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制备犬红细胞抗原1.1(DEA1.1)血型多克隆抗血清,用犬血型快速检测卡分别鉴定DEA1.1阳性犬和DEA1.1阴性犬,用DEA1.1阳性犬完整红细胞免疫DEA1.1阴性犬。多次免疫后采集阴性犬血清,用抗球蛋白血凝试验验证多抗血清的符合率。结果显示,制备的多抗血清与商品化的多抗血清符合率为98%。抗球蛋白试验检测抗体血凝效价为211。试验表明,制备的犬血型DEA1.1多克隆抗体能达到血型鉴定的要求,能满足国内犬临床输血中DEA1.1血型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犬血型DEA1.1抗原生化特性,为犬输血前血型检测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凝聚胺介质试剂调查356只不同地区及品种犬的DEA1.1血型频率分布,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DEA1.1红细胞膜蛋白并通过免疫沉淀鉴定血型蛋白大小,观察多种酶处理对DEA1.1抗原性的影响,通过ABO血型检测试剂和ABO型微柱凝胶检测卡检测人类红细胞ABO血型与犬DEA1.1血型有无交叉反应。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犬的血型频率差异较大,DEA1.1血型为50 ku和200 ku膜蛋白;DEA1.1抗原在无花果酶、木瓜酶、链霉蛋白酶处理后抗原性增强,在菠萝酶、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处理后抗原性未增强;DEA1.1阴、阳性红细胞与ABO血型试剂均未发生凝集。说明为降低输血反应,最好采用DEA1.1血型频率低的犬种作为供血犬,并建议输血前采用木瓜酶介质交叉配血试验进行血型检测。  相似文献   

3.
为探求减少宠物临床中犬因血型错配发生的输血反应,本试验以DEA1.1阳性红细胞膜作为抗原建立能检测DEA1.1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试验以犬DEA1.1血型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取犬红细胞膜,以DEA1.1阳性红细胞膜作为抗原,用醛化技术包被抗原,优化间接ELISA反应条件。结果显示,最佳固定剂为浓度0.062 5%和0.125%的戊二醛,最佳抗原包被量为4~8μg/孔,最佳封闭液为5%的脱脂奶粉,最佳温度为37℃,最适反应时间为90 min。与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相比,优化后的间接ELISA法有更高的灵敏性,本试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以对犬DEA1.1血型抗体进行高通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一个更为简单和敏感的方法,以作为不使用试剂红细胞检测犬DEA1.1血型抗体的替代方法,从犬DEA1.1阳性红细胞中分离出细胞膜。将携带DEA1.1阳性抗原的膜置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加入初级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级抗体,采用TMB显色试剂盒检测。对照试验采用凝聚胺抗球蛋白试验检测DEA1.1抗体。用DEA1.1阳性和阴性血型抗原检测Dot-ELISA的灵敏度、稳定性和特异性。用158只犬的血清样本检测Dot-ELISA的准确性。结果显示,Dot-ELISA方法比凝聚胺抗球蛋白试验灵敏8倍以上。即使细胞膜反复冻融20次,其抗原稳定性也不受影响,并且可在-20℃时长期稳定保存。在对158只犬血清检测的过程中,该方法展现了与凝聚胺抗球蛋白试验较高的相关性。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犬DEA1.1血型抗体Dot-ELISA检测方法,并且方法稳定、灵敏、无需试剂红细胞,可以作为输血前传统抗体检测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5.
隆朋麻醉对犬红细胞免疫黏附性及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隆朋麻醉对犬红细胞黏附性和膜流动性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本地犬12只,肌肉注射隆朋3.0 mg/kg,于麻醉前(即0 h对照组)、麻醉后2、8、24、72、120、168 h动态采集5 mL外周静脉血,离心分离红细胞,制取红细胞悬液并制备试验用红细胞膜,进行C3b受体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的检测及红细胞膜流动性的检测。C3b受体花环率在麻醉后2 h出现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注射隆朋后8 h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此后开始恢复,到麻醉后168 h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其在注射隆朋后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在注药后2~24 h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72 h基本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使用荧光偏振法测定红细胞膜的流动性,结果表明,注射隆朋后犬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隆朋麻醉对犬红细胞免疫黏附性及膜流动性皆存在影响,但对其膜流动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甘油化冻存红细胞及醛化固定红细胞的方法探索适合犬DEA1.1血型抗原保存方法,用3%、6%、10%、20%、30%和40%(w/v)浓度的甘油溶液保存犬DEA1.1血型红细胞,分快速冻存、程序降温两组处理,并对甘油化红细胞进行溶血情况、回收率、物理性状、保存期及抗原效价的测定;用0.25%、0.5%戊二醛,1.5%、3%甲醛和0.5%、1%多聚甲醛分别固定犬DEA1.1血型红细胞,检测犬红细胞醛化稳定性,以及醛化红细胞与新鲜红细胞DEA1.1血型抗原效价符合率。结果显示,30%浓度甘油程序降温组去甘油化后红细胞溶血率、细胞破损率最低,回收率最高且物理性状新鲜红细胞相似,抗原性与新鲜红细胞符合率可达93%,保存期可达12个月;用戊二醛醛化固定120 d的红细胞稳定性及犬DEA1.1抗原的敏感性不变,抗原滴度与新鲜红细胞的符合率可达到100%。表明30%浓度甘油的程序降温冻存与0.25%~0.5%戊二醛醛化固定都能较好保存犬DEA1.1抗原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克服犬细小病毒血凝检测因随时需要新鲜猪红细胞而不能在临床广泛应用的缺点,试验用戊二醛醛化猪红细胞进行犬细小病毒血凝试验(HA)。结果表明:醛化后的红细胞不变形,结构完整,细胞膜的硬度增加,细胞不易破碎。1%醛化猪红细胞比1%新鲜猪红细胞检测结果低1~2个效价,结果容易判读,且具有检测的特异性,准确性。说明醛化的猪红细胞可以代替新鲜猪红细胞进行血凝检测。  相似文献   

8.
正洋葱含有的丙基二硫化物,是目前公认的导致犬中毒的主要毒素,可导致牛、马、犬和猫等动物红细胞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致使红细胞氧化损伤。受损伤变性的血红蛋白沉淀到红细胞膜表面上成为海因茨小体(Heinz body),同时引发血管内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犬副流感病毒(CPIV)疫苗研制提供支持,无菌采集有呼吸道症状病死犬的脑和肺脏样品,处理后接种Marc-145细胞,通过RT-PCR、红细胞吸附试验,对盲传3代的细胞培养液进行鉴定,成功分离到1株CPIV。该病毒能使Marc-145细胞出现细胞病变,且具有吸附鸡红细胞的能力,将其命名为CPIV-D121004株。对该毒株的F糖蛋白全基因进行克隆及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并构建遗传进化树,发现分离株的F基因较为保守,未出现大的遗传变异。今后需要对分离株的免疫原性进行研究,以探究其作为候选疫苗株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犬的血型与输血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犬的血型 通过直接或间接凝集反应以及溶血反应,人们逐渐认识了犬的各种红细胞抗原.到目前为止,已报道的犬血型有红细胞抗原(DEA)1.1(A1)、红细胞抗原1.2(A2)、红细胞抗原3(B)、红细胞抗原4(C)、红细胞抗原5(D)、红细胞抗原6(F)、红细胞抗原7(Fr)和红细胞抗原8(He).  相似文献   

11.
<正>一、药物机理促红素,全名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又叫红细胞刺激因子,是一种内源性糖蛋白激素,一般情况下犬体内会有一定的促红素,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出的一种激素样集落刺激因子,生理功能主要是与红系祖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促进骨髓内定向干细胞分化为红系母细胞、有核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合成以及骨髓内网织红细胞和红细胞的释放,从而能够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犬附红细胞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犬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一条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约630bp的基因片段,建立了犬附红细胞体PCR快速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只能从犬附红细胞体中扩增出约630bp的基因片段。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到10pg的DNA。利用该方法对临床上12例疑似犬附红细胞体血样进行检测,检出率75%,而直接镜检的阳性检出率仅为66.7%。  相似文献   

13.
将12只健康本地犬,肌肉注射隆朋3.0 mg/kg,在注药前(即对照组)及注药后2、8、24、72、120、168 h静脉采血,分别测定红细胞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注射隆朋后红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三种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并在8 h均降到最低值,与对照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注射隆朋后2 h T-AOC、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MDA的含量在注药后2 h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120 h基本恢复正常.本试验结果表明,隆朋对于犬红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隆朋对于犬的T-AOC及sOD的活性存在显著影响,并会引起红细胞分泌MDA含量升高,从而导致红细胞膜发生损伤.  相似文献   

14.
猪附红细胞体对不同宿主红细胞的体外感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证实猪附红细胞体能否感染其它宿主红细胞,本试验在猪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的基础上,进行了猪附红细胞体体外感染家兔、昆明小白鼠、犬、羊、牛及人的健康红细胞。结果表明,将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阳性血液体外感染家兔、昆明小白鼠、犬、羊、牛及人的健康红细胞,均可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以兔和昆明小白鼠红细胞的感染率最高,分别达45.0%和40.3%;人红细胞的感染率为30.0%,呈现轻度感染;而对其它宿主红细胞,呈现一过性感染。  相似文献   

15.
自身免疫性溶血是犬的溶血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由于抗体、补体附着于红细胞膜引起了溶血性贫血。文章介绍了宠物医院接诊的一例犬自身免疫性溶血病例,通过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后,采取了输血和对症治疗,35 d后复查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等指标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6.
采用镜检法检测犬静脉血附红细胞体(附红体)感染情况,共检测39份,其中狼种犬25份、狮子犬14份,结果发现不论是狼种犬还是狮子犬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平均感染率为87.18%,狼种犬为96.00%、狮子犬为71.42%;对抗凝血中犬附红体进行4℃冰箱保存试验,观察11份保存33天,犬附红体仍有活力;用犬附红体阳性抗凝血人工感染雏鸡阴性抗凝血,结果10天后雏鸡阴性抗凝血红细胞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17.
正犬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IMHA)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患犬自身的免疫调节出现紊乱,自身的抗体或补体亦是两者同时附着于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坏而发生溶血。IMHA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犬的溶血性疾病,其病因主要有原发性和特发性两类。原发性因素主要包括中毒、药物、肿瘤、以及免疫性疾病等。脾脏是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将GenBank上报道的犬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与其他物种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取其种间特异性和种内保守性较高区域设计1对引物,以吉林省延边地区犬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验证,建立犬附红细胞体PCR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成功扩增出大小为529 bp的犬附红细胞体片段,与GenBank中German no.1(AY150973.1)序列同源性为98.5%。其最低DNA检测量为25 fg/μL,不与犬巴贝斯虫、犬弓形虫及猪附红细胞体等病原体基因组产生交叉反应。同时通过对57份犬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说明,该方法检出率明显高于姬姆萨染色镜检法,且避免了假阳性。本试验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准确等优点,为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氨酸酶是禽流感病毒的两种表面糖蛋白之一,是一种由AIV基因组第6节段编码的Ⅱ型糖蛋白。宿主细胞膜上的唾液酸(SA.又名神经氨酸)是流感病毒的主要受体。流感病毒与宿主细胞膜上SA受体结合后,才能进入细胞。而神经氨酸酶可以降解AⅣ识别的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抑制病毒进入细胞。神经氨酸酶的这一独特功能特点使其成为国内外抗禽流感病毒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时也为制备抗禽流感转基因家禽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简要综述了禽流感病毒的背景知识,着重介绍了神经氨酸酶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目前国内外神经氨酸酶的研究状况,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附红细胞体感染对猪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急性附红细胞体病猪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猪的RBC-CRl花环率显著下降,RBC-IC花环率变化不明显。表明附红细胞体侵袭红细胞的同时,破坏了红细胞膜表面的C3b受体,红细胞膜表面游离状态的C3b受体数量明显减少,导致机体红细胞的免疫黏附活性降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