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CO2施肥技术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碳源,作物利用空气中CO2在日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质,空气中CO2浓度一般为300×10-6左右,虽然可基本满足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但明显低于其作物所需的最佳浓度,特别是在设施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日出后作物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会急剧降低CO2浓度,造成CO2亏缺。因而,在设施内增施CO2,是强化作物光合作用、促进其生长发育,达到高产优质的有效技术措施。增加温室大棚内的CO2浓度,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株健康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大幅度提高产量,并改善蔬菜的外观和营养成分,这一技术称为气肥增施技…  相似文献   

2.
作物的生长主要靠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是CO2。通常大气中C02含量330ppm。冬季设施栽  相似文献   

3.
缺钾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缺钾对作物光合作用影响的主要方面,分别为影响植株的光合面积、影响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作用,影响叶绿体的结构及叶绿素的荧光特性、影响光合酶的活性.通过探讨影响作用及相关机理,为作物缺钾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物在进行光合作用中对空气中CO2浓度有一定的要求,在一定的CO2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目前大气CO2浓度为350PPM,这一浓度远远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光合所需。但过高的CO2浓度(4000~7000td·L以上)会引起原生质中毒或气孔关闭而导致反作用,随着CO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降低,直至净光合速率为零,达到CO2浓度补偿点。为了克制这种缺陷,本技术采  相似文献   

5.
温室气体中最常见的就是CO2,它对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设施栽培中因CO2的不足已经成为限制设施栽培作物生长发育最不易控制的主导因素。由此,如何调控大棚内的CO2浓度,使之满足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达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温室气体中最常见的就是CO2,它对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设施栽培中因CO,的不足已经成为限制设施栽培作物生长发育最不易控制的主导因素.由此,如何调控大棚内的CO2浓度,使之满足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已成为农业设施栽培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测,温室中的CO2仅稳定在350ppm左右,这就大大地限制了作物的生长潜能,造成作物生长环境的资源浪费.实验表明,当环境中的CO2浓度达到1000~1500ppm时,可以使作物比平时增产达到20%左右,且品质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宁夏老压砂地枣树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夏压砂地枣树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外界光合作用有效辐射、大气CO2浓度、冠层温湿度及累计叶面积进行观测,通过将其光合作用速率与外界光合作用有效辐射值做比值来削弱当地大风多云对光合作用观测带来的影响,以此反映压砂枣树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过程,得出压砂地枣树在展叶期光合作用速率整体水平较高;进入开花坐果期后,早上8∶00后光合作用强度明显下降。对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合作用有效辐射、大气CO2浓度、冠层温湿度、累积叶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光合作用有效辐射、大气CO2浓度和冠层相对湿度对宁夏中西部地区压砂枣树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大,且枣树光合作用速率与累积叶面积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根据作物光合作用对温室CO2浓度的非线性,结合神经网络对非线性的良好辨识能力,研究出一种CO2调控技术。结合温室作物光合作用和CO2变化规律,分别运用BP神经网路和RBF神经网络建立温室作物光合速率与CO2的量化模型,并进行分析比较2种网络的性能,得出预测精度较高的一种模型,可作为温室CO2控制系统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温室生菜CO2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温室CO2施肥主要采用试验定性分析确定适合范围,难以实现高精度温室产业生产控制。根据光合作用对温室环境因子的非线性,结合BP神经网络对非线性的良好辨识能力,研究出一种CO2施肥技术。结合温室光照、CO2浓度变化规律以及温室生菜生长规律,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温室生菜光合速率与二者的量化模型,预测出在不同温室环境条件下,通过生菜的光合作用速率来衡量生菜生长状况,在温室小气候条件下实现对生菜产量的量化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一、CO2对蔬菜生长的作用 根据植物生理学有关资料,蔬菜中的有机物质即干物质90%以上来自光合作用中的CO2。蔬菜每生成1g干物质就要消耗1.6g的CO2,一般情况下蔬菜生长需求的CO2从大气中获得,大气中的CO2浓度一般为300ppm,而据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相似文献   

11.
温室番茄光合作用模拟模型中环境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温室内番茄群体光合作用模拟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温室内各种环境参数对番茄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构建了温度、CO2浓度及水分对番茄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函数,从而可以更准确地计算番茄群体光合日总量,为温室番茄栽培模拟模型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CO2增施机技术原理 这种技术是一种能从烟气中获得纯净CO2气体,并将其均匀地供给温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机电一体化装备。通过内藏引风机将燃烧装置排烟管道中的烟气抽入机内,机内电净化腔可对诸如煤、秸秆、油、液化气等任何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烟气进行电净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冬小麦春灌前后CO2通量的变化特征,给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对大气中CO2通量的影响提供一定支撑。[方法]采用静态透明箱法,通过手持式CO2测量仪(testo 535)观测分析了冬小麦田春灌前后每天不同时段内静态透明箱箱体内的CO2通量变化,通过不同时段内的CO2通量变化计算冬小麦田春灌前后每天不同时刻的CO2排放通量,分析比较了冬小麦田春灌前后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春灌前,冬小麦田CO2通量在-0.123~0.056mg/(m2 s)之间;春灌后,冬小麦田CO2排放通量在-0.345~0.276mg/(m2 s)之间。冬小麦田春灌后的CO2排放通量明显高于春灌前,其中光合作用吸收CO2和呼吸作用释放CO2同时增加,但吸收大气中CO2的速率增加的更大。冬小麦田在春灌前CO2排放通量的日变化特征为单峰型曲线,但在春灌后逐渐向双峰型曲线转变。[结论]春灌影响冬小麦CO2排放通量的日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在深部咸水层中,构造地层圈闭/水动力储存作用下CO2储存特征及迁移规律,此次研究以鄂尔多斯某CO2地质储存示范场地的深部咸水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数据,运用TOUGH2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分析了深部咸水层中CO2注入速率变化、压力分布、CO2饱和度分布、CO2质量分数分布等方面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定压力注入条件下,随着注入时间的延长CO2的注入速率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②溶解态CO2所占总储量比例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安全性随之增高,但超临界态CO2依然是主要的储存形式.③CO2注入后以注入井为中心形成CO2晕,并随着深度增加范围减小,由内向外饱和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盐碱地滴灌春小麦光合特性与耐盐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在非盐化土、轻度盐化土、中度盐化土、强度盐化土、盐土等5种不同的土壤盐分含量(分别为CK:2.0 g/kg、T1:5.0 g/kg、T2:9.0 g/kg、T3:16.5 g/kg、T4:24.5 g/kg)处理条件下,使用美国产CI-340型手持式光合仪于春小麦拔节期(5月20日)、抽穗期(5月28日)和乳熟期(6月11日)测定了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大气CO2浓度等环境因子指标,以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生理特性指标的变化,根据记录数据计算叶片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值和非气孔限制值,同时观测了春小麦产量和土壤盐分数据,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计算耐盐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盐分处理下春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日变化规律相近,光合作用"午休"现象明显。气孔与非气孔因素同时存在限制春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在低盐分土壤处理下主要由气孔因素引起,而在高盐分土壤处理下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春小麦在0~40 cm土层耐盐临界值为6.46 g/kg,耐盐极限值为30.72 g/kg;减产10%的耐盐阈值为9.63 g/kg。初步认为滴灌春小麦适宜种植于非盐化土以及轻度盐化土。  相似文献   

16.
番茄日光温室内作物光合作用与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针对番茄日光温室内作物光合作用相对较集中的上午C02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找到比较合适的C02加浓时间以及加浓量,从而使日光温室内C02的加浓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为此,采用了数据回归的办法来拟合CO2浓度整体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CO2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其含量严重影响植物品质,现有无线调控系统因成本高、层次多,不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针对以上问题,基于不同环境、不同作物的不同要求,研制了以CC2430为中央处理芯片、采用Zigbee技术无线传输的CO2浓度精准调控系统。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含中央处理单元、数据采集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通过模块组合和加载软件的差异形成监测和控制2大类设备。各设备间通过Zigbee协议实现自组网方式下多跳数据交互,完成基于现场检测结果的CO2浓度的精准控制。在温室大棚的实用结果表明,其可实现上述设计功能,具有监测精度高、可靠性高、使用简单、成本较低和扩展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Aspen HYSYS的沼气中CO2气体低温液化分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沼气主要成分CH4气体和CO2气体物理性质的差异,利用PR方程,得出不同CH4体积分数下,沼气泡点和露点的温度和压力;在Aspen HYSYS平台中,设计了低温液化分离沼气中CO2气体的流程,仿真分析了低温液化对CH4体积分数和CO2体积分数的影响.根据低温液化分离沼气中CO2气体的流程,对沼气进行纯化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相吻合;液化分离后CH4体积分数从58.2%升至82.8%,CO2体积分数由36.4%降至8.8%,N2+ O2体积分数小于4.0%.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农村牧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引导农牧民早日科技致富,科左后旗农机推广站围绕全旗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引进了TF-900型CO_2增施器,分别在三个乡镇对3户菜农蔬菜大棚中的植物增施CO_2气肥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一、增施CC_2气肥的作用CO_2气肥,是硫酸与碳酸氢铵化学反应后产生的,通过机器均匀地喷撒在棚内植物中,增加大棚保护地中CO的_2浓度,达到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其浓度大小制约着光合作用的强弱,制约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在蔬菜大棚内施用CO_2气肥,可使棚内CO_2浓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温室番茄CO2增施策略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O2浓度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确定植株生长阶段的最适CO2浓度需求量,对日光温室内CO2浓度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以开花期番茄植株为研究对象,将定植后的番茄分为4个CO2浓度梯度处理组,其中,C1、C2、C3处理组CO2增施摩尔比分别为(700±50)、(1 000±50)、(1 300±50)μmol/mol,CK处理组为温室内自然状态下CO2摩尔比(约450μmol/mol)。实验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实时监测温室环境因子,包括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利用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速率仪进行光合日动态和环境因子交互影响实验测定。光合日动态组间差异性研究表明,对开花期番茄增施1 000~1 300μmol/mol的CO2时,可使番茄单叶净光合速率提高约37.13%~40.42%。以环境因子为输入参数,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光合速率预测模型,用于不同CO2浓度梯度下的光合日动态预测。结果表明,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3,预测精度较高;C1、C2、C3和CK处理组的日动态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4、0.78和0.96,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较高且相对误差较小,因此该模型可以为可变环境下的番茄光合日变化动态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