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微量元素对饲料油脂氧化的影响,选择畜禽饲料中常用的3种微量元素原料,模拟实际生产中8%仔猪预混料中油脂与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将3种锌离子与大豆油按6:1000乳化后与大豆油混合,分为对照组(大豆油中不加锌离子)、硫酸锌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1.48 g一水硫酸锌)、氧化锌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0.75 g...  相似文献   

2.
金属元素能够促进油脂的氧化,引起饲料酸败变质。试验选择畜禽饲料中常用的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和甘氨酸铁三种微量元素原料,模拟实际生产中8%仔猪预混料中油脂与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将三种铁离子与大豆油的比例设定在91 000,乳化后将三种铁离子与大豆油混合,在广东夏季(6~9月)高温高湿条件下,将混合后的油脂在避光和密封的条件下储放0、10、20、30、40、50 d和60 d,检测各处理组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试验共设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大豆油中不加铁离子)、硫酸亚铁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2.45 g一水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2.73 g富马酸亚铁)、甘氨酸铁组(100 g大豆油中添加3.28 g甘氨酸铁)。每个处理3个重复,试验期60 d。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三种形式铁离子组的酸价变化不大,丙二醛含量大幅度增加,碘价降低明显,过氧化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在60 d的存储期内,甘氨酸铁组的酸价变化不大,过氧化值高而丙二醛含量低,说明甘氨酸铁组还处于油脂氧化的初始阶段。硫酸亚铁组的酸价低,过氧化值高而丙二醛含量也高,说明硫酸亚铁组处于氧化中期。富马酸亚铁组的酸价低、过氧化值低且丙二醛含量高,说明富马酸亚铁组处于氧化酸败后期。为避免油脂氧化,建议在预混料配制时优先选择甘氨酸铁为微量元素原料,其次是硫酸亚铁,尽量不用富马酸亚铁。  相似文献   

3.
选用硫酸铜、甘氨酸铜和碱式氯化铜为铜源,设计配合饲料中添加Cu2 水平分别为11 mg/kg和200mg/kg,对照组添加200 mg/kg硫酸铜,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添加11 mg/kg甘氨酸铜和碱式氯化铜.结果表明,试验组生长猪平均采食量和日增重钧高于对照组,其中甘氨酸铜组分别提高了6.56%和3.32%,碱式氯化铜组分别提高了2.73%和0.42%,但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添加11 mg/kg甘氨酸铜组的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铜源对生长肥育猪前期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为2个部分.试验1:选择60头约27 kg(杜×长×大)三元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5头猪.试验2:选择48头约47 kg(杜×长×大)三元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2个试验的4个处理分别饲喂添加硫酸铜(铜,200 mg/kg,对照组)、碱式氯化铜(铜,150 mg/kg)、甘氨酸铜(铜,100 mg/kg)和羟基蛋氨酸铜(铜,100 mg/kg)的日粮,试验持续28 d.试验1结果表明:在生长猪肥育猪前期,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都能提高生长猪前期的日增质量.其中,羟基蛋氨酸铜显著提高该阶段生长肥育猪的日增质量.与对照组相比,碱式氯化铜、甘氨酸铜及羟基蛋氨酸铜都显著改善生长肥育猪前期的皮肤外观.试验2结果表明:生长肥育猪后期,与对照组相比,碱式氯化铜、甘氨酸铜及羟基蛋氨酸铜对生长猪后期的生长性能有改善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周孝治  罗丹  钟芳  黎勇 《饲料研究》2021,(1):107-109
为研究硫酸锌、甘氨酸锌、蛋氨酸锌和羟基蛋氨酸锌对油脂稳定性的影响,试验模拟实际生产中8%猪用预混料中锌元素与豆油的添加比例,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储存45 d.结果 表明:不同锌源不同程度地促进油脂的氧化酸败,影响饲用豆油中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的含量,其催化氧化作用大小为:硫酸锌>甘氨酸锌>蛋氨酸锌>羟基蛋氨酸锌;...  相似文献   

6.
试验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碱式氯化铜(0、150和200mg/kg)和五水硫酸铜(200mg/kg),探讨碱式氯化铜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并确定碱式氯化铜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选用平均体质量为(49±2)kg的48头生长猪(杜×长×大),按体质量相近和公母各半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试验期4周。4个处理分别为基础日粮、基础日粮+150mg/kg碱式氯化铜、基础日粮+200mg/kg碱式氯化铜和基础日粮+200mg/kg五水硫酸铜。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200mg/kg碱式氯化铜能够显著提高生长猪的平均日增质量,降低平均日采食量,改善料重比;碱式氯化铜能有效替代五水硫酸铜作为生长猪的促生长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环境温度对不同油脂配制的浓缩料氧化酸败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3双因素区组设计,将用大豆油、椰子油和脂肪粉配制的浓缩料分别放置在常温(25℃)和高温(35℃)下,检测不同油脂配制的浓缩料在储存期间其外观、水分含量、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的变化。试验设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各油脂处理组的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均线性升高(P<0.01)。与常温(25℃)相比,高温(35℃)下油脂的氧化速度更快(P<0.01)。同一温度下,与大豆油组相比,椰子油组和脂肪粉组的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均较低(P<0.01),氧化指标日平均增长率较慢(P<0.01)。建议在配制浓缩料时,从稳定性上,优先考虑椰子油和脂肪粉作为油脂原料。  相似文献   

8.
不同铜源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添加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40头在30±2日龄断奶的仔猪(长大杂交),研究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铜源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清铜、粪铜及可溶性铜含量的影响.各处理日粮分别是硫酸铜组(165mg/kg)、碱式氯化铜组(碱铜组,165mg/kg)、有机铜Ⅰ组(25mg/kg蛋白质鏊合铜+140mg/kg硫酸铜)、有机铜Ⅱ组(25mg/kg蛋白质鏊合铜+140mg/kg碱式氯化铜).结果表明有机铜源与无机铜复合(p<0.1),但对饲料转化效率无显著影响.碱铜组、有机铜Ⅰ和Ⅱ组表观消化率高于硫酸铜组(p<0.05).有机铜Ⅰ和Ⅱ组以及硫酸铜组的血清铜显著高于碱铜组(p<0.05).碱式氯化铜能显著降低粪铜的含量(p<0.05);碱式氯化铜及有机铜的使用能降低粪可溶性铜的含量,特别是两种铜合用,能显著降低粪可溶性铜的含量(p<0.05).而不同铜源对蛋白质消化率、粪中水分含量等指标则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比例预混料中经常使用油脂作为能源,以提高饲料的能值,减少饲料的粉尘,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但环境温度对不同油脂配制的预混料在储存期间其氧化规律的研究却很少。采用2×3双因素区组设计,将用大豆油、鱼油和脂肪粉配制的10%母猪预混料分别放置在常温(25℃)和高温(35℃)下,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共24个样品。在0、15、30、45和60 d检测各组预混料的外观、水分含量、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结果表明,无论环境温度高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10%母猪预混料的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均呈极显著线性升高(P<0.01)。在贮存期间,无论是常温还是高温,鱼油配制的预混料各氧化指标都是增长最快,其次是大豆油,脂肪粉增长慢(P<0.01)。相对于常温来说,高温促进了油脂的氧化,高温下不同油脂配制的预混料的酸价、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均极显著升高(P<0.01)。研究表明,高温加速油脂的氧化,脂肪粉相对于大豆油和鱼油,其氧化速度慢。建议配制母猪预混料时,使用脂肪粉作为油脂原料。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微量元素添加剂量与添加形式对浓缩料储存过程中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将15%的肉鸡浓缩料(油脂含量20%,不含微量元素预混料)随机分为5个组:空白对照组(不添加微量元素)、ITM组(80、8、60、40 mg/kg无机硫酸盐形式的铁、铜、锰和锌,添加量以全价料折算,下同)、OTM组(80、8、60、40 mg/kg蛋白螯合盐形式的铁、铜、锰和锌)、2ITM组(2倍剂量无机组,即160、16、120、80 mg/kg无机硫酸盐形式的铁、铜、锰和锌)、2OTM组(2倍剂量有机组,即160、16、120、80 mg/kg蛋白螯合盐形式的铁、铜、锰和锌),每组6个重复,试验周期为9个月,每月跟踪监测各处理组浓缩料的酸价(AV)、过氧化值(POV)、丙二醛(MDA)含量和植酸酶活性。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微量元素处理组浓缩料中POV和MDA含量均升高(P<0.05),植酸酶酶活保留率降低(P<0.05)。与无机组(ITM组和2ITM组)相比,等剂量的有机组(OTM组和2OTM组)AV和MDA含量降低(P<0.05),酶活保留率升高(P<0.05)。与...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超稳硫酸铜和碱式氯化铜作为铜源,对仔猪复合预混合饲料中VA稳定性的影响,并考查不同贮存温度对仔猪复合预混合饲料中VA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设2个处理组,即超稳硫酸铜组和碱式氯化铜组。将各组配制好的试验样品平均分为9份,其中,3份置于常温环境,3份置于高温环境,3份置于低温环境。从第0天开始,每隔8 d检测1次所有样品中的VA含量,共检测32 d,计算不同贮存时间仔猪复合预混合饲料中的VA损失率。结果表明:在常温、高温和低温贮存环境中,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超稳硫酸铜组和碱式氯化铜组的VA损失率均呈升高趋势,并且在各检测时间点,超稳硫酸铜组的VA损失率均极显著低于碱式氯化铜组(P<0.01);在饲料中铜源相同的情况下,贮存环境温度越高,VA损失率越高;贮存温度对仔猪复合预混合饲料中VA损失率的影响高于铜源对其的影响。综上提示,超稳硫酸铜可降低仔猪复合预混合饲料中VA的损失率,其作用显著优于碱式氯化铜,并且温度对VA稳定性的影响远超铜源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鸭500只,随机分为4个组(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肉仔鸭。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即在饲粮中添加2%、4%、6%、8%的大豆油,添饲2周,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大豆油的用量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之间以及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肉鸭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之间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日粮中添加大豆油对肉鸭的日增重有板显著的影响(P<0.01);以添加6%的比例饲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用分别添加150、300、450mg/kg铜的硫酸铜和碱式氯化铜的饲粮饲喂420只1日龄AA肉公雏,对照组为添加需要量水平铜(硫酸铜来源)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期21d,测鸡血浆和肝脏中铜含量比较其生物学有效率;测不同存放期饲料中的维素生E含量,比较硫酸铜和碱式氯化铜对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比较各周龄鸡生长性能看其生物安全性。碱式氯化铜生物学有效性优于硫酸铜,其相对于硫酸铜的生物学利用率(以硫酸铜的生物学利用率为100%计)分别为106.9%(以总铜分析值摄入量为自变量);108.4%(以总铜计算值摄入量为自变量);109%(以铜添加水平摄入量为自变量);碱式氯化铜处理组鸡的血浆和肝脏维生素E含量明显高于硫酸铜处理组(P(O.0001),表明碱式氯化铜源饲料中维生素E的氧化稳定性明显优于硫酸铜源饲料;碱式氯化铜对肉仔鸡的生物安全性明显高于硫酸铜。碱式氯化铜可完全代替硫酸铜,在饲料工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源及水平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铜代谢的影响。采用3×3+1双因素试验设计,设3种铜源(硫酸铜、碱式氯化铜、蛋氨酸铜)和3个铜添加水平(10、25、40 mg/kg),1个对照组。选择60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美国短毛黑雄性水貂120只,随机分成10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水貂的平均日采食量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并且平均日增重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也呈线性增加(P=0.053)。2)水貂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并且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也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3)水貂铜摄入量、粪铜排泄量、尿铜排泄量以及铜沉积量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然而铜的表观吸收率却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降低(P0.01)。水貂对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表观吸收率极显著高于对硫酸铜的表观吸收率(P0.01)。水貂氮沉积量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由此可见,基础饲粮中铜含量为8.05 mg/kg时,饲粮添加40 mg/kg的铜能改善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提高水貂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育成期雄性水貂对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的表观吸收率高于对硫酸铜的表观吸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