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是葫芦岛市的主栽品种。每年播种面积都在18万hm2左右,占我市耕地面积的30%~40%。传统的收获方法是人工割、擗、扒皮、运输等多道工序,收获季节占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损失也较大。在大田种植全过程中,整地、起垄、中耕、植保、脱粒等环节都已实现了机械化,惟有玉米收获方面还是空白。为了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损失,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收获时间,在玉米收获方面有新突破,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我们在1999年进行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试验与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广大农业生产者对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的呼声日益高涨。嘉鱼县农机局根据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结合玉米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嘉鱼县共有耕地46万亩(1hm^2=15亩),其中9万亩在种植玉米,且玉米种植每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玉米作为新疆主要粮食、饲料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物,种植面积已达758万亩,而玉米生产的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却相当低。玉米收获是一项费时费工的作业环节,劳动量占整个玉米生产环节的55%以上,因玉米同棉花成熟期相近,又存在同棉花采摘争劳力的问题,玉米生产机械化成为制约新疆农机化发展的“瓶颈”。在玉米主产区。玉米生产是农民的基本收入来源,而不少地方依靠人畜力作业已难以满足抢收、抢种的要求,迫切需要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同时,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对玉米秸秆加工、青贮和收获机械化的要求也日显迫切。  相似文献   

4.
加快推进玉米机收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快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对于全面提高农机化水平、建设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东省是玉米生产大省,年种植面积3600多万亩。在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情况下,玉米收获机械化问题凸显,已成为全省农机化发展的当务之急。另外,加快山东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对全国实现农业机械化具有重要影响。山东所处的地域在全国特别是北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玉米收获机械化实现突破,对北方其它玉米产区也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机科技推广》2013,(1):28-28
2012年,黑龙江省玉米机械化收获、保护性耕作、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等多项农机化新技术推广获得突破,推广总面积超过4000万亩,有力地推动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其中,大型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3000多万亩,为农民节省了费用,为全省秋整地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肇源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82万亩,在全县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长期以来,在玉米收获中,基本上全靠传统手工劳作,机械化作业水平低,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发展,也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探索玉米机械化收获问题,是加快玉米机械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一、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有着广阔的作业市场玉米是我国第一大饲料作物和第三大粮食作物,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玉米总播种面积达2400万公顷。虽然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全国已有50多个厂家开发生产,但年产量仅1000台左右,社会总拥有量仅1万台左右,大部分厂家和机型处于多点试验、示范阶段,只有少数机型开始小批量生产。目前全国小麦机收率达64%,水稻机收率也高于10%,而玉米机收率仅为2%,这就是说约2000万公顷玉米仍然是靠农民一穗穗手工劳作。如果实现玉米联合收获,按机收率达40%计算,全国至少需要14万台玉…  相似文献   

8.
1沈阳市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 玉米是沈阳市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近十年来,每年种植面积都在400万亩以上,占全市粮豆作物面积的50%以上。1999年达到423万亩,占粮豆作物面积的598.5%。因此。玉米生产机械化也一直是全市农业机械化的重点。目前,除收获以外,玉米生产主要环节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收获环节机械化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密山市主要农作物之一,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年种植面职70多万亩.在玉米生产各个环节中,整地与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100%,而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不到20%,是制约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而玉米收获机械化对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粮食损失,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大力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提高玉米机收水平,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密山市近年来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玉米作为滨州市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近500万亩。玉米生产过程中,采取机械化装备完成玉米籽粒的收获,不仅可以提升玉米收获效率,还能有效地降低玉米种植生产中劳动力的投入。结合滨州市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的重要性分析,提出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及玉米籽粒收获减损措施,并探讨滨州市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和应用策略,以期能够为滨州市玉米产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田宏建  郑雪宁 《南方农机》2024,(5):62-64+99
夏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益。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夏玉米收获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籽粒损失和浪费的问题,给农民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该问题,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效率和精度,减少籽粒损失和浪费。本研究以陕西三原县玉米籽粒收获作业为例,采用文献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详细阐述了夏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的重要性,系统分析了夏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的减损方法与减损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022年陕西三原县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作业面积大约为4万亩,总收益达到2 500万元;与传统玉米收获手段相比,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作业时间、节省劳动力,显著减少作业成本和粮食损失,增加粮食产量,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和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是一个玉米生产大省,年种植面积一般在3600多万亩。在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情况下,玉米收获机械化问题凸显出来,已成为全省农机化发展的当务之急。进入“十五”以来,山东省把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为农机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列为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的首项工程,年年召开现场会,进行机械演示,对机具进行改进提高,组织示范推广,因而无论是机械的研发生产,还是机械收获的示范推广,都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当前,山东省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机具技术条件、农民的接受程度等各个方面,都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加快山东省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实现农机化发展整体推进的时机和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一度的秋收又要到了,正当我国不少数玉米产地机械化收获还处于很低水平的时候,山东省诸城市已率先实现了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目前,该市玉米免耕播种机械保有量达5700多台,玉米收获机械保有量达1250台,玉米机械化直播实现了全覆盖,预计今年将完成玉米机收面积80万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山东省莱州市农机部门把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再上新台阶,作为各项农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组织发动,扎实稳步推进。2008年,全市完成玉米机械化收获27万亩,完成玉米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42万亩,玉米机械化收获达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息县玉米常年种植面积约36万亩,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的12%左右。近年来,群众对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积极性有较大提高,全县玉米收获机械保有量增加至128台,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在50%以上。本文以息县为例,对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进程中的有利因素、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群众的建议等,进行总结梳理,并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趋势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小麦与水稻机械化种植、收获问题解决之后,玉米则成为实现机械化发展的必然。特点是小麦、水稻跨区机收的广泛开展,广大农民尝到了用机械化手段增收的甜头,农民对实现玉米联合收获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7.
一、玉米收获机械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连续数年的推广,陕西省西安市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2009年,西安市玉米种植面积287万亩,玉米机收面积达40.73万亩,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14.19%,较上年提高了9.14个百分点。玉米联合收获机拥有量达1074台,其中自走式448台、背负式626台。拥有量较上年净增718台。  相似文献   

18.
2015-2016年沧县实施了"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带动全县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77万亩,玉米机收率达到85%,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趋势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小麦与水稻机械化种植、收获问题解决之后,玉米成为机械化发展的重点。特别是小麦、水稻跨区机收的广泛开展,广大农民尝到了用机械化手段增收的甜头,农民对实现玉米联合收获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0.
0引言目前,小麦和水稻从整地、种植、收获上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玉米从整地、种植、田间管理上虽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玉米收获生产环节,机械化作业程度还比较低。由于小麦、水稻跨区收获的广泛开展,使广大农民已尝到了使用机械化增收的甜头,其对实现玉米联合收获的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