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粳42号的选育综合运用了籼粳复合杂交、异地鉴定、单株定向选择、混合选择等先进育种手段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将优质、高产、多抗相结合的难题,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在省内同类技术中居领先水平.毕粳42号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05-2010年共在毕节市七星关、大方、织金、纳雍、赫章等区县试验示范推广49797.85hm2,新增稻谷2836.87万kg,新增产值6254.91万元,新增纯收益5796.88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12.66,科研投资收益率208.52,推广投资收益率39.93,新增生产费用收益率4.31.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必将对黔西北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毕粳37号的选育,综合应用籼粳复合杂交、组群筛选、异地同步鉴定、定向选择等多项先进育种技术,产量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稻米主要理化指标达部颁一级优质食用粳米标准。毕粳37号的应用,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994-1999年在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累计推广应用40979.1hm^2,新增稻谷总产2510.4165万kg,新增总产值3514.5831万元,新增纯效益3380.9396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25.3%,科研投资收益率135.24%,推广投资收益率78.02%,新增生产费用收益率9.17%。通过示范推广,显著提高了黔西北粳稻区的稻作水平和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3.
2004~2005年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安顺市、黔西南州、六盘水等地州市累计推广毕粳40、41粳稻新品种35 973.70 hm2,平均单产6 349.20 kg/hm2,比对照当地主栽品种增产538.69 kg/hm2,增幅9.27%;2年累计实现总产20 556.36万kg,新增稻谷1 269.53万kg,新增产值2 539.05万元,新增纯收益3 579.02万元,科技投资新增收益率56.69元/元,推广投资新增收益率73.70元/元,新增生产费用收益率22.11元/元。该粳稻新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必将对贵州粳稻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毕单4号系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78年始选玉米自交系,1982年以育成的玉米自交系405为母本、自交系411为父本杂交组配,经多年试验鉴定选育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自199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在黔西北山区及其相似生态区累计示范推广应用47.94万hm2,按农业科技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分析,为社会累计新增玉米总产量40401.78万kg,新增总产值54224.88万元,新增纯收益52395.75万元,在其13年的经济效益计算年限内,年新增纯经济效益达4030.44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为28.65,科研投资收益率为3540.25,推广投资收益率为37.47,生产投资收益率为7.47。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腾冲县啤饲大麦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腾冲县种植啤饲大麦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是历年冬季农业开发的重点科技示范项目。2010-2012年在历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结合腾冲县气候特点,逐年完善,基本形成一套适用于大面积推广的啤饲大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使全县啤饲大麦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生产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2010-2012年3年累计推广种植啤饲大麦3.87万hm2,加权平均单产2 895 kg/hm2,总产11 191万kg。累计示范推广啤饲大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0.68万hm2,加权平均单产6 225 kg/hm2,较大面积平均单产2 895 kg/hm2,增3 330 kg/hm2,新增总产量2 252万kg,新增总产值4 727.27万元,新增纯收益4 184.18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1∶7.7,推广投资收益率1∶41.26,农户得益率为1∶11.66,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史聚宝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693-3695
陇东旱塬区玉米(Zea mays L.)高产集成技术是以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为核心,集成组装测土配方施肥+良种应用+适期早播、宽窄行密植+病虫害监测防控等技术,推出“全膜覆盖玉米(留膜免耕)-冬油菜(留膜免耕)-大豆(高塬夏菜)”两年三熟制种植模式.该技术在甘肃省泾川县经5年推广试验示范,玉米平均增产3 247.5 kg/hm2,增加产值7 306.9元/hm2,较对照(常规种植)增加生产成本1 357.5元/hm2,新增总产值19 641.5万元,新增总纯收益15 941.7万元,产投比5.3∶1,科技投资收益率431%,推广投资收益率4 460%,取得了极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腾冲县大力示范推广滇杂系列粳稻品种。2007~2009年累计推广滇型杂交粳稻8200hm2,平均亩产449.6kg,比对照70优9号平均亩产399.9kg亩增49.6kg,增12.4%。新增总产量610.56万kg,新增总产值1123.43万元,新增纯收益1034.06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4.60元,推广收益率4.97元,农户得益率4.39元。滇杂系列粳稻抗病性好,可节省一次防治稻瘟病农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滇杂系列比一般稻谷早熟10~15d,可避免大、小春争节令矛盾,保证后作增产。  相似文献   

8.
川麦42等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的示范推广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麦42、川麦43等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 聚合了广适、抗病、高产等多个优良性状,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针对区域性生态生产条件和新品种特性,多部门密切协作,强化配套技术的研究、集成、示范、培训和推广工作.2003年以来,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得到迅速推广,各地连续多年创造了一列高产典型,极大地促进了区域性小麦生产水平的提升,取得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2004~2009年,四川省累计推广194.8万hm2,新增小麦8.80亿kg,新增纯收益15.67亿元.  相似文献   

9.
北方粳型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从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及育种实践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国北方粳型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稻是继株型育种和杂交稻之后,提高北方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北方水稻生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北方粳型超级粳稻在常规育种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地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的超级稻新品种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如沈农265、沈农606、吉粳88等。与常规超级稻育种相比,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则相对较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北方气候与生态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育种技术相对落后。解决优势与生育期的矛盾、产量与品质的矛盾以及提高制种产量等问题,仍然是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还讨论了与粳型超级稻育种有关的生理和遗传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优质稻保优增效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2002-2003年,在广西玉林、桂林、贺州3市8个县大面积示范推广培两优1025、中优桂99、中优838等杂交优质稻和田东香、七桂占、香占等常规优质稻组合,通过实施种子工程、开发优质稻产业、优化品种结构等措施,应用水稻免耕抛秧和旱育抛秧技术、水稻壮秧剂简化栽培技术、节水科学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保优增效高产栽培技术,提高了这些地区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两年累计示范推广优质稻新品种(组合)36.2087万hm2,优质稻新品种平均每公顷比老品种增产150kg;累计新增稻谷5000万kg,新增产值5000万元,解决了水稻生产效益、农田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保等问题,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镇稻系列晚粳新品种的优质高产育种策略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个晚粳品种的遗传基础、产量结构、品质指标和株型特征的比较,总结镇稻系列晚粳新品种的优质高产育种成功经验:丰富的遗传背景、合理的穗粒结构、理想的株型和整体提升的品质指标。同时,对优质高产育种的育种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优异种质资源创新、理想株型的理论创新、配组理念创新和育种方法体系创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西藏种植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中,形成了以“新品种引进及其丰产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应用;主栽品种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应用;新型高效除草剂的引进、示范与推广应用;少免耕技术的首次推广应用;提高化肥利用率及其平衡施肥技术;现代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应用;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高单产作用;资源整合与多部门协作机制促进管理与生产发挥作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技术示范有机结合”等九项技术创新与突破点。项目实施以后青稞平均单产提高60公斤,油菜单产提高40公斤;实现增加产值186.00万元,扣除项目投资48.70万元,年新增净产值137.30万元,投产比是1:2.81,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目前海南从国内外引进栽培的无籽西瓜品种及国内部分省市主栽品种中表现较优的9个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通过田间农艺性状、物候期及产量比较及果实品质鉴定等,分析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较优的嘉新、农友新1号、崖研1号等3个品种,同时初步摸索出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并在全省扩大示范推广种植130多公顷,新增产值141.8万元,新增利润121.2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江苏是“三系”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较早的省份,“九五”以来,取得长足进步,冲破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亲本创新力度加大,稻米品质明显提高。但可供大面积生产推广的强优势组合偏少,产量和品质竞争优势不突出。文章中从育种的技术角度提出了品质改良、高异交结实特性不育系转育、偏粳型特异亲和性恢复系选育及塑造充分体现籽粒优势的F1理想株型等育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丽萍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1501-1505
回顾了国内外超级稻育种历史,介绍了我国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指出我国超级稻育种在籼粳亚种优势利用及株型育种中取得了重大突破,超级稻在我国已处于大面积推广阶段。针对我国超级稻品种(组合)普遍存在适应性不广、结实率偏低、抗性及米质较差、双季超级稻品种(组合)较少及育种理论和技术还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未来超级稻育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韩灿功  任晓雪  赵跃锋  秦伟  姜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291-4292,4311
近3年来商甘蓝一号在商丘市及其周边地区累计有效推广4万hm2,平均增产8 445 kg/hm2,增幅14%,新增总产33 780万kg,新增纯收益26 301万元。效益分析表明: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科研费用新增收益率、推广费用新增收益率、生产费用新增收益率分别为36.38、157.81、136.98和13.1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毕粳45是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贵州省粳稻栽培区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采用骨干优势亲本配组、异地交替选择、同步品质筛选鉴定等育种方法育成的粳稻新品种,201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2010-2011年贵州省粳稻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产量均值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毕粳45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毕粳45在贵州粳稻栽培区具有很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超过平均生产水平的广适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毕粳46是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基于贵州省粳稻栽培区生态条件,以毕粳43为母本、以南粳4 6为父本杂交,经过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株型紧凑、茎秆坚韧、熟期转色好等优点,适宜在贵州粳稻栽培区种植。该品种于2020年10月通过贵州省审定。  相似文献   

19.
杂交粳稻新组合毕粳杂2035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动杂交粳稻育种的发展,推广杂交粳稻种植,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BT型粳稻不育系BJ-1A与中粳恢复系ZC2035配组育成杂交粳稻新组合毕粳杂2035。该组合生育期适中,株型较好,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穗大粒多、生态适应性广等优点,201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玉米杂交种毕玉一号系毕节地区种子公司与黔西县种子公司1991年用外引自交系A318作母本,49作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该组合经过多年试验鉴定,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于1999年通过毕工了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在黔西、金沙、大方、织金等县大面积推广应用,截止2000年,累计示范的推广面积6923.4hm^2。增产玉米731.19万kg,新增产值658.07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