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偃丰21是偃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用豫麦18与周麦16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于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4009。偃丰21属弱春性多穗型早熟品种,在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一、育种目标的确定(一)小麦生育期的气候特点河南省属内陆北温带向南亚热带  相似文献   

2.
平麦998是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用陕225/周麦9号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8008)  相似文献   

3.
一、品种选择   半冬性品种以温麦6号、周麦16、新麦18、周麦18为主;弱春性及春性小麦品种以豫麦34和郑麦9023、豫麦1864、偃展4110为主;优质小麦半冬性品种以新麦18、济麦20为主;优质春性品种推广豫麦34、郑麦9023;旱地品种以济麦2号、洛旱2号为主.  相似文献   

4.
郑麦9962     
<正>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4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品种来源豫麦18×Ta971832特征特性"郑麦9962"属弱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19天,与对照品种"偃展4110"熟期相同;幼苗直立,苗势壮,叶色浅黄,冬季抗寒能力强,抗倒春寒能  相似文献   

5.
<正>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5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重点试验室品种来源9824H-1-2/91138//91138特征特性"花培8号"属弱春性多穗型中晚熟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22天,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晚熟三天;幼苗直立,苗势壮,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拔节较快;株高81厘米,株型  相似文献   

6.
<正>鹤麦801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99-6作母本,周麦18作父本育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河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14)。鹤麦801在当地易旱田种植表现,2014年最高亩产556.5 kg;2015年最高亩产656.3 kg。纯旱田种植,2014年,平均亩产量421.5 kg,2015年,平均亩产433.6 kg。现将其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品种名称:新麦23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16选育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偃展4110/周麦16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18天,与对照偃展4110熟期相当。幼苗直立,长势壮,叶宽长,叶深绿色,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中等,分蘖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早,两  相似文献   

8.
偃高21是以(周麦16×豫麦49)F2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早熟、广适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2015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6.6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7.9%;2016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5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4%。适宜黄淮南片广大麦区中高肥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9.
周麦18     
品种来源:周麦18是周口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004年、2005年分别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08,国审麦2005006.  相似文献   

10.
正豫审旱地新品种鹤麦801,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4014,品种来源为99-6/周麦18,适宜河南省丘陵及旱地麦区早中茬种植,经过河南省旱地区域试验,比对照品种洛旱27号增长6.8%。产量构成三要素:亩穗数28万~33.9万,穗粒数31.9~38.3粒,千粒重35.8~41.4 g。其抗旱高产栽培技术如下。一、把握最佳时期播种旱地小麦生产受当地土壤墒情限  相似文献   

11.
偃高21     
<正>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10申请单位偃师市高龙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品种来源(周麦16/豫麦49)F2//豫麦18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大穗型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2.6~227.7天;幼苗直立,叶色浅绿,叶片宽长,冬季抗寒性弱,分蘖力弱,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快,两级分化快,苗脚利索;株型松紧适中,茎秆和穗部蜡质层厚,旗叶宽大、卷曲、半披,穗下节长,株高77~83厘米,茎秆粗、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长方形大穗,长芒,籽粒半角  相似文献   

12.
1品种选择 选择对路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是优质小麦栽培的关键,667平方米产量在400~500千克以上的小麦应选择综合性好,抗病较强的、适应早茬种植的半冬性品种,如新麦18、周麦16、周麦9号等,这些品种主要表现穗多、株高适中、抗倒、旗叶上冲、穗位整齐等;适于中晚茬种植的春性品种为豫麦70、豫麦18、新麦11、偃展4110等.这些品种主要表现生长势强、成穗率高、灌浆快、落黄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信麦9号     
<正>审定编号豫审麦申请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周麦11×豫麦18特征特性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08.4~216.1天;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苗期长势健壮,分蘖力弱,成穗率高;冬季耐寒性强,春季发育较快,抽穗较早;成株期株型较松散,叶、茎秆蜡质层较厚,穗下节长,株高70.0~84.9厘米,茎秆弹性一般,不抗倒伏;纺锤形大穗,码稀,长芒;子粒卵圆形,白粒,偏粉质,饱满度好,千粒重37.6~41.5克;叶片功能期长,子粒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经鉴定,该品种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产量表现该品种于2012—2013年度参加河南省南部稻茬麦组生产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429.8千克,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3%,居3个参试品种第2位。  相似文献   

14.
豫麦158是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采用矮败核不育轮回选择技术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好,于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4004)。2 a区试平均产量7 361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3.9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977.5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85%。2 a区试品质分析结果:湿面筋含量32.0%、31.3%,吸水率56.1%、53.8%,稳定时间5.8 min、8.8 min。综合抗病性好,抗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叶枯病相对较轻。豫麦158的成功选育说明,矮败核不育轮回选择技术是选育优异小麦新品种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1华育198是河南省华棉种业有限公司以百农64/周麦16育成的抗旱、高产小麦品种。2014年通过河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03)。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品种特征特性1、农艺性状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7.7-233.1天。幼苗半匍匐,苗期叶片宽长,叶色浅绿,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快,两极分化快;  相似文献   

16.
郑麦314     
<正>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13申请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品种来源周麦13×sp94540-0-3-1-1-2-1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08.2~216.9天;幼苗半直立,叶色青绿,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春季发育快,苗脚利索,两极分化快,抽穗早;成株期株型适中,茎秆、穗部蜡质厚,株高67~77厘米,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长方形穗,穗下节长,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大小不均,饱满度中等,黑胚少,千粒重35.7~41.1克。经鉴定,该品种中抗条锈病,  相似文献   

17.
温麦169是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中心以周麦16/豫麦41 F1作母本、小偃93166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大穗早熟型小麦新品种。2016-2020年期间参加河南省小麦丰优联合体冬水组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在河南省各地不同生态区域进行试验和示范,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产量水平较高,早熟性好,穗子较大。2021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温麦16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徐立功 《河南农业》2011,(11):48-48
一、特征特性 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利用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超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2009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1。属半冬性多穗型品种,全生育期225d,较周麦18早熟2d。幼苗半匍匐,苗势壮,抗寒性好。分蘖力强,亩成穗数多。春季起身快,长势强壮,拔节抽穗早;株高适中,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新品种兆丰3188是由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与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兆丰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原河南省兆丰种业公司)三家单位联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是以开麦18为母本,周麦13矮系为父本经常规杂交选育而成。2018年,兆丰3188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06。  相似文献   

20.
鹤麦1号是鹤壁农科所与郑州大学用周麦13号经离子束注入诱变选育而成,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6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