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年中育王好几次,不管是夏季新花期的王,还是秋王均不及春天洋槐花期的王好。这个时间育的王个大,产卵多,新分群只要加强管理当年能采到新花蜜,也就是当年就有收益。每年5~6月是分蜂季节,这个时期育王也就顺应了蜂群的自然发展规律,因而移虫接受率高,王台内王浆饱满,王浆的质量也高,只要选用母群正确,选虫得当,移虫得当,育出的王一般比夏王、秋王质量要好。同时,经多年试验,交尾成功率均在80%~100%,而夏季交尾因天气、鸟雀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六、蜂蜜高产群的繁育方法为获取主要蜜源或优质蜜源的高产稳产,可采取下列管理措施:在大流蜜前40天开始培育适龄采集蜂,培育方法如前所述;在大流蜜前20天复式移虫育王,隔日再移一批预备王台;移虫育王后7天开始组织新王交尾群,选择已有分蜂趋势的蜂群将蜂王用铁纱罩带几只工蜂扣在边  相似文献   

3.
结合沂蒙山区中蜂育王现状,简要总结了沂蒙山区良种蜂王培育技术,包括制定育王计划,育王前培育种用雄蜂、挑选哺育群,育王过程中进行人工王台制作、移虫、交尾群的组织管理以及育王后效果评估等。  相似文献   

4.
张建国 《中国蜂业》2004,55(2):18-18
中蜂飞逃具有季节性和连动性.飞逃多发生在炎热的酷暑、天敌猖獗的夏季以及缺蜜的秋季.其中小群、交尾群会首先飞逃,只要蜂场有一群中蜂飞逃,不可避免地会诱引其它有飞逃情绪的蜂群连动式接二连三地发生飞逃.养蜂者在发现蜂群飞逃后,立即根据蜂场内具体情况,采取紧急措施,防止蜂群大规模飞逃.  相似文献   

5.
定地养蜂 ,常需设置一定数量的交尾群 ,以供分批培育新王 ,更替老劣王。在我地 ,这种交尾群自4月份开始 ,一直要保持到9月 ,将近半年之久。但有些养蜂员常为交尾群中途飞逃所困扰。笔者从长期观察及多次失败的教训中体会到 ,交尾群的飞逃大体由以下诸多因素造成的。只要我们在实践中注意防范 ,就可减少或完全避免。交尾群放置的方向 ,过去不少人主张巢门朝西 ,理由是可以促使蜂群下午多出巢 ,增加处女王婚飞的机会。这种做法我认为养中蜂可以 ,因为中蜂多半是春季分群 ,一到夏秋季节 ,巢中就很少见到雄蜂 ,交尾育王时间已过。但饲养西蜂 ,…  相似文献   

6.
育王小技     
<正>育王框移他群寄养当谨慎有时因育王群生产需要或防分蜂,需将王台已封口的育王框移入他群寄养。若寄养群蜂王年青,寄养框放进后被寄养群工蜂咬破所有王台拖弃王蛹,则使分蜂处于被动。提王台不能马上介台介王若刚从交尾群中提走新王,随即诱入王台,则工蜂会啃、弃诱入的王台。应在诱入王台前2天提走蜂王,并提出其中的卵虫,在蜂群产生失王感而又无法再造王台的情况下诱入王台。处女王不宜直接介入已出房的处女王直接投入交尾群,若是连续使用的老交尾群,则处女王易被拖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开发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技术与方法,以意大利蜜蜂为试验材料,利用蜜蜂王台产卵育王器培育蜂王,检测此育王法的幼虫接受率及蜂王质量,包括蜂王初生重、蜂群繁殖力和卫生清理行为,并以人工移虫育王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幼虫接受率方面,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法与人工移虫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王台产卵育王幼虫接受率显著低于人工移虫育王法。但在蜂王初生重、蜂群繁殖力和卫生清理行为方面,王台产卵育王法显著优于人工移虫育王法(P<0.05)。说明采用王台产卵育王技术可以将蜂王发育的营养与环境条件调整至更优水平,从而培育出繁殖力和抗病力强的蜜蜂良种。  相似文献   

8.
应注意预防弱小新王群飞逃我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只有一两个脾的弱小交尾群,新王开始产卵后,哺育幼虫至于脾封盖成蛹都很正常,但到蛹脾的幼蜂快要出房前,蜂群却竞相弃蛹而飞逃,巢箱便只剩下了蛹脾。为了避免发生这种弱小新王群飞逃现象,我们常采用以下几种处...  相似文献   

9.
优质蜂王是蜂群高效生产的基础,人工育王目前是中华蜜蜂育王的主要方式。人工移虫育王不仅程序烦琐,而且受虫源和视力的限制,劳动强度大。研究团队依据仿生学原理,研制出一种适用于中蜂的免移虫育王生产器,包括人工塑料巢础、托虫器、单个王台、育王条、巢础盖板等。对中蜂免移虫育王生产器的设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单脾分蜂法     
人工分蜂是为了扩大蜂群饲养量 ,但分蜂应以不削弱原群实力为原则 ,应计算好繁蜂时间和分蜂群势。分蜂必先育雄蜂 ,雄蜂由卵到性成熟需 34~38天 ,蜂王性成熟需 19~ 2 2天 ,两者相差 2 0天左右 ,因此要在移虫育王前 2 0天培育雄蜂。1997年 2月 12日紧脾开繁时 ,种用雄蜂我用“分区法”单脾开繁 :产卵区放 1张雄蜂房较多的脾 ,4月 5日可见部分雄蜂认巢飞翔 ;随即移虫育王 ,4月 17日将成熟王台装入铁纱王笼 ,挂在边二脾蜂路间 ;4月 18日组织交尾群 ,每群只放 1张半蛹半蜜的子脾 ,组织 10个 1脾蜂的交尾群 ;4月 2 5日种用雄蜂正处于青春期 ,10…  相似文献   

11.
在蜂群日常管理中,失王是常有的事。为满足养蜂生产的需要,每个蜂场都会饲养一定数量的交尾群。交尾群由于箱小、脾小、脾少等特点,饲养管理不当,经常发生飞逃现象,给蜂场造成一定的损失,为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增加交尾群的利用率,根据几年来的经验,应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相似文献   

12.
移虫育王是养蜂生产的重要环节 ,但在最近实施中发现交尾群中的工蜂不接受王台 ,(即所谓排斥反应 ) ,约占挂台数的 40 %。严重地影响养蜂者的生产计划落实 ,甚至影响到优良蜂种的繁殖和推广应用。1、排斥反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交尾群内所吊王台内的处女王尚未出来就被工蜂毁坏 ,处女王出台后工蜂对其围攻直至死亡。2、造成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通过多年观察对比试验和看阅资料表明 ,交尾群发生的排斥反应与其内部“蜂王物质”、工蜂日龄和其内部情况有关。3、减少排斥反应的主要对策3 .1交尾蜂群要断王 3 6-48小时才能挂王台。蜂王的上腭腺能分…  相似文献   

13.
<正>1.移虫育王选择良好的种用蜂群移虫育王。将优质的产卵新王更换蜂群内所有老劣蜂王。一周后,新王产卵力明显上升,可培育出大量的适龄越冬蜂。2.防治蜂螨秋季繁殖之前,蜂群刚刚采完椴树蜜,群内子脾较少,应彻底对蜂群治螨。繁殖后期群内已无子脾,蜂螨完全暴露于外,采用正确的方法加以治疗,将不会因螨害而影响越冬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育王是有计划的,1个育王框1次育20~30个王台,要根据蜂场规模,自己规划所需育王框数量,每箱只能放1个育王框。免移虫育王法操作与移虫育王的方法一样,最好是用种王群与哺育群结合,种王群是经过长期选育的。种王群标准:根据地区来定,如我地6脾(意标)足蜂以上,常年无病史,产量高,温顺,繁殖速度明显很快的蜂群。1个蜂场应该要有2群以上的种王群。哺育群标准:4框以上,新蜂明显很多,老王,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弄清在连续4年的干旱后我地2014年全年蜂王交尾成功率,找出较佳的育王换王时间,更好的指导当地的养蜂生产。通过2014年不同季节组织交尾群进行交尾试验,结果由春季的13群蜂逐步发展到试验结束的40群左右的蜂群。6月14日至6月26日交尾成功率为100%,这段时间之前由于干旱等原因交尾成功率平均为47.5℅,9月20日后由于阴冷天气,早晚温差大,时有阴雨到10月9日交尾成功率为81℅,10月10日至11月1日降到60℅,所以全年育王换王的较佳时间段为6月14日至10月9日,结果为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名甫 《中国蜂业》2010,61(9):33-33
<正>传统育王方式一般要组建蜂群总数1/5的小型交尾群,方能满足蜂场更新生产王的需求。这既占用大量蜂具,消耗大量蜜蜂资源,又费时费力。新王产卵后介入生产群,步骤繁多,成功率低。若借用生产群在流蜜前或治螨断子期作交尾群育王,就不必组建小型交尾群,又可充分利用断子期的蜂群资源为  相似文献   

17.
在蜂群缺蜜、断子 ,受巢虫、蜂病严重危害 ,箱内蜂脾少 ,新王无处产子 ,群内闷热通风不良以及蜂群受到不断惊扰 ,怪异臭味刺激 ,蜂群巢门前及上方有不利定位及飞翔的障碍 ,盗蜂经常侵扰等不良条件影响时 ,不论是单方面因素或是上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 ,对于具有喜分蜂爱逃亡 ,不断寻觅最佳生态环境 ,生活选择性强的中蜂来说常常会弃巢外飞。观察表明 :中蜂的飞逃呈现季节性 ,还具有连动性。蜜蜂的逃亡多发生在酷暑炎热 ,蜜源缺乏 ,天敌猖獗的渡夏期以及缺蜜的秋季。而那些缺蜜受盗蜂为害的小群和交尾群及新王无处产子的繁殖小群是蜜蜂逃…  相似文献   

18.
中蜂的分蜂性较强,容易发生飞逃的情况。根据几年来的调查和实践,发现中蜂的飞逃是有其规律性的。在280次中蜂飞逃的实例中:一般分蜂群不在附近暂时结团而直接飞逃的为1.37%;处女王分蜂群直接飞逃的为4.26%;逃亡群直接飞逃的为76.4%。产生飞逃的原因何在?我们对其进行观察了解,现将初步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培育优良蜂王,是蜂群管理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因为蜂群繁殖的快慢,能否维持强群,工蜂采集力强弱,习性驯劣等等,都和蜂王有直接关系。培育优良蜂王的程序是,选择父群、母群、哺育群;进行移虫养王、组织交尾群。  相似文献   

20.
2012年8月20日上午8:00,当我把介入失王群的1只新王从王笼中放出准备抹蜜防围时,不慎让其飞逃空中. 万万没有料到10 min后它又飞返原交尾群:当时我正在检查原交尾群,只见飞逃新王缓缓落在我手中的小交尾脾上.新王失而复得,令人兴奋! 养蜂生产中,介绍、捕捉新王时,新王落荒而逃的事屡见不鲜,碰到时,别慌忙、别扫兴.此时速把原交尾群大盖打开,撤去副盖、覆布,飞逃新王返还原交尾群的几率还是很高的,因它婚飞交配数次,对原群、原址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