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世伟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69-171
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尾巨桉造林试验,分析不同立地类型、海拔、坡位对试验林生长及经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质量等级对尾巨桉生产效益影响极大,在好的立地条件下(Ⅱ类地),尾巨桉长势较好。速生丰产的优势表现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经营利润估算可达36000-53000元·m^-2。而在一般的立地条件下(Ⅲ类地),生长受到影响,生长量明显不如立地条件好的,经济效益相对不高,特别是在Ⅲ类地以下的较差立地条件下造林,虽然营造林技术措施到位,但产量低根本达不到速生丰产的要求而且会亏本1200-6000元·m^-2;坡位对尾巨桉的生长影响不大,除了极端地形如山凹、山顶外,全坡均可适合种植;海拔对尾巨桉的生长及经营效益影响很大,随着海拔的增高生长量明显下降。该区营造尾巨桉速丰林应选择海拔600m以下的Ⅱ、Ⅲ类地造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立地条件下巨尾桉人工林生长差异。[方法]对七坡林场上思分场不同坡位的巨尾桉人工林进行连年(1~5年)监测。[结果]坡位显著影响巨尾桉人工林生长进程,其生长状况下坡最优,中坡次之,上坡较差;随着年限增加,巨尾桉人工林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逐渐降低,但蓄积生长量逐年增加;自第2年起,各坡位巨尾桉胸径、树高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开始出现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且随着年限增加,差异越加显著。[结论]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优先选择中、下坡进行造林,上坡林分应加大施肥量;桉树属于前期快速生长树种,应加强前期经营管理,确保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郭清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65-166
在沿海沙质土壤开展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造林试验研究,并以柠檬桉作为对照。研究表明,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造林成活率82.0%-98.0%,4 a生时保存率64.0%-90.0%;三种桉树生长量超过柠檬桉,其中巨尾桉生长最快,4 a生时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比柠檬桉大78.3%、93.6%和578.1%;三种桉树受风害较轻微,风斜比例为5%-19%,而柠檬桉受风害比例达86.2%。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可应用于沿海地区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获取滇西南亚热带山地尾叶桉人工林植被数据及相关生境因子,利用典范主分量分析和材积—因子相关分析法,分析比较了研究区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与生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CPCA排序较好地描述了植物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在滇西南亚热带地区地形特征是一组解释能力最强的变量因子,影响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的主要因子是坡向、海拔和坡位,坡度的影响次之,气温和降水影响最小;②海拔因子是尾叶桉林生长分布的制约因子,1 900 m高度是其生长分布上限,尾叶桉林生长与海拔呈反比关系;③坡向是尾叶桉林生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东南坡和西南坡生长最好,南坡、东坡、西坡、西北坡次之,北坡和东北坡较差;④坡位对尾叶桉林的生长影响较大,中坡位尾叶桉林生长最好,其次是下坡位和河谷,上坡位和山脊尾叶桉林生长最差;⑤坡度对尾叶桉林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其生长影响较小,在任何坡度上都适宜尾叶桉生长。考虑到尾叶桉人工林喜肥喜水,为保持水土,不宜在坡度陡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5.
福建沿海沙质地巨尾桉防护林生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沿海沙质地巨尾桉防护林的生长进程、造林效果及抗风性的研究表明:巨尾桉能够适应干旱瘠薄的沙质立地条件,生长迅速且抗风性较强,其早期速生的特性在沿海防护林造林更新中的应用可以达到快速成林、减少林地裸露时间的效果;巨尾桉对沿海沙质地的立地条件反应敏感、不同立地亚类型的林分生长量差异很大;良好的径高比、对大风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及本身具有的深根性是福建沿海沙质地巨尾桉防护林抗风能力较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适合尾巨桉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整地方式,选择福建省华安县西陂国有林场不同整地方式(全垦、带垦和穴垦)的尾巨桉人工林,进行3 a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尾巨桉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存在显著差异,造林0.5年后,全垦处理下尾巨桉人工林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处理方式,且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水平;造林第1年,带垦处理的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最优,表现为带垦穴垦全垦;造林第1.5~3年,生长状况最好的是穴垦处理下的尾巨桉人工林,表现为穴垦带垦全垦。不同整地方式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存在差异,其中穴垦和带垦处理在增加林下植被数量上均有较大优势。造林第1.5年和第3年,穴垦处理林下植被丰富度指数最高,带垦次之,全垦最差;而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群落盖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的是带垦,穴垦次之,全垦最差。因此,以生长量为主因子时,最好采用穴垦整地;以林下植被为主因子时,最好采用带垦整地。  相似文献   

7.
巨尾桉以其生长迅速、轮伐期短等特点被林农接受并广泛种植。以1 245、1 665、2 505株/hm2等3种密度巨尾桉人工林林分调查材料为基础,对不同造林密度巨尾桉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展开对比分析,总结出当地巨尾桉人工林的最佳造林密度为1 665株/hm2。  相似文献   

8.
桉树无性系生长对比及造林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大径级桉树用材的培育技术和方法,对3个8年生桉树无性系(尾巨桉30-1、尾巨桉3229、尾叶桉U6)进行生长对比和造林效益评价.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在前3年处于高生长期,第2年后树高、胸径、蓄积生长总体上差异显著,且均与林龄呈正相关,以3229生长最好,30-1次之,U6生长最差;采用3个无性系造林均可实现赢利,但3229的造林优势较30-1、U6明显;3个无性系的最佳经济轮伐期均在第7年,以3229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9.
巨尾桉(Eucalyptusgrandis×E.urophylla)为巨桉(E.grandis)和尾叶桉(E.urophylla)的杂交种,因其具有干形通直、生长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优点而在我国南方地区造林中广泛应用。从可持续经营以及保持巨尾桉人工林高生产力的需求出发,如何进行巨尾桉萌芽更新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因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对巨尾桉萌芽更新技术的研究及归纳经验,总结出一系列技术措施,以期为林农提供相关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0.
唐江澜 《吉林农业》2012,(2):181+180
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是一种适宜萌芽更新的树种,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生产上广泛培育速生丰产的尾巨桉.采用萌芽更新的方法作为尾巨桉第二代、第三代林的更新方式,可以节约造林成本,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很高的适用性.所以文章将对尾巨桉萌芽生产经营的要点技术进行探讨,以提供尾巨桉以及类似桉树造林需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两种施肥方式对尾巨桉萌芽林主要生长指标的影响,为尾巨桉萌芽林的施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林龄8月的尾巨桉萌芽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施用液态肥(垂青护林液态复合肥)和固态肥(桉树复合肥),调查并测定施肥后尾巨桉萌芽林生长量,比较两种施肥方式下尾巨桉萌芽林主要生长指标(树高、胸径和蓄积量)的差异.[结果]两种施肥...  相似文献   

12.
对武平县尾叶桉U6、巨尾桉DH3229 2个桉树品种前期(1、2和3年)生长及抗冻害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尾叶桉U6的胸径、树高均极显著地大于巨尾桉DH3229;2年生巨尾桉DH3229抗冻害能力极显著地大于尾叶桉U6;3年生巨尾桉DH3229的胸径、树高均极显著地大于尾叶桉U6。综合2个桉树品种前期生长及抗冻害情况,武平县发展桉树速丰林宜选择巨尾桉DH3229。  相似文献   

13.
蒋向军 《吉林农业》2011,(6):224-225
文章通过对七坡分场尾巨桉萌芽更新和植苗更新幼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生长量调查,通过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究不同更新方式对尾巨桉林分生长量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巨尾桉广林9、广林29的特征特性及丰产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巨尾桉广林9、广林29的品种特性,结合五华县的气候、立地等条件,总结其造林技术,以为巨尾桉广林9、广林29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巨尾杂交桉(E.grovndis×E.uropgla)是巴西林业工作者利用巨桉和尾桉作为亲本,通过人工控制授粉培育而成,是优良的造纸用材树种。1984年引入我国,在造林头几年即表现出非常突出的速生性,广西东门林场4至5年生巨尾桉实生林,平均单位蓄积91.5m~3/hm~2。我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尾巨桉栽培区立地因子筛选及立地类型划分,为该地区尾巨桉人工林立地选择特别是大径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栽培区7.5年生尾巨桉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设置40块样地,收集生长数据(树高、胸径、优势高)、气候因子(年日照时数)和地形因子(坡向、坡度、坡位和海拔)数据,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数量化理论Ⅰ研究立地因子与林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运用聚类分析,对样地进行生产力等级和立地类型划分。【结果】以坡向、坡度、坡位、海拔、土壤养分等级、土壤质地、土壤密度和年日照时数8个立地因子与尾巨桉优势高建立数量化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956,达极显著水平(P<0.01);数量化模型中,海拔、土壤质地、坡向和年日照时数均与尾巨桉优势高极显著相关(P<0.01),年日照时数、海拔和土壤质地对尾巨桉优势高的贡献率达62.75%。根据数量化回归模型和调查样地的立地因子数据,计算得到各样地尾巨桉优势高预测值,进而划分出高、中、低3组优势高生产力等级,尾巨桉优势高分别为27.16 m、24.19~25.45 m和21.77~23.40 m;再以年日照时数、海拔、土壤质地3个立地主导因子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不同生产组间年日照时数和土壤粘粒含量差异显著(P<0.05),年日照时数表现为高产组最长,低产组最短,土壤粘粒含量表现为高产组高于中、低产组,海拔表现为高产组显著低于中、低产组,土壤有机质、全P、有效Mg和有效Cu含量均表现为高产组显著高于中、低产组,土壤有效Mn含量表现为高产组显著高于低产组。【结论】影响尾巨桉栽培区人工林生产力的主导立地因子为年日照时数、海拔和土壤质地,尾巨桉在年日照时数较长、海拔较低以及土壤粘粒、有机质、全P、有效Cu、有效Mg和有效Mn含量较高的立地环境中生长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盐分胁迫下巨尾桉苗期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盐分胁迫下巨尾桉幼苗的生长与生理特性变化,研究巨尾桉的耐盐性。结果表明,盐分胁迫对巨尾桉苗高、地径生长以及叶片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巨尾桉苗高、地径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减少,当盐分浓度达到0.6%时,巨尾桉的生长受到了极大地抑制;叶片质膜透性随着盐浓度增大而增大,而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大而减少,叶绿素含量在处理30 d内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沿海丘陵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培肥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不同经营密度和造林营林措施的巨尾桉林分林地的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结构和孔隙组成研究 ,表明合理经营密度以及采取合理的造林和营林措施的巨尾桉林分林地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能力 ,表现为提高土壤有机质、 N、 P、 K以及各种土壤酶活性 ;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和土壤孔隙度均比对照好 ,尤其是密度 1 32 5株· hm-2的巨尾桉林分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周顺得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65-166,206
桉树是闽南丘陵山地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近几年来营造的桉树无性系以巨尾桉和尾巨按为主,桉树品种较为单一,对桉树可持续经营不利。为此,在云霄县开展了桉树不同无性系的栽培选择试验。研究表明,参试的lO个桉树无性系中,广3、M1、T5、ZL11、T4和ZL9等6个无性系造林保存率高,达80%以上,而受风害比较轻微;这6个无性系生长较快,年高生长量4m,年胸径生长量4cm。初步认为这6个无性系为闽南山地优良的桉树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不同桉树品种生长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云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76-177,197
针对福建省云霄县丘陵山地桉树品种单一的现状,2006年开展了尾赤桉-9224、雷林1号桉-SH1、尾巨桉-EC4、尾叶桉-新U6、赤桉2号、刚果12号桉-W 5、莫氏1号-M1、尾细桉-LH1、尾叶桉-旧U6等9个桉树品种栽培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和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桉树品种除了尾细桉-LH1成活率较低外,其它8个桉树品种成活率都在88%以上,尾巨桉-EC4和莫氏1号生长量显著大于其它7个桉树品种,年高生长量4m以上,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可在云霄县丘陵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