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美国水土保持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考察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水土保持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考察体会水利部水土保持新技术赴美考察团(北京100053)1美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信息管理技术11监测方法美国全国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土壤侵蚀数据网络。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资源清查,包括土地利用、土壤侵蚀、农地、湿地及...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研究》2002,9(4):149-149
2002年5月20日上午,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成立。参加“中心”成立大会的中方代表有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陕西省副省长陈宗兴、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陕西省有关厅局、杨凌示范区有关领导。美方代表有美国农业部部长助理Rodney Brown,美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处参赞Larry senger、美国驻华大使馆环境官员Jock whittlcsey,美国农业部农业局、资源保护局、外国农业局等有关官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地球研究所副所长Willam Alle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的特点及展望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40  
以中国的自然和社经情况为基础,综合论述了中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特点。重点分析了人为活动影响下土壤侵蚀发展的严重性及其防治特点;水土保持与农业持续发展及大江大河治理的紧密联合。讨论了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的重大问题及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自从七千年前人类首次开发利用土地以来,就一直面临着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以及类似的土壤退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治黄之本在于水土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论证了在漫长的地质时期,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幅度很大,有时异常强烈,有时则很轻微。根据子午岭地区土壤侵蚀由强变弱的实例,以及许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先进典型,说明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完合可以治理。只有水土保持才是根治黄河水害,促进当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李占斌  朱冰冰  李鹏 《土壤学报》2008,45(5):802-809
土壤侵蚀制约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从雨滴击溅侵蚀、坡面水蚀过程、坡沟系统水沙传递关系和沟道侵蚀输沙等四个过程系统地分析了土壤侵蚀过程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简述了国内外土壤侵蚀预报研究的历史,总结了植被措施和工程措施对水土流失的调控作用机理和水土保持效益等有关问题,对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见解,指出了加强对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大尺度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治理环境效应评价和水土流失调控技术的科技转化等亟待解决问题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冰岛的土壤侵蚀演变,水土保持措施及成效,水土保持组织和环境修复技术。冰岛土壤侵蚀演变的驱动力主要有植被破坏、过度放牧、严酷的气候条件和火山爆发。控制放牧密度和开展环境修复是冰岛最主要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 黄河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然而由于历史上的朝代更迭与文化变迁,位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背景与强度的人类活动相叠加,引发了黄土高原强度土壤加速侵蚀和水流失,进而导致黄河中下游泥沙含量居高不下,历史上的洪水泛滥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制约了该地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也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一书对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在科学研究、综合治理模式等方面的成就与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与回顾.它必将对我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一书第一部分以黄土高原环境与水土流失为主线,从黄土高原形成发育与演化的地质尺度与人类历史时期的人口变化、文化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特别是历史时期的植被变迁与环境演化的时间跨度,以及整个黄土高原与黄河中下游地区宏观自然地理空间跨度,深刻地阐述?  相似文献   

10.
11.
美国水土保持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美国水土流失概况以及水土保持的发展阶段、措施、近期效益、投资变化、从业人员变化趋势和未来水土保持发展方向等。对照美国的情况,对我国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了我国水土保持发展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土壤侵蚀的严重性,阐明了持续农业的内在涵义,从农业土地和农业经济的损失两个方面,着重叙述了土壤侵蚀对我国持续农业的危害;系统分析了水土保持与发展我国持续农业的内在联系。最后,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了发展我国持续农业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北京密云石匣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可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 ,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存在不同的水土保持效益值。利用北京密云石匣共 2 0个坡面径流试验小区的野外观测资料 ,分析得出了北京石匣小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水土保持效益值 ,其中免耕 (玉米 )为 0 .2 80 ,梯田 (玉米 )为 0 .142 ,人工草地为 0 .0 6 3,荒草地为 0 .0 45 ,水平条林地为0 .0 2 5 ,鱼鳞坑林地为 0 .0 19。人工草地、荒草地、水平条林地和鱼鳞坑林地有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 ,但它们之间的水土保持效益并无显著差别。坡耕地 (16 .8°)的年均侵蚀模数为 145 3.8t/ km2 ,远大于土壤自然形成速度和北方石质山区的允许土壤流失量。其研究结果可为土壤侵蚀模型预报、水土保持规划、环境治理和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赵玉明    姜洪涛    王世界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28-34
垄作是东北黑土区一种非常普遍而重要的耕作措施,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效益,但几乎没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探讨黑土区不同地形垄作方向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具有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以黑龙江省宾县为研究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提取168个野外调查单元并进行实地填图调查,根据坡度因子和垄向坡度计算公式,利用ArcMAP、SPSS和Excel等软件进行了室内数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平原区、丘陵区、山区的平均地面坡度分别为1.92°,6.20°,8.27°;平均垄向坡度分别为1.33°,4.52°,6.45°,分别为平均地面坡度的70%,73%,78%;垄作坡度引起的平均土壤流失相对量分别为地面坡度的55%,69%,67%,垄作的相对水土保持效益明显。在此基础上,对垄作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东北黑土区不同地形耕地垄作方向的分布情况及其水土保持效益状况,对当地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规划,是基于水土保持基本理论、副管理学、系统论、决策论等学科思想与方法于一体的应用性科学。系统论是水土保持规划方法体系的核心。水土保持措施,需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系统地、有机地配置,不仅要因地制宜,而且要因时制宜。规划区域与服务对象的差异,决定了规划行为的阶段性。水土保持规划的范畴日益拓展,大型建设项目区的规划逐渐上升为主体,并且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日益密切。信息采集手段、区划、预测与决策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土保持监测在中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迈向生态文明,履行国际公约的进程中,肩负着愈来愈重要的历史使命。通过对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提出了优化布局原则。研究结果表明,水土保持监测站的布局应坚持水土流失类型区全面覆盖,充分利用现有相关监测站点,便于实施自动化监测,有利于长期运行和科学实用的原则。按此原则,全国共设不同侵蚀类型区监测点47个,七大流域、内陆河及较大外流河共选取62个干流监测断面点,55个重要支流监测断面点,42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分别设1个监测点,由土壤侵蚀监测点、水文监测点、重点防治区监测点构成中国水土保持监测控制站网,实施长期、定位监测。  相似文献   

17.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桑树在紫色土水土保持效应方面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退耕还林的一种树种桑树在蚕业方面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而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效益及应用研究较少,通过对玉米种植地、毛桑种植地和良桑种植地3个地块在8次降雨中的4次水土流失过程进行效益对比,分析侵蚀量、侵蚀时间与降雨因子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在4次降雨侵蚀过程中,毛桑区和良桑区的径流总量比玉米地块分别减少24.78%和37.83%,泥沙总流失量比玉米地块减少21.85%和33.55%;4次降雨过程中,3个地块的土壤养分流失依次是玉米地>毛桑区>良桑区,侵蚀量、侵蚀时间与降雨因子的回归关系均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有效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是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一项十分紧迫、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局的任务。首次提出了水土保持有效性的概念 ,并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涉及到水土保持有效性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实现途径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