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奶牛育种工作中 ,卵泡交替发育是造成奶牛不孕症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根据临床实践 ,在奶牛发情时采用肌肉注射黄体酮 ,效果不错。1症状奶牛发情时 ,一侧卵巢正在发育的卵泡停止发育 ,并逐渐萎缩 ,对侧卵巢上又有新的卵泡出现 ,并开始发育 ,此起彼伏 ,交替发育。2治疗方法在发情时采用肌注黄体酮150~200毫克。一般在发情高潮期肌注 ,效果良好 ,且有提高奶牛受胎率之效。3体会造成奶牛卵泡交替发育的原因在于黄体激素不足 ,雌激素旺盛 ,雌激素抑制黄体激素 ,促使卵泡交替发育。肌注黄体酮后 ,可人为地弥补奶牛体内黄体激素不足 ,…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常用的生殖激素主要有促排3号、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素、孕马血清、黄体酮、前列腺素等。合理使用这些激素,可有效地治疗奶牛的卵巢机能减退、持久性黄体和黄体囊肿引起的不发情、卵巢囊肿、多卵泡发育及两侧卵泡交替发育、黄体功能不全及早期流产等繁殖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在奶牛繁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因素引起的繁殖障碍.需要准确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的总结,有下列几种原因导致几次输精未孕供同行们参考. 1 激素分泌因素导致的繁殖障碍 1.1 FSH、LH分泌不足 在奶牛配种过程经常遇到部分奶牛发情触摸卵巢时发现,卵巢上没有卵泡发育.虽有发情表现,但不能输精,主要是FSH、LH分泌不足所致.待下次发情有卵泡发育可输精,同时肌注促排3号25μg.或用hCG肌注3 000单位,能提高情期受胎率.  相似文献   

4.
应用黄体酮治疗奶牛久不发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奶牛饲养过程中,由于长期饲喂干稻草,青绿饲料不足,精料配方不完善,运动不足等因素,致使母牛出现了诸多繁殖障碍,主要表现有:经产母牛出现卵巢静止,持久黄体,产后3-5个月甚至长达9个月不发情;育成母牛发情推迟或发情不明显。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单独试用黄体酮对58头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的母牛,40头育成母牛实行肌肉注射催情治疗试验,收到了满意效果。58头经产母牛实行肌注黄体酮后出现发情表现的46头,占79%;40头育成母牛肌注黄体酮后首次发情日期比对照组提前60—80天左右。  相似文献   

5.
奶牛不发情或发情停止的原因多种,除妊娠、年老、瘦弱等生理性不发情外,较多见于卵泡发育障碍、持久黄体等卵泡方面的机能病变。卵巢疾病发生的原因很多,但直接原因是调节卵巢机能的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不足或失调所致。因此,在改善饲养管理、注意完全营养和运动的同时,必须配合使用生殖激素制剂进行治疗。奶牛患卵泡发育障碍和持久黄体,共同特征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发情、牛的神态安定,阴户收缩,皱纹明显,阴道粘膜苍白干燥,少有粘液外排,常远离牛群静卧休息,多见高产  相似文献   

6.
影响母犬不孕的几种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卵巢疾病1.1 卵巢囊肿1.1.1 诊断要点 卵巢囊肿可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多因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E,运动不足,注射大量雌激素,继发子宫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等因素发病。卵泡囊肿母犬表现发情期延长,阴门红肿,性欲亢进,神经过敏,拒绝交配;黄体囊肿母犬不发情,必要时可做开腹探查。1.1.2 治疗方案 1次肌肉注射黄体酮2~5mg,每天1次,连用2~5天,或1次肌注20~50μg垂体促黄体激素,1周未见效,可再用药1次;配合地塞米  相似文献   

7.
氯前列烯醇,对奶牛持久黄体、卵巢机能不全、萎缩,黄体囊肿等的治疗,效果甚佳。1 持久黄体:子宫腔注射2~4mL,在3~5d内发情,发情率达100%;在存在黄体的卵巢同侧阴唇膜下注射2~4mL,效果更好。该激素由子宫静脉通过渗透作用而进入卵巢动脉,作用于黄体,使黄体迅速溶解,加快了奶牛的发情。2 卵巢机能不全,萎缩:子宫腔注射或肌肉注射2~4mL。虽发情时间较肌注延缓3~5d,但发情率和受胎率有明显提高。3 黄体囊肿:子宫腔注射或肌肉注射4~6mL。该激素通过促进孕酮的降解和抑制孕酮的合成,进而破坏…  相似文献   

8.
家畜的异常发情会造成不能及时配种,从而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下面就几种不同类型的异常发情作一简述。1安静发情又称隐性发情,是指母畜发情时外部表现不明显,但卵巢上有卵泡发育,甚至已排卵。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于牛、马分娩后的第1次发情。体弱的或高产奶牛也容易发生安静发情。引起安静发情的原因多为激素分泌不平衡,例如雌激素分泌不足或缺少孕激素时,母畜的发情表现就不明显。安静发情的母畜若能及时配种,也可受胎。因此,对有轻微症状,怀疑安静发情的母畜可通过直肠检查判断卵泡发育情况,如有大卵泡出现,可及时配种。2孕后发情母畜妊娠…  相似文献   

9.
在影响奶牛繁殖的诸多因素中,卵巢疾病性不孕导致奶牛发情周期异常、繁殖性能低下,是引起奶牛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卵巢机能减退(卵巢静止)、持久黄体、卵巢囊肿、卵泡交替发育、排卵延迟等多种疾病。笔者应用自拟组方治疗奶牛卵巢静止、持久黄体和卵巢囊肿等卵巢性不孕症71例,平均发情率为94.4%,受孕率为81.7%。  相似文献   

10.
持久黄体和卵巢囊肿是严重影响奶牛生产的繁殖疾病,导致母牛不发情,影响养牛的经济效益。1持久黄体持久黄体是指奶牛发情或分娩后,卵巢上黄体长期不消退,持续分泌孕酮,抑制卵泡发育和发情。直肠检查,表现为黄体侧卵巢较大,黄体突出于卵巢表面,呈蘑菇状,较卵巢实质硬,但有弹性;子宫松弛下垂,较粗大,触诊无收缩反应。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饲养管理方面原因,由于营养和运动不足,而泌乳量较高,造成体质下降,性机能减退;二是由于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胎衣滞留等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和分泌。治疗可采取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0.4~0.6毫克,…  相似文献   

11.
卵泡交替发育是母牛发情周期缩短,两情期间隔5—10天,触摸卵巢或同侧或异侧有卵泡发育。张家骅、黄群山认为短周期的发生是由于排卵前卵泡未能充分发育和黄体期中子宫PGF_2α提前分泌所致的黄体提前溶解。为了摸清卵泡交替发育与性腺、母牛的年龄、短期发情所间隔的天数及配种日期的相关性和受胎率的  相似文献   

12.
<正>卵巢囊肿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卵泡囊肿是由于卵泡上皮变性,卵泡壁結本病的特征是无规律的频繁发情,或持续发情,也有少数不发情,屡配不孕。1病因脑下垂体前叶激素机能失调,分泌促卵泡生长激素过多,促黄体生成激素分泌不足,卵泡过度增大,不能正常排卵而形成囊肿,或因子宫内膜炎、卵巢炎时,由于细菌侵入卵巢可能造成卵子死亡形成囊肿。  相似文献   

13.
在奶牛人工授精工作中,有时会遇见发情母牛卵泡交替发育的现象。卵泡交替发育的母牛外部表现与正常发情牛一样,鸣叫,企图爬跨,接受爬跨,外阴部肿胀流蛋清样黏液,子宫口开张,卵泡在发情后35小时左右排卵。在第1次发情结束的7天左右时间,开始第2次重新发情,发情表现比第1次时外部性行为表现得更强烈。1诊断奶牛卵泡交替发育主要根据外部性行为天数来判定,两次发情间隔7天左右时间,可以初步判定为卵泡交替发育;同时要结合直肠检查,发现有成熟的卵泡存在,可以确定卵泡交替发育。2输精奶牛的卵泡交替发育在第2次发情时输精才能妊娠。如果交替发育…  相似文献   

14.
卵巢囊肿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本病的特征是无规律的频繁发情,或持续发情,也有少数母牛不发情。 1病因 脑下垂体前叶激素机能失调,分泌足卵泡生长激素过多,足黄体生成激素分泌不足,卵泡过度增大,不能正常排卵而形成囊肿,或因子宫内膜炎、卵巢炎时,由于细菌侵入卵巢可能造成卵子死亡形成囊肿。  相似文献   

15.
<正>母畜周期性发情的实质是卵泡与黄体的交替发育。奶牛定时排卵、输精技术是根据卵泡发育波理论,在发情周期的初期(第7天),第一批卵泡已发育至排卵前大小时注射GnRH(LRH),既能促进这些卵泡排卵并形成黄体,又可以促进新一波卵泡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奶牛定时排卵、输精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母畜周期性发情的实质是卵泡与黄体的交替发育。奶牛定时排卵、输精技术是根据卵泡发育波理论,在发情周期的初期(第7天),第一批卵泡已发育至排卵前大小时注射GnRH(LRH),既能促进这些卵泡排卵并形成黄体,又可以促进新一波卵泡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春秋两季母牛发情较旺,性欲持续时间长,排卵较快,抓好奶牛的适期配种工作,是提高奶牛产奶性能的根本保证。一般奶牛到8~12月龄时,体内促性腺激素含量增加,引起卵巢、卵泡成熟并释放雌激素,刺激生殖道生长和发育。奶牛生殖器官发育完全后,生殖器官及整个机体便发生一系列变化,表现为在某一段时间卵巢排卵、生殖道排出黏液、出现性欲及性兴奋,这种表现叫发情。通常情况下,在奶牛受孕前,发情会有规律地重复出现,从一次发情到下一次发情的间隔时间(称为发情周期)为18~23天,平均为21天。奶牛妊娠期和产犊后一段时间内…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肌注苯甲酸雌二醇对奶牛产后不发情的诊治,效果不甚理想。笔者在实践中采用子宫内注前列腺素法较为理想。具体作法是将输精玻璃管插入子宫腔内,用注射器抽取4毫升的氯前列烯醇,对准输精玻璃管的开口处注入即可,一般在3~5天内发情。原因是:氯前列烯醇直接注入子宫腔内,溶解持久黄体的速度加快,雌激素的合成能力增强,促进了卵泡的发育,加快了奶牛的发情奶牛产后不发情的诊治@王少飞$山东省莱西市日庄畜牧兽医站!266614  相似文献   

19.
卵巢囊肿病是由于一侧或二侧卵巢同时具有一个或数个较大的未排卵卵泡,临床上表现异常发情行为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是引起奶牛不孕的最主要疾病之一。母牛卵巢囊肿可以分为卵泡或黄体囊肿,或卵泡黄体化巢肿。卵泡囊肿可能在一侧或二侧卵巢同时具有一个或数个囊肿,其壁较薄;黄体囊肿常常在一侧卵巢呈现单一的囊肿组织,其壁较厚。卵泡囊肿比黄体囊肿多发。在奶牛发  相似文献   

20.
卵泡囊肿病的发病率虽然比较低,但发病的奶牛不能正常怀孕、产仔、产奶,从而降低奶牛的生产性能。东港市奶牛饲养量达1500头左右,每年发生此病的有几十例,造成此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促卵泡素过多,使促黄体素相对不足,卵泡过度生长,卵泡上皮细胞变性、卵泡壁增生,不能正常排卵,卵细胞死亡,使卵泡发育中断不能正常形成黄体。也有因卵巢不断生成新的卵泡,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呈现持续性地发情。这种病的发生,常在以精料为主的营养充足的条件下发生,并且多发生在产后一个半月左右。另外,子宫内膜炎、流产、缺乏运动、长期发情失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