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共栖于猪上呼吸道的副猪嗜血杆菌在猪处在应激等特定条件下引起的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较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猪的健康,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该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以5~8周龄的仔猪最易感染和发病。其他年龄段的青年猪、母猪及种公猪亦可感染,有的以隐性感染或慢性跛行为主。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传播。近年来,由于受猪蓝耳病等猪流行病的影响,猪免疫功能下降,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本地区时有发生,给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引起该病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血清型较多(已知有15个血清型),发病症状和剖检变化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4.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故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 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是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仔猪最易感染和发病,发病率一般在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为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本病临床特征为关节肿胀、疼痛、跛行、呼吸困难以及胸膜、心包、腹膜、脑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症。以前本病对猪的危害不是很严重,所以不被人们引起注意。因为近几年来该病成为仔猪保育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继发和诱发其他疫病主要因素之一,在暴发流行期间发病率高,死亡率达50%~90%,而且对猪的危害有上升趋势,所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Glasser于1910年从猪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多发性关节炎的病料中分离一种革兰氏阴性小杆菌。Lewis等(1931)从猪流行性感冒的呼吸道分离到小杆菌,称为猪… 相似文献
7.
8.
9.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革拉泽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呈革兰氏阴性)引起的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统称。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保育仔猪和小猪。该病近几年在我国大中小型猪场广泛传播,随着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的流行,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小视,已成为危害猪群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现将一起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纤维索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又称革拉泽氏病,临床上主要表现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该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等传播.现将一起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革拉泽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呈革兰氏阴性)引起的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统称。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保育仔猪和小猪。该病近几年在我国大中小型猪场广泛传播,随着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的流行,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小视,已成为危害猪群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现将一起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王玉怀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6):96-96
仔猪副嗜血杆菌病也叫猪多浆膜炎综合症,或称猪纤维蛋白性浆膜炎和关节炎、革拉泽氏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本病一般为散发,也可呈地方流行.病死率达50%. 相似文献
17.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泛嗜性细菌性传染病。近年来,我市一些养猪户的生猪常发生此病,病猪主要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等症状。现将一病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散发性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
1 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的幼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属于条件性细菌,可以被多种因素诱发.患猪或带菌猪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他健康猪.其他传播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从该病发病情况分析,主要与猪体抵抗力、环境卫生、饲养密度有极大关系,如果猪发生过蓝耳病等,抵抗力下降时,副猪嗜血杆菌易乘虚而入;猪群密度大,过分拥挤,舍内空气混浊,氨气味浓,转群、混群或运输时多发.猪患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副猪嗜血杆菌的存在可加剧其病情,使病情复杂化.另外据报道,副猪嗜血杆菌可能是引起纤维素性化脓性支气管肺炎的原发因素. 相似文献
19.
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引起肺的浆膜和心包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由于PRRSV等病毒和霉形体的感染、饲养管理不当及应激等因素的影响,均可诱发本病发生。一旦发生本病其损失相当惨重,应该引起广大养猪户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1910年,德国学者Glasser首次报道了一种表现纤维蛋白性-多发性浆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临床特征的猪病,称之为Glasser’s病。当时发现在患猪的浆液性分泌物中存在一种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1922年,Schermer等首先分离到该病的病原体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因此,Glasser’s病又被称为副猪嗜血杆菌病。近几年来,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报道,并且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猪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我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