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牟群  林启存  潘连德 《水产科技情报》2011,38(6):298-301, 306
系统总结了中华鳖白底板病的症状、病因、病理等,探讨了中华鳖白底板病与其他几种具有白底板症状的疾病的相关性,以期为中华鳖的健康养殖及白底板病与其他具有白底板症状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鳖白底板病(中华鳖失血症),因其具有传染性强、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危害中华鳖养殖的重大疾病之一,该病一旦发生,若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就会对养殖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总结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华鳖白底板病的治疗方法,是中华鳖养殖病害防治中所必需的。2014年,我市某中华鳖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白底板病防治药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华鳖的养殖在浙江杭州、湖州、嘉兴等地兴起,已形成规模化的养殖格局.2003年由于水质、饲料的质量、养殖密度等多种因素,大规模地暴发白底板病.由于此病突发性强,死亡率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使这一带的养鳖业蒙受巨大的阴影.找到合适的防治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中华鳖白底板病危害是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主要危害100克以上的幼鳖、成鳖及亲鳖,发病率、死产率都很高。笔者在对中华鳖白底板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发现,使用某类型杀虫药与其它药物组方后,对治疗早、中、晚期中华鳖白底板病有良效。为此,笔者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治疗实例进行归纳总结,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是淡水养殖水产品种之一.在养殖条件下,中华鳖腹部皮肤色泽成为其外观质量评价内容之一,水产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皮肤沉积所需要的色素,需要吸收饲料中色素.皮肤黄素体色需要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作为主要色素种类,饲料中可以通过玉米色素(玉米蛋白粉等)、来自万寿菊的叶黄素等作为色素来源.中华鳖饲料目前主要为粉状饲料,其使用方式一般为在养殖现场加水、加油脂,通过加工制粒设备加工为软颗粒饲料进行投喂.本试验为在生产性使用的中华鳖饲料中,加入6%的玉米蛋白粉作为蛋白质和色素来源,在池塘养殖3个月后测定其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试验的目的一是分析腹部不同部位皮肤色素含量的差异,二是分析饲料玉米蛋白粉中素色能否在中华鳖皮肤中有效沉积,探讨通过饲料控制养殖中华鳖体色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华鳖白底板病的防与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鳖白底板病(亦称出血性肠道坏死病),是近几年来对中华鳖养殖业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控制,如不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可造成大面积死亡。该病主要危害150克以上规格的个体,发病初期,鳖体表无明显症状,只是腹甲略呈苍白色,活动迟缓,但摄食量明显下降。发病末期,外表主要症状为腹甲、口腔呈苍白色,无一丝血色,剖检病鳖不流一滴血,肝脏呈土黄色或暗黑色,胆囊硬结,胰脏大多糜烂,肠呈贫血状,肠道无残留物,有些病鳖腹腔有积水。该病传染性强,一经发病若不及时治疗,会迅速蔓延。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和调查,对中华鳖白底板病的发…  相似文献   

7.
饲料质量与中华鳖白底板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鸿泰  何力  张俊 《淡水渔业》2002,32(2):32-33
中华鳖 (TrionyxSinensis)习惯称为甲鱼。甲鱼体重在 15 0g以前易患鳃腺炎病 ,之后成甲鱼阶段易患白底板病。患鳖底板白色 ,内脏充血 ,特别是肠道中有凝集的暗紫色血块 ,且有腹水 ,此病有传染性 ,死亡率高 ,一般认为病毒、细菌均能引起此病 ,故治疗比较困难。但是 ,饲料质量欠佳能引起白底板病 ,此前缺少报道。 1999年作者调查了广东中山、清远、惠州、河源、广州、湖北省荆州市几十家甲鱼养殖场 ,养殖户反映投喂饲料质量欠佳 ,在半月之内即出现白底板病 ,难以治愈。为探讨饲料质量与白底板病的内在联系 ,我们对多种饲料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鱼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出现了以肝胆病变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饲料营养水平过高、滥用药物、维生素缺乏、饲料酸败变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毒物质等,都可能对鱼类肝脏造成损害,导致当前养殖鱼虾等水产动物肝病发生极其普遍.  相似文献   

9.
鳖白底板病、腐皮病并发症病原菌及药物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华鳖(Trionyxsinensis)的白底板、腐皮病是两种较严重的传染病,两者并发症的感染率可达80%~90%,死亡率100%。陈晓凤等[1995]研究认为白底板病的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迟缓爱德华氏菌(E.tarda)和变形杆菌(P.vulgaris)。而谢军[1996]认为该病的病原可能是病毒。腐皮病的病原也众说不一,孙佩芳等[1998]多次从患腐皮病的中华鳖血液和肝脏中分离到温和气单胞菌,而其他人也从患腐皮病鳖体内分离到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无色杆菌等菌种,其中认为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10.
中华鳖源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珍贵的淡水名特优水产动物之一。我国中华鳖产量一直居世界产量之首。但近几年中华鳖病原性疾病大量爆发,给我国龟鳖养殖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在已经报道的25种中华鳌疾病中,由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引起的有15种,如红脖子病、腮腺炎病、红底板病、白底板病、腐皮病、疖疮病、穿孔病、烂甲病等[1]。笔者系统总  相似文献   

11.
张文革 《内陆水产》2008,33(2):45-46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鱼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出现了以肝胆病变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饲料营养水平过高、滥用药物、维生素缺乏、饲料酸败变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等,都可能对鱼类肝脏造成损害,导致当前养殖鱼虾等水产动物肝病发生极其普遍。现将鱼类肝胆病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华鳖白底板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龙辉 《内陆水产》2002,27(12):30-31
中华鳖白底板病(亦称出血性肠道坏死病)是近几年发生的对中华鳖养殖业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控制,所以又有甲鱼癌症之称。笔者由于工作的关系近几年来走访过海南、广东、广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千余家养鳖场,经常碰到此病,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思考,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1白底板病流行情况及危害白底板病主要危害成鳖、亲鳖和200克左右的幼鳖。肠道出血,肝脏肿大,呈灰白色,有星状出血点,胃肠粘膜组织坏死,腹腔积水是该病的主要症状,目前该病已在我国大部分鳖养殖区流行。主要流…  相似文献   

13.
自5月份以来,本地区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暴发,笔者在诊治过程中发现,患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占检测总数的95%以上;而检测虫类90%左右是鳃指环虫类。指环虫大量寄生在鱼鳃上,使鳃组织严重受伤。又因鱼的鳃及皮肤被寄生虫损伤后,嗜水气单胞菌等病原菌从伤口进入鱼体,且不断繁殖增加数量,导致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生,造成鱼类死亡。1.预防方法。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及时降低池塘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使用质量较好的商品饲料投喂,及时杀灭鱼体寄生虫和使用消毒药物进行预防。2.治疗方法。发生暴发性出血病时,要尽早治疗。现时治疗一般遵循三步治疗法:第一步…  相似文献   

14.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1%、2%、4%和8%的喷雾干燥血粉,替代部分白鱼粉,研究其对中华鳖稚鳖摄食生长的影响.经过4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5种饲料对中华鳖稚鳖的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但随着饲料中喷雾干燥血粉含量的增加,中华鳖稚鳖的摄食率和饵料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且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中华鳘稚鳖饲料可以添加4%左右的喷雾干燥血粉.  相似文献   

15.
卢美浩 《水利渔业》2007,27(4):94-95
在患白底板病的中华鳖亲本的试验池投喂纯鲜活饵料,结合常规水体消毒,连续15 d后,亲本死亡进入到一个低水平平稳期,次月死亡率降到0.8%;对照池投喂用鲜活商品鲢(去内脏)鱼糜与亲鳖料拌成的中、西药团状药饵,死亡率仍高达11.7%。2池的差异十分显著。对非药物防治中华鳖亲本白底板病进行了大胆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笔者多年来一直在南方地区从事中华鳖养殖的一线技术工作,在此将所得到的无公害养殖技术经验和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中华鳖养殖的无公害标准和养殖技术思路要养出真正无公害的中华鳖,首先要依据“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去选定无工业、医院、生活污染的水源和场地,最好选择远离城镇的江河、水库等地面水作为水源;其次要选择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优质中华鳖人工配合饲料及其他动植物饲料;最后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依据“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标准用药,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用药物或添加…  相似文献   

17.
另外,在饲料中长期添加高毒、广谱性的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如磺胺类、四环素也会造成肝脏损伤;在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防治过程中,长期使用高浓度的药物或短期内连续使用同一种杀虫杀菌剂,如敌百虫、硫酸铜等,造成药物在水体残留时间长,对水体环境破坏很大,很容易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积累造成对肝脏的直接损伤。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把寄生虫性鱼病称之为侵袭性鱼病。侵袭性鱼病是养鱼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大鱼小鱼都可感染,对鱼最敏感,一旦发病如不及时治疗有些病害会造成一些养殖鱼类的减产或绝产,是制约水产养殖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杀虫药物的大量使用,使一些寄生虫产生了抗药性,原有的药物剂量已不能将寄生虫体杀死,新的药物剂量又较难掌握,为此,把近几年在治疗常见的几种侵袭性鱼病的办法介绍给大家,供广大从事水产养殖的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甲鱼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我国有三种:中华鳖、北鳖和山瑞鳖,其中分布最广的是中华鳖,也是目前人工养殖的主要品种。甲鱼肉味鲜美、且具有滋补健身的特殊功能,深加工后的系列产品更是国际市场的畅销货。近年来,甲鱼人工养殖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成为目前方兴未艾的产业。甲鱼饲料动物蛋白目前以进口白鱼粉为主,价格昂贵,我所发现生化制药的下脚料猪肝渣,营养价值丰富,并且价格低廉。在畜禽饲料中添加报告已有多篇,但在甲鱼饲料中使用尚未见报道。为此,我所用猪肝渣替代白鱼粉,对稚鳖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杨广 《内陆水产》2000,(10):41-42
近年来,中华鳖的养殖在我国一度盛行,养殖面积、产量达到高峰。随着其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逐步提高以及控温养殖方式的实施,疾病的危害也日益频繁,在众多的中华鳖疾病中,细菌性疾病的危害尤为突出,因此,抗菌药物成了中华鳖疾病防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部分养殖者盲目使用各类药物,使生产成本升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为鳖病及时科学的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就多年来在中华鳖养殖中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中华鳖养殖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提供借鉴。 1中华鳖细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