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前言 培植牛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活牛胆囊中经过一定的培育后取出的一种可代替天然牛黄使用的药品。培植牛黄取出后的清洗、干燥、脱床、除杂等环节是影响培植牛黄质量的不可忽视因素。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经理论分析总结,将如何加工培植牛黄成为一种合格的药品这一技术进行探讨。 培植牛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活牛胆囊中经过一定的培育后取出的一种可代替天然牛黄的药品,影响培植牛黄质量的因素除植黄成黄等技术环节外,  相似文献   

2.
试验用湘西黄牛培植牛黄获得成功。从有天然牛黄的牛体内分离培育出适合于湘西黄牛的优质高产致黄菌种;研究出静松灵适宜于湘西黄牛站立手术的最佳剂量;观测了培植牛黄的过程中湘西黄牛血液常规生理指数的变动情况;探讨了培植牛黄对湘西黄牛劳役、繁殖及长膘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培植牛黄的多种因子。  相似文献   

3.
1987年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陆续在牛体植黄4000余头,取黄1000余头,平均每头产干黄5g 左右。全部植黄牛1~1.5年可取黄约20kg,可获直接经济效益80万元。目前,为培植牛黄申报“新药证书”的时机业已成熟,因此我们已将培植牛黄样品及菌种送卫生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对其生产工艺、理化性质、有效成份、稳定性状、药理作用和菌种的生产、保存以及核床质量等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通江牛黄菌种的分离、鉴定和驯化李富育,余伯贵,吴厚明(四川省通江县畜牧局,635700)陈尚林,王珍兰(四川通江县卫生防疫站)人工培植牛黄是一项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当前,如何培育优良的致黄菌来提高牛黄产量和质量成了研究的核心。本文从产天然牛黄的黄牛胆汁...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人工培植天然牛黄的产量,寻找在我省自然、生态环境下产黄量高的菌种、网架和手术方法,我们从现有的植黄材料中,选择了四个菌种和三种网架,并采用二种不同的植黄手术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 植黄牛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牛黄(Calculus bovis)为牛科动物牛的胆管、肝管和胆囊内的结石,系病理性产物,又名丑宝、胆黄、土精等。系名贵中药材之一。目前,牛黄分为天然牛黄、人工合成牛黄和人工培植牛黄三种。天然牛黄系自然产生于牛体内的胆结石,所以称为天然牛黄。天然牛黄自然发生率为0.2%左右。天然牛黄产量少,国内外均以人工合成牛黄补充天然牛黄之不足,因此,世界上人工合成牛黄应运而生,我国于1956年由天津制药厂首次合成。其药理及药效远不如天然牛黄。人们便寻求其它方法获取与天然牛黄相同的牛黄。林如忠等(1974)首次在牛体内培植牛黄成功,  相似文献   

7.
牛黄是名贵的中药材,是多种中成药及中药配方中不可缺少的成份。天然牛黄生成机率很低,牦牛小于1/10~4,黄牛小于1/10~3,因此价格昂贵。1974年以来,广东率先开始研究人工培植天然牛黄,内蒙古、吉林、山西、甘肃等省区先后在黄、牦牛体内培植牛黄成功,我省于1986年在牦牛体内人工培值天然牛黄获得成功。在黄、牦牛体内培植牛黄效益较高,是一个投资少、周朗短,能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省具有进行人工培植天然牛黄技术开发的资源和智力技术条件,全省有黄、牦牛540万头,每年屠宰、淘汰达50万头,有一支3000余人的畜牧兽医技术队伍,遍布全省各地,经短期技术培训,能掌握本项开发技术。因此,于1986年开题立项,时经四年,已完成项目合同指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牛黄是产于牛体胆囊内的名贵中药材。价格昂贵,市场紧缺,自然生长非常稀少。为解决天然牛黄不足,我们运用其自然形成的机理,利用外科手段给牛体胆中植入塑料网架作核心,再注入经胆汁驯化培养的大肠杆菌。由于菌种在胆汁中的繁殖和作用使胆汁中的胆红素、胆酸盐等有形成份沉积在粗糙的核体表面,就形成了培植牛黄。其药效和成份与天然牛黄相同。从1994年科技局立项至今,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亲自主持为我县累计培植800多例,以平均25.3g的牛黄  相似文献   

9.
人培牛黄因与天然牛黄的药理作用无明显差异,故可代替它制成中成药。用外科手术,将接种特殊菌种的“牛黄床”植于牛胆囊内,闭合后经1—3年后,或手术,或剖杀取黄。  相似文献   

10.
牛黄是产于牛体胆囊内的名贵中药材。价格昂贵,市场紧缺,自然生长非常稀少。为解决天然牛黄不足,我们运用其自然形成的机理,利用外科手段给牛体胆中植入塑料网架作核心,再注入经胆汁驯化培养的大肠杆菌。由于菌种在胆汁中的繁殖和作用使胆汁中的胆红素、胆酸盐等有形成份沉积在粗糙的核体表面,就形成了培植牛黄。其药效和成份与天然牛黄相同。从1994年科技局立项至今,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亲自主持为我县累计培植800多例,以平均25.3g的牛黄产量获得成功,农民增收近千万,被誉为“牛肚子里面开金矿”。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牛黄是中药贵重药品之一,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在祖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应用广泛。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从七十年代开始牛胆囊埋核培植牛黄的研究,为交流经验,取得牛黄人工培植高产,现将自己经历150例植黄手术的经验和体会整理介绍如下。1 人工牛体培植牛黄的形成 牛黄本是牛的一种病理产物,实为胆结石。牛体植黄是用兽医外科手段,将异物(核体)埋  相似文献   

12.
狗宝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自古与牛黄、马宝并誉为“三宝”。目前,国内外市场中天然狗宝奇缺,加之经济价值极高,所以开展人工培植狗宝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牛黄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强心、清热、解毒、镇静等作用,是安宫牛黄丸、六神丸、至宝丹等名贵中成药的重要原料。由于天然牛黄产量极少,供不应求,我国科技人员在人工培植珍珠原理的启示下,在黄牛体内培植牛黄成功(广东省海康县药材公司林如忠等,1987)。笔者和大通牛场等单位协作,于1984年在牦牛  相似文献   

14.
提高人工培植牛黄产量和质量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培植牛黄,近年来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普遍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产量不稳定,二是质量上与天然牛黄相比,胆酸含量相似,而胆红素含量不稳定,偏低者居多。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最日月显的因素是黄床形态和活性、致黄菌的优劣、手术技巧和熟练程度、地区类型、牛的品种及年龄、饲料和饲喂方式等。为提高人工培植牛黄的产量和质量,应根据天然牛黄形成的机理,相应地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15.
牛体育黄是通过手术的方法在牛体胆囊内培育天然牛黄,即将牛保定麻醉后,通过手术,切开胆囊,放置塑料网架和注射特定菌种,利用异物和细菌的作用,使之产生牛黄,故称牛体育黄手术。几年来,笔者在参加该项工作中积累丫点滴体会,也曾遇到过一些异常的问题(事故),现就育黄手术的体会和出现的问题,分述于下,以求同道赐教。  相似文献   

16.
体外植黄牛胆汁分泌和排空规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培植天然牛黄技术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牛体外牛黄发生器培植牛黄技术”,是继“牛腹腔内模拟胆囊胆汁引流和快速培植牛黄的研究”,“模拟动物胆囊研制与利用技术”,“牛双胆囊培植牛黄配套技术的研究”和“培植牛黄成因研究”之后最新发展的一项培植牛黄技术。该研究与国内外以前的研究相比,首次截断胆总管,改建体外胆汁流通径路,  相似文献   

17.
培植羊黄其外观性状,化学成分和天然牛黄极近似,但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鉴此,我们于1989年3—6月对培植羊黄的急性毒性及部分药理作用进行了试验,并与天然牛黄、人工牛黄的药理作用进  相似文献   

18.
试验模拟牛体内牛黄形成机理设计牛黄发生器,在体外进行培植牛黄并对体外培植牛黄的形成机理加以探讨。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的作用下,正常胆汁在培育10 h后即转化为成黄胆汁,胆汁颜色由草绿色变为墨绿色,继而变为黄绿色和桔黄色;胆汁pH值、胆汁黏度、胆红素、胆酸、糖蛋白和Ca2 的浓度逐渐下降;向胆汁中添加Ca2 ,可促进成黄胆汁的形成;45~55℃是体外植黄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9.
人工培植牛黄手术探讨栾士勋(河北省兴隆县畜牧总站,067300)承德地区人培牛黄资源开发是1988年开始的。先后在丰宁、围场、平泉、隆化、兴隆、滦平、承德各县和北京、内蒙等地进行了推广应用。截止1990年共做植黄牛手术3600头,到1992年取黄手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管理科学院牛黄培植研究中心研究工作者经过多年努力,在牛黄培植、牛黄保鲜、水解牛黄等方面取得突破,这将极大促进我国牛黄培植及牛黄产品开发业的发展。牛黄是牛的干燥胆结石,珍稀昂贵,药用价值极高。从70年代起,我国科学工作者就开始了培植天然牛黄的探索研究,但进展一直不大。1990年,中国管理科学院成立了由陈裕容研究员牵头的牛黄研究机构,几年来,经过360次牛黄菌种提纯驯化,他们成功地把牛黄菌核培植技术由原来的第三代提高到第八代,在家养牛体中培植出高纯度,高质量天然牛黄。这个研究中心还突破了牛黄保鲜技术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