节水灌溉米孟恩,门旗(新疆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新疆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农业必须依靠灌溉。但新疆可利用水资源只有625.52×108m3,单位面积占有水量居全国末位。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北多南...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水资源贫乏,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是农业可继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因此根据农作物需水规律、水分与产量效益关系,确定作物需水关键期、节水灌溉指标.实施节水灌溉,使吉林省粮食总产量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对水深1.2-1.5m,渗水量7-11m~3/h·亩的低产渗水池塘,采取调整主配养鱼的种类结构和比例、强化投饲、适时注水和轮捕轮放等综合技术措施,使每亩鱼产量从150—200kg提高到500kg,亩增经济收入达800-1000元.该技术为提高渗水池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成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当年种植的一龄麻,以亩栽4000蔸的产量为最高,亩栽2000蔸的为最低。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有效株数多,麻株高。二龄麻以亩栽3000蔸的为最高,增产的原因是在合适密度下,每亩有效株数达到最多,而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如株高、茎粗、皮厚和出麻率等无明显下降。通径分析表明,在较稀密度下,各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产量的顺序,应为茎粗>株高>出麻率>皮厚;在较高密度下,则是茎粗>出麻率>株高、皮厚。说明在各种密度下,增加茎粗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田间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对土壤水分变化及棉花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根据不同灌溉定额和不同灌水次数设计了12个处理,在灌水前1 d利用中子土壤水分仪测定宽、窄行的10、20、40、60、80和100 cm深度处中子数,灌水间隔1 d后重复此过程,然后将中子数转换为土壤含水率,同时将不同处理条件下棉花产量和灌溉水分生产率进行对比.[结果]灌水次数为16次,不同灌溉定额处理下,10 cm深度处灌水前后宽窄行土壤含水率变化不明显.灌水次数为10次,灌溉定额为4 500、5 100 m3/hm2时,棉花生长区域土壤水分出现了深层渗漏,而其它处理条件下,均未出现深层渗漏.灌溉定额为3 900 m3/hm2,灌水次数为16次的处理产量最高,灌溉定额为4 500 m3/hm2的处理节水效率达到11.8;,在灌水次数为16、13次时,减产幅度仅为5.5;和3.1;.灌溉定额为3 900 m3/hm2的2、10处理水分生产率较高,均在1.6 kg/m3以上.[结论]灌溉定额越大,灌水次数越少,灌水后宽窄行含水率增大趋势越明显,越容易出现深层渗漏.灌溉定额越大,产量并不是越高,其灌溉水分生产率也不是很好,而中等灌溉定额的产量较高,灌溉水分生产率也是最好的.因此,设计灌溉制度时,应尽量选择中等灌溉定额和灌水次数,同时达到提高产量和节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不同灌溉定额的试验研究表明,适当灌水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3150 m3/hm2时面积产量最高,为13.3 t/hm2.灌溉定额在0~4200 m3/hm2的范围内,玉米的总耗水量在2741~6559 m3/hm2之间.产量最高时的耗水量为5544 m3/hm2.根据灌溉定额-产量拟合曲线求得的玉米产量最高时的灌溉定额为3501 m3/hm2.籽粒水分利用率在3.31~1.98 kg/m3之间.  相似文献   

15.
采用裂区试验方法,对寒地水稻2个主栽品种的氮肥需要量和利用率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处理3产量最高,667m^2产640.5 kg,其次是处理5每667m^2产573.9 kg。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肥料产量贡献率随之下降。当施氮量为7 kg/667m^2时,肥料产量贡献率最大。空育131和龙粳20在667m^2施纯氮量为9.1 kg时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别达31.0%、36.1%。空育131土壤基础供氮量为4.76kg/667m^2,龙粳20土壤基础供氮量为4.29 kg/667m^2。氮肥施用量与空育131产量之间的关系式为y=-0.8236x^2+22.556x+425.18,相关系数R2=0.5397,F=5.275,F0.05(2,11)=3.98,且F〉F0.05(2,11),一次项为正值,二次项系数为负值,方程成立。龙粳20最高产量施肥量为10.97 kg/m^2,最高产量859.9 kg/m^2;最佳产量施肥量为9.86 kg/m^2,最佳产量801.1 kg/m^2。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榆林山地矮化密植梨枣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水肥浓度对涌泉根灌枣树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果实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叶面积指数在枣树果实膨大期达到高峰,且稳定持续至果实成熟期末期,随后叶面积指数开始下降。叶面积指数随着萌芽展叶期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所有水肥处理下,枣数叶面积指数最大的是高水中肥处理(W1N2);所有处理中,高水、低水处理与低肥相组合,果实体积最大,中灌水处理为不施肥时果实的体积最大。单位枝长的果实数目最高的是中水中肥处理(W2N2),最低的是低水处理(W3),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施肥能促进枣果单位枝长的果实数目的增加,但肥液浓度过大,反而会抑制其增加。在一定条件下,所有处理中产量最高的是中水中肥处理(W2N2),产量超过2000kg/亩,最低的是低水高肥处理(W3N1),产量不到1000kg/亩。因此可以选择中水中肥处理(W2N2),能获得最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采用旋转设计所做的五因素试验结果,用田间试验测得的参数,建立大豆产量函数模型。使用微型机及我院编制成功的程序包,解析了试验因素的产量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并优选了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确定了置信区间,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了较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1986~1989连续三年对啤酒大麦80-15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每亩18-20万苗为宜,播期在10月27日至11月3日,亩施氮磷钾配合分别为7.5公斤、5公斤和5公斤.2.氮肥分施有利于增产.基肥、腊肥和拔节肥的氮肥施用比例分别为60%:20%:20%.3.播期越晚且密度越大.条纹病发生越重. 另外,本文还探讨了氮磷钾肥对80-15大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灌溉量对土壤水分和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进行了不同灌溉量对土壤水分和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季节降雨和灌溉量的影响,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波动较深层剧烈,1988.67m3/hm2灌溉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能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也不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2)2485.84m3/hm2灌溉量处理的植株生长最高,达126.82cm,1491.50m3/hm2灌溉量处理的植株生长高度最低,为104.38cm,1988.67m3/hm2灌溉量处理的植株叶量丰富,茎叶比最小;(3)盛花期刈割时,1988.67m3/hm2灌溉量处理的鲜草产量最高,比2485.84m3/hm2灌溉量处理增产1.21%,比1491.50m3/hm2灌溉量处理增产24.48%。因此,1988.67m3/hm2的灌溉量可使苜蓿叶量丰富、产草量高,并可节约水分,充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