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了产前注射维生素AD3E(V-AD3E)对围产期奶牛乳蛋白表达的影响.二维凝胶电泳分离了产后第1天和第21天乳蛋白组分,凝胶经染色、酶切、图像采集和斑点比对,与对照(不注射V-AD3E)组第1天乳蛋白图谱相比,注射组第1天乳蛋白图谱上有5个区域的蛋白表达上调,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鉴定,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IgG)和白蛋白.产前注射V-AD3E上调了初乳中的IgG和白蛋白,不仅为饲喂初乳的犊牛提供了更好的免疫保护,而且提高了处于免疫抑制阶段母牛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2.
奶牛初乳与常乳乳蛋白变化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初乳与常乳乳蛋白的表达变化,揭示乳蛋白分泌及乳腺易感疾病的机理,采用二维凝胶电泳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分析了产后第1天、第7天和第21天牛乳中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发现,相对于第7天和第21天牛乳蛋白的表达丰度,第1天牛乳蛋白中有5个蛋白表达量增加;而第7天与第21天牛乳蛋白表达无变化。且第1天牛乳蛋白表达量增加的是具有免疫活性的免疫球蛋白M和G以及运输功能的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等。结果表明由初乳向常乳转换过程中,这些乳蛋白表达量的降低可能与乳腺易感乳房炎等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中国荷斯坦奶牛乳成分变化规律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本海  马毅  庞之洪  杨露  易渺  杨琴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3):4891-4897
【目的】为满足对奶牛饲养管理的季节性调控,探索乳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基于中国北方荷斯坦泌乳奶牛牛群生乳DHI测定数据,按第1胎到第4胎对泌乳奶牛的乳成分(乳蛋白率、乳脂肪率)进行分组,将原始数据经过预处理后获得乳蛋白率观察数据6 114个,乳脂肪率观察数据5 871个;假设以自然月份、泌乳胎次及两者的互作作为影响乳蛋白率及乳脂肪率变化的因素,采用SAS软件的GLM过程,建立统计分析模型。【结果】①在不分胎次(仅对1-4胎)对牛群自然月份乳成分的Duncan多重比较显示,不同月份之间的乳成分数据总体呈现显著差异(P<0.05)(尽管有些月份之间的数据差异不显著);乳蛋白率在9月最高(3.187%),在7月最低(3.016%);乳脂肪率在2月最高(4.137%),在7月最低(3.845%);②在不分月份(1-12个月)对牛群不同胎次乳成分的Duncan多重比较显示,不同胎次之间乳成分数据也呈现显著差异(P<0.05)(尽管有些胎次之间的数据差异不显著);乳蛋白率在第2胎最高(3.114%),在第4胎最低(3.066%);乳脂肪率在第2和第3胎分别达到最高(3.983%和3.973%),在第4胎最低(3.923%);③利用wood模型,建立了不同胎次混合牛群的乳蛋白率(MPP,%)及乳脂肪率(MFP,%)与自然月份之间的关系方程,即MPP=3.094x-0.0464×e0.0117x和MFP=4.2116x-0.0344×e0.0276x(x代表月份)。【结论】自然月份、泌乳胎次及两者的互作均极显著影响乳蛋白率及乳脂肪率(P<0.001),而且乳蛋白率及乳脂肪率分别与自然月份存在wood模式的变化规律。获得的研究结果为准确调控牛群的饲养管理和营养供给,保证在特定月份的生乳品质达到收购标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血清蛋白组研究运输对奶牛机体的影响,充分理解运输对奶牛的生理病理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结合MADIL-TOF-TOF串联质谱的方法对运输前第7天、运输后3 h和第7天奶牛的血清进行蛋白质组分析鉴定。【结果】运输可引起奶牛血清中14个蛋白点的表达丰度发生变化,有12个蛋白点得到有效鉴定。与运输前第7天相比,血清白蛋白、IgG1 重链恒定区、类型II细胞骨架I和转甲状腺素蛋白在运输后3 h表达量降低,而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nesprin-2、微管微丝交联因子1、酪氨酸蛋白激酶Fps85D、输出蛋白5和一个未知蛋白点在运输后3 h的表达量升高;在运输后第7天,除α1 酸性糖蛋白外,上述蛋白的表达量与运输前第7天无显著差异。【结论】运输引起变化的蛋白主要涉及机体急性期应答和免疫反应、物质运输以及细胞内多个代谢途径,表明运输引起了奶牛应激。  相似文献   

5.
脂多糖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毒性作用及乳蛋白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通过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研究LP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及乳蛋白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影响。采用MTT法,LDH活性检测和细胞形态学观察,研究LP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利用q RT-PCR法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LP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LPS抑制细胞的增殖、增加LDH漏出率,当浓度大于1 000 ng·m L-1时细胞形态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变化,并能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关键基因m TOR、S6K1、4EBP1和STAT5 m RNA转录和相关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表明,LPS可通过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而影响奶牛的泌乳功能和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6.
李林  艾阳  谢正露  曹洋  张源淑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5):3046-3053
【目的】选取分娩1周后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6头,提前适应期1周后,正式饲喂从2013年6月29日至8月5日,总共35 d(5周),使泌乳奶牛处于热应激状态。进而检测泌乳奶牛乳产量及乳蛋白含量,血液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葡萄糖以及肝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糖异生作用的变化情况,拟从GH-IGF-I轴的角度阐明泌乳奶牛发生热应激时对糖异生作用及乳品质下降的机制。为进一步揭示奶牛热应激的发生机理及控制奶牛热应激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统计第1—5周泌乳奶牛的产奶量及分析乳蛋白含量,并采集泌乳奶牛颈静脉血液和进行活体采取肝脏组织的方法,检测血液中葡萄糖和GH、IGF-I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对奶牛肝脏组织中HSP70和糖异生的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以及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R)进行检测。【结果】在35 d的饲喂过程中,日间平均气温在32℃以上的持续时间达25 d,且最高温度为38℃,高温持续时间大于72 h,即此气候条件下奶牛处于一个热应激状态。随着泌乳奶牛热应激程度的不断加深,从第1周到第5周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通过比较第5周和第1周泌乳奶牛肝脏中HSP70的表达,发现第5周HSP70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第1周。检测血液中GH、IGF-I以及葡萄糖的含量,发现在第5周的时候其含量均高于第1周且差异显著(P0.05);检测泌乳奶牛肝脏组织中PC和PEPCK的表达水平,发现第5周显著高于第1周(P0.05);通过检测第5周与第1周肝脏组织中GH和IGF-I受体的表达水平,发现GHR和IGFR同样上调,其中IGFR显著上调(P0.05)。【结论】随着泌乳奶牛热应激的程度的不断加深,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其可能是由于垂体分泌的GH刺激肝脏产生更多的IGF-I,即通过GHIGF-I轴上调肝脏糖异生途径关键酶的表达,使糖异生途径处于激活状态。而乳中乳蛋白含量的下降可能是由于其前体物被过多的用来进行糖异生作用,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维持机体正常供能所致。  相似文献   

7.
选择24头健康荷斯坦奶牛进行配对,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头.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同时,从产前21 d开始在日粮中添加20 g·d-1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HMBi),产后添加量根据配方设定为30 g·d-1.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每天的产奶量提高了6.83 kg(P0.05),牛奶中的乳蛋白率升高了0.14个百分点(P0.05),体细胞数下降了26.80万个·m L-1(P0.01).产前14 d时,试验组奶牛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和尿素氮浓度升高,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降低(P0.05);产后14 d时,试验组血清中的总胆固醇浓度降低(P0.01);产后70 d时,试验组奶牛血清中的总胆固醇浓度也降低(P0.05).结论:在日粮中添加HMBi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血清生化指标,促进机体的脂代谢;同时提高牛奶的乳蛋白含量,有效降低体细胞数.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9-2011年浙江省伊康、佳乐2个牛场1 222头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分析牛场、产犊年份、产犊季节、胎次等环境因素对奶牛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牛场、产犊年份和产犊季节均极显著影响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胎次极显著影响产奶量;秋季产犊产奶量最高,夏季最低;夏季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国荷斯坦奶牛Leptin基因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分析其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的关系。【方法】以中国荷斯坦奶牛为材料,利用PCR-SSCP技术对瘦素基因(Leptin)第2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奶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国荷斯坦奶牛Leptin基因第2外显子有2种等位基因A和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7 5和0.302 5,群体多态信息含量为0.333 0,杂合度为0.422 0,A等位基因是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BB型个体第1,2,3胎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及第1,2胎的产奶量等产奶性状显著或极显著优于AA型(P<0.01或P<0.05);第1,2,3胎的产奶量及第1,2胎的乳脂率和第2胎的乳蛋白率也显著或极显著优于AB型(P<0.01或P<0.05)。【结论】Leptin基因可用于中国荷期坦奶牛产奶性状的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17,(9)
新生素是促进机体免疫细胞增殖和提高免疫力的活性蛋白,具有直接抑制和杀灭多种病毒和细菌的功能。为探讨新生素对奶牛生产性能的作用,本研究在奶牛基础全价饲料中添加5克/头/天和10克/头/天的新生素对80头同场第4胎完整DHI数据荷斯坦奶牛进行饲喂实验。结果显示,10克/头/天添加量的新生素可使体细胞数在50万以下的健康奶牛产奶量提高16.6%和体细胞数在50万~100万的隐性乳腺炎奶牛产奶量提高21.3%,乳脂和乳蛋白分别提高0.2%和0.1%,乳糖分别降低0.5%和0.3%。结论:在奶牛饲料中添加新生素可改善产奶性能和降低体细胞数,最佳添加剂量是10克/头/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阐明非遗传因素对宁夏地区荷斯坦牛乳成分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基于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DHI测定数据,利用SAS 9.2软件GLM过程分析胎次、泌乳时期和产犊季节对9项泌乳性状的影响,并探究泌乳性状在不同体细胞评分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胎次、泌乳时期、产犊季节、泌乳时期×产犊季节对9项泌乳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不同胎次进行比较,乳脂率和乳固形物含量在第2胎后显著下降(P<0.05),乳蛋白率和高峰奶量在第3胎后显著下降(P<0.05);日产奶量第4胎后稍有降低;乳糖率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第3胎达到最低(P<0.05),为4.84%。体细胞评分随着胎次的增加逐渐上升,泌乳高峰日在第1胎次最晚出现(94.07 d),第4胎次最早(67.33 d)。对不同泌乳时期进行比较,日产奶量和乳糖率在第2、3胎随着泌乳时期的延长逐步下降(P<0.05),而乳蛋白率、乳固形物含量、体细胞评分和乳脂率呈上升趋势(P<0.05)。对不同产犊季节进行比较,1~3胎乳脂率和第1胎乳固形物含量春季至冬季均逐步下降;第1胎日产奶量和乳糖率呈上升趋势,到第2、3胎时在夏季分别处于最低水平;1~3胎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泌乳高峰日和高峰奶量春季至冬季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各性状不同胎次均在夏季达到最高水平。随着体细胞评分增高,乳糖率、日产奶量及高峰奶量整体上逐渐下降,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缓慢上升趋势,乳固形物含量和泌乳高峰日在体细胞评分分别为4和5时达到最高水平。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提高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及生鲜乳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华南地区季节变化、繁育胎次、泌乳时期对泌乳性状的影响。【方法】采集广州某规模化牛场2015年全年10 450头次的荷斯坦牛的奶牛群改良计划(DHI)测定数据,提取产奶量、乳脂率、蛋白率和脂蛋比等泌乳性状数据,运用统计模型评估季节、胎次、泌乳时期等因素对泌乳性状的影响,分析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季节、泌乳时期和胎次分别对产奶量和乳成分含量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0.001)。夏季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1);在乳成分上,夏季的各项指标均为最低值,且极显著低于春冬季节(P0.01),春季各项指标值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产奶量和乳蛋白率在12月(非气温最低的1月)达到最高值;不同胎次牛的产奶量上,1胎牛在第3个泌乳月份达到泌乳高峰,其他胎次牛则出现在第2个泌乳月且峰值高于1胎牛,但1胎牛产奶量下降速率明显低于其他胎次牛。1胎至2胎牛产奶总量逐渐升高,之后随着胎次的增加而下降;从乳成分的变化来看,各项指标在第1胎次时最高,随着胎次的增加逐步降低,到4和5胎时出现增加。在泌乳时期内,脂蛋比出现前期高后期低的变化规律,且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63,P0.01)。【结论】华南地区泌乳牛不仅遭受长期的热应激影响,在冬季同样受到低温冷应激作用而制约其泌乳性能。高胎次(3胎以上)奶牛所占的群体比例较低导致全年泌乳胎次较低,同时当前的日粮营养和饲养水平已严重阻碍高胎次牛在泌乳后期的生产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高产与低产奶牛胎次对产奶量、乳成分和泌乳持续力的影响,为优化奶牛场的饲养管理模式及提高奶牛使用年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北京、河北等地17个奶牛养殖场共12406头荷斯坦奶牛2021年春季的生产性能测定(DHI)报告,按高产(48.69±6.88 kg/d)和低产(23.47±5.28 kg/d)进行分组,对原数据经预处理后获得5158头高产奶牛和3110头低产奶牛的DHI报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方差齐性检验,通过Pearson双侧检验进行多变量相关分析,并以LDS和Duncan's多重比较对组间差异进行分析,2个变量间的相关性则通过S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判断。【结果】不同胎次对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和泌乳持续力均有影响:高产奶牛3胎和4胎的日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下同),4胎以上高产奶牛的牛乳体细胞数(SCC)显著高于1胎和2胎高产奶牛;低产奶牛1胎的日产奶量、乳糖率显著高于其他胎次,且SCC显著低于除2胎外的其他胎次。在奶牛泌乳持续力方面,1胎高产奶牛的泌乳持续力显著高于3胎、4胎和5胎,1胎低产奶牛的泌乳持续力显著高于其他胎次,其他胎次间的泌乳持续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高产与低产奶牛的泌乳持续力与SCC间无显著相关性,但与日产奶量显著相关。除干物质含量与日产奶量、乳脂率与乳糖率的相关性外,高产奶牛和低产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及SCC间的相关性基本一致,其中,日产奶量与乳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SCC呈极显著负相关,而SCC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高产奶牛最佳使用胎次为3~4胎,低产奶牛最佳使用胎次为1~3胎;高产与低产奶牛的胎次均影响其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持续力,但不同胎次下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优化营养供给,及时调整饲粮配方,合理对奶牛进行分群和规划,以达到奶牛的最佳使用胎次,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赵鹏  邵伟  余雄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143-147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在新疆中州牛场选择450头年龄、胎次相同,泌乳量接近的澳洲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三组.第-组为对照组(CT组),第二组(XP组)每天饲喂50 g"益康XP",第三组(PM组)每天饲喂24g"PM发酵粉";试验期3个月,每10d测日产奶量,每月数据汇总处理,每月底采集乳样,检测其乳脂率、乳蛋白、乳糖、乳中4脂固形物、乳密度、冰点、体细胞数、pH值、灰分和电导率.[结果]与CT组相比,XP组与PM组均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P<0.05);与CT组相比,XP组和PM组均能有效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5),且以PM组效果更佳.此外,与CT组相比,XP组和PM组对乳糖、乳中非脂固形物、乳密度、冰点、灰分、电导率和pH值影响并不显著(P>0.05),[结论]在大规模奶牛试验中,XP组和PM组均提高了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且PM组添加剂减少奶牛乳中体细胞数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南京一个牧场乳牛群1977~1987年的生产记录和该地的气象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产犊月份和胎次对各泌乳阶段产奶量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法等统计方法分析热应激对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泌乳前期、中期、后期实际产奶量和305天校正产奶量最高的产犊月份分别是4,10~12,4和4月;产奶量最低的产犊月份分别是5~7,5,11~1和5日;第3胎的305天校正产奶量达最高水平;急性热应激对泌乳中期牛和高产牛的影响较大;平均气温和温湿度指标显著影响夏季日产奶量,而其影响程度与泌乳阶段和生产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T7启动子驱动杜仲几丁质酶基因EuCHIT1的原核表达载体pET-EuCHIT1和pMCSG-EuCHIT1,其表达产物分别含6个组氨酸(6His)标签和6个组氨酸连接的麦芽糖结合蛋白(his6-tag–maltose-binding protein,MBP)标签,分别将重组载体遗传转化大肠杆菌细胞BL21(DE3),在37℃、150 rpm条件下培养至菌液OD值为0.4~0.8后,转到16℃、150 rpm条件下以1 m MIPTG诱导培养12 h,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p ET-EuCHIT1/BL21(DE3)表达以包涵体形式存在36.03 kD融合蛋白,pMCSG-EuCHIT1/BL21(DE3)成功表达可溶形式存在的77.21 kD融合蛋白。故可以使用pMCSG-EuCHIT1/BL21(DE3)获得可溶的融合蛋白,为之后的EuCHIT1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及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转基因牛生产重组人乳铁蛋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利用转基因牛生产重组人乳铁蛋白,为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用或食用蛋白提供依据。[方法]对已获得的人乳铁蛋白转基因牛进行人工催乳,用乳成分分析仪分析了转基因对乳汁的影响,并利用放免法检测了重组人乳铁蛋白在转基因牛乳中的表达。[结果]重组人乳铁蛋白在牛乳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水平为(3.429±0.417)mg/ml。通过转基因牛乳的乳成分分析发现,转基因牛乳与常乳在乳脂、总蛋白、乳糖和干物质的含量上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重组人乳铁蛋白在转基因牛乳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为大规模生产重组人乳铁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宁夏地区荷斯坦牛产奶量和产犊间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影响宁夏地区荷斯坦牛产奶量和产犊间隔的非遗传因素,以宁夏某奶业有限公司2012—2016年间6 236头健康中国荷斯坦牛产奶性能记录和繁殖记录为研究材料,以305d产奶量和产犊间隔为研究对象,运用SAS8.1软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场、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年份及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305d产奶量和产犊间隔的影响。结果表明:场、胎次、产犊年份、产犊季节和产犊间隔均对荷斯坦牛305d产奶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初产月龄对305d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场、胎次、产犊季节和产奶量对产犊间隔有极显著影响(P0.01)。研究发现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季节和产犊间隔是影响荷斯坦奶牛305d产奶量的重要因素,胎次、产犊季节和产奶量是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