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对生丝的需求量增加,再加上国内计划外丝厂猛增,因此蚕茧成为供不应求的紧俏货,争购抢购蚕茧的现象时有发生,蚕茧质量受到严重威胁。首先,茧子采得过早,毛脚茧比例甚大。毛脚茧呼吸旺盛,含水率比正常蛹高,在运茧途中容易发生蒸热,影响解舒,增加油茧。1991年秋蚕期在蚕桑站做  相似文献   

2.
<正> 一、前言经过一场“蚕茧大战”以后,蚕茧收烘工作,通过一年来的治理整顿,虽已初见成效,但有些问题,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蚕茧大战”的残余影响,尚未消除。蚕茧收烘秩序以及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整个收烘环节上还存在诸多弊端,需要大力治理整顿,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蚕丝是我国的重要经济特产,也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由于国外市场对生丝的需要量增加,再加国内乡镇丝厂猛增,因此蚕茧也成为供不应求的紧俏货。于是在蚕茧收购中,虽经行政部门三令五申地发文制止抢购蚕茧,哄抬茧价等决定。但据本人于1987年春、早秋、中秋3期在茧站耳闻目睹的情况,争购抢购蚕茧的情况愈演愈烈。此风已蔓延甚广,几乎遍及全国各重点  相似文献   

4.
王兴华 《蚕桑通报》2010,41(1):49-50
<正>桑蚕鲜茧是一种特殊性商品,收茧和烘茧工作尤为重要。目前烘茧,主要是利用热能的作用,通过空气媒介作传导物质,烘去鲜茧中大量的水分,达到蚕茧干燥的目的,它是保全茧质的关键环节。烘茧工  相似文献   

5.
雷善云 《四川蚕业》2000,28(3):33-36
<正> 射洪县是全省优质蚕茧基地县之一,现有蚕桑站30个,蚕茧站31个。1997年,已普及电子秤收茧,消灭杆秤收茧;现有热风干燥设备12台(12个大、中型茧站)、双仓四进土灶65付(19个小型茧站),热风烘茧能力已占总烘茧能力的70%以上;实现茧车标准化和无轨化;已有80%的茧站为全封闭式秤场;含水测定仪和评茧仪等监测仪器站站齐  相似文献   

6.
我县82年的蚕茧收购烘烤工作在各级党委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广大职工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至10月底,已收购鲜茧2030担,比去年同期增长6.1%,干茧上调任务700担,实际完成789.27担,超额12.75%。干茧质量也有提高,上茧率由去年93.24%提高到93.58%,解舒率由74.6%提高到78.3%,出丝率由35.68%提高到35.97%,得到了丝厂的好评。82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南充的蚕茧收烘工作,过去无论质量还是数量,在全省主产区中都是比较好的。但自1987“蚕茧大战”后,蚕茧数量虽然上去了,质量却急剧下降,1990年已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如何把蚕茧的生产.收烘质量搞上去,尽快恢复到历史上的高水平,已成蚕桑、蚕茧职工工作的当务之急。在此从以下三个方面谈点个人见解,供大家研究参考。一、认清形势,强化质量意识。要认清形势,必须深化认识。首先要认识当前扭曲的形势与严峻的问题,才能强化人们的质量意识,共破难关,扭转滑坡局面。何为扭曲的形势?1.冷风在吹,温度在升。现在到处都在对蚕桑生产吹冷风,说蚕桑生产不能过热了,生产不能再发展了。这股冷风不仅吹到领导干部一级,而且一直吹到区乡干部。但发展蚕桑生产的热劲却还在不断地升温。从世界来看,不少国家在竞相发展;从国内看,不仅主产省在  相似文献   

8.
9.
<正> 蚕茧站收烘现场管理是茧站管理工作中最集中最直观最能体现基础管理水准的标志,它直接影响着蚕茧的收烘质量,物资消耗,经济效益及文明生产等。当前收烘现场的管理工作,已被各级领导所重视,作为对茧站全面管理工作的突破口来抓,已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成效。现结合临朐的实践,就收烘现场管理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王兴华 《江苏蚕业》2010,32(2):16-17
桑蚕鲜茧是一种活的商品,具有其特殊性,收购和烘烤工作尤为重要。目前蚕茧烘烤,主要是利用热能的作用,通过空气媒介作传导物质,烘去鲜茧中大量的水分,达到蚕茧干燥的目的,它是保全茧质的关键环节。烘茧工艺是否合理,干燥程度是否适当,与茧子的解舒、丝量、洁净及贮藏保管都有密切关系,均会直接影响蚕茧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及缫丝工业的生丝质量和效益。所以,  相似文献   

11.
李奕华 《北方蚕业》2000,21(2):48-49
蚕茧收烘是从蚕茧生产到蚕茧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收烘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干茧质量优劣和生丝品位.因此,开展蚕茧收烘技术培训是提高茧质、丝质的一项有效措施.笔者通过近几年从事培训教学经验,结合对培训情况的了解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 《四川日报》1989年12月22日刊登了题为“‘萝卜快了不洗泥’造成恶果,我省蚕茧质量普遍下降,茧增产丝减产反差强烈”。文章说:“据有关部门透露,今年我省蚕茧收购量比去年增加了3037吨,而生丝产量却比去年下降了77吨”。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外贸部门和陕建资金办的扶助下,1984年秋子长县毛家河村农民王汉增借款3000元建造独车烘茧灶一个,今春开始大量收购鲜茧。他贷款5000元,自筹800余元做为周转资金,坚持按照国家茧价标准收茧,共收得鲜茧3108.9斤,其中3025.5斤  相似文献   

14.
鲜茧的质和量是衡量蚕农经济效益的主要参数,茧站收购是蚕农饲养价值的实现。烘茧是为丝厂提供原料茧初加工,又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生丝质量和缫折高低,直接影响到蚕茧的质量,因此必须把好鲜茧收购、烘茧两个重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5.
<正> 在1987年前后“蚕茧大战”期间,我县由于放松了对蚕茧收烘质量的管理,严重影响了蚕茧内在质量。其后,我们加强了蚕茧收烘管理,对保护蚕茧质量取得了一定效果。据坊前茧站1990年春期与1988年春期干茧试样成绩比较,解舒率由67.52%提高到73.66%,上车茧率由90.07%提高到96.49%,干毛茧出丝率由37.42%提高到40.25%。中秋茧的干茧试样成绩也有相同倾向。我们在几年来蚕茧收烘管理中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正确执行茧价,引导蚕农提高茧质首先摸清蚕讯,适时开秤。一般蚕上山后到开秤的时间春蚕约7天,夏秋约5天,中晚秋蚕约8天,并根据气温高低灵活掌  相似文献   

16.
陈万荣 《北方蚕业》2001,22(1):41-42
收烘管理是茧站管理的主要内容。茧站的主要任务是收购烘炕蚕茧,收烘管理则是茧站管理内容的重中之重。收烘管理最终结果体现在蚕茧质量上,收烘管理好,蚕茧质量必然好。蚕茧质量好,就有市场、有竞争力,蚕茧站效益就好,同时也是提高生丝质量,保证丝绸加工企业效益的基础。因此,蚕茧收烘就是丝绸工业的第一车间。为了有效地提高蚕茧质量,茧站必须加强收烘管理。   1 增强质量意识   增强质量意识是提高蚕茧质量的前提。蚕茧质量是茧站的永恒主题,是茧站的信誉和效益。任何劣质商品在市场上都是没有竞争力的,更谈不上经济效益。没有市场、没有效益的企业当然要“停摆”、“下课”。茧站必须增强质量意识,把蚕茧质量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年来,丝绸行业经过改革、整顿、调整,国家给了一些优惠政策,行业发展出现了新局面,市场有所转好。因此,茧站务必把强化质量意识放在首位,彻底摒弃“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旧意识,反对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反对只顾自己利益,不顾行业利益。  相似文献   

17.
<正> 茧丝绸是中江县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1995年全县有桑树2.5亿株,小桑园4.5万亩,制合格蚕种19万张,养蚕农户28万户,发蚕种35万张,产茧15.6万担,收购鲜茧14.2万担,年产干茧2750余吨,蚕农茧款收入5700余万元。全县目前有蚕茧收烘站五十个。其中:国营茧站40个,乡办代收烘蚕茧站10个。全县从事蚕茧生产收  相似文献   

18.
东台市自1997年以来,在市政府直接领导下,成立了蚕茧有限公司,市多管局蚕桑技术人员和原丝绸公司蚕茧收烘人员,在保留各自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合并办公,一体化运作.乡镇蚕桑站是乡镇的直属事业单位,仍保持不变,基层茧站直接隶属于市蚕茧公司.经过几年的磨和、融合,东台市蚕桑生产、收烘一体化运作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相似文献   

19.
蚕茧收烘的组织管理就是以县丝绸公司牵头,围绕提高茧站素质,强化职能、明确任务,协调其内部和外部、人和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保证收烘工作顺利进行,完成鲜茧收购任务,提高烘茧质量,增加经济效益,达到稳定蚕桑生产的目的.近几年来,仪征市丝绸总公司加强对蚕茧收烘的组织管理,严格执行蚕茧收购政策,蚕茧收烘工作逐步走上健康运行轨道,使得"政府放心、蚕农满意、茧站有利、公司不亏",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现结合本市蚕茧生产购销实际情况,就发挥组织管理在蚕茧收烘中的作用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正> 蚕茧收烘三十多年来一直由供销社实行三代经营,即代收、代烘、代运,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开放搞活,商品流通,给商品性的蚕茧收购带来了新问题。蚕茧是农副产品,又是一种工业原料商品,在提倡农村经济开放时期,如何搞好蚕茧收烘,促进蚕桑,提高茧质,已成为发展蚕丝业中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大家在探求的问题。我县本着蚕茧丝绸,农工商一体化的精神,改革了蚕茧的收烘工作,减少中间层次,把原供销社三代经营,改革为厂、乡联合收购,县级蚕丝公司从中做好协调和业务指导。原蚕站的设施和原业务划归县蚕丝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