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1奶牛冷冻精液的选购1.1了解供精单位种公牛信息如种公牛系谱、体型结构、育种值报告、公牛的后裔测定成绩、公牛的父母亲表现。从而选择适合本场牛群某些性状改良的公牛冻精。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种公牛站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种公牛选育体系,成为国内创造培育、集中饲养优秀公牛、生产品质优良冷冻精液、推广良种的中心。一、应用现代遗传学育种理论创造培育优秀种公牛:20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把种公牛的选育作为提高牛群品质的首要任务。从种子母牛的选择选配到公牛后裔测定,最  相似文献   

3.
优秀种公牛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公牛遗传品质直接关系到牛群遗传改良效果,种公牛对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贡献率超过75%。如何选择优秀种公牛是育种的关键。而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选育种公牛最可靠的方法是后裔测定,即通过对公牛后裔个体的系谱资料记录、体型鉴定、生产性能测定,进行综合遗传评定,科学判断公牛的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优秀青年公牛使用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群的育种工作是牛群改良的基础,也是牛群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奶牛育种中,不论实施什么样的育种措施,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系统的选择使得育种群每年稳定地获得累积性遗传进展,而这遗传进展快慢与使用优秀青年公牛有密切联系。 从遗传育种学理论分析,影响遗传进展的快慢有四个因素,其关系如下:  △G=IQA·RAIT  △G代表每年的遗传进展 i代表选择强度 QA代表遗传变异度 RA.I代表育种值谁确性 T代表世代间隔1 加大选择强度(i) 奶牛场一般都执行“见母就留”的原则,不进行主动的淘汰,所以母牛的选择强…  相似文献   

5.
建立规范的全国公牛后裔测定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奶牛育种的关键是培育优秀的种公牛,而选择优秀种公牛的基础是能够建立完善的公牛后裔测定体系。目前我国只有少量的公牛在进行后裔测定,而且测定奶牛场数量少,后裔种群数量少,各公牛站各自评定公牛,没有进行国家层面的统一后测与评定。所以只有建立国家层面的后裔测定系统,各自分工,各地奶协完成系谱资料登记与外貌登记,各公牛站完成后备公牛试配,DHI中心进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国奶业协会收集各组织的数据并运算,共同进行全国公牛的评定。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推进我国奶牛良种化建设的进程,确保我国奶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确选择种公牛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关键。特别是冷冻精液授精技术迅速推广,提高了种公牛的利用率,因此种公牛的优劣对改进提高牛群质量的作用颇为重要。近十年来,兰州地区曾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外血种公牛160多头,这些公牛对牛群改良效果如何,未曾有计划地进行过后裔测定。只有少数奶牛场对本场公牛后代进行过一些数量性状表型值的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的奶牛育种体系都是在漫长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通过了解各国育种体系、各性状权重及公牛改良特点,借鉴国外平衡育种思路,有助于提高我国种公牛选择的精确度,完善我国公牛后裔测定体系,促进我国公牛自主选育工作。对于规模牧场,结合选种选配技术,能够更准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牧场需求的国外优秀种公牛,从而达到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延长使用年限的目的。本文对美、加、荷、意、德五国奶牛平衡育种情况和综合性能指数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与同行分享一些关于育种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乳用公牛后裔测定,是奶牛业发展中提高牛群遗传品质极为重要又不可缺少的工作。原中国奶牛协会自1983年开始组织各省(区)市开展奶用公牛联合后裔测定工作以来,到现在已进行了18年,成绩显著,抽样调查分析证明,凡经过后裔测定选出的良种公牛,其后代女儿的产奶量、乳脂率比未经测定公牛的同期同龄女儿,一个泌乳期平均每头分别提高220千克及0.06个百分点,仅产奶量一项,按时价即可增值约1.6亿元,其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非常可观。也说明应用后裔测定方法选择良种公牛,开展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广泛使用良种公牛,仍然是…  相似文献   

9.
后裔测定是当前验证奶用种公牛育种价值的常用有效方法。我国自1972年以来,在黑白花奶牛的培育研究中,广泛开展了公牛后裔测定工作,培育出一批优秀种公牛,也发现一些题题,现提出探讨. 一、采用何种繁育体系进行公牛后裔测定的问题当前全世界奶用公牛后裔测定所采用的繁育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被测公牛采精配种一定数量以后,全部饲养于测定站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奶牛协会总结上一年度工作提出今年工作设想1996年,北京市奶协工作重点仍然是配合市奶牛中心抓全市的奶牛育种工作,推广使用优秀公牛,以充分发挥良种公牛的作用,尽快改变北京市奶牛的面貌,改良牛群品质,提高单产。(一)奶牛育种工作:1.后裔测定:除参...  相似文献   

11.
经中国奶业协会同意,我国荷斯坦牛血型鉴定工作,将于今年开始启动。该项工作将在中国奶协育种专业委员会直接领导下,由天津市“中国奶业协会血型鉴定中心”具体负责实施。血型鉴定中心,将按照育种专业委员会的计划,首先完成参加后裔测定青年公牛的血型测定,逐步对全部种公牛和良种登记母牛进行血型分析,进一步规范登记制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荷斯坦牛血型鉴定体系,为加快我国奶牛牛群改良打下良好基础。在奶业先进国家,为提高奶牛改良速度,已普遍建立奶牛血统登记制度,并通过血型分析技术作为保证血统登记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在美国,血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乳牛饲养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饲料营养和疾病防治而忽视不同饲养阶段的生产措施和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导致乳牛群产乳高峰上不去,高峰持续时间短等。现将笔者多年的体会作一浅析,供参考。1加强牛群选种选配,提高牛群品种质量1.1选种培育高产、稳产乳牛,品种是关键,应选好品种。种公牛的选择,首先是根据其父母祖先系谱;其次是审查种公牛的外貌表现与生长发育情况;最后还要根据种公牛的后裔测定成绩。种母牛的选择,根据其本身的体型外貌、生长发育及繁殖力等生产性能,来确定种公母牛的弃留。1.1.1种公牛的外貌选择:…  相似文献   

13.
应用优秀种公牛改良中国荷斯坦牛群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应用优秀种公牛改良黑龙江省中国荷斯坦奶牛群主要经济性状的效果。结果表明:该地区多年来推广优良种公牛提高了生产水平,改善了奶牛群体型和繁殖力,同时证明了合理利用优秀种公牛仍是目前提高遗传品质,加速牛群育种进展,创造高产长寿奶牛群的有效途径。在种畜遗传评定中分析比较了不同模型育种植的估计结果,论证了采用动物模型进行种畜评定的准确性要高于公畜模型。  相似文献   

14.
1978年8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的“中国黑白花奶牛(北方组)育种科技讨论会”上,北京市种公牛站和辽宁省种公牛站介绍了“复合育种值指数”的选择方法。他们把所要选择的多个性状,根据其本身、亲代、旁系、后裔四项可能获得的资料加以综合,对种公牛的种用价值作出了全面的评定。在其它家畜、家禽的育种上也可试用。  相似文献   

15.
选育优秀种公牛是奶牛育种的核心工作。在传统的奶牛育种中,优秀种公牛需要经过后裔测定进行选择,其选择准确性高,但选择周期长、育种成本高、效率较低。进入21世纪以来,基于基因组高密度标记信息的基因组选择技术成为动物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基因组选择技术,不必通过后裔测定就可实现青年公牛早期准确选择,从而大幅度缩短世代间隔,加快群体遗传进展,并显著降低育种成本。自2008年始,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就将基因组选择技术全面应用于奶牛育种中,世界范围内奶牛育种工作进入了基因组选择时代。我国自2012年开始在全国实施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组遗传评估。本文综述了欧美和澳洲几个国家的奶牛遗传评估现状,旨在为我国的奶牛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应用总性能指数(TPI)评定西门塔尔种公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应用正确的方法计算种公牛的育种值,对于准确地选择种公牛,改良牛群的遗传特性,提高牛群质量,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过去对于种公牛的评定方法,只是根据单个性状育种值的高低作为唯一的标准,忽略其他一些重要的经济性状,无疑是一个很大缺点。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总性能指数法(TPI),即多项性状估计的育种值综合为一个指数,根据指数大小选择种公牛。为消除畜群间、年季间和季度间的差异,在计算各性状育种值时,可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期法(BLUP)或改进的同龄比较法(MCC)。本文重点以改进的同龄比较法(MCC)计算总性能指数(TPI),对我国西门塔尔种公牛评定作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应用后裔测定方法评价种公牛的育种值,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因此,研究怎样合理地安排测定才能使遗传进展最大,是一个颇有意义的问题。影响后裔测定遗传进展的因素主要为:选择强度、所选性状的遗传方差和后裔测定的准确性。在测定规模一定的情况下,选择强度与公牛后裔组的大小是一对矛盾,只有在两者间选择一个适当的数值,才能使后裔测定的遗传进展最大。在实际的测定过程中:测定能力(即规模)往往是一定的,例如第i奶牛场最多只能容  相似文献   

18.
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MOET),不仅能提高西门塔尔牛的繁殖率,而且通过高强度的选择和缩短世代间距,还能提高选择反应加快其遗传进展。根据国外对MOET不同繁育体系的研究,成年型MOET(在第一次配种后)可获得中等的遗传进展(10—30%),而少年型MOET(在第一次配种前)可获得更高的遗传进展(30—100%),达到受胎家畜的效果。通过MOET改进现行的后裔测验体系,由常规的6年一个世代缩短为2—3年一个世代。但最高的遗传进展,通过MOET育种核心群选择方能实现,结合谱系,同胞测验和与生产性能有着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性状(标记性状)来增加在缩短世代间距,进行核心群选择的准确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西门塔尔牛MOET育种体系。选择来自同胞和半同胞组的250头泌乳牛组成育种核心群。其主要选择基础是,母牛的预选是谱系指数,组建核心群要依据乳肉性能而定,利用动物模型对其遗传值进行评定。公母牛的选择除考虑其谱系、同胞、本身性能外,还要结合与其生产性能有关的生理生化性状综合选择。每年从此核心群选择最好的32头母牛与来自130头公牛群中选择8头最好的公牛,用以为下一个世代产生512枚优质胚胎,最终每代可获得260头犊牛,其中130头母犊为核心群后备牛,另再从130头公犊中选8头最好的公牛作为供体的与配公牛,再产生下一代胚胎,形成周期性世代循环。通过两种途径尽可能提高选择强度,让优秀母牛产生更多的优秀后备母牛(CC),优秀母牛产生更多的优质种用公牛(CB),提高优秀母牛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奶用公牛后裔测定,是当前选择优良种公牛可靠的方法,由于这项工作,需时较长(5—6年),后代分布范围广,需要积累的资料多,必须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制度和完善的管理。中国奶牛协会和各地奶牛协会,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公牛后裔测定工作已初具规模,选择出的优秀公牛对改进牛群品质、提高产奶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中国黑白花奶牛种公牛后裔测定规范》(1992年10月第五次修改)(以下简称《规范》)  相似文献   

20.
奶牛繁殖性状的育种值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北京市8个荷斯坦奶牛群的头胎繁殖性状资料,用BLUP法估计了公牛繁殖力的育种值。利用20头公牛的2299头与配母牛头胎繁殖性状资料.估计了公牛雄性繁殖力的育种值。利用19头公牛的2001头女儿的头胎繁殖性状资料.估计了公牛雌性繁殖力的育种值。分别比较了考虑场、年、季之间互作效应的和未考虑场、年、季之间互作效应的育种值估计准确性.分析了不同场、不同输精年份、不同输精月份对公牛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场、年、季之间互作效应时的准确性最高.未考虑时的准确性最低;本文中不同场、年、季水平对公牛繁殖力的影响是显著的。结论:估计公牛繁殖性能的育种值时,应事先或模型中加以剔除这些固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