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大豆品种辽豆15作为试材,设置不施肥、复合肥和复合益生菌3个处理,探讨碳能复合益生菌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辽豆15的株高、低荚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和分枝数无显著差异。与不施肥相比,施用复合肥显著提高了辽豆15的单株粒数、单株生物量和单株粒重,使产量提高了11.73%;施用复合益生菌显著提高了辽豆15的单株生物量和单株粒重,使产量提高了5.76%。由此说明,施用复合益生菌能够在不施化肥的条件下改善大豆植株的物质生产能力,从而实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小黑麦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在2006年以6个六倍体小黑麦品种(系)及利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置的15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调查了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穗长7个产量相关性状,并取草样测定了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5个饲草品质性状,利用DPS软件对上述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的产量构成性状与株型性状间的典型变量为单株产量、穗下节间长和株高,产量构成性状与饲草品质性状间的典型变量为单株产量、粗灰分和粗脂肪。  相似文献   

3.
以辽葱1号、辽葱2号、辽葱5号、辽葱6号、大梧桐、天津五叶齐等19个大葱品种为材料,对其叶片颜色、叶片生长速度及茎秆直径等性状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辽葱5号大葱的单株产量高、品质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确定果园间作条件下,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粒用豇豆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本试验以粒用豇豆“辽地豇2号”为材料,在3年生大榛子果园内,采用间作形式,进行比较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分别以播期和密度为主因素和副因素,研究比较粒用豇豆的籽粒产量和主要性状表现。结果表明:果园间作条件下,播期和密度对“辽地豇2号”的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分别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播期和密度单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呈抛物线型分布。相关分析表明: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弱负相关,其余各性状间皆为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百粒重、主茎节数呈负相关,与单株荚数呈弱正相关,与主茎分枝数和单株粒重成正相关。结论认为,果园间作条件下,粒用豇豆在辽宁地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29日,适宜密度16.5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大葱三交种应用的可行性,以大葱三交种品种244-152A×2000Y24-3S98、单交种品种辽葱二号为试验材料,将三交种与单交种在单株制种产量、种子千粒重和母本单株小花数、株高、假茎长、茎粗、单株重、抗病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葱三交种244-152A×2000Y24-3S98在单株制种产量、种子千粒重和母本单株小花数3个方面显著〉单交种辽葱二号,其他植物学性状与单交种无显著差异。大葱三交种较单交种具有制种产量优势,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6.
《江西农业学报》2022,(6):16-20
对20042006年度江西省油菜区试参试杂交组合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主要产量性状间及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杂种各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在所考查的10个主要产量性状中以单株产量、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的杂种优势表现较明显;主要产量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生育期、单株有效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株有效角果数又与生育期、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是提高杂交油菜产量的主要方式;主要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硫甙、芥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油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提高杂种产量与改良品质仍有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大豆产量与生育期、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关系密切。我们对黑龙江省11个大豆品种(系)的产量进行的关联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得出大豆产量性状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78、0.6913、0.6056,达到了显著水平;生育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分枝数、单株荚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与相关分析的结果一致。因此对高产大豆品种进行选择时,应突出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生育期等农艺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杂交油菜主要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2004~2006年度江西省油菜区试参试杂交组合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主要产量性状间及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杂种各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在所考查的10个主要产量性状中以单株产量、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的杂种优势表现较明显;主要产量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生育期、单株有效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株有效角果数又与生育期、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是提高杂交油菜产量的主要方式;主要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硫甙、芥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油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提高杂种产量与改良品质仍有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对261份南方夏大豆材料及其中55份高产夏大豆材料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湖南,通过对夏大豆生育期、株高等农艺性状以及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产量性状的调控,可以选择出高产夏大豆品种;高产夏大豆在生育期、株高等农艺性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产量性状上趋于一致性,调控农艺性状对育种有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海岛棉早熟和产量性状的典型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海岛棉产量性状与早熟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海岛棉品种新海3号和吉扎82为亲本构建的181个F2:3家系为材料,测定其产量性状和早熟性状,并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典型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表明产量和早熟性状都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呈现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产量性状组的典型变量U1与早熟性状组的典型变量V1的相关系数为0.548,达极显著水平;早熟性状的典型变量主要由生育期决定,产量性状的典型变量主要由单株皮棉产量决定;早熟性状对单株皮棉产量的通径分析中,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表明5个早熟性状对单株皮棉产量均有直接的正向作用,说明早熟性状达到最优化时可以提高产量;从净效应值可知,对单株皮棉产量的正向效应大小依次是苗蕾期、果枝始节和生育期。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早稻不同基础群体(基本苗)和结构(穴数和本数)下的产量及其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不同基础群体和结构下的早籼稻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在每公顷30~75万穴之间,产量均以每穴种植4株为最高;当每穴株数相同时,产量均随每公顷穴数增加而增加;在基础群体大小相等时,多穴少本群体结构的产量比少穴多本的高,这在基础群体较大时尤为明显,因为多穴少本群体结构更能协调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稻蟹共生系统水稻栽培模式对水稻和河蟹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敏  马旭洲  王武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9):1828-1835
【目的】稻蟹共生生态系统是一种新型稻田种养模式,对推动水稻种植变革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稻蟹生态种养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河蟹放养密度、水稻生长情况及产量、水体生态环境和浮游生物等研究,而关于水稻栽插密度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对水稻茎蘖情况、植株生物产量、茎秆构成、产量构成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探索通过优化水稻栽插密度以达到水稻性状指标的最佳及产量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完善稻蟹共作模式的技术和理论体系研究。【方法】试验共设置养蟹田单穴单株水稻(T1)、单穴双株水稻(T2)、单穴四株水稻(T3)和不养蟹田单穴双株水稻(CK)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处理单元格面积为50 m2,其中养蟹田每试验小格放养规格为12 000 只/kg的幼蟹(Ⅲ期仔蟹)900 只,生长周期共137 d。于水稻的4 个生长时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每试验小区随机选取3 个采样点,每点连续选择10穴水稻,分别测定记录水稻茎蘖情况、生物产量、植株性状指标及水稻产量。【结果】与不养蟹稻田相比,相同水稻栽培密度下养蟹稻田可以增加约0.17个有效蘖/穴,提高水稻植株生物产量3.3%,对水稻茎秆构成影响不显著,但对水稻的结实率和穗粒数影响较显著,同时可以增加约11.5%的水稻产量;养蟹稻田内各试验处理间水稻分蘖数受每穴栽插株数影响显著,单穴四株有效穗数最高且显著单穴双株和单穴单株,水稻生物产量以单穴四株最高,水稻茎秆性状则随水稻栽插密度增加呈现逐渐弱化趋势;单穴单株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较其他处理则分别提高6-26个、1.2%-3.6%、1.5%-3.3%,其他性状指标则要低于平均水平。【结论】基于水稻生长性状指标及经济效益分析,养蟹田单穴单株水稻植株性状要优于其他处理,水稻产量则以养蟹田单穴四株水稻产量最高;基于幼蟹产量及效益考虑,单穴单株幼蟹产量要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处理,单穴单株水稻性状优势明显且综合经济效益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3.
机插常规早籼稻的适宜群体起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常规早籼稻品种"嘉育253"为材料,在机插条件下,研究了单位面积穴数和每穴本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穴数、穴数与本数两者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每穴本数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机插早籼稻产量提高主要依靠单位面积有效穗的增加。综合试验结果看,温州地区常规早籼稻品种机插的群体起点以27万穴/hm2(30 cm×12 cm)、每穴5.4本、基本苗数137万/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4.
以杂交稻旌优127为材料,设2种水分管理(常规灌溉和分蘖期干旱),2个施氮量(120、180 kg/hm~2),3个移栽密度(12.0、16.5、22.5穴/m~2),研究其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10.72 t/hm~2)与常规灌溉产量(11.01 t/hm~2)相比未出现显著下降,而2015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9.84 t/hm~2)显著低于常规灌溉处理的产量(10.50 t/hm~2),有效穗、每穗粒数、干物质减少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分蘖期干旱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而常规灌溉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降低趋势;2种水分管理均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有效穗和干物质增加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分蘖期干旱处理的稻米加工品质、食味品质与常规灌溉相当,甚至更优,且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常规灌溉处理分别减少32.0%~46.5%、20.0%~34.8%。可见,对于分蘖期干旱易发水稻产区来说,增加施氮量和提高移栽密度可明显降低因分蘖期干旱而造成的产量损失,其适宜的施氮量为180 kg/hm~2,移栽密度为22.5穴/m~2。  相似文献   

15.
以水稻品系哈04-34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模拟水稻生长环境,探讨了有机污染物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污染物能够降低水稻的产量,但不同的有机物对水稻不同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并不同。硝基苯处理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及每穴穗数均有降低,每穗粒数降低幅度最大;氯苯处理对降低水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每穴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随着萘处理浓度的增加,每穴穗数和每穗粒数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对结实率没有影响。用有机污染物污染的水灌溉水稻,只要能生长并成熟,其植株和籽粒中的残留经检测均没能超出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16.
The Performance of autoregulatory senescence - inhibition gene PSAG12 - IPT in rice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study. 422 transgenic plants from 134 independent resistant calli were ohmined from 4 rice varieties through Agrobacterium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mong them, 233 were positive PSAG12 - IPT transgenic plants identified by GUS histochemical assay and PCR analysis.Southern analysis shorted the transgene was randomly integrated into rice genome, of which 42.29% was single copy. Investigations on photmynthesis function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R1 generation shorted that chlorophy Ⅱ content and photmynthesis rate of flag leaves in transgenic plants, were 41.23% and 50.24%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wild-type rice, respectively. The growth duration and plant height of the transgenic plants were similar to the control. Variations of other characters were dependent on the varieties. For the variety Millin with significant aging phenomenon in China, its total grains per hill, its seed setting rate and 1000-grain wdght were increased by 40.44%, 8.05% and 8.32%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fter leaf senesomce of varieties liable to age was delayed, the seed setting rate and the filling degree of seeds were improved, which finally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eed yield and biomass per hill. The new variety Wuyujing 2 without serious aging problem, was also increased in the panicles per hill, the totslgrains per hill, the seed yidd per hill and biomass in different degrees.  相似文献   

17.
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应用水稻强化栽培,移栽密度为15.3株/m2到6.9株/m2。产量以密度15.3株/m2最高,比对照增产10%,主要表现在增粒增产。移栽密度显著影响产量和每穗实粒数(R12=0.9917,R32=0.9339)。水稻强化栽培各处理密度之间比较,产量随移栽密度的下降而下降,主要是由于单株分蘖和有效穗的增加,导致平均穗型变小。单株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与移栽密度成显著的相关(R82=0.9594,R92=0.9506)。因此,在推广水稻强化栽培时应重视适宜移栽密度的选择及综合技术配套。  相似文献   

18.
杂交小麦基本苗与产量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小窝疏株密植种植方式,设置基本苗6苗/窝、4苗/窝和2苗/窝3个处理,研究了基本苗数对杂交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表明,降低基本苗后,杂交小麦的单株成穗能力有极大提高,基本苗6苗/窝、4苗/窝和2苗/窝的单株成穗数分别为1.5个、2.0个和3.6个,穗长、有效小穗数和穗粒数都有提高,单穗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单株籽粒产量极显著提高,基本苗4苗/窝和2苗/窝的单株产量分别是6苗/窝的单株产量的1.58倍和2.93倍,基本苗4苗/窝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6苗/窝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杂交小麦种植的合理基本苗约4苗/窝,折合约8~9万苗/667m^2;通过精量播种,充分发挥杂交小麦在营养生长方面的优势,促进植株的个体发育,提高繁殖系数,降低用种号和种子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9.
水稻高产品种R22最佳密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最适密度模式的研究,探讨了在一般农艺措施条件下高产品种R22的最佳密度模式。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R22的最佳密度模式是:行距30cm,株距16~20cm,每穴栽3~5苗,产量可达9216kg/hm2。  相似文献   

20.
试验设置养蟹田单穴单株、单穴双株、单穴四株和不养蟹田单穴双株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稻田土壤容重、团聚体含量、pH、有机质、土壤总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和水稻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不养蟹稻田相比,养蟹稻田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粒径>0.2 mm团聚体的含量,降低粒径<0.002 mm微团聚体的含量,土壤团聚化程度加强,同时可以调节土壤pH,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但对土壤总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在水稻生长后期会显著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含量,养蟹稻田内理化性状和土壤养分含量受栽培模式的影响均不显著。养蟹稻田水稻产量高于常规稻田,养蟹稻田内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单穴四株水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