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永清  周常勇  周彦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4):2848-2855
本文从选育和利用抗(耐)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的柑橘品种和砧木、弱毒株交叉保护、转基因诱导的CTV抗性等方面综述抗柑橘衰退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并就人工miRNA(artifical microRNA,amiRNA)介导抗性加以展望,旨在为更好地控制CTV危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野生柑橘上衰退病毒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国野生柑橘上携带柑橘衰退病毒(CTV)分离株的CP/HinfⅠRFLP组群构成和分子特征。【方法】运用RT-PCR对采自中国云南、广西、四川、湖南、江西等省11个野生柑橘上CTV分离株的病毒衣壳蛋白基因(CPG)进行扩增,利用RFLP和SSCP对CPG进行分析,并将测定的CPG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野生柑橘上11个CTV分离株以单一组群感染为主;这些CTV分离株CPG的核苷酸序列和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5%~99.5%和95.0%~100%;与GenBank收录的9个全基因组CTV分离株的相应基因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1%~98.8%和94.6%~100%。【结论】序列同源性比较说明CTV CPG具有高度保守性,同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收集到的野生CTV分离株与国外分离株分属5大类群,具有较复杂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江西赣南柑橘果园感染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样品的外壳蛋白(CP)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遗传信息分析,为利用弱毒株交叉保护法预防该地区CTV的蔓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RT-PCR扩增样品的CP基因并测序,应用软件检测CP序列基因重组,分析碱基含量,再将所测序列与10个外国CTV分离株计算核苷酸遗传距离,比对序列同源性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214份柑橘样品中有78份感染了CTV,发病率为36.4%.78个样品中仅有一个存在基因重组现象;78个CTV分离株CP基因全长序列均为672 bp,无碱基缺失、插入等现象,CP基因平均GC含量为52.8%,AT(U)为47.2%;所有样品核苷酸遗传距离在0~0.072,与10个已知CTV分离株CP基因核苷酸遗传距离在0~0.106.78个样品的CP基因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1%~100.0%和92.3%~100.0%,与10株已知CTV分离株的同源性分别为76.5%~98.9%和73.6%~99.5%.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78个分离样品与10株已知CTV分离株可聚为四大类群,第Ⅰ类群包含49个分离样品和7个症状不同的已知CTV分离株(6个强毒型和1个弱毒型);第Ⅱ类群包含21个样品,国外强毒株系Qaha和引发茎陷点、速衰症状的Mexico-ctv株系聚于此类群;第Ⅲ类群仅由采自瑞金的CRJ14组成;第Ⅳ类群包括一个国外强毒株系HA16-5和采自江口、宁都的样品.[结论]赣南柑橘产区CTV分离株的CP基因保守性较高,序列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各分离株间亲缘性较高但关系复杂,大部分样品与强毒型和茎陷点型分离株相关.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柑橘衰退病(CTV)的寄主类别及传播方式、株系分化及表现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CTV检测方法及株系鉴定和防治方法(耐病砧木选取、脱毒处理方法、引入弱毒系交叉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通过交叉保护预防衰退病强毒系的入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橘蚜传播柑橘衰退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橘蚜传播柑橘衰退病毒(CTV)的传毒特性,传毒率,影响传毒率因素,与柑橘衰退病流行的关系,对混合株系的虫传分离作用以及带毒橘蚜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橘蚜传播CTV的方式为非循回型半持久式,其从甜橙和墨西哥莱檬植株上传播CTV的效率高于棉蚜,橘二叉蚜和乡线菊蚜等蚜虫,橘蚜对CTV不同株系的传毒率有所差异,对重型株系的传毒率较轻型株系高,影响传毒率的因素有蚜虫发育虫态,毒源植物,接毒植物和环境条件等,对橘蚜与酸橙衰退病的发生与流行,特别是衰退型强株系衰退病的发生与流行有密切相关性,它是甜橙衰退病发生与流行的最主要传播介体,橘蚜对CTV具有分离株系的作用,通过单虫传播,可以将混合感染状态的CTV不同株系分离而获得纯化株系,检测橘蚜携带CTV的分子生物学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已建立,并已应用于检测橘蚜等蚜虫的单虫带毒情况,讲座认为,不同发育虫态,毒源植物,接毒植物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橘蚜传播CTV的影响,特别是毒源植物和温度条件对橘蚜传毒率的影响,及利用橘蚜单虫传播分离CTV株系等方面的研究有等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就橘蚜传播柑橘衰退病毒 (CTV)的传毒特性、传毒率、影响传毒率因素、与柑橘衰退病流行的关系、对混合株系的虫传分离作用以及带毒橘蚜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橘蚜传播 CTV的方式为非循回型半持久式 ,其从甜橙和墨西哥莱檬植株上传播 CTV的效率高于棉蚜、橘二叉蚜和绣线菊蚜等蚜虫 .橘蚜对 CTV不同株系的传毒率有所差异 ,对重型株系的传毒率较轻型株系高 .影响传毒率的因素有蚜虫发育虫态、毒源植物、接毒植物和环境条件等 .橘蚜与酸橙砧甜橙衰退病的发生与流行 ,特别是衰退型强株系衰退病的发生与流行有密切相关性 ,它是甜橙衰退病发生与流行的最主要传播介体 .橘蚜对 CTV具有分离株系的作用 ,通过单虫传播 ,可以将混合感染状态的 CTV不同株系分离而获得纯化株系 .检测橘蚜携带 CTV的分子生物学反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已建立 ,并已应用于检测橘蚜等蚜虫的单虫带毒情况 .讨论认为 ,不同发育虫态、毒源植物、接毒植物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橘蚜传播 CTV的影响 ,特别是毒源植物和温度条件对橘蚜传毒率的影响 ,及利用橘蚜单虫传播分离 CTV株系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罗雪  杨云飞  阮涛  王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98-12500
[目的]探明引起四川安岳柑橘衰退病的病原。[方法]利用RT-PCR、克隆、测序等技术对四川安岳地区的柑橘类果树进行柑橘衰退病毒(CTV)检测,并对其外壳蛋白(CP)全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81个疑似CTV侵染的样品中共有18个检测呈阳性,检出率为22.2%,表明安岳地区柑橘类果树衰退病由CTV引起。基于CP全序列同源性比较及进化分析表明,危害该地区柑橘类果树的CTV分属5个组群,亲缘关系较复杂。[结论]为安岳地区CTV的防控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弱毒株交叉保护技术防治甜橙茎陷点型衰退病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获得对中国甜橙茎陷点型衰退病具有防治作用的柑桔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弱毒株。【方法】对7个国内外CTV弱毒分离株进行褐色桔蚜接种强毒株的拮抗试验,并运用p25/HinfⅠRFLP组群分析、特异性RT-PCR分析和寄主植株症状观察的方法对拮抗试验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本研究中所用7个弱毒株对甜橙茎陷点型衰退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弱毒株CT9、CT17和CT77对茎陷点型强毒株CT14的拮抗效果最为明显,分别为70%,50%和40%。分子检测与生物学检测的结果相一致。【结论】初步筛选出的具有拮抗作用的CTV弱毒株CT9、CT17和CT77具有应用于交叉保护的潜力,可供进一步田间区试研究。  相似文献   

9.
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柑橘种质资源研究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安群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48-50,34
快速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在柑橘种质资源研究与育种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要阐述了分子标记的主要类型、原理、特点及其在柑橘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并对当前分子标记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锦橙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柑桔栽培品种,栽培面积广,但易被柑橘衰退病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侵染。选用两年生实生锦橙为材料,一组嫁接感染CTV强毒株TRL514的枝条的皮和芽,另一组嫁接正常枝条作为对照,接种后用DTBIA法和RT-PCR法检测CTV侵染情况。接种了CTV的锦橙呈现顶梢枯死、叶片变黄、茎陷点等症状,通过测定春梢叶片氮、磷、钾、硫、钙、镁、铁、锰、铜、硼和锌等11种元素的含量发现:接种了CTV的锦橙氮、钾和铜的含量高于对照;而磷、钙、硫、硼、铁、锰和锌的含量较低;镁的含量差异不大。两组材料间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CTV侵染产生的木质部凹陷对植株的影响,并为今后柑橘衰退病的预防和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