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水稻“杂糯间种”,是指杂交稻与糯稻问种栽培。即中秆型杂交稻与高秆型糯稻,利用杂交稻宽窄行条栽中的宽行优势,按一定带幅、行比和宽度,增种单行糯稻的种植方式。一、杂糯间种技术的主要优点1.增加稻谷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杂糯问种两项合计比一般杂交稻每667平方米增产28千克,比常规糯稻净作田增产110千克。  相似文献   

2.
水稻“杂糯间种”,是指杂交稻与糯稻栽培的一种配置方式,即选用中杆型杂交稻与高杆型糯稻良种,并利用杂交稻宽窄行条栽中的宽行优势,按一定带幅、行比和宽度,增种单行糯稻的种植方式,构成同田内杂交稻与糯稻的复合体。它是根据立体农业原理,利用水稻不同品种、不同熟期、不同株  相似文献   

3.
<正> 中秆型杂交稻与高秆型糯稻间作栽培,是利用杂交稻宽窄行条栽方式中的宽行空间优势,按一定的带幅行比和密度规格要求相间增种一季单行糯稻,从而构成在同田生态条件下较能协调共生、平衡生长的水稻复合群体,使单位面积主作物的产量不受影响、另增糯谷50~80千克。  相似文献   

4.
水稻“籼糯间种”,是指杂交籼稻与糯稻栽培的一种配置方式,即选用中秆型杂交籼稻与高秆型糯稻良种,并利用杂交籼稻宽窄行中的宽行,按一定带幅、行比和宽度增种单行糯稻的种植方式,构成同田内杂交籼稻与糯稻的复合体.是根据立体农业原理,利用水稻不同品种、不同熟期、不同株高的特点,进行间作栽培,使温光资源得到多层次利用,增加光合面积和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水稻产量的一项实用增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杂糯间栽在我市已有近20年的历史。最早,在我市民间就有自发栽沿边糯的习惯,由于栽植窝数少,故产量低,但操作方便;后来又探索出了栽几行杂交稻,间栽1行糯稻的方式,虽提高了糯谷的亩产量,但收获很不方便。鉴于此,我们逐渐发现,固定厢沟双免耕非常适合间栽糯稻,糯稻移栽、收获的操作都很方便,产量也可观,深受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1西昌市杂糯间栽的优势 目前,西昌市杂交稻667m^2产量已达到较高水平,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杂交稻的单产已相当困难,即使增加投入,所增产量也很有限,并且投入产出比很低。近年来利用水稻品种间生理差异发展起来的水稻生物多样性间栽技术,如杂糯间栽或粳糯间栽,能够利用糯稻株高与主栽品种杂交稻之间的显著差异,成熟期又可调整提前的特点,将糯稻按一定规格间栽于杂交稻中,在不影响主栽品种产量的前提下又可多收30kg左右的糯稻,这样既可减轻病害又可增产增收,是一项简便易行、费省效宏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水稻杂糯间栽是在不减少杂交稻栽插密度的基础上,每隔一定距离间栽一行糯稻的栽培方式.它利用杂交稻和糯稻的株高差异,充分利用水、肥、温、光资源,在杂交稻基本不减产的前提下,每亩增收糯谷50~60千克,增加稻谷总产和经济收入,同时可将原来种糯稻的田块用于种杂交稻,可谓一举两得.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8.
高枧乡位于西昌市城郊结合部,现有耕地655hm^2,农业人口1.33万人,人均耕地仅0.04hm^2,是西昌市粮菜生产区。如何挖掘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单产和经济效益,是多年来高枧乡发展农业生产的主题。高枧乡自90年代初,就有农户自发开展水稻杂糯间栽技术,后经西昌市农业局科技人员在本乡进行试验、研究、推广,于1996年初步形成规模。高枧乡位于邛海湖盆,具有独特的光、热资源。依据杂交稻与糯稻间株高的差异,在田间形成立体交叉群体,从而有效地提高对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的利用率,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通过多年的实践,净栽优质高秆糯稻易感病、易倒伏。杂糯间栽后,减轻了病害对糯稻品种的危害,稻瘟病(尤其是稻颈瘟)、百叶枯病等病害明显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9.
<正>对水稻不同种系的品种实行杂糯间栽,既可发挥杂交稻高产性能,又能利用杂交稻和糯稻的株高差异增产增收,又不能有效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增加糯稻抗倒性。同时调整了田间结构,变单作顶部平面用光为分层、分时交替用光,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对比单作,  相似文献   

10.
<正>杂糯间栽技术是把糯稻间栽到杂交稻中,突出"一高一矮"的空间差和"一早一迟"时间差,充分提高光合作用率,为糯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并能抑制稻瘟病,以达到共生单收增产目的。近年来,资中县明心寺镇在积极探索杂糯间栽技术方面取得明显实效。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杂糯间栽是一项省投资、效益高、技术简便,群众乐于接受,且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的先进栽培技术。一组组数据彰显该技术可喜的成  相似文献   

11.
杂糯间栽技术控制稻瘟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栽培技术对稻瘟病的发生与为害的控制作用,为稻瘟病的大田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4+1、6+1、8+2、杂稻净作和糯稻净作。其中,4+1、6+1、8+2处理为:每隔2个宽行栽1行糯稻,每隔3个宽行栽1行糯稻,每隔4个宽行栽2行糯稻。[结果]结果表明:杂稻与高感糯稻间栽,4+1、6+1、8+2处理对杂稻叶瘟、穗颈瘟的控制效果不明显,但4+1、6+1处理对高感糯稻叶瘟控制效果较好,8+2处理控制效果较差;4+1、6+1、8+2处理对高感糯稻穗颈瘟的控制效果都较好,其穗颈瘟的发生明显低于糯稻净作。[结论]杂糯间栽技术对糯稻栽培在生产中叶稻和穗颈瘟的发生与为害均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间栽技术持续控制稻瘟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2005年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在四川省18个市(州)113个县累计推广145.9×104hm2,选用杂交稻和糯稻品种搭配组合517个。结果表明,间栽糯稻的平均发病率比净栽糯稻下降56.97%,病情指数下降66.38%,控制有效率在22%~97%之间。间栽杂交稻的平均发病率比净栽杂交稻下降28.95%,病指下降37.09%,控制有效率在32%~57%之间。其中杂糯品种最佳组合为黄壳糯×川香优2号,竹丫谷×宜香优1577。4年水稻的平均复合产量为9598 kg/hm2,比净栽杂交稻提高产量728 kg/hm2,增长8.68%。  相似文献   

13.
杂交稻、糯稻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稻瘟病的控制新技术。[方法]以冈优晋恢1号和本地糯谷为材料,对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进行了探索。[结果]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技术,对叶瘟、穗颈瘟均有明显的控制效果,而且增产、增收。[结论]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技术在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杂糯间栽田间稻瘟病菌种群结构变化及交互侵染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个中国稻瘟病鉴别品种、日本清泽系列13个单基因品种及9个栽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四川省2004~2005年不同地区杂糯间栽田间杂交稻、糯稻上稻瘟病菌种群结构及其交互侵染作用。结果表明:①从2004年杂交稻、糯稻分离菌株中ZB群所占比例依次为66.67%、90.00%,从2005年杂交稻、糯稻分离菌株中ZB群所占比例依次为71.64%、64.29%,优势种群都为ZB群,种群结构差异不明显;②杂交稻、糯稻上所分离的稻瘟病菌都包含了13种无毒基因,无毒基因频率差异不明显(最大频率范围在20%~60%);③从2004年杂交稻、糯稻分离菌株中能进行交互侵染的菌株所占比列依次为:22.22%、40.00%,从2005年杂交稻、糯稻分离菌株中能进行交互侵染的菌株所占比列依次为:16.42%、50%,杂交稻、糯稻上所分离的稻瘟病菌存在交互侵染作用。  相似文献   

15.
糯稻又称秫稻、糯谷.我国大部分地区有产.本文的糯稻治病,包含糯米治病,糯稻秆治病.糯稻治病,古已有之,历来为民问中医所重视.民间中医认为:糯米,味甘,性温,有暖脾胃、补中益气、止寒泻、缩小便、活血消肿的作用.糯稻秆,味甘,性凉,有清热利湿、活血化淤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是减轻稻瘟危害、提高水稻产量的重大技术。本文根据云南省绥江县生产实际,开展了混栽减轻稻瘟病危害、混栽增产、适宜混栽规格等一系列调查研究,提出"杂交稻按常规方式单行条栽,每隔6行杂交稻加插1行高秆优质常规糯稻"的混栽规格,为制定和完善切合绥江生产实际的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技术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是减轻稻瘟危害、提高水稻产量的重大技术。本文根据云南省绥江县生产实际,开展了混栽减轻稻瘟病危害、混栽增产、适宜混栽规格等一系列调查研究,提出"杂交稻按常规方式单行条栽,每隔6行杂交稻加插1行高秆优质常规糯稻"的混栽规格,为制定和完善切合绥江生产实际的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技术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糯稻又称秫稻、糯谷.我国大部分地区有产。本文的糯稻治病,包含糯米治病.糯稻秆治病。糯稻治病.古已有之.历来为民间中医所重视.民间中医认为:糯米,味甘,性温,有暖脾胃、补中益气、止寒泻、缩小便、活血消肿的作用。糯稻秆,味甘,性凉.有清热利湿、活血化淤的功效。下面介绍一些民间中医验方.供读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杂糯间栽技术在不同生态条件下控制稻瘟病的效果,在四川省的叙永、资中、营山、蒲江、雅安5个不同的生态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杂糯间栽在不同生态区不同发病程度下对稻瘟病的控制作用不同.在发病较重的生态区(叙永,发病率86.46 %,病指53.61),间栽糯稻发病程度与净栽糯稻无显著差异.在发病较轻的生态区(营山,发病率6.90 %,病指1.08),部分间栽处理中糯稻发病程度极显著低于净栽.在叙永,杂糯间栽对感病糯稻叶瘟的控制效果在12 %~26 %,对颈瘟的效果为0;在发病较轻的雅安、营山,对叶瘟的控制效果最高达到46 %~88 %,对糯稻颈瘟控制效果的范围在11 %~76 %.总体来说,在发病较轻的生态区,杂糯间栽对感病糯稻稻瘟病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回交转育水稻糯与非糯同型系育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结果表明,糯与非糯同型系谷粒重非糯高于糯5.76%;谷粒体积糯大于非糯3.03%;谷粒比重糯小于非糯4.80%;谷壳重糯大于非糯3.23%;糙米率非糯高于糯1.56%.用回交方法将糯稻品系转育成的4个非糯同型系,有3个较被转糯稻品系增产3.7%~10.0%.用非糯品系与糯稻杂交,其F1再用非糯品系回交,从其后代中选育出的两个近等型糯稻产量分别为非糯品系的96.8%和9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