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研究了2种甲基氨基酸对商品猪不同阶段生长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50 mg/kgN-甲基D,L-天冬氨酸均能显著提高仔猪、生长猪和肥育猪的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其中对肥育猪的效果尤佳,平均日增重提高了9.65%(P<0.05),料重比下降了9.59%(P<0.05).日粮中添加1000 mg/kg甜菜碱对猪各阶段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对生长猪的效果最为理想,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3.20%(P<0.01),料重比下降了7.93%(P<0.05).机理研究表明:甲基氨基酸可显著提高猪血清T3、GH和IGF-1水平,增加腺垂体、肾上腺中的cAMP含量.上述结果提示:甲基氨基酸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提高了猪GH和IGF-1水平,促进生长,加快了饲料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2.
试验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一定水平发酵构树饲料对于生长育肥猪各阶段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体重约30 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育肥猪66头,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1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生长猪阶段(50 kg前)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10%发酵构树饲料,在育肥猪阶段(50 kg后)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15%发酵构树饲料,试验期127 d,分别测定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在30~50 kg阶段,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比对照组分别高5%和17.37%,而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低10%;在50~100 kg阶段,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2.84%和13.24%,料重比仅比试验组高0.01,几乎无差异;在100~130 kg阶段,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低1.53%,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高9.69%和11.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背膘厚有降低,眼肌面积有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pH、肉色、加压失水率、贮藏损失和剪切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肥育猪生长和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添加比例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肥育猪生长和肉质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约6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80头,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0.25%添加组、0.5%添加组和1%添加组,试验为期35 d,试验结束时体重达90 kg左右。进行生长、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表明,1%中草药添加组效果最好,其日增重、瘦肉率和眼肌面积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4.53%(P〈0.05)、3.49%(P〉0.05)和13.3%(P〈0.05);料重比降低6.21%;中草药添加组的肉质特性、肌肉营养成分及品味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添加组大理石纹评分比对照组提高10.91%(P〈0.05),失水率降低12.07%(P〈0.05)。  相似文献   

4.
选取35日龄体重较为一致的力克斯獭兔幼兔48只,随机分为4组(A、B、C、D),每组12只.在基础日粮和营养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B、C、D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25%的不同品种青蒿提取物,A组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组D幼兔平均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17.73%,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下降16.40%,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组B、C幼兔平均增重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②试验组D与对照组幼兔的半净膛率相比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D的肝重/体重有所升高,脾重/体重有所下降,而血液生化指标都有下降的趋势.表明青蒿提取物对獭兔幼兔具有促生长、提高饲料报酬的作用,而对提高幼兔免疫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35±2.1)kg的生长育肥猪(长大二元杂后代)18头,分成三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日粮中分别加入15%、25%的发酵兔粪,进行81d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了发酵兔粪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采食量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日增重分别高出1.84%和8.3%。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发现,生长育肥猪体重每增重1kg,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比对照组的饲料成本降低了0.19元和0.25元。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猪采食与生长性状的内在关系,选择体重为30 kg(27~33 kg)的大白猪288头(公71头、母217头),采用FIRE系统测定了30~100 kg阶段的采食性状和体重,并对6个采食性状和3个生长性状进行了简单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公猪日采食次数显著多于母猪(P0.05),每次采食量和料重比则显著低于母猪(P0.05或P0.01);每次采食量、日采食量与30~100 kg平均日增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达100 kg体重日龄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料重比与达100 kg体重日龄、30~100 kg平均日增重间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P0.01);公猪采食与生长性状的第1、2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 4(P0.01)和0.627 7(P0.01),占总相关的98.08%;母猪第1、2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727 8(P0.01)和0.532 2(P0.01),占总相关的95.75%;大白猪采食与生长性状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公猪采食与生长性状间的相关主要由日采食量、每次采食量与料重比、平均日增重的相关引起,母猪则主要由日采食量、总采食量与达100 kg体重日龄、平均日增重的相关所引起。在猪的育种和生产实践中,通过育种措施或优化日粮等途径提高日采食量,可望提高猪的增重速度、降低单位增重的饲料消耗,对提高猪群生产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包膜半胱胺与酵母硒及维生素E合用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75±1.5 kg)、体况相近的育肥猪16头,随机分为两个处理: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包膜半胱胺400 g·t~(-1)+酵母硒100 g·t~(-1)+维生素E 150 g·t~(-1)。试验期5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36~52 d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并有提高1~35、1~52 d平均日增重的趋势(P=0.093,P=0.096);试验组有提高36~52d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P=0.054);此外,试验组显著降低试验36~52、1~52 d料重比(P0.05),且有降低试验1~35 d料重比的趋势(P=0.097);屠宰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第35和52天,眼肌面积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同时,滴水损失比对照组在数值上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净利润提高37.17元,提高比例为14.43%,投入产出比为14.6。试验结果表明,包膜半胱胺与酵母硒及维生素E合用能够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眼肌面积,并提高育肥猪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将72头体重(26.20±2.95)kg的生长猪,随机均分为3组.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至0.4、0.8mg·kg-1六六六(HCH),研究生长期饲喂HCH污染饲料对猪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六六六污染饲料(0.4、0.8 mg·kg-1 HCH)对生长肥育猪的料重比、日增重无显著影响,但对血清指标有一定影响.0.4,0.8 mg·kg-1试验组血清T3分别比对照组增加49.9%和46.1%(P<0.05);ALT活性分别提高11.2%(P>0.05)和26.9%(P<0.01);AKP活性分别提高19.7%和23.5%(P<0.01);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8.0%和28.4%(P<0.01),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分别下降10.05%(P>0.05)和14.35%(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下降9.02%(P>0.05)和14.21%(P<0.05).表明饲喂六六六污染日粮,对猪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可能已经干扰机体正常激素代谢,并产生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混菌固态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体质量为(20.68±0.82)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120头进行试验,研究饲粮中添加混菌固态发酵饲料替代部分豆粕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试验猪随机分成4个组,第一组为豆粕对照组;第二组为2.5%混菌固态发酵饲料替代组;第三组为5%混菌固态发酵饲料替代组;第四组为7.5%混菌固态发酵饲料替代组.试验猪体质量达到100 kg时屠宰,测定胴体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各试验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饲料转化率均有所提高,并缩短了育肥时间,其中第三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体质量均有所增加,而第三组和第四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猪的腹泻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饲喂混菌固态发酵饲料虽然不显著影响育肥猪的胴体质量、瘦肉率、肌内脂肪、滴水损失和pH值(P>0.05),但可显著降低背膘厚度(P<0.05)和提高其屠宰率(P<0.05).试验各组血液各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第三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这些研究结果揭示,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混菌固态发酵饲料可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平均日增体质量,缩短育肥时间,一定程度上改善胴体品质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油脂在猪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穆晓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292-2293
试验猪为用二元杂交母猪(长白×大约克)和杜洛克公猪本交授配所产的三元杂交仔猪(杜×长×大).仔猪35日龄断奶,公母各半,体重相近,健康无病.试验猪30头,分A、B、C组,每组10头.A、B组为饲料中含不同水平油脂的试验组,C组为不含油脂的对照组.A、B、C组参试猪各阶段分别饲喂Ⅰ、Ⅱ、Ⅲ配方饲料.结果表明:A组猪比B、C组猪分别节约3.12、8.8kg饲料;B组猪比C组猪节约5.68 kg饲料.经方差分析,A组猪和B组猪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而A组猪和C组猪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B组猪和C组猪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B组猪日增重、饲料报酬、生长速度、胴体瘦肉率均达到理想水平,故Ⅱ号配方是油脂含量适宜的饲料配方.  相似文献   

11.
文章总结了植物化感作用的概念、化感物质的种类及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化感作用机制,从利用化感理论指导高效的作物种植模式、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和耕作方式、指导植物抗病育种以及利用化感物质开发生物杀菌剂等4个方面阐述了植物化感作用在植物病害控制中的应用。指出近40年来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不大,还需要进行一些基础性研究,以更好地利用生物间的自然化学调控规律,实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  相似文献   

12.
利用植物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综述了具有杀线虫活性的植物在植物寄生线虫防治中的研究概况,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几种植物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链格孢菌、芭蕉炭疽菌、尖孢镰刀菌、灰葡萄孢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对采自福建省福州地区1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0.0lg·mL-1下,有8种植物对至少1种病原真菌孢子的萌发抑制率达60%以上,大飞扬、杨梅、桃金娘3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这3种植物用极性从小至大的溶剂依次提取,提取物抑菌活性表明,活性物质多只分布在其中1至3种极性溶剂层中,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抑菌能力与抑菌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大飞扬的丙酮提取物对芭蕉炭疽菌孢子可能具有毒害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使芭蕉炭疽菌和链格孢菌的孢子芽管生长不正常.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见中草药(大黄、丁香、黄连、连翘、生地、桔梗)、几种植物叶片(柳树叶、茴香、杨树叶、银杏叶)和葱属植物(大蒜、韭菜、葱、洋葱),以不同配比混合后制成的4种复方制剂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胶胞炭疽菌、交链孢菌和大丽轮枝菌)进行了体外抑制实验。结果表明:供试4种植物复方制剂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ZY和FH对交链孢菌和大丽轮枝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可达100%,优于SY和CS;但4种复方制剂对立枯丝核菌和胶胞炭疽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弱,抑菌率均在40%以下。  相似文献   

15.
16.
介绍了天然植物成分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的进展状况 ,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 ,旨在为今后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植物微生物区系和植物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棉花根际,西瓜维管束,黄瓜叶面,小麦种子内的微生物区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微生物区系与植物生长发育和植物抗病性有密切关系,为植物微生物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植物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32种植物提取物对 18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 ,筛选出一批具抑菌活性的植物 ;其中欧时萝、白香、滇香、两面针、土荆芥、香茅、莴缕子、窄叶阴香、九里香、肉桂等植物提取物具有较强的广谱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植物激素的合成、运输、代谢和分子作用机理,需要对植物激素进行定量分析。针对植物激素在大多数植物组织中的含量很低,性质不稳定,与其共存的次生代谢产物背景干扰严重,此外有些植物材料非常珍稀,材料量少的问题,以毛白杨叶片为材料,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植物组织中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的新方法,为植物激素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用异丙醇、水和盐酸(2∶1∶0.002,v∶v∶v)混合液4 ℃提取激素时,定量加入IAA、ABA、GA3、JA和SA内标(2H5-IAA、2H6-ABA、2H-JA和2H5-SA各10 ng,2H2-GA3 20 ng),激素提取液经二氯甲烷萃取后,UPLC-MS/MS定量测定。乙腈?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 0.8 mL/min,柱温30 ℃,C18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测(MRM)、电喷雾电离源(ESI)负离子模式下进行分析,内标曲线法定量。结果5种植物激素在5 min内实现完全分离,检出限为0.01 ~ 0.05 pg/g,定量限为0.05 ~ 0.15 pg/g。在实验所采用的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在0.999 4 ~ 0.999 9之间,精密度和重现性均较好,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 ~ 3.9%。经检测毛白杨叶片中IAA、ABA、GA3、JA、SA的含量分别为(74.38 ± 4.62)ng/g、(193.80 ± 6.04)ng/g、(674.67 ± 18.08)ng/g、(286.62 ± 7.48)ng/g、(746.02 ± 13.93)ng/g。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适用于多种植物激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植物结构、植物形态以及植物生长过程的仿真与模拟, 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深受农林工作者的重视。基于L 系统的基本思想, 讨论分形的计算机生成技术在植物的结构和形态的仿真模拟方面的应用, 所做的主要工作为:将Lindenmayer 方法应用于植物形态的模拟,同时利用Turbo C ++语言编程实现。图5 参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