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州市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广州现代高质量住宅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评分法(SBE法)和评判法(LCJ)法,评价了广州市滨水植物景观、复层植物景观、色叶植物景观、棕榈植物景观、园林建筑植物景观、园林小径植物景观、宅旁植物景观7大类景观的植物配置,对评估较差的植物配置提出了合理的改善意见,并对评判者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竹林景观的质量评价是森林景观资源质量评价系统的重要环节,也是竹林景观建设的依据.以湖南省竹林为研究对象,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应用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分析数学、风景园林学、林学等多学科知识,采用视觉景观质量评价方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方法及LCJ评价法对景观样本进行评价,研究大众对竹林景观的审美倾向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心理物理学方法在国外森林景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5,自引:5,他引:55  
王雁  陈鑫峰 《林业科学》1999,35(5):110-117
本文系统介绍了常用于国外森林景观评价中的几种心理物理学方法 ,从数学和经验两方面介绍了SBE法和LCJ法的异同点 ,综述了国外针对森林景观评价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最后总结了 30年来心理物理学方法在森林景观评价中的应用实践及由此摸索出来的各种森林景观元素与美景度之间的关系 ,并分析了森林景观评价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植物景观评价实现了植物景观分析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以植物景观评价为主题的62篇文献进行发文量统计、研究热点共现、研究区域共现等分析,比较了层次分析法、美景度评价法、审美评判测量法、混合模型评价法几种常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概述了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研究现状,并从评价对象、目的、方法等角度对未来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的应用进行了讨论。认为未来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的方法将越来越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因子的选择也将越来越科学化、系统化,较为宏观尺度的植物景观评价、单一科属的植物景观评价、改造前的植物景观评价将会是下一步应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SBE法的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长沙市6个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派的SBE法对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背景的3个评判群体在居住区复层植物景观、色叶类植物景观及水体旁植物景观的审美态度方面具有一致性;色叶类植物景观、水体旁植物景观、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观在运用SBE法评价时应分别根据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评判。基于评价结果,对评价高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实例结合园林植物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居民对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的景观偏好,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全面实地调查花卉公园园林植物物种资源,运用SBE法和AHP法对该公园53个典型植物景观样地进行调查评价。评价结果,YSBE均值最大为0.662,有24个YSBE正值,YAHP均值主要在5~8之间,表明花卉公园的植物群落景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景观优质的植物群落相对较少;对2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评判者主要注重植物景观的美学功能;对优秀植物群落进行分析,探讨游客喜爱的植物景观配置类型。  相似文献   

7.
昆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昆明市10个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派的SBE法对昆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背景的3个评判群体在居住区复层植物景观、色叶类植物景观及水体旁植物景观的审美态度方面具有一致性;在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观存在不一致性;色叶类植物景观、水体旁植物景观、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观在运用SBE法评价时应分别根据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评判。基于评价结果,对评价高和不同组别评价差别大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实例结合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居民对昆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的景观偏好,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安科  刘岩  周泳欣  马国强  张良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5):123-126,130
对昆明市区9条街道绿化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及分析.运用描述因子法选择7个对道路植物景观效果贡献较大的指标建立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模型对指标进行量化,对昆明市道路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昆明市道路植物景观整体建设水平一般,其中白龙路的景观建设水平较高.分析昆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增加乡土树种比重,少截干,多整枝,注重养护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上海市闵行体育公园植物景观进行调查,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BE)对公园内植物景观进行评价,选取出最佳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同时为该公园植物景观的提升提出建议,对今后华东地区的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景洪市棕榈植物造景进行了与5种景观要素搭配类型(植物、建筑、景观小品、山水地形和道路广场)的景观美景度评价,对不同受测评价群体的风景审美特点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受测群体在景洪市棕榈植物景观审美方面存在普遍一致性。对植物种类丰富性、水平结构丰富性、垂直结构丰富性、色彩结构丰富性4个植物景观要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棕榈植物与5种搭配类型的回归模型,以此探讨棕榈植物景观要素与搭配类型的相关性,总结出棕榈植物景观配置的最佳搭配方式。提出在未来植物景观配置中可适当多进行道路广场的棕榈植物景观营造。  相似文献   

11.
郑州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燕 《福建林业科技》2013,40(1):143-147
分析了影响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的因素,筛选出对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影响的各层评价因子,建立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各层指标因子的权重,并对郑州市5个代表性公园绿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质量比较均衡,但整体水平不高,基本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2.
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性和研究目的,确定植物景观评价因子及其权重,建立城市森林公园林下景观的评价模型。采用AHP法对深圳梧桐山风景区林下典型群落进行了评价,最后得到景观美景度值,就平均得分在6分以下的指标提出相应的改造对策,为森林公园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江西省吉安庐陵文化生态公园中水生景观植物的运用为例,在调查研究公园内水生景观植物运用现状的基础上,阐述生态公园造景中水生植物的选择原则及运用方式,为生态公园水生景观植物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河流型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公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植物景观不仅要满足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休闲游览等功能,还应体现河流蜿蜒曲折的形态特点。文中以构建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为目的,将其分为3个带:湿地植物景观带、生态防护林带和休闲森林景观带。其中,湿地植物景观带以水生、湿生植物沿河岸连续片植为主,目的是构建色彩丰富、开闭变化的滨水线性景观;生态防护林观带以耐水湿乔木沿堤坝群植的形式组建自然、和谐的绿色线性空间;休闲森林景观带以植物组团的形式营造多线相连的网状景观空间。以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研究其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探索科学、合理、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5.
研究植物专类园的历史、特征、设计原则和类型等,结合大理洱海公园现状和梅竹园现场特征,根据场地生态环境和景观要求选择造型优美的梅和竹类植物,利用景观造景的手法设计了梅竹园的植物景观,创建集科普与观赏于一体的梅竹植物专类因特有的植物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敏  谷康 《广东园林》2021,43(5):73-77
为了准确客观地了解国内公园绿地的研究现状,把握公园绿地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基于 CiteSpace 软件,依托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 1992—2020 年以“公园绿地”为主题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 30 年间,公园绿地研究主要集中于 3 个层面:1)绿地系统、防灾公园及国家公园的规划;2)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空间布局以及优化策略;3)景观格局和生态修复策略。可达性、景观生态学、布局优化及植物群落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公园尺度的可达性、市域层面的指标评价及环境恢复性知觉是公园绿地研究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省森林公园自然类景观资源为评价对象,对森林公园的生物、地文、水文、天象四大自然类景观资源进行了定性评价.结果表明,独具特色的喀斯特植被,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繁多的珍稀植物种类等构成了丰富的生物景观资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以及独具特色的丹霞地貌景观等构成了地文景观资源;瀑布、泉、湖泊、水库等水文景观资源表现出清秀潋滟等特点;旭日朝晖、夕阳晚霞、苍山如海、云移峰动等天象景观丰富而绚丽.  相似文献   

18.
对四川省遂宁市五彩缤纷湿地公园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研究,主要从生态景观型防洪堤的改造、湿地植物群落以及水景处理3个方面入手,从生态和景观两方面综合考虑,对该公园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以期为该公园的后续发展管理提供可行的建议与方法,同时为我国其它具有类似条件的城市或地区的滩涂湿地的开发建设做有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